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華夏文壇震驚!
- 娛樂:我的高考作文是滕王閣序!
- 我總想睡覺
- 2024字
- 2023-02-17 22:10:30
帝都。
華夏文壇協會。
“會長!會長!”
一身中山裝的年輕人拿著手機急匆匆的闖進帶有副會長標牌的屋內。
正站在屋內練習書法的老人被突然進來的年輕打斷。
隨后緩緩放下手中的毛筆,嘆了口氣緩緩說道。
“小張啊,都說了多少次了,做事不要急急燥燥的。”
“作為協會的人,怎么這點心性都沒有。”
聽到這話,張立連忙整理整理衣服快步走近老人。
“劉會長,你快看這篇在網上爆火的文章!”
張立將手中的辦公平板遞給時任華夏文協會副會長的劉書玉。
“網上爆火?應該又是那個娛樂公司傳出來的吧。”
“不過能在當下時局爆火,應該是有些水平的。”
劉書玉從上衣中的口袋中掏出一副眼鏡緩緩帶上。
接過平板開始看起上面的文章。
“《滕王閣序》?有點意思,我記得這不是今年高考的作文命題嗎?”
“我記得當時國家專門邀請我和會長一起探討。”
劉書玉喃喃道。
打開文章繼續往下看去。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
星分翼軫,地接衡廬。
……
嗟乎!時運不齊,命途多舛。
馮唐易老,李廣難封。
……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看到這,劉書玉的眼中滿是震撼。
他有些難以置信的繼續往下看去。
“老當益壯,寧移白首之心?
窮且益堅,不墜青云之志!”
劉書玉強忍著心中的震撼,顫抖著嗓音問向小張。
“小張!你知道這篇文章的出處嗎?”
“這是今年高考的滿分作文,今天剛在網上傳開。”
高考作文?!
真的只是一篇高考?
劉書玉臉上的神色滿是將信將疑。
此等胸懷真的只是一位年近弱冠的少年能寫出來的?!
這篇文章的引經用典極為偏僻。
就連自己的鮮有認知。
自己讀書幾十年難道還不及一位考生?
劉書玉搖了搖頭,將那些思緒拋開,繼續看著整篇文章。
“三尺微命,一介書生。
無路請纓,等終軍之弱冠;
有懷投筆,慕宗愨之長風。
……
滕王高閣臨江渚,佩玉鳴鸞罷歌舞。
畫棟朝飛南浦云,珠簾暮卷西山雨。
閑云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閣中帝子今何在?檻外長江空自流。”
劉書玉看完整篇文章,一股失神之意在腦海中散開。
此文氣勢恢弘自然,意境開闊,辭采更是絢麗工整而少堆砌矯飾。
自己還是第一次看見如此文章。
在張立異樣的眼神中。
劉書玉將這篇文章讀了一遍又一遍。
每一次都都有一種不同的感悟。
劉書玉緩緩閉上眼睛,回味著滕王閣序帶來的感悟。
回想開始上任副會長。
自己有多久沒有見過這種文章?
有多久沒有認真的去賞析一片文章?
更多的是自己想要了解寫出這篇文章的人到底是誰。
“小張,去幫我查查這篇文章的作者是誰,務必盡快!”
“如此驚世的才子自己一定要見見面!”
聽完,小張立馬轉身出門。
劉書玉緩緩坐在一旁的太師椅上。
反復回味著文章帶來的那種新奇感。
突然,劉書玉站起身子喃喃道。
“這件事要和會長談談!一定要拉那才子加入協會!”
說著劉書玉快步來到樓上的協會會長室。
而此時會長辦公室內已經有幾位頭發略顯花白的老人。
他們每個人都有那種古時私塾老師的文人風范。
“呦,老劉你也來了!之前聽小張說你在忙,就想著等會再叫你。”
“快快快!快來看這篇文章!”
李軍看到老劉進來連忙站起身子拉著他到自己的辦公桌前。
而桌子上正是那篇滕王閣序。
“這篇文章實在是讓人唏噓不以啊!”
“我已經好久沒有看過這樣的文章了!”
劉軍年輕曾經是老部隊里面的政委。
后面戰爭結束,文化開放,又回歸本職工作。
劉書玉撓了撓頭看著李軍說道。
“剛剛看過了,我找你也是為了此事。”
“哦?!”
李軍有些詫異道。
“我找你是想賞析一下這篇文章!”
“雖然現在都開始崇尚傳統文化,可是我們的底子你也是知道的!”
“但這篇文章不一樣!它絕對能彌補傳統文化的一部分!”
看見劉書玉一臉認真的模樣,屋內的人都安靜了下來。
李軍略帶笑意的回答道。
“我也正有此意,所以才叫了一屋子的人。”
“今天我們這些老家伙就把這篇文章給他賞析出來!”
李軍高昂的聲音讓屋內已經年過半百的老人又興奮起來。
他們又回到了曾經為了報效國家四處求學的狀態。
在簡單安排了工作后。
整個屋內的人都開始忙碌起來。
劉書玉找到紙和筆開始寫起滕王閣序的賞析開頭。
就在第二天,網上多了一篇關于《滕王閣序》原文賞析。
賞析的開頭如此寫到。
“《滕王閣序》全文行思縝密,不拘一格,本人作為此次高考命題的參與者之一。”
“這篇文章緊扣題目,完全是本次高考命題的模范參考。”
“就本人乃至所有命題人可能都沒有能力寫出如此出神的文章。”
“而今看到這篇文章,鄙人斗膽對此篇文章進行拆解賞析。”
“全文可分為四部分……”
“《滕王閣序》的寫作特色極其豐厚,句式錯落,節奏分明,駢儷藻飾,辭采華美,運用典故,簡練含蓄。”
“本人讀了一次又一次,每一次都能從中有所感悟……”
而賞析最后的署名正是華夏文壇協會副會長劉書玉。
……
此時江豐也正好看到這篇賞析。
一篇賞析寥寥數千字。
卻也只是將整篇文章拆析大半。
這篇作者對文章里一些比較深的用意還是有所欠缺。
不過這也很正常。
雖然這個世界文風興盛。
但是曾經那些足以流傳千古的文章詩句都在歷史的洪流中消失。
而崇尚、傳承、宣傳華夏文化也正是自己未來要做的事情。
打開這篇文章的評論,大部分都是好評!
只不過,有好就有壞。
一只只小黑子開始游走在網絡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