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公孫續還有重要的事要說,公孫瓚也嚴肅起來,問道:
“子勝還有何事要說?”
“父親,雖然目前我們與袁紹已停戰,但萬不可偏安一隅,而應趁機攻打幽州境內鮮于輔、劉和以及烏桓、鮮卑等部,奪回除遼東三郡以外的八郡,徹底掌控幽州。”
這是必須要打的,他之前就仔細想過。
如果他沒有記錯的話,距離曹、袁官渡之戰還有差不多兩年時間,或許時間上會因為他的穿越而提前或者推后。但不可否認,隨著二者的不斷壯大,他們之間必有一戰。
所以,眼下最重要的是掌控幽州,然后爭取更多的時間休養生息,以期在曹、袁之戰到來時渾水摸魚,奪取更多的地盤。
至于將來更遠的打算,他無法謀劃,畢竟局勢瞬間萬變,只能以不變應萬變,然而這需要一個前提,那就是必須有足夠的實力。
公孫瓚聞言,點頭說:“為父在易縣窩囊了四年,既然子勝有重奪幽州之意,為父自當支持,正好報當年鮑丘一戰之恥。”
“不知父親打算何時出兵,從何處開始打?”
見公孫瓚同意了他的意見,他繼續問道。
“不若為父將手下部將和屬官招來,大家共同商議。”
見此,他點頭同意。確實,既然是大規模作戰,肯定涉及到大量的人員,有必要招來大家一起商議。
……
身為公孫瓚主要的部將和屬官,所住的城堡皆是靠近中央城堡,因此,大家來得很快。
差不多半個時辰,人已經全部到齊。
不過看著廳中的眾人,公孫續卻蹙起眉頭,無語至極。
他有想過父親手下人才凋零,可能人數不多,卻沒想到人數如此之少,細數過去,除他之外,總共只有六個人,其中文官兩人,武將四人。
根據記憶,他記得大家的名字,左邊首位是關靖,后面的叫范方。右邊首位是田楷,后面分別是單經、公孫范、文則。
視線在文則身上停留了一會兒,心中想到,原來此人便是歷史中父親派來給自己送信的人。
但是他卻被袁紹發現,截走了書信,反而被袁紹將計就計,攻破易縣,所以,袁紹能夠攻破易縣也有他的一份力。
想到這個,公孫續便下意識的覺得此人有些不靠譜。當然,這只是他先入為主的想法,至于此人能力具體怎么樣,只能以后慢慢觀察了。
六人中,既沒有比較出名的武將,也沒有厲害的謀士,好在找到了一個趙云,讓他感到些許安慰。
見人已到齊,公孫瓚說道:
“諸位,我意欲攻打鮮于輔、劉和以及烏桓、鮮卑等部,奪回幽州八郡,重掌幽州。大家商議一下,應該從何處開始攻打。”
說完,在關靖的幫助下,將一副幽州地界的輿圖掛在了他身后的墻壁上。
雖然輿圖畫的很潦草,但公孫續還是能夠看清楚幽州各郡的具體位置。
隨后,關靖指著輿圖給大家分析了一遍,大致說的是哪個郡是由誰控制的、兵力有多少等等這些情況。
公孫續聽完后,雖然他有著五千年歷史的見識,也不得不承認,幽州的勢力真是太雜亂了。
除了遼東三郡與涿郡外,其余七郡竟然分布著大大小小八支勢力,光是烏桓率領的烏桓、鮮卑軍就有五支,最大的便是閻柔部,胡漢人數總共兩萬五千人左右,占據著廣陽郡薊縣。
同時,廣陽郡還有袁紹部將麴義率領的五千人。漁陽縣是鮮于輔、劉和等率領的劉虞殘軍,差不多三萬人。最后便是右北平郡的徐無山,有田疇的五千人。
不過雜亂也有雜亂的好處,最起碼他們不是鐵板一塊,相互之間肯定也有所猜忌,這倒是可以利用的一點。
公孫續現在擔心的其實是他們這方的人數,敵我差距實在是太大了。而就在此時,范方開口道:
“主公,方剛才粗略算了一下,敵軍的數量總共在八萬到九萬之間,而我們總共才兩萬八千人左右,兩萬八對八九萬,人數差距也太大了,這仗不好打啊,還請主公三思。”
話音剛落,關靖、文則也齊齊出聲道:“請主公三思。”
只有田楷、單經與公孫范沒有出聲,見此,公孫續心中一沉,隊伍不好帶啊。而公孫瓚臉色也露出不喜。
公孫瓚此時并未開口,公孫續本來想說說自己的看法,突然想到了什么,也不急著開口。
田楷見狀,說道:“楷愿聽主公命令行事。”
單經也跟著說:“經愿聽主公命令行事。”
公孫范此時也說道:“主公,我幽州軍將士各個身經百戰,豈是那些個雜牌軍可比的,雖說我方人數少,但也并非打不過,范愿為先鋒,替主公開路。”
公孫續聞言,眼前一亮,看著公孫范,這位父親的堂弟,也就是自己的堂叔,暗道:關鍵時刻還是自家人靠譜啊。
公孫瓚聽了公孫范的話之后,也是露出了笑容,贊道:“叔義(公孫范字)之勇,我早已知曉,放心,一定有你的用武之地。”
公孫續知道該他出場了,于是他站到廳中央,環視了一遍眾人,最后看著范方說道:
“如范從事剛才所言,敵軍人數確實三倍于我軍,但是你想過沒有,他們一共分兵了幾處?最多的一處又有多少人?”
“這……”范方猶豫了。
而公孫續繼續說道:“若我沒記錯的話,最多的一處乃是漁陽縣,鮮于輔、劉和等人率領的三萬人馬,其余各處皆是少于我方人馬。
所以,若是單對單,我們不覷任何一方人馬,或許還有很大的優勢,這一仗并非不能打。”
公孫瓚聞言贊同道:“子勝言之有理。”
而關靖此時也開口說:“若真如公子所言,此戰確實可以打,只是不知從何處開始?”
田楷聞言說道:“當然從人數最少的開始,代郡的普富盧部五千人馬,遼東屬國的蘇仆延部兩千人馬,但是遼東屬國離我們太過遙遠,中間可是隔著好幾個郡。
所以,主公,楷建議先打代郡。”
眾人聽過田楷分析后,皆是覺得有理,紛紛贊同。
不過,此時公孫續卻說道:
“父親,我認為應該先打上谷郡的難樓部,雖然他們有九千人,比代郡人數多。但此二郡皆是與我涿郡相鄰,且代郡在最東邊。
若是我們先打代郡,雖然可以輕松打下來,但是接下來打上谷郡的時候,敵人也就有了防備,或許其他郡也會派兵支援,這樣,打上谷郡的難度就會增大。
但是,如果我們速度夠快,率先打下上谷郡,那時,我們坐擁涿郡、上谷郡二郡,可將代郡與西邊其他各郡分隔開來,如此,東邊就只剩下代郡,還能阻止其他郡的援軍。
這樣一來,拿下代郡就如囊中取物。”
說完,最先反應過來的還是關靖,只聽他說道:“公子此計甚妙,靖佩服。”
然后是田楷:“公子厲害,楷佩服。”
接著眾人也紛紛夸贊他。
最后公孫瓚一錘定音:“子勝之謀甚合我意,如此,那便先取上谷。兵貴神速,明日一早便出發。”
隨后,便是公孫瓚開始調兵遣將,最終決定以公孫范為前軍大將,率三千騎兵先行。
公孫瓚帶著單經親率騎兵兩千、步卒一萬作為中軍,文則負責押運糧草與中軍同行。
易縣留三千騎兵、一萬步卒,由田楷指揮防守易縣。
至于公孫續,則是帶著田休跟著公孫范,必要時可以臨時擔任軍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