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章 未知的幽靈飛船
- 星球塑形師
- 一只小摸魚
- 2088字
- 2023-03-07 11:24:57
虛擬屏幕之上,漆黑的星圖又一點亮起。
而這一個恒星系并非是先前的一號科研船所發現。
而是駛向另一個方向的二號科研船發現的。
以母星系的恒星為基準點,以啟明星新年所處的軌道為探測點。
三維空間展示而去,天羽星系的相對位置在母星系的(20,40,30)的方向,大概在母星系的右上方。
而新發現的星系,月云星系,相對位置則是在母星系的左下方。
駛入月云星系,外圍并沒有任何的行星存在,甚至于隕星也沒有存在多少,這就很是怪異。
繼續深入,一個龐然大物出現在科研船的前方。
如果從外表來看,就像一塊隕石一般。
但在探測之后,科研船上的合成人赫然發現,這并非是一塊隕石。
而是一艘巨大的飛船!
只是因為年代久遠,上面所積累的星際塵埃太多。
因此外表看起來像一塊隕石一般。
“這可不是什么好的征兆啊。”
看著屏幕中所傳來的信息,洛淵不禁有些擔憂。
太近了,這個星系距離母星系太近了。
僅僅只有十幾光年而已,超空間躍遷一下就可以殺到母星系。
如果這附近有個文明,對于星火聯盟而言,并不是什么太好的事情。
雖然洛淵歡迎對方與自己結盟,加入星火聯盟。
但不代表對方會接受這份好意。
“是不太妙啊,不過,這既是機遇,又是挑戰,也許通過探測這艘年久失修的飛船,可以知曉當今寰宇中的形勢。”
紅后自然也是接收到科研船所傳來的信息。
與洛淵的擔憂不同,她還是比較樂觀的。
也許這正是他們了解這片寰宇的契機。
更何況,根據年代的探測,這艘飛船都是幾萬年前的老古董了。
如果那個文明還存在,那么沒有太多的辦法抵抗。
幾萬年前就進入星際時代的文明,經過幾萬年的發展,可以想象有多么恐怖。
絕對不是此刻他們可以應對的。
科研船仍在探測,很快飛船的詳細數據便出現在洛淵的眼中。
【未知飛船:長三十公里,寬十公里,五公里。
所用動力,冷核聚變反應堆。
最大速度,光速百分之十五。
其中有一百萬臺冷凍倉,現已全部失效。
綜合評價:這大概是一艘設計并不完美的逃生飛船。
因為動力設計缺陷而在此停滯,最終耗光能源,連同冷凍艙中的一百萬條生命,徹底埋葬于此】
“至死,他們都沒有見到新的世界。”
查閱完眼中所示的資料,洛淵不禁同情地說道。
“嗯,挺值得同情的,不過,也挺可惜的,還以為是什么高級文明的飛船。
到頭來只是一艘逃難船。”
雖然同情,但紅后還是感到十分可惜。
如果是高級文明的飛船,也許就載有星圖,就不用像現在這般,一個恒星系,一個恒星系探索了。
掃視完內部,科研船的艙門緩緩打開,從中走出五六個合成人。
他們將負責深入飛船內部檢測,找到什么原因讓他們逃離母星。
激光閃過,一處缺口出現。
用靈能清理好入口的碎屑,深入其中,一處寬闊的空間出現在洛淵眼前的屏幕之中。
寬闊空間中,密密麻麻盡是冷凍艙。
從結構設計來看,足以看出完工前的匆忙。
仿佛這個龐然大物并不是在這個文明的計劃之中,而是匆匆完工一般,仿佛是遇到了什么突然的災難一般。
繼續往里入,在科研船的引導下,不過多時,便來到了駕駛艙。
駕駛艙很大,宛若一座大廈。
其中每個生靈,臉上都有著一種祥和。
也許他們已經盡全力,但也是無法修復這艘飛船的動力系統。
但他們已經無愧于心,做到這里,已經他們最大的本事。
尋得一臺計算機,其中一個合成人,手指瞬間變為一條電纜。
連入其中,雖年久,但還保存有不少的信息。
仿佛這些計算機都是經過特殊處理一般,只為能夠將這些信息保存長遠。
一條條破譯的信息傳到洛淵的眼中,經過紅后處理之后,洛淵也算明白,他們的母星到底發生的什么。
也明白了為何這個恒星系外圍近乎沒有任何的天體。
這群生靈,自稱為格斯塔人,其母星就是在這個恒星系中。
與人類歷史一般,他們經過了農耕時代,進入到了工業時代,隨后原子時代,信息時代。
在信息時代前一百年中,無數的理論被發現,因此他們也稱作那個時代為“大發現的時代”。
原子能,信息學,晶體管……
都是那百年中所發現的。
但有個理論,卻被忽視了。
那即為中微子。
一種質量近乎為零,但穿透力極強的粒子。
就如同光線透過玻璃一般輕易地穿過行星,輕易探測到行星的全部。
其實科研船上的探測光線就是基于中微子原理所研發的。
擁有了這項技術,就意味著格斯塔人擁有了一種新的宇宙探測方式。
將理論轉化為成果,自然要驗證其正確性。
因此他們將目光轉移到了恒星之上。
恒星的結構很好理解,他們相信自己已經熟練掌握恒星的結構,接下來就是用恒星來驗證這項成果之時。
恒星每時每刻都在進行核聚變,在日心的巨大壓力和溫度之下,氫聚變成氦。
在這個過程中伴隨著一系列反應,釋放出巨大的能量,還順便制造了一批副產品,那就是中微子。
而現在,他們的檢測站就可以接收這些中微子,進入推出恒星內部的結構,進而與理論結構相對比。
很快,恒星所散發的一小股粒子流,吹拂過行星的表面。
其中一小股,便被他們順利捕捉。
在給這些中微子計數之后,科學家就能對太陽的內核作出詳細研究。、
在此之前,沒有一個格斯塔人認為,他們有朝一日,會完成這么偉大的壯舉。
收集成功了,但新的問題又接踵而至。
那就是實際模型與理論模型不一致。
而這很致命的,要么是理論模型錯了,那么就是實際模型錯了。
如果實際模型錯了,就意味著中微子理論的錯誤。
如果理論模型錯了,就意味著許多已經建立的理論即將土崩瓦解。
每個結果都是災難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