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靈山諸佛不敢相信的目光中。
五九雷劫!
六九雷劫!
七九雷劫!
六十三道雷劫之后,陳玄奘仍在渡劫!
靈山諸佛宛如炸開了鍋:
“怎么可能!”
“這唐三藏竟然如此強(qiáng)橫,竟一連渡過了六十三道雷劫!”
“要知道,這可是威力翻倍的雷劫??!”
“他是觀音從哪兒找來的怪物?”
“以人仙境界肉身抗雷,深入劫云之內(nèi),未用一件法寶,竟還能渡過七九雷劫,簡直不可思議。”
“什么?他還在繼續(xù)!”
“八九雷劫??!”
“他扛過了八九雷劫!”
只見陳玄奘周身電光閃耀,在靈山諸佛說話之際,已然又抗過了九道雷劫。
靈山上,有長老不可思議地說道:
“只要能過最后一關(guān),取經(jīng)人就能渡過成仙劫了!”
“如此強(qiáng)橫的渡劫方式,老夫活了幾萬年,真是前所未聞,前所未聞吶!”
不過也有痛失蟠桃的長老,冷言冷語道:
“諸位莫急,這最后一關(guān)才是九九天雷劫,最為恐怖的地方?!?
“與之相比,前面七十二道雷劫,不過是孩童的游戲罷了。”
其他長老聞言,皆是嘆惋,無一人出來辯駁。
靈山諸佛中,也有一些修行不久的神仙,詢問道:
“這九九天雷劫的最后一關(guān),真有那么恐怖嗎?”
他身旁一位菩薩回應(yīng)道:
“這最后一關(guān),要說難也難,說不難也不難,但是歷來渡此劫的修士,鮮少有人成功?!?
旁邊一羅漢補(bǔ)充道:
“這也是為何,能渡這最后一關(guān)者,只要不半途隕落,最終都可成為一方尊者?!?
詢問者愈發(fā)好奇,又問道:
“敢問這最后一關(guān)是什么?竟然如此厲害?”
菩薩合掌,寂然道:
“此關(guān)名為:‘問心’!”
……
劫云中,陳玄奘倏然睜開眼眸,神情中露出一絲疑惑。
不知為何,劫雷停下了。
他向周身望去,劫雷的醞釀仍在繼續(xù)。
但是劫雷卻遲遲沒有劈來。
就在陳玄奘皺眉之時,卻發(fā)現(xiàn)眼前的劫云劇烈翻涌起來。
不一會兒,黑云中竟然鉆出一張張鬼臉,在身旁飛來飛去。
這些鬼臉乍一看去,其上只有人臉雛形,沒有五官。
但仔細(xì)一看,卻個個都是陳玄奘的模樣。
正當(dāng)他驚異之時,這些鬼臉忽然神情迷茫,自言自語道:
“我摩頂受戒,潛心修佛是為了什么?”
“我刻苦修行,甘于寂寞又是為了什么?”
“我歷經(jīng)千山萬水,求取佛經(jīng)更是為了什么?”
“……”
這些鬼臉將一個又一個的問題,拋了出來。
剎那間,陳玄奘不由心煩意亂,揮出一掌。
攜著真龍之力,掌風(fēng)透出數(shù)丈之遠(yuǎn),打散無數(shù)鬼臉。
但下一瞬,這些鬼臉又重新凝聚起來,在耳旁繼續(xù)聒噪。
不過雖然有些心神意亂,但陳玄奘卻隱隱注意到。
這劫云之中,最后九顆雷球已經(jīng)凝結(jié)完成。
它們似乎在等待著什么,才會劈來。
只是瞬間,陳玄奘明悟,心中想道:
“看來是類似于心魔的設(shè)定?”
“只是這些鬼臉的問題,我難道要一個一個的回答嗎?”
就在陳玄奘心有疑惑之時。
劫云外,傳來觀音的傳音:
“唐三藏,你現(xiàn)在歷經(jīng)的,是九九天雷劫的最后一關(guān)。”
“此關(guān)名為:‘問心’!”
“問心,實乃天道,考驗渡劫者的道心。”
“問心不過,剩余九道劫雷,不僅會化為問心雷同時攻來,其威力還會再翻一倍。”
“你唯有度過此關(guān),方有成仙之機(jī)!”
“此關(guān)需注意三點?!?
“其一,你只有一次開口機(jī)會,機(jī)不可失,萬望珍重。”
“其二,所言必為心中真言,切勿說謊?!?
“其三,所言要直擊道心,且需秉持善念,切合天道之意?!?
“諄諄教誨,切記牢記在心!”
聽得觀音之言,陳玄奘頓時合掌拜謝。
幸有觀音在旁,透露如此隱秘。
否則這么多限制,問心一關(guān)他不可能渡過。
問心不過,他即使沒有以劫云淬體,老老實實地渡劫,也抗不過問心雷一擊。
在此前的渡劫當(dāng)中,陳玄奘也摸清了劫雷的傷害規(guī)律。
從第一道劫雷開始,其傷害是89點。
往后每增加一道劫雷,劫雷傷害就會增加1點。
最后一道劫雷,傷害則為170點。
這也是為何,陳玄奘此前有信心,以劫云淬體的原因。
【硬化】技能的防御是1500點。
因而劫雷傷害翻倍,也破不了他的防御。
但眼下不同,最后九道雷劫傷害之和足有1494點。
而在此基礎(chǔ)之上,傷害還要翻倍。
那雷電傷害直逼三千點!
這明顯就是不過問心這一關(guān),天道就不給活路。
任人仙境的修士再強(qiáng),手段再多。
想以人仙之力,抗天仙境中期一擊,無疑是癡人說夢。
這般差距,就算茍王李長壽面對此形,不過問心一關(guān),恐怕也要夭折當(dāng)場。
長長吐出一口濁氣,陳玄奘靜心沉氣。
他望著周身漂浮的鬼臉,開始思量如何回答。
……
而此時,靈山諸佛望著水幕,談?wù)摰溃?
“來了,來到了問心關(guān)。”
“可惜了,取經(jīng)人能扛過前面七十二道雷劫,卻注定要折翼于這最后一關(guān)?!?
“縱觀古今,不知有多少驚才艷艷之士,倒在了這問心一關(guān)上。”
“唉!實在可惜!”
“倘若這取經(jīng)人有幸渡這問心一關(guān),待他取經(jīng)功成,我等奉他為佛門之子、未來佛祖,也未嘗不可啊?!?
“是極是極!此前我還不喜這取經(jīng)人,但現(xiàn)如今見他有如此天資,倒也有些惜才之情?!?
“但可惜,他注定與我靈山無緣??!”
也就在這時,許久未曾開口的如來忽然道:
“適才那位尊者說得不錯?!?
“若這唐三藏真有此機(jī)緣,能過這問心一關(guān),待到他功成圓滿,我便舉薦他為佛門之子?!?
“不知諸位意下如何啊?”
如來此言一出,靈山上下皆是一驚。
剛才那說這話的羅漢,額頭直冒冷汗,立即站出來合掌道:
“佛祖……適才是弟子無心之言?!?
然而如來卻笑道:
“無妨無妨。”
“剛才各位長老不是有個游戲么?”
說著,他取出一顆佛珠來,繼續(xù)道:
“我這有一顆功德珠,內(nèi)含些許功德,也與眾同樂啊!”
“我與東來佛祖一樣,以為取經(jīng)人可以渡過此關(guān)?!?
看到如來手中的珠子,不少低品位的佛,眼睛都紅了。
功德,那可是極其珍貴的東西。
即使大家均分,也獲益無窮。
而那取經(jīng)人能過問心關(guān)的概率,萬不足一。
只是如來明顯還有著一個前置條件。
靈山眾佛相視一眼,立即合掌應(yīng)答道:
“佛祖高義!”
“若唐三藏可渡問心。”
“我等愿奉其為佛門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