汝瓷酒瓶是吧!
很值錢是吧!
李億看著桃花釀酒瓶,越看是越喜歡。沒想到這桃花釀是雙豐收,又是好酒又值錢!
賣他個幾十個汝瓶,這還債的錢,不就有了嗎!
拿來吧你!
一個迅影手,桃花釀酒瓶已經牢牢攥到了他手中,接下來,就是看看這酒瓶,能不能往外帶!
李億嘴上那是哼著小曲,背著小手,往酒館外溜達。
一只腳踏出酒館外,無事發生。
兩只腳踏出酒館外,無事發生。
背著握緊酒瓶的小手,剛越過小酒館門口,攥著酒瓶的手因為用力過猛,就捏成了拳頭。
桃花釀的酒瓶,瞬間消失,就離譜!
“系統,我桃花釀酒瓶呢!”
【與酒相關的實物離開小酒館,系統自動回收,請宿主放心,不用擔心遺失。】
“系統,我覺得你看不起我一個成年人的看家能力。小小酒瓶我還能看丟了?你把這條限制給解開,讓我證明證明自己看家的實力!”
【可以解開限制。遺失一件物品,將從宿主賬戶扣雙倍金額。請問宿主需要解開限制嗎?】
“不!就這樣挺好!鎖死!一滴酒都不能帶出去!”
李億心里是欲哭無淚,得,賣汝瓷這事看來是行不通了。果然偷奸耍滑不可取,老實本分是正途。系統不是那么好糊弄的。還是繼續完成任務,弄更多花樣,才是正經事情。
打開系統任務面板。
【成功接待三名顧客并且產生消費,已完成1/3】
已經完成一個了,這個唯一的客人就是祁桃兒了。看來這任務同一個人,只要來過酒館消費,就算任務量。但是不知道一天來兩次甚至三次算不算,如果這樣,任務就簡單多了。
讓祁桃兒瘋狂刷任務!早上桃花釀、中午三碗不過岡、晚上桃花釀加三碗不過岡,再配上碟花生米。這一日三餐都有酒,豈不是醉生夢死,逍遙快活!
李億忙詢問系統怎么算任務量。
【每人每天只計算一次任務量。當天多次消費,也只計算一次】
得,系統已經把刷任務的路堵死了。
倘若只有祁桃兒一個人,那就還要兩天才能把任務完成。
守株待兔不如主動出擊!
雖然這山水縣小,就不信找不到兩個喝酒的人了?
李億打定主意,也沒什么可收拾的,揣上手機,出門尋找客人。
遇著遛鳥的崔二爺、屋外曬被子的張三嬸、犁地回來的莊大哥.....
這走了一路,從縣南到縣北。
熟人倒是遇到了不少,介紹了三碗不過岡和桃花釀,得到的回應一句“成,有空來。”
但什么時候有空,就不好說了。
就跟請別人吃飯一樣,嘴上說著下次有空請你吃飯,這下次,可能就猴年馬月了。
不過這么一說,還是有用處的,至少大部分人知道了,三巡小酒館重新開張了。
這一走,就到了晌午,李億的肚子餓的是咕嚕咕嚕。
回家吃啥?
家里一干二凈,連米都沒有了。等會還得花些錢買些米回去,不然吃飯都是個大問題。
趁著在縣北,去吃碗林記素面,便宜又管飽,是節約錢的好去處。
或許是餓,一碗素面,吸溜著,三五分鐘就連面湯都見了底,這當家才知茶米油鹽貴,面湯當然不能浪費。
給了三塊錢的巨款,也就只能在山水縣吃到這么便宜的素面,去城里,一碗面八塊算正常,十多塊也屢見不鮮。小地方自然有小地方的好,物價是真便宜。
李億想到這,忽然靈光一閃。想起今兒給那些熟人介紹起酒的畫面。
“崔二爺,我這三碗不過岡,美滴很。一碗只要二十八!”
“張三嬸,我們推出了一款桃花釀,女人喝了皮膚白里透紅,一壇八十八,比美容護膚品便宜多了!”
難怪那些熟人聽了都說“有空來”。
這價錢,在這山水縣,堪稱物價天花板!
平日里李友忠賣的散白酒,便宜的一兩塊一兩,好點的也就五六塊。不少街坊鄰居不來喝酒,還能來打點白酒回去潤潤喉嚨。辛苦一天,喝二兩白酒,也不貴。這一天的汗水,隨著酒,就過去了。
但現在,一碗三碗不過岡,就二兩酒賣二十八!這一兩賣十四。桃花釀算下來,一兩也八塊錢。
這最受歡迎的,還是一兩塊的老白干啊!
思路錯了,方向也錯了。這山水縣,不是每個人都是祁桃兒那樣不差錢的主,家家有本難念的經,要讓這些普通人喝這些酒,實在是找錯了客戶群體。
想通這點,李億腦子里就有了思路。
山水縣雖小,但還有些是發了家的。不管是孩子出去掙了錢,還是找到了些門路,喝點酒還是沒問題的。
問題關鍵在于,怎么讓這些有消費能力的人,去小酒館喝酒呢。
“王出山和周守村兩個人又爭起來了,快去看熱鬧咯!”
面館外一聲吆喝,瞬間吸引了沒事做的人目光。然后齊刷刷的放下手下的活兒,在這個小縣,還有什么能比王出山、周守村兩人吵架更有意思呢。
李億也起了身子,準備去瞧瞧熱鬧。這王出山和周守村,他略有耳聞。
周守村,最早靠著把山里的蘑菇、竹筍等新鮮食材背出去賣,后來搞起了大棚,弄起蘑菇園,就在這山清水秀的地方種蘑菇。靠著這山這水,掙了不少錢。
王出山,最早靠著自行車,從外面帶貨回縣里賣,收集村民的一些土特產往城里帶,賺個差價。后來就變成了摩托車、面包車、小貨車。雖然路難走,硬是被王出山闖出了一條路。山水縣里不少城市的新鮮玩意,都是王出山帶回來的。
這兩個人,也不知道是八字不合還是性命相克。年紀差不多,但是就喜歡和對方攀比。
今天周守村買一件貂炫耀,明天王出山就敢穿雙鱷魚皮鞋嘚瑟。
周守村兒子考了好大學擺流水席吃三天,王出山女兒大學保送挨家挨戶送雞蛋。
這兩個人,也不知道從哪兒結下的仇,總而言之,一定要比對方排場大,才算出了口惡氣。
這回,又不知道吵什么。但鄉里鄉親知道,只要他們一吵,就有熱鬧看。而且,說不行還有好處。
等到李億過去的時候,人圍的已經是里三層外三層了。
不管在哪兒,看熱鬧的人可都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