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海經
- (漢)劉向 劉歆編 鄭志玲譯注
- 6字
- 2023-02-28 16:00:53
第一卷 南山經
南山經之首
【第一則】
南山之首曰山。其首曰招搖之山①,臨于西海之上,多桂,多金玉。有草焉,其狀如韭而青華,其名曰祝余②,食之不饑。有木焉,其狀如榖③而黑理,其華四照,其名曰迷榖④,佩之不迷。有獸焉,其狀如禺⑤而白耳,伏行人走,其名曰狌狌⑥,食之善走。麗
⑦之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海,其中多育沛⑧,佩之無瘕⑨疾。
【注釋】①招搖之山:即招搖山,一說今岷山;二說今雅魯藏布江源頭的狼阡喀巴布山;三說今廣東連州市的方山;四說今廣西興安縣苗兒山。其中,認為招搖山應為廣西苗兒山的說法最可信。②祝余:生長在招搖山上的一種草,形狀很像山韭,開青色小花,吃了這種草沒有饑餓感。③榖(gǔ):樹名,即構樹,落葉喬木,葉子卵形,開淡綠色花。④迷榖:傳說中的一種植物。一說即榖樹,一說特指雌性榖樹。⑤禺(yù):古代中國傳說中的一種猴。居住在樹上,其狀如猿,白面黑頰,多胡須而毛彩斑斕。尾長于身,末端有分叉,雨天則用叉塞住鼻孔。愛群行,老的在前,少的在后。吃食相互推讓,相愛而居,生而相聚,死而相赴。古人說它是仁獸。⑥狌狌(xīnɡ xīnɡ):或叫作猩猩,形狀像長毛猿的獸類,長有一對白耳,既能匍匐,也能直立行走,據說吃了狌狌的肉,有健步的作用。⑦麗(jǐ):即麗水,水名。一說指今廣東的連江,一說指漓江,一說指位于今廣西的欽江。⑧育沛:古代中國傳說中生長在麗
之水中的生物,將其佩在身上可以免受蠱脹病之苦。⑨瘕(jiǎ):病名,指由寄生蟲引起的蠱脹病。
【譯文】南方第一列山系叫作山山系。
山山系的第一座山叫作招搖山,坐落在西海之濱。山上生長的樹種多為桂樹,也蘊藏著大量的金屬礦和玉石。山中有一種草,外形很像韭菜,開著一種青色的小花。這種草名叫祝余,吃了可以使人感覺不到饑餓。山上長著一種樹,形狀很像構樹,有黑色紋理,樹葉光芒四射,名叫迷榖。將它佩戴在身上可以不迷路。山上還有一種野獸,形狀像禺,長著一對白色的耳朵。它時而爬行,時而像人一樣直立行走,這野獸名叫狌狌,人若吃了它的肉就會變得健步如飛。麗
之水從這里發源,向西流入大海。水中盛產一種名叫育沛的東西,若將它佩戴在身上,可以治療蠱脹病。
【第二則】
又東三百里,曰堂庭之山①,多棪②木,多白猿,多水玉③,多黃金。
【注釋】①堂庭之山:即堂庭山,山名,一說在今湖南洞庭。洞庭人謂洞庭音如堂庭。②棪(yǎn):今蘋果。③水玉:水晶。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叫堂庭山。山上生長著很多棪木,也有很多白色的猿猴,還盛產水晶,并有豐富的黃金礦藏。
【第三則】
又東三百八十里,曰即翼之山①,其中多怪獸,水多怪魚,多白玉,多蝮蟲②,多怪蛇,多怪木,不可以上。
【注釋】①即翼之山:即翼山。②蝮蟲:即反鼻蟲。傳說中的一種毒蛇。
【譯文】再往東三百八十里,有座山叫即翼山。山上有很多怪獸,水里有許多奇怪的魚。山里多產白玉,也有蝮蟲以及怪蛇、怪木,人是不能上去的。
【第四則】
又東三百七十里,曰杻陽之山①,其陽多赤金,其陰多白金。有獸焉,其狀如馬而白首,其文②如虎而赤尾,其音如謠③,其名曰鹿蜀④,佩之⑤宜子孫。怪水⑥出焉,而東流注于憲翼之水⑦。其中多玄⑧龜,其狀如龜而鳥首虺⑨尾,其名曰旋龜⑩,其音如判木?,佩之不聾,可以為?底?。
【注釋】①杻(niǔ)陽之山:即杻陽山,山名。②文:同“紋”,斑紋,毛色交叉謂之紋。③謠:古代不用樂器伴奏的清唱。④鹿蜀:古代傳說中的獸名。⑤之:這里指鹿蜀的皮毛。⑥怪水:水名。⑦憲翼之水:即憲翼水,水名。⑧玄:黑色。⑨虺(huǐ):一種毒蛇。⑩旋龜:龜名,一說指大頭龜,頭較大,呈三角形,頜部如鷹嘴。?判木:劈開木頭。?為:治療。?底:同“胝”,指腳上的老繭。
【譯文】再往東三百七十里,有座山叫杻陽山,山的南面蘊藏赤金,山的北面多產白銀。山上有一種野獸,外形像馬,有白色的腦袋,身上有像老虎一樣的斑紋,尾巴卻是紅色的,發出的叫聲像人唱歌一樣,它的名字叫鹿蜀,佩戴用它皮毛做成的飾物能子孫滿堂。怪水從這里發源,向東流入憲翼水。水中有很多黑色烏龜,外形跟普通烏龜無異,卻長著鳥一樣的頭、蛇一樣的尾巴,它的名字叫旋龜,旋龜的叫聲像劈木頭的聲音,佩戴用它做成的飾物可預防耳聾,還可以用來療愈腳上的老繭。
【第五則】
又東三百里,曰柢山①,多水,無草木。有魚焉,其狀如牛,陵居,蛇尾有翼,其羽在②下,其音如留牛③,其名曰
④,冬死⑤而夏生,食之無腫⑥疾。
【注釋】①柢(dǐ)山:山名。②(xié):也作“脅”。魚的肋骨部位。③留牛:即犁牛。④
(lù):傳說中的怪魚。⑤冬死:指冬眠。⑥腫:毒瘡。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叫柢山。山上有很多水流、水洼,但長年不生長草木。水中有一種魚,身形像牛,住在高地,它有蛇一樣的尾巴,還長有一對翅膀,生在脅下,叫聲像犁牛,它的名字叫,冬天冬眠,夏天蘇醒。人如果吃了這種魚的肉就可以防治癰疽疾病。
【第六則】
又東四百里,曰亶爰之山①,多水,無草木,不可以上。有獸焉,其狀如貍②而有髦③,其名曰類④,自為牝牡⑤,食者不妒。
【注釋】①亶爰(chán yuán)之山:即亶爰山,山名。②貍:錢貓、豹貓、貍貓、野貍子。③髦(máo):指動物身上的長毛。④類:動物名。一說今云南蒙化府有此獸,土人謂之香髦。⑤牝(pìn)牡:鳥獸的雌性和雄性。
【譯文】再往東四百里,有座山叫亶爰山,山上多水,卻不生長草木。這座山十分險峻,人是上不去的。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貓,頭上有毛發,名字叫類,這種野獸雌雄同體,能自行交配,人要是吃了它的肉就不會過分妒忌。
【第七則】
又東三百里,曰基山①,其陽多玉,其陰多怪木。有獸焉,其狀如羊,九尾四耳,其目在背,其名曰猼②,佩之不畏。有鳥焉,其狀如雞而三首六目、六足三翼,其名曰
③,食之無臥④。
【注釋】①基山:山名。②猼(bó shì):傳說中的一種獸。③
(chǎnɡ fū):傳說中的一種鳥。④無臥:睡不著覺。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叫基山。山的南坡多產玉石,山的北坡生長著很多奇形怪狀的樹木。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像羊,長著九條尾巴和四只耳朵,眼睛長在背上,這種野獸名叫猼,佩戴用它的皮毛做成的飾物可以使人膽大無畏。山上還有一種鳥,外形像雞,卻長著三個頭、六只眼、六只腳和三只翅膀,這種鳥名叫
,誰要是吃了它的肉就會睡不著覺。
【第八則】
又東三百里,曰青丘之山,其陽多玉,其陰多青雘①。有獸焉,其狀如狐而九尾,其音如嬰兒,能食人;食者不蠱②。有鳥焉,其狀如鳩③,其音若呵④,名曰灌灌⑤,佩之不惑。英水⑥出焉,南流注于即翼之澤⑦。其中多赤⑧,其狀如魚而人面,其音如鴛鴦,食之不疥⑨。
【注釋】①青雘(huò):青色的可作顏料的礦物。②蠱:誘惑,迷亂。③鳩:斑鳩,一名祝鳩,又名鵓鳩。④呵:大聲斥責。⑤灌灌:一種禽鳥。⑥英水:水名。⑦即翼之澤:指即翼澤,也就是即翼山中的湖澤。⑧(rú):類似今方頭魚,頭高,呈長方形,分布在我國沿海。⑨疥:疥瘡。
【譯文】再往東三百里,有座山叫青丘山,山的南坡有豐富的玉石,山的北坡有許多青色的可作顏料的礦物。山上有一種野獸,身形似狐卻長著九條尾巴,叫聲像嬰兒啼哭一般,還會吃人;人若吃了它的肉便可以預防蠱病。山上有一種鳥,外形像鳩,叫聲就像兩個人在吵架,名叫灌灌。人若佩戴由它羽毛做成的飾物可以不受迷惑。英水從這里發源,向南流入即翼澤。英水水域有很多赤,它外形似魚,面目像人,叫聲像鴛鴦,人若吃了它的肉可以不長疥瘡。
【第九則】
又東三百五十里,曰箕尾之山,其尾踆①于東海,多沙石。汸水②出焉,而南流注于淯③,其中多白玉。
【注釋】①踆(dūn):同“蹲”。蹲,踞也。②汸(fānɡ)水:水名。一說在今左權縣東芹泉鎮箕山東,有清漳東源,即此水也;一說在今江西北面的昌江。③淯(yù):古代水名,即河南白河,為漢江支流。
【譯文】再往東三百五十里,有座山叫箕尾山,山的尾部坐落于東海岸上,山上有很多沙石。汸水從這里發源,向南一直流注入淯水,水域中有很多白色玉石。
【第十則】
凡山之首,自招搖之山,以至箕尾之山,凡十山,二千九百五十里。其神①狀皆鳥身而龍首。其祠②之禮:毛③用一璋④玉瘞⑤,糈⑥用稌米⑦,白菅⑧為席。
【注釋】①神:指山神。②祠:祭祀。③毛:用于祭祀的帶毛的動物,如豬、牛、羊等。④璋:半圭為璋。舉行典禮時所用的一種玉器。⑤瘞(yì):埋。⑥糈(xǔ):祭祀用的精米。⑦稌(tú)米:稻米。⑧菅(jiān):一種多年生草本植物,葉子細長而尖,開綠色花。
【譯文】縱觀南山第一大山脈山,從招搖山到箕尾山,一共十座山,蜿蜒二千九百五十里。這十座山的山神都長著鳥的身子、龍的頭。人們祭祀山神的禮儀為:帶毛的動物要和一塊璋、一塊玉一起埋在地下,祭祀的精米要用稻米,還得用白茅給神編織草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