古代的縣城有這么繁華的嗎?
市集里人來人往,各式各樣的招牌和旌旗令許素目不暇接。
路兩旁的建筑都極有特色,雖不是雕梁畫棟,卻也是古色古香,不絕于耳的吆喝聲和來來往往的行人,令這里比影視基地更有生活氣息。
走走停停,許素走近了一個賣梨的攤位。說是攤位,其實是一架推車停在那里,車斗里載著個大飽滿的梨子。
“賣梨兒,賣梨兒,又脆又化渣,甜得很!”
這個季節(jié),也有梨嗎?許素好奇地探頭望去。
賣梨的推車被人群烏央烏央圍了一圈,看似不像是買梨的,倒更像是看熱鬧的。
許素頗感興趣地信步靠近,見得人群之中有個破巾絮衣的邋遢道士,似是游方行腳的打扮,正與攤位主人糾纏。
“這是哪里的苦行道士,在這里乞行嗎?”許素心中一動,這是遇上異世界的同行了。
苦行道士在他穿越前的世界已經(jīng)很少見,而他自己交際不廣,也只是偶爾有所耳聞。
卻聽得那賣梨的攤主已然不耐:“你這夷賴的巴了頭,沒錢買我的梨,就速速讓開,別礙著我做生意!”
然而這道士在他攤前徘徊,任他喝罵,只是含笑相求,卻遲遲不肯離去。倒是吸引了一大堆來看熱鬧的同鄉(xiāng),都不是來買梨的,既耽誤了他做生意,又顯得自己不是個善人。
要送一個梨子給那道士吧,他思來想去又舍不得。
于是人群越圍越大。
許素仔細(xì)打量著游方道士,覺得這道士不是個簡單人物。
當(dāng)下是初春時節(jié),依舊天寒地凍,這道士明明衣袍單薄,不遮風(fēng)霜,不蔽雨雪,卻泰然自若,絲毫不見有畏寒懼冷之意。
而且無論攤主如何喝罵,他都不急不躁,不憂不怒,只是好言說這車上梨子有數(shù)百顆之多,舍給他一個,非但于攤主無損,反而能增福積德云云。
圍觀人群也有那好事之徒,也或許是實在不耐這兩人周旋的,于是有人高聲言道:“你不如就挑一枚給了他吧!”
隨之也有圍觀的閑漢來幫腔:“是啊,這道士也是個窮苦的,你就挑一枚酸小梨子,打發(fā)了他去吧!”
攤主執(zhí)意不肯:“我家梨子沒有酸的,不給就是不給。你們誰要幫這道士的,可以,自己買來送他,我絕沒有異議。”
眾人聽了,又議論紛紛,卻再沒有人出頭了。
許素也是無奈,他穿越來只附帶了一身行頭,身上半點(diǎn)銀錢也無。可話說回來,就算帶了紙幣在兜里,可這年頭誰認(rèn)這東西啊!
正郁悶時,許素卻見那游方道士回頭打量了自己一眼,見也是道士打扮,微微一愣,視線相對,剛要說話,又被身側(cè)一道聲音打斷:“莫叫人家說我們平原縣鄉(xiāng)人小氣!那道士,我送你一顆梨子。”
話音未落,就見一個衣著精干的矮胖漢子從圍觀的吃瓜群眾里走了出來。聽人議論,此人似乎是本縣某家族的雇工。
待問了價,卻竟然是要抵尋常梨子四五倍之高,聽的人人咋舌。
“怎么這么貴,你莫不是宰我?!”雇工又驚又怒,嗓門不自覺高了起來。
“不是不是,你不要急,且聽我解釋。”攤主見有生意上門,態(tài)度登時一變,陪笑道:“我這梨子,乃是移栽的萊陽梨,用我祖?zhèn)髅胤ㄟ^了冬的。個大皮薄,肉美汁多,和新鮮梨子的味道沒有絲毫差別。梨樹是專挑的上等好地,施的好肥,精心伺候出來的,否則絕不能賣這個價!我也是本縣本鄉(xiāng)的良家子,你自可去打聽,我不能騙你。”
雇工明白原委,也消了氣,這才掏錢買下梨子,贈與道士:“道士拿著!好教你知道,我們平原縣,多是樂善好施的好人家。”
那道士接過梨子,從容禮謝,轉(zhuǎn)身對圍觀群眾們說道:“老衲是出家之人,不吝惜身外之物。我這里有品質(zhì)上乘的好梨,可以請各位施主品嘗。”
許素聽罷一愣,圍觀人群怕是有數(shù)十人之眾,這同行明明身無長物,哪里來的這么許多梨?
卻見道士三兩口吃完了梨,把剩下的梨核握在手中,解下肩上背著的鏟子挖了坑,把梨核埋進(jìn)土中。又向吃瓜群眾討了一碗熱湯,慢慢地倒了進(jìn)去。
許素看得兩眼發(fā)直,他隱約知道這道士要做什么了。
長久以來,民間一直流傳著道門高人的傳說。譬如葉法善與唐皇游月宮,薩真人咒棗,點(diǎn)化八仙等等,是史實還是藝術(shù)加工,已經(jīng)難以分辨了。許素向來也是按照對待神魔小說的態(tài)度去讀的。
但是現(xiàn)在,穿越這么離譜的事情都發(fā)生了,昨晚他又得到了《畢道》玉函,那么有仙佛的存在自然也不是什么令人意外的事。
莫非傳說中的仙跡,馬上就要展現(xiàn)在他眼前?
人群擁擠,眾目睽睽之下,只見梨核所埋的土間稍稍鼓動,一棵幼苗頃刻之間舒展而出。那幼苗迎風(fēng)便長,不過一刻鐘時間,便已經(jīng)枝繁葉茂了。
吃瓜群眾已經(jīng)看得呆了,連賣梨的攤主也忍不住湊上前來瞪大了眼睛。
又見那梨樹,迅速地開花結(jié)果,枝杈上掛滿了圓潤飽滿的梨子。
眾人呆若木雞,那道士卻微微一笑,朝著眾人拱手作揖,又將樹上的梨子通通摘下,分散給眾人品嘗。
許素沒有湊這個熱鬧,他看了看眾人手里的梨,又不留痕跡地看了看賣梨攤主身后空蕩蕩的車斗,震驚之余,一時間思緒千回百轉(zhuǎn)
人群轟動之時,游方道士已經(jīng)抽身而出,優(yōu)哉游哉,踱著步走出了縣城。
縣城外挨著一片農(nóng)田,阡陌縱橫。此時積雪漸漸化凍,更添了幾分寒意。
道士行至路旁臥石,便坐下歇腳,一邊貌似不經(jīng)意地回頭問道:“這位道友,未請教名號?”
身后之人也悠然坐在他對面,應(yīng)聲道:“道業(yè)微末,身無功行,不敢自號。末學(xué)姓許名素,蒙祖師不棄,師承茅山上清派。敢問您是何方高士?”
“哦?上清?”那游方道士聽聞,頓時來了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