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5章 玄神余孽!

“所以,你知道師父先前為什么要瞞著你了吧?!?

葉真頓時就有些無語。

何止知道,簡直太知道了好咩!

九品道童的另一個要求,就是熟讀經(jīng)義。

原主看過的大部分道書之中,都對這玄神道大加批判,對玄神道的來龍去脈,最終下場等,大書特書,以為后來者戒。

是以,葉真自然知道玄神道是個什么性質(zhì)?

說白了,這玄神道,就是道門里的二五仔,當年造反未遂的存在。

不,比還要這個嚴重。造反的同時,還要加上勾結(jié)外敵。

這玄神道的具體來龍去脈,還得從三百年說起。

三百多年前,道門的風氣,遠不如現(xiàn)在這般…湊合。甚是腐敗。

這個腐敗風氣,主要體現(xiàn)在吸納新血,招受新弟子上。

按照規(guī)矩來說,招新本來是全國選拔,在各地的適齡孩童中,測試選拔,挑選那些有修道天賦的孩子,授予道箓,收入道門。

這個選拔制度,開始還執(zhí)行得不錯。但是……

道人也是人。是人就都有私心!

慢慢的,就由公開選拔。漸變成了以師徒模式和家族模式為主的壟斷世襲制,這種各地甄別選拔,就變成了走過場,名額多是內(nèi)定。

這就使得階級固化,底層再難有出頭之日。

還有一些道士,爬上中高層,取得一定地位后,對于沒有多少資質(zhì)、德行的子女,親厚門人弟子之類,也私相授受,直接授以道箓。

這就使得整個道門,魚龍混雜,道人的整體素質(zhì),斷崖式的下降。

其中德行不夠之輩,窮奢極欲,欺男霸女,魚肉百姓,橫行不法之事。也不鮮見。使得民眾對道門怨氣頗深。

當時的九州,有句俗話,叫老子通神,兒真人。老子真人,兒煉師。

說的,就是這種道門九品道士制度,處于壟斷的情況。

普通人上進無門,徹底淪為了底層。就算祖墳冒煙,僥幸加入到道門。

但寒門道士,不加入大家族,或者師徒派系。也是升遷困難,因此而離心離德者,也不在少數(shù)。

之前,就有一位出身寒門出身的寇道人,好不容易修到二品天師境,因與一位家族出身的天師爭位失敗,就憤而出走,自行占據(jù)冀州道宮分部,宣布與玄天道宮決裂,另開一脈。

玄天道宮的通神老怪,上門征伐,不想這寇道人驚才絕艷,道宮的通神老怪,竟不能勝。

寇道人就此立足腳跟,占據(jù)冀豫二州。與玄天道宮分庭抗禮,世人稱為玄天北道。

至此,道門分裂為南北兩道。

寇道人鑒于因出身寒門,之前飽受家族修士打壓,是故對當時道門的腐敗風氣,深惡痛絕。幾次下辣手整頓。

所以北玄天道風氣為之一新。

而南玄天道,則是腐敗如故,絲毫沒有吸取寇道人憤而出走,自立門戶,占據(jù)兩州的教訓。

若是正常歷史位面,百姓過不下去了,還會揭竿而起,但道法顯圣的世界。南玄天道還有兩個通神境老怪、與五六個二品天師,十余三品羽士。

話說上三品道士,都行走的核武器,一人成軍的角色,鎮(zhèn)壓得住局勢。所以腐敗如故,半點沒有吸取教訓。

這種壟斷式的制度,若是沒有外敵,自然是萬古千秋。

但西邊的泰西大陸,信仰一統(tǒng),盡歸于光明神。

光明教廷,為了傳播神的榮光,便瞄上了玄天九州這塊疆域廣闊,生民億萬的大肥肉。

組織起傳道團,大舉進入九州,來傳播光明之主的榮光。

有外來者到自家碗里搶食,自然受到擯除前嫌的南北二道,聯(lián)合抵制和絞殺,但這些泰西傳教士背后有光明神的神力護佑,道門也只能壓制不讓其坐大,卻不能盡滅。雙方處于僵持狀態(tài)。

光明教廷帶來的一些西方平權(quán)意識和契約至上的思想風潮,也對玄天道國的傳統(tǒng)觀念,造成一些沖擊。

泰西魔法與神術并舉的超凡體系,對于玄天道國的超凡體系,也帶來一定的沖擊。

道門內(nèi)部,少數(shù)有識之士,也對本土原有的九品道士壟斷體系,有所反思。

此時,南玄天道,繼寇道人之后,又出了一位驚才絕艷,天縱絕倫的寒門天才,王道人。

此人入道不過數(shù)十年,就修到了三品羽士之境。

王道人如此天資,加上寇道人反出玄天道留下的的心病和陰影。是以,當時掌握南玄天道大權(quán)的家族道士,對王道人深為忌憚,遂對其百般打壓,不授予更高一層的道法,使王道人不能突破到二品天師。

王道人選擇伏低做小,投靠南天師道道主的家族,卻仍受到忌憚,在三品羽士境蹉跎二十年,不得寸進。

王道人一怒之下,就暗中倒向泰西教廷。

一位上三品道士來投靠,彼時來天玄傳教,受到南北二道全力打壓,久未打開局面的大主教,不由大喜過望,欣然接納,并授予王道人,光明神教的至高經(jīng)典《光明圣經(jīng)》。

此王道人果是驚才絕艷,結(jié)合《光明圣經(jīng)》,就融合東西方兩種不同修行模式的精髓,自創(chuàng)一門了《玄神經(jīng)》。竟然無需更高一級的法決,就自行突破了二品天師之境。

王道人突破之后,悍然反出玄天道宮。

于泰西傳教士進入玄天國的橋頭堡青州,自立門戶,宣布自立一家玄神道,為天下寒門道士,廣開大道,聲稱推翻道宮的腐朽統(tǒng)治,讓天下人,人人有功練,人人可進階上三品。

王道人此番宣言理念,受到天下寒門道士的擁護。

頓時南玄天道治下,大量受到家族排擠,不得志的寒門道士。與北玄天道,那些不滿寇道人嚴苛整頓風氣的中上層道士。就一起蜂蛹而至,紛紛投奔到王道人門下。

玄神道匯集了數(shù)百的六品法師、五品高功、四品真人境的中三品道士,頓成玄天道國排名第三的大勢力。

王道人此舉,嚴重威脅到道門的統(tǒng)治地位。彼時道門南北二道,再次聯(lián)合起來,征伐玄神道。

不料這王道人雖才突破,但融合東西精華于一爐,戰(zhàn)力卻是不遜通神,加上教廷之助。

不但打退了南北二道的合力征伐,反而還趁勢又占了揚州。徹底站住腳跟,成為道門的心腹大患。

玄神道立足腳之后,教廷方面大喜,急忙又從本土召調(diào)了一大批高階主教和大魔法師。

兩方加起來,在高層戰(zhàn)力上,還要壓過南北二道一頭。在接下來的對抗大占上風。

眼看再過個百八十年,就可蠶食掉玄天九州,將之變成光明神的榮光照耀之地。

不料,道門卻是氣運不絕。

此時,一位神武道人,突然從天而降,聯(lián)合南北二道。

集齊四大通神老怪,手持仙寶,悍然打上了青州玄神道總壇。一戰(zhàn)就打死了王道人,把教廷趕回了老家。

隨后,在神武道人的主持之下,南北合流,一統(tǒng)九州。一直到現(xiàn)在。

以上,大致就是原主印象中,關于玄神道的來龍去脈了。

所以,知曉自家乃是當年的道門二五仔,玄神道一系之后,葉真心中自然是高興不起來。

這就得從當年的神武道人,聯(lián)合南北二道打死王道人,把教廷趕揮老家之后,對那些投靠玄神道的道人,處置方案說起了。

一來,鑒于這些投靠玄神道的中三品道人,除了少數(shù)野心勃勃,試圖通過玄神道上位的之外。大部分,都是在南玄天中倍受家族道士打壓,郁郁不得志的寒門道士。

說白了,歸根究底的話,這是之前的道門,自家造的孽,沒有做到公平。怪不得人。

二來,加入玄神道的中三品道人,數(shù)量有點多,幾乎占據(jù)了全天下中三品道人的三四成。

所謂法不責眾。

再說了,一下子把這些中三品全處決了的話,接下來道國的三上品怕是就要斷層。

原因也很簡單,還留在南玄天道沒走的,自然都是家族道士,乃是既得利益者。說白了,就多是些尸位素餐的水貨,無論是質(zhì)量,還是能力,都遠不如寒門道士。并沒有多少人,具備沖擊上三品的潛力。

有鑒于此,神武道人就提出了只誅首惡和平素惡行太彰的那批道人。

于是乎,這些投靠玄神道的道人中。

少許惡跡太過,先前在和南北二道對抗中,表現(xiàn)太過積極的那些,被道庭清算。

大部分,還是回歸了道門。

還有少部分,本來就是爭權(quán)奪利失敗后才跳反的,現(xiàn)在戰(zhàn)敗了又返回去,在老冤家手下做事,那還有好日子過么?

于是乎,這批人就請求脫離道門,遁居海外,成為散修。

玄水門,自不必說,自然就是當年投靠玄神道,事敗之后又回歸道門的那批中三品道人的傳承了。

具體是那一支,就非原主所知了。

原主都不知,葉真自然也不知道。但眼前就有個知道的,不懂就要問。

王大山就細說起本門的出處:“本門。就是當時加入玄神道的兩位寒門真人和四五位中三品修士,重歸道門,返回濟州之后。鑒于不久后神武道人和幾位道主就相繼飛升了,為了防止道庭繼任高層事后清算,而報團自保,特意合力組建的一個門派?!?

“因鑒于先前畢竟反叛過,是以幾位開派祖師也沒了繼續(xù)向上發(fā)展的奢望,而是退回越山郡,扎下了根來?!?

“原來如此……”,葉真總算搞清楚了,心中的幾個疑惑。

難怪自己先前殺死趙安民一事,傳回門派后,掌門為何會那么個反應會了?

一點都不護短,不護犢子不說,反而對自己大加責怪。

原來,這玄水門他壓根就不是一個正常門派,而是幾個造反失敗者,在道國核心高層新舊交替之際,為免招清算,而臨時拼湊的一個失意者自保聯(lián)盟。

本來就是派系重重,不是一條心。

難怪自家祖師,會囑咐自己,見事不對,就要立馬跑路了。透露出態(tài)度中,對道國忠心全無了?

因為,本系本來就是造反者的傳人,對道國本就沒有多少忠心。

同時,葉真也理解了,為何玄水門里,一直有真人,有高功存在。卻一直窩在越山郡中不挪窩了?

因為,濟州八郡,就越山郡離南海最近。跑路最方便。

原來本門一直對道庭抱有警惕,隨時防備著被清算。

不過,葉真仔細一想,倒也正常。

所謂忠誠與否,從來就不是單向的,而是雙向。

所謂,君視臣為手足,則臣視君為腹心;君視臣為犬馬,則臣視君為路人;君視臣為草芥,則臣視君為仇寇。

通過玄水門的態(tài)度,也可以看出,道庭對玄水門,怕也是一直在打壓防備。對玄水門當初的背叛行為,并沒有完全釋懷。

不過也是,站在道庭的角度來說,玄水門本來就是叛徒戰(zhàn)敗復降,礙于神武道人和飛升祖師的信譽,沒有清算你,給你留條命就是萬幸了。

想再次掌權(quán),自然是白日大夢了。

若是在尋常歷史位面,再黑的黑歷史,過去百八十年,也就沒有多少人記得了。

但這是仙道世界,區(qū)區(qū)三百年。當年那些親歷戰(zhàn)事的三上品道人,有的還沒死呢。還記得此事呢。

所以,如玄水門這般,當年加入玄神道中三品道人的法脈,傳人。走到郡一級,就是天花板了。道庭斷不會容許這些叛徒的法脈,壯大到州一級。

修為,到中三品就到頂了。這是最安全的界限。

如果突破到上三品,必然會引起道庭的重點關注和打壓。

無他,九品道箓制度下,唯有到了上三品,才具備了,真正決定大勢走向的名分和實力。

對于玄水門這樣的玄神一系法脈來說,自然不甘心束縛在郡一級,修為限定在中三品。

努力想掙脫這個束縛,打破這個天花板。

所以,便宜師父和師兄,才借平亂之機,假死脫身。

而師祖,畢竟是積年高功,離玄神系的天花板,只有一步之遙。就定是州里重點關注的對象,所以師祖反而不如下三品的門人好脫身。

想通關節(jié),葉真也不問師長假死之因了。

直接就問道:“如此說來,這青州之亂,就是如我們玄水門這般玄神道遺留勢力,聯(lián)合推動的,意圖攪亂九州,恢復往日的風光?”

葉真本以為這番推測極為合理,不想?yún)s換來了王大山一個白眼。

“想什么呢?”

“如我們這些玄神余孽,四品真人就是天花板了。據(jù)師祖所說,三百年來,流落九州各地的所有余脈,都沒有出過一個上三品?!?

“沒有上三品保底,又怎么敢隨意串聯(lián),發(fā)起動亂?萬一不慎敗露,道庭隨便出動兩三個羽士,也就把咱們這些余孽全按死了。又哪敢作亂呢?”

隨即,王大山就細說起了青州之亂的來龍去脈。

“此次青州之亂,最初源頭,就是青州大戶,不滿道庭加收賦稅數(shù)額太重,于是就勾結(jié)東海散修上岸劫掠。為減免數(shù)額尋找理由!”

“本來是個單純的內(nèi)外勾結(jié)抗稅事件。鬧段時間,等和道庭取得默契,商議好合適的加稅數(shù)額。這亂自然就平了。”

“不料,教庭一直在盯著九州。對于教廷來說,九州肯定是越亂越好。見有機可趁,就全力發(fā)動潛藏在九州的棋子,四處煽風點火。這才把事情越搞越大,就已經(jīng)超過了青州大戶原本的預計?!?

“也出乎了道庭的預料。說白了,教廷一插足進來,此亂就注定不是短時間能平的了?!?

葉真大概明白了。

青州大戶想抗稅。就勾結(jié)東海散修。

而這海里呢,廣闊無垠,修行資材確實是不缺,但是這種類呢,肯定沒有九州豐富。

所以東海散修,也想著上岸劫掠一把。多搶些海里缺乏的修煉資源。

雙方就是一拍即合。

教廷見有機可趁,就全力出手,把動亂搞久搞大,最好是把九州全都拖下水。

諸般因素加在一起,才有了這場困擾了道國三月之久的青州之亂。

教廷這一摻和,玄水門這等玄神余孽,就敏銳的察覺到新的東西大戰(zhàn),就在眼前。

而玄神道余孽,本就不受道國待見,真等到教廷重整旗鼓,大肆來襲。用屁股想也知道,道庭肯定會把這些玄神余孽往死里用。

到時候就是上戰(zhàn)場的第一波炮灰。

你玄神余孽一個上三品都沒有,道庭也不怕你再次跳反,不聽令,陽奉陰違,就順勢一巴掌全部按死算了,徹底除去這個隱患和心病。

老實聽命的話,那就到戰(zhàn)場上去和教廷大軍血拼吧。

還是一個死!

修道中人就沒有一個傻的,眼看前境不妙,一干玄神余孽自然是不甘坐以待斃。

比如本門,就在師祖的授意下,暗中聯(lián)系上了東海散修中的玄神道后人,雙方合力演了一場戲,來了一招假死脫身,從此就把兩個弟子隱藏到了暗處。

從此就脫去桎梏,以后就可以隨便修煉了,擺脫了淪落為炮灰的命運。為本脈保留了火種。

至于師父為什么沒把真相告知自己,想來也無外三個原因。

一者,假死脫身之計是師祖見青州之亂發(fā)生后,臨時起意。

因為正式道士在道宮里都有記錄,活動范圍也是固定的。不是說脫身就能脫身得了的,得遇見如青州之亂這般合適的機會才行。

第二,就是原主修為淺薄,也沒被征召。知道了也于事無補。反平白擾亂心境,從此修煉都修不清凈。還不如不知道。

第三,就是自己過來后,顯示出潛力。是以師祖索性就學諸葛兄弟分仕三家的故技,不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里了。

主站蜘蛛池模板: 长乐市| 临汾市| 图木舒克市| 惠安县| 象山县| 华阴市| 凌云县| 承德县| 石林| 株洲市| 新密市| 玛沁县| 花莲市| 福州市| 灵川县| 玉溪市| 永昌县| 榆社县| 巨鹿县| 延津县| 运城市| 峨眉山市| 沅陵县| 明星| 敦化市| 大同县| 邢台县| 米脂县| 泸溪县| 凤阳县| 正镶白旗| 乳山市| 博湖县| 岳池县| 寿阳县| 察隅县| 荔波县| 仙居县| 兰考县| 平泉县| 上高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