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李世民對李泰的寵愛外,原來的李承乾本身的問題也比較嚴重。
李世民和李承乾父子之間的關系越來越差,固然和那些老師經常告狀有關,但是根本原因還是他前期表現太好了。
史書記載李承乾“性聰敏”,“特敏惠”,“豐姿峻嶷、仁孝純深”。
一個經常考滿分的人,突然考了九十九,會迎來許多指責。
而經常不及格的,突然考及格,反而會得到許多贊揚。
說白了,李承乾前期表現太好,所有人都習以為常了,認為他就該如此。
這才導致他后面稍微有些瑕疵,那些老師就大加斥責,到李世民那告狀。
李世民聽到后,恨鐵不成鋼下,自然經常訓斥。
李承乾覺得要想避免歷史上的下場,其一就是等李泰成年后,想辦法讓其就藩,另一點就是表現差一點。
只要做到這兩點,他就可以高枕無憂的等著李世民駕崩,繼承皇位了。
至于李治。
不是李承乾看不起他,總得來說,李治算是一個很不錯的皇帝。
但是歷史上李世民在廢掉李承乾太子之位,貶了李泰后,心里的太子人選卻是李恪。
要不是長孫無忌反對,李治能不能當上太子還兩說。
這次李承乾寫師說,就是為了讓孔穎達去告狀,降低李世民對他的印象。
他已經做好被李世民訓斥一頓了,誰想到李世民竟然讓任送來了賞賜。
“正是,送來賞賜的吳公公說,陛下對太子殿下的文章非常喜歡,賞賜一些東西以示勉勵。”白露喜滋滋道。
李承乾暗罵,歷史果然都是騙人的,不是說孔穎達愛告狀么?
其實李承乾有些誤會孔穎達了。
孔穎達這個人怎么說呢。
身為孔子直系后代,孔穎達飽讀詩書,就是有些迂腐,不過也算有君子之風。
他之前告狀,是因為李承乾是太子,他也不好當著弘文館那么多學生訓斥李承乾。
所以才到李世民那里告狀。
這次他本來也是準備去告狀的,但是《師說》是一篇很好的文章,他仔細品味后,變成了對文章的贊美。
“殿下,宮里賞了不少布料,奴婢讓尚衣司給殿下多做幾身新衣裳。”
白露高興的清點著東西,并沒有看到李承乾的臉色。
“行了,孤餓了,叫人傳膳吧。”
李承乾突然感覺心好累,本來想借孔穎達降低在李世民心中的印象,這下好了,反而弄巧成拙了。
看著李承乾的背影,白露疑惑道:“陳總管,殿下為何不高興啊?”
陳德哪里會知道,想了想說道:“或許殿下真的餓了吧,你快去讓人傳膳,去伺候殿下用膳。”
……
李承乾吃完飯,擦了擦嘴道:“剩下的賞你了,別浪費了。”
“多謝殿下。”白露看著還剩下一些菠菜,臉上露出一絲笑意。
現在這個時節,蔬菜比肉稀罕。
溫湯監在溫泉邊種出的蔬菜不多,宮里那么多貴人,李世民還會賞賜心腹一些。
即便李承乾是太子,也只有中午和晚上有一小盤而已。
李承乾搖了搖頭,他早就注意到他吃菠菜的時候,白露眼睛都放光了,特意給她留了一些。
值得一提的是,唐初已經有了炒菜了,并不像一些小說中說的是宋朝才發明的。
《齊名要術》中就有炒菜的記載。
只不過這個時代的植物油壓榨技術落后,加上鐵的產量少,因此炒菜并沒有得到推廣,只在權貴人家盛行。
到了宋朝,植物油壓榨技術和鐵的產量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炒菜才得到了推廣。
還好是這樣,不然他還得教人做飯。
唯一讓他不習慣的,就是冬季缺少蔬菜。
他本來就不愛吃肉,每頓就這么點蔬菜,他都不夠吃。
邊上還有個一直眼饞看著的,他實在不好意思全吃完。
他倒是想過搭建暖棚種植蔬菜,雖然現在已經快過年了,但是要是瞪蔬菜正常上市還得幾個月呢。
然而搭建暖棚花費不小,東宮根本沒錢。
他這個太子雖然身份高貴,卻窮的很。
太子不像親王有封地,只能靠內務府供給。
這幾年李世民日子不好過,供給一削再削,日子過的緊巴巴的,根本省不下什么錢。
不然白露和陳德夜不會因為一點賞賜高興成那樣。
“對了,我怎么把豆芽給忘了。”李承乾眼睛一亮。
他不知道豆芽是什么時候出現的,但是腦中的記憶里并沒有豆芽,也就是說現在是沒有的。
等白露吃好回來,李承乾說道:“去給孤找些黃豆來。”
“黃豆?”白露疑惑道:“殿下,黃豆乃是何物?”
李承乾拍了拍腦袋,說道:“孤說的是菽,要黃黃的圓圓的那種。”
“是!”
“等等。”李承乾叫住了白露說道:“準備給幾十斤,另外再準備十幾個木桶和幾桶水,再弄點麻布過來。”
“好的,奴婢這就去。”
“菽孤要生的,你別讓人給煮了啊。”李承乾叮囑道。
一想到有豆芽吃了,李承乾就感覺美滋滋,而且發豆芽還可以賣錢。
對于普通百姓來說,能吃飽就行了,有沒有蔬菜他們根本不在乎。
但是達官貴人不同,根本不差錢。
這個時節有錢都買不到蔬菜,到時候自己賣個一斤五百文,不算黑吧?
白露辦事效率非常快,沒多久就領著人將李承乾需要的東西送了過來。
李承乾讓她找一間空房,把東西放下,就開始了發豆芽大計。
將黃豆都泡上,交代白露在屋子里點幾個火盆,李承乾在白露一臉疑惑中上學去了。
……
李世民在一種心腹面前炫耀了一番,心情非常舒爽。
中午吃飯的時候,還把李承乾的文章給長孫皇后看了一遍。
“哈哈,朕特意把高明的名字給遮掩了,拿給克明他們看,你是不知道魏征對這篇文章評價有多高,當他們知道這篇文章是高明寫的,都驚訝不已。”李世民笑道。
長孫皇后抿嘴一笑,兒子有出息她自然高興。
李世民說道:“朕今天仔細想了想,高明年紀也不小了,該給他尋一門親事了,你在文臣清貴中給他挑選挑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