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9章 玉扳指
- 鑒御至尊
- 柳青候
- 2186字
- 2023-02-21 11:42:20
這一幕,看呆了眾人。
他們雖然不知道楊林用意何在,但看得出來,楊林的這套手法,沒有個十年八年的磨練,根本施展不出來。
但很快,孫強從震驚中反應過來,哈哈大笑道:“楊林啊,你說說你,搞得這么花里胡哨,有什么用呢。”
“閉嘴!”楊林少見地喝止了他,然后將青銅爵的一側對準眾人。
“你們看,這青銅爵的表面。”
“這……有什么反常的嗎?”張潔和曹佳看的一頭霧水。
“能有什么反常的?這小子就是在故弄玄虛呢!實際沒有屁用!”孫強幸災樂禍道。
但三叔的臉色,卻忽然變了。
他開口道:“不對!你們認真看。”
曹佳問道:“怎么了?”
三叔指著一處解釋道:“你們好好看,這一塊地方的光澤,是不是有些不同!”
眾人尋聲看去,總算看出了一些端倪。
只見這青銅爵上,有一小片地方的亮度極強,散發著銀白的金屬光澤,明顯有益于其他地方。
“這是……”張潔不由地疑惑道。
還不等她說完,更加令人震驚的景象發生了。
只見眨眼間,那處光亮迅速變暗,隨后恢復到與其他部位一個顏色。
啪啪啪!
三叔拍手道:“高明,實在是高明。”
“三叔,這是什么情況?”看到自己的三叔為敵人稱贊,孫強此刻也慌了。
三叔則是不慌不忙地解釋道:“十銅九補,這小伙子是用補銹的年代,來推測青銅爵的真假。”
“錫的熔點低于銅,可以用來軟化銹邊。他的手法又極快,沒有讓錫水真正滴落到爵器表面,而只是擦肩而過,利用錫水的溫度給青銅爵加熱,這樣一來溫度不會太高也不會太低,剛好達到爵器表面錫的熔點。”
“表面的錫融化,因而產生出銀白色金屬光澤。”
曹佳疑惑道:“可這又能說明什么?”
三叔微微一笑,對楊林道:“小伙子,還是由你來說把。”
楊林道:“所謂十銅九補,指的是出土青銅器往往有裂縫或者缺損,甚至是用兩三件殘片拼湊出來的。”
“老一輩古玩商使用焊錫將銅器殘塊焊接到一塊,這樣做會留下充滿焊錫的焊縫,為掩人耳目,他們通過上漆偽造紅斑綠銹來掩蓋。”
“發展到后來,有專門偽造贗品的不法商販,利用這一常識,將幾塊近代的青銅片用錫焊接起來,這樣看起來,仿佛是這件青銅器經歷了年月,發生過裂縫或者缺損一般。但實際上只是障眼法,目的就是為了掩人耳目。”
“而這件青銅爵的焊錫,就是現代時期的作品,完全沒有古代時期的痕跡。”
“這說明它的確是一件贗品。”
說到這,眾人才恍然大悟。
就連曹佳也被楊林高超的技藝和廣博的學識所震撼了。
“我宣布,這場比賽的勝者,是這位小伙子!”三叔親自宣布道。
孫強頓時面如死灰,汗流浹背。
楊林的勝利,就意味著他的敗北。
僅僅讓楊林在這里挑一件古董也就罷了,反正他早就把好貨藏起來了。
但還有一項賭注,可是事關他的尊嚴啊……
在兩位大小姐面前,他既不愿意丟這個人,更不敢造次、違反賭約。
這一刻,他進退兩難。
然而楊林卻沒有立刻逼他兌現第二項賭約的意思,只是開始在店里閑逛,顯然是在物色古董。
可惜,現在店里擺著的東西實在是太次,看得楊林連連搖頭。
就在這時,他眼前一亮。
只見博古架的角落上,擺放著一個暗白色的玉扳指。
扳指的材質一般,采用的普通的漢白玉。
這樣的玉在商周戰漢時期或許還算值錢,但到了現代,根本上不了檔次。
而看這塊扳指的年歲,橫豎不過五百年,顯然沒什么收藏價值。
它靜靜地躺在角落,身上都落了灰。
但楊林看到這個扳指后,卻分外眼熟。
他立刻就聯想到了前世的經歷。
于是他趕緊上前拿起扳指,仔細看了一眼,發現果然是那一枚!
他當下心中大喜,道:“我就要這一枚了。”
說著,他看向孫強,道:“孫強同學,東西呢,我已經選完了,剩下的賭約,你是不是還沒兌現啊。”
“這,這……楊林同學,看在咱們認識這么多年的份上,你就網開一面吧。”孫強實在無法接受當面給楊林下跪的事實,迫不得已拉下老臉,祈求起來。
“我剛才定這項規則的時候,純屬開玩笑呢。”
楊林想了想,道:“好吧。看在咱們認識三年的份上,我就同意了。”
孫強一聽,立刻大喜。
他不但沒有感謝,反而哈哈大笑道:“楊林啊,這可是你說的哈!”
“實話告訴你吧,這店里的好東西,早就被我藏起來了。”
“你是不是覺得你撿便宜了?嗯?”
“我告訴你,你拿的那塊扳指,是擺了十多年,標價兩百塊錢都沒人要的破爛。”
“而看你這樣,反倒覺得撿了個寶似的,真是讓人笑掉大牙了。”
“哈哈哈哈……”
張潔看到他小人得志的嘴臉,頓時皺起眉頭。
就連曹佳都有幾分不悅,對孫強的印象大打折扣。
“只怕,未必。”
楊林卻早就算到了這一點。
他之所以同意孫強的要求,并不是出于好心。
而是他明白這樣一個道理:飛得越高,摔得越疼。
楊林就是要讓孫強先嘚瑟到得意忘形,然后再讓他后悔絕望!
“哦?此話怎講?”這下連三叔都開始疑惑起來了。
這塊扳指,他自然看過。
普通的不能再普通了,根本不具備被什么收藏價值。
放在店里,完全是來湊數的。
楊林看出了他的疑惑,開口道:“老前輩可曾聽過‘王毅’這個名字。”
三叔道:“王毅?明代萬歷年間的那個手藝人?”
楊林道:“正是。”
“王毅,字叔遠,號初平山人,常熟人。明代雕刻工藝家,虞山派微雕創始人。”
“怎么感覺有些耳熟?”張潔問道。
楊林道:“當然耳熟。”
“你還記不記得高中時,課本上的一片文言文《核舟記》。”
張潔道:“記得啊,怎么了?”
楊林道:“‘明有奇巧人曰王叔遠,能以徑寸之木,為宮室、器皿、人物,以至鳥獸、木石,罔不因勢象形,各具情態。嘗貽余核舟一,蓋大蘇泛赤壁云。’”
“這里的王叔遠,就是我所說的王毅。”
張潔恍然大悟,道:“原來如此。”
“不過,這個王毅跟你拿的這個扳指又有什么關系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