緩過勁來的王二小,喘著氣一屁股坐在神龕前,拿起第二只華子點燃,借著熒光看了眼神龕里的石佛。
“沒想到最后是你來陪我。”
煙霧繚繞,似真似幻,假借尼古丁的迷幻自醉方休,享受著,這股熟悉的味道。
順手拿起最后一支,點燃倒插在香爐里。
“也算俺們有緣,沒有香,請你吃根煙吧。”
煙,更大了。
“多謝施主。”
“誰!!!”
突兀想起的人聲,嚇的二小一跳三尺,瞬間大腦清醒,轉(zhuǎn)身去看神龕,周圍場景已是大變,不知身在何方。
只看到自己應(yīng)是在一個金碧輝煌的佛殿里,構(gòu)梁木柱,面前供奉著一尊面色慈祥的金色大佛,兩邊的墻上嵌著一臉兇狠的十八羅漢彩繪畫像,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煞氣泠然。
再看門檻殿外,一片漆黑。
“施主,你我有緣。你敬我一支香,我還你一個愿。你想得安寧,我有一法,可得永安,可愿學(xué)否。”
慈祥的聲音緩緩在大殿回蕩,平復(fù)了二小忐忑的心,面色舒緩下來,來都來了,還能咋整?
“你是佛祖嗎?能實現(xiàn)俺的愿望?”
“我是我,我不是他,他是我,世有橫沙萬萬界,亦有橫沙萬萬劫。一劫一佛,我可是,可不是。佛祖之稱,皆是世人的欲望強加上去的稱謂,佛!哪里有祖!”
二小撓了撓腦袋,抬頭看著大佛,膽子也大了起來。
“俺聽不懂你那些禪機。俺就想問問,你是佛,不直接給我實現(xiàn)愿望就行了嗎?還要啥法?難道還要自己練?”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佛,勸人向善,普渡眾生。勸是勸學(xué),而渡是要去教的,不是不勞而獲,不是奴役人心。”
“那為啥,我們那噶地的寺廟竟是什么捐錢拜佛,還逢年過節(jié)大早上的搶頭一柱香,一根要幾十萬呢,說保佑升官發(fā)財,無災(zāi)無難?”
“佛陀涅槃時,說過:自以為燈,自以為靠,自以為島嶼,方為正法。”
“那些把希望寄托在他人或神明身上的行為,并不是佛希望看到的,學(xué)佛一定要向佛去學(xué)習(xí),用福報與智慧走出苦海,真正能讓我們離苦得樂的,是我們的雙手雙腳,而不是幻想著好運能天天降臨在自己身上。
人是要靠自己的,連佛陀都知道的道理,世人還想靠佛來幫忙,佛幫你,誰幫佛呢?”
“你說的也太復(fù)雜了!我就想活著,活的心安理得,稱心如意。”
“佛陀當(dāng)年用了一個比喻,如果一個人想要獲得解脫,從痛苦的此岸到達快樂的彼岸,他唯一能做的不是去祈禱彼岸自己跑到自己的腳下,而是要學(xué)會游泳,或者學(xué)會劃船過河。
佛法,教的是方法,你不努力,佛也拿你沒折。”
“可俺聽說不是有還愿的說法嗎?祈愿還愿一條龍服務(wù)賊到位。”
“佛駝滅度后,法滅盡經(jīng)。這是個輪回,無法改變。魔披袈裟。”
“那咋辦?”
“這不就是,讓你自己學(xué)方法的原因嗎?”
二小第一次,在一尊佛像低垂的眼瞼處,看到了鄙視的眼神。我擦!?
“大佛,我學(xué)還不行嗎?你那是什么眼神啊你!我不傻!”
“嗯。我相信你……”
“我去!!!哼~我學(xué),真是的……”
————教學(xué)時間中———
“人生三見,見自己,見眾生,見天地。
見自己,自己是什么?是一團欲望,七情六欲,貪嗔癡念,見自己,感受了自我和真我,所以豁達;
見眾生,眾生是什么?是人性,妖魔鬼怪,名利權(quán)勢,見了眾生明白了眾生相,所以寬容;
見天地,天地是什么,是規(guī)律,陰晴圓缺,生老病死,見了天地,知道了偉大和渺小,所以謙卑。
見自己,方能豁達,見眾生,方能寬恕,見天地,方能謙卑。”
佛言:觀天地念非常,觀世界念非常,觀靈覺即菩提,如是知識得道疾矣。
——《四十二章經(jī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