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剿匪
- 三國:我有美少女將軍
- 午飯晚六點
- 2059字
- 2023-03-07 06:29:00
“黑風寨那些人出去時都騎馬,還有不少車輛,機動性很高,比較難圍剿。”裴勇說道。
“黑風寨的位置在哪里?你知道的吧。”項銘問道。
“不清楚,只知道可能在鵲山附近,因為沒在這邊作案過,所以也不是很清楚。黑風寨也是他們自稱的,從吳房那邊獲知。”
裴勇說道:“這邊只是有人在鵲山那附近發現過可疑人員,并沒特別去調查。”
“兔子不吃窩邊草,是些聰明的人。”
項銘點點頭,做土匪能做到這份上,估計也是些厲害的家伙:“我們先搞定二狗子那伙人。”
“二狗子的老巢具體位置,我們也不知道,但他的活動范圍并不大,從灈陽到這邊的大道附近森林,大概率在平亭邊某個地方。”裴勇說道。
“你畫張地圖,還有其他土匪團伙的位置,各種情報也都做一份報告給我。”
“然后,派人出去偵察,將那些土匪的位置摸清,越準確越好。”
項銘吩咐了下去,對付土匪之前,還需要去偵察。
幾天后,招募人員回來了,一共只帶回來兩百來人。
符合要求的人太少,暫時先招募三百來人,等秋收完成,糧食多了,繼續招募,或許也可以去周邊縣看看,反正能吸引過來就行。
各種情報收集已經差不多了。
項銘開始計劃去剿匪,李砼這一部出戰,讓穆桂英帶隊,配上武器,僅有的甲胄,以及所有騎兵出發,一共五百人。
花木蘭帶領其他人繼續訓練。
雖然是騎兵教官,但步兵弓箭,戰陣之類,以及訓練方面花木蘭也都很內行。
讓穆桂英帶隊出去,主要也是為了給她增加在軍隊里的威望。
項銘也一起出去,名義上他擔任指揮官,由他帶隊,穆桂英擔任副指揮官職位。
順帶也給項銘自己增加點威望。
…………
整個汝南的西部都是大片南北縱橫的山脈,是一條天然分界線,將其跟荊州的南陽郡分隔了開來。
鵲山位于陽安城西南,靠近郎陵地界,便是那些南北縱橫山嶺的其中一條山脈的末端延伸帶。
鵲山附近人煙稀少,除了獵人外極少有人在那一帶活動。
但內部的一條山谷里卻是聳立著一個塢堡。
塢堡背靠懸崖而建,一條小河從塢堡大門邊經過,成為天然的護城河,另外兩邊都是巖石峭壁,地勢險要,易守難攻。
這便是黑風寨,只比一般地方豪強的塢堡略小些而已。
清晨時分,薄霧籠罩在樹林間,懸崖頂部的巖石上盤腿坐著一位紅衣少女,她腰佩刀劍,瞭望著遠處的平原和河流。
撲棱棱……
突尤地,一只玄色小鳥穿越叢林,直掠向少女。
“這次,會是什么消息呢?”少女纖纖玉手一伸,小鳥落在了她的手臂上。
小鳥腳上綁著一片卷起來的紙,少女嫻熟的取下展開。
“外人曾經稱他為項公子,據說是匡家食客。”
“安國將軍為攻下陽安城后自號。”
“當前有軍士一千兩百多人,黃巾為主,陽安城守軍大部歸降,剩余為剛招募新兵。”
“今日清晨,帶兵五六百出城,圍剿二狗子。”
少女慢慢的讀了起來,然后自言自語:“也姓項呢,可惜看不到容貌,今日出城么?居然去圍剿土匪,這不是縣令和太守們才會做的事么。”
“賊殺賊,有趣。”
“不過,倒是個好機會呢。”
略一沉吟,少女站了起來,在巖壁上連續輕點,似乎極為熟練,片刻就落到了地上。
“小姐,又在看日出啊。”
塢堡圍墻上,一個穿著甲胄的男子,打招呼道。
“通知萬游和楊山,立刻集結所有騎兵和馬車。”少女大聲命令道。
“喏。”
甲胄男子拍了拍身邊幾個輕裝士兵:“去,通知楊山他們。”
“明白。”幾個士兵快步跑去里面。
只過了片刻,超過一百的騎兵,還有十幾輛兩匹馬拉的車輛齊聚在校場里。
每輛車里有軍士六人。
這群人大部分身著甲胄,裝備各種大小的盾牌,馬車里的人幾乎全部裝備了弓弩,騎兵全部裝備長矛、環首刀和小圓盾。
這些人裝備參差不齊,各種樣式都有,但除此外,卻都比較精良,也不亞于牧守們的正規軍團了。
少女已經披上了一件紅色披風,站在這隊人的最前面,邊上一人牽過來一匹棗紅色的高頭大馬。
踩上馬鐙,少女翻身上馬。
“小姐,你真的要親自去?”騎兵隊長,就是楊山,是一個濃眉大眼的彪型大漢。
“當然,這件事只有我親臨才可以。”少女說道:“黑二虎守營寨,我們出發,讓我們會會那個新來的安國將軍。”
“走。”
超過一百,裝備精良的騎兵,和帶著幾十人的十幾輛戰車,轟隆隆的穿過塢堡大門,往山谷外面而去。
黑風寨的機動性,不僅僅是有很多騎兵,他們還有大量快速移動的兩匹馬拉的戰車。
…………
上蔡城,還有更上游的定穎城都位于汝水沿線,前往陽安城,通常都是通過水路到達滌水的南碼頭,然后再改陸路過來。
滌水是汝水支流,灈陽城和吳房城南面的河流,兩岸都有碼頭,是比較繁忙的商業河道。
汝南郡北部的開發度其實已經很高了,但仍然有不少森林和小澤地。
城和城之間的馳道,通常只有一條。
灈陽城和吳房城南下到陽安,共用一條馳道,從滌水南岸的碼頭一直通到陽安城。
周邊幾里內并沒有大森林,但距離馳道十里外的平亭東部為低洼帶,靠近汝水西岸,有不少小湖和小澤地。
那一帶經常河水泛濫,沒有被開墾,也便沒有居民,大量低矮樹木和水生禾科植物,在澤地和小湖邊茂盛的生長。
在某個小湖邊的樹林里,建起了一個小營寨。
一大隊人拉著許多馬車進入營寨,領頭的是個眼大如燈籠的壯漢,他就是二狗子,這是他的名字,不僅僅是外號。
很多底層是沒正式名字的,什么某二,某老大,某郎之類的名字極多。
像黃巾軍里的李力等人,名字也是在造反后自己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