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身巷,袁家交引鋪。
“李掌柜,你幫我邀請劉家、張家、梁家、沈家、楊家的交引鋪東家們,晚上到樊樓吃酒。”曹陽吩咐道。
“是,二公子。”李掌柜已經收到袁老伯爺的命令,讓自己配合二公子,自是不敢怠慢。
與被奪爵后起復,空有虛爵的袁家不同,其他權貴大多身有實職,因此,除了類似顧廷燁接受外租遺產,將產業變成祖上傳下之外,實職權貴從商需過一道手,也就是類似盛紘做官,他大哥盛維經商這樣子。
因此,曹陽邀請的都只是些商人,至少明面上是。
這樣一來,
等曹陽他們搞大了聲勢,可以鼓吹“官家不能與民爭利啊。”
至于哪家的女兒是東昌侯爺兒媳婦,哪家的兒子娶了曹皇后的侄女,哪家與永昌伯爵府梁家同宗同族,那都是巧合。
。。。。。。
是夜。
曹陽早早地到了位于汴京宮城東華門外景明坊的樊樓。
樊樓門前豎立著朱黑木條互穿而成的杈子,擱魏晉那得官至三品以上的門第才有資格用。
不過,樊樓作為汴京七十二家正店之首,后面站著的可是皇室宗親。
所謂七十二家正店,就是指經過官府批準,可釀酒的大酒樓。
其他成千上百的酒樓只能從正店批發酒水再行發賣,統稱腳店。
顯然,這也是一種官府專賣制度。
參照一下,就是一級經銷商,二級經銷商。
樊樓門前站著兩個頭戴方頂樣頭巾,身穿綢衫,腳下絲鞋凈襪的伙計。
曹陽剛一到,他們就迎上來,將他迎了進去。
進了酒樓,是一條寬闊筆直、長約百步的主廊。
曹陽一邊跟著穿過主廊,一邊打量樊樓。
樊樓由東、西、南、北、中五座樓宇組成。
三層相高,五樓相向,各有飛橋欄檻,明暗相通,珠簾繡額,燈燭晃耀。
南、北天井兩邊的走廊旁都是一間間小房間,這些小包廂被稱為“酒閣子”。
此時天色漸暗,走廊上已經點起了燈籠、蠟燭。照得四周明亮輝煌,上下相互映照。
曹陽很清楚地看到,數不清濃妝艷抹的女子聚集在主廊的廊檐下,不時有人往酒閣子走去,而后便聽那里頭傳來歡聲笑語,鶯歌燕舞。
這大場面,比起勾欄聽曲的小把戲,可震撼多了。
不過,曹陽覺得霍霍自己人總是不好,等他造反完,這些可都是他的子民,得搞個國人和野人的身份戶口,讓官老爺和權貴們多去禍害東夷西戎南蠻北狄。
。。。。。。
西樓,擺設風雅古韻的包廂里,坐滿了人。
來的都是商人,三四十歲中年,穿金戴銀,身著錦衣,一股銅臭氣。
但,曹陽很喜歡:
“劉大哥、張大哥來了。”
商人皆是一愣,這衙內態度過分熱情。
兩人默默相視一眼,今晚這飯不好吃啊。當然,他們也不怕,自家身后又不是沒人。
很快,人就到齊了。
一番人情世故后,曹陽安排道:
“時喜,時悅,將東西發給幾位。”
“是,大人。”
幾人翻開冊子,
里頭詳細介紹了一種名為“鹽引交易所”的新玩意。
細細看了一會,眼睛里登時放出光來。
都是縱橫商場多年,吃人不吐骨頭之輩,他們怎么看不出里頭的可吃之處。
這玩意,簡單的說,就是以前他們交引鋪干的是一次性買賣,不論是從官府買鹽鈔,再賣給鹽商,還是從散戶買鹽鈔,再賣給鹽商,都只轉一次手,
而官府的鹽鈔是以六兩一席發行的,價格固定,而市場上的實際鹽價卻是隨著時間季節、供應關系等等上上下下波動的。
所以,實際鹽價高的時候他們賺得多,鹽價低的時候,他們賺的少。
而鹽引交易所要做的,是不斷轉手,現錢換鹽鈔,鹽鈔換現錢,不斷兌換,從低到高,從高到低,不斷循環,不斷賺錢。
只是,還有一個問題。
劉德章:“袁二郎,若是朝廷大量加印鹽鈔,該當如何?”
“劉大哥多慮了,朝廷絕不會讓鹽鈔價格跌到六兩以下的。”曹陽信口胡言。
他當然知道,以朝廷的節操,真想撈,什么六兩,三兩能不能保住都是問題。
“再說了,漲跌我們不都有的賺,更何況,陜西轉運司真要加印,我們還不能提前知道嘛。”
眾人聞言,頓覺有理。
“袁二郎,這股份制一說張某還有些不懂,不知可否詳解一二。”
曹陽:“當然可以,股份制就是。。。”
“這股份制,妙,真妙啊。”
梁家四房的梁蘊,一拍大腿,夸贊道。
。。。。。。
是日,風和日麗,惠風和暢。
界身巷的袁家交引鋪,換了牌子,牌子上寫著“聯合交易所”幾個大字。
牌子掛了幾天,門也關了幾天,眾人都有些好奇。
這天,大門打開,堆成一座小山的看垛錢沒有了。
里頭走出一個富態的八字胡中年來,他的身后跟著兩個小廝,小廝鐺鐺檔,鐺鐺檔地敲起銅鑼,引來街上眾人。
“諸位,今日我們聯合交易所正式開業,推出鹽引即時交易業務。”
“每日只在巳時、未時兩個時辰買賣。”
“我賣一席鹽引,8兩。諸位,誰要誰就進來報價,價高者、量大者先成交。”
李掌柜說著走進鋪子。
眾人跟進鋪子才發現,里頭甚是寬敞,左右兩邊的鋪子都被打通,用門洞連上,面積一下增加了兩倍。
“我買,我出9兩。”路人甲。
“才9兩,我9兩500文。”路人乙。
“有沒有比他高的?”
“好,成交。”
一名文吏記下,路人乙上前繳納現錢,拿到鹽引。
“賣,十席鹽引,9兩500文一席。價高者得。”
“買,三席,9兩500文一席。”路人甲。
“買,八席,10兩一席。”路人乙。
“買,二十席,10兩一席。”路人丙。
“好,成交。”
眾人起初一臉懵逼,
亂糟糟的喊價,這邊買,那邊賣,完全看不懂啊,
只見到一席鹽引價格,報著報著,咋個就突破11兩了。
一個長相機靈的少年心想,其他交引鋪貌似賣10兩500文,我跑過去買了,再跑過來,一席不就能賺500文,正要動手。
只聽耳邊傳來呼哧呼哧的聲音。
一個小廝打扮的家伙,遞了一沓鹽引給一位錦衣公子。
“公子,100席。”
錦衣公子當即喊道:“賣,100席,11兩。”
人家都已經動手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