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孫有財02
- 900人從1620開始
- 坐等升值
- 3270字
- 2023-02-24 12:00:00
16歲的孫有財不知道什么叫中間商,但這并不妨礙他以此牟利。而且他很聰明,他知道只靠自己一個人的工錢是發不了財的,所以他很快就和商人達成了合作,由他負責收取工人們兌換的紙幣,商人也算是有了一個穩定的紙幣來源。
對于商人來說,讓孫有財從中賺取一點利潤不算什么事,他本來也要做這件事,無非就是多了一個人手幫他建立穩定渠道而已。
他自己還有很多生意要去忙活,單獨派遣一個自家伙計來做這件事和讓孫有財來做是一樣的,孫有財要是個值得培養的,他不介意將來收到身邊當個伙計來用。
孫有財也知道這事情瞞不住,只要自己收過一次其他工友就會效仿,所以他只能從自己的利益中給商人讓利,他那60文的利益直接就讓出了2分,也就是少收了對方16文錢。
這樣的做法讓商人非常滿意,算是暫時答應了只從他一個人手里收紙幣,其他工人的暫時不收。
看出孫有財有點小聰明的商人也樂于培養他一下,索性就順便告訴他其他人也有可能降價,所以要他繼續想辦法。
孫有財不知道還能從哪里讓利,最后也只能把自己的收入再分成三份分別出讓給工友、唐人管事以及自己留下一份。
44文的利潤變成了10文、20文和14文,工友每七天多拿10文錢,對于1文錢都恨不得掰成兩半花的工友們已經算是平白撿錢了。
20文送給唐人管事好像不是很多,但是唐人招募了數千人的勞工,孫有財每個人身上拿出20文給那個唐管事,一個月就有數百兩銀子,這可就不是什么小數目了。
很快孫有財就賺到了自己的第一桶金,并且也發現了這么做會引起其他勞工眼紅,而且大家很快就會反應過來,然后人家自己拿著紙幣去兌換。
所以他又不得不從勞工中收買一些敢打敢拼的人給自己充當打手,這才算是暫時維持住了局面。
這份收益對于孫有財來說很多,至少唐人還在持續招募大明人來給他們干活,整個臺南的勞工數量也很快超過了5000人,而且依舊沒有減少的趨勢。
紙幣兌換也在持續漲價,僅僅是一個月過去,那個找孫有財兌換紙幣的商人就把孫有財的讓利全都還了回來,而且還多給了孫有財每一份10文錢。
原本在工地打工一個月能賺2塊銀元已經是一份非常高的收入了,換做還在泉州碼頭扛包的時候,孫有財一個月只能賺1兩銀子左右,就這還是要自家大哥帶著自己一起去,不然他16歲的年紀可賺不了這么多。
如今一個月賺了300多元,這絕對是以前的孫有財不敢想的事情。
臺南人的銀元也有溢價,只不過銀行兌換的窗口輪不到孫有財,所以他也沒這個機會去賺這筆錢。
有了錢的孫有財和大多數人的想法一樣,那就是帶著錢財回家去置辦產業。只是他已經適應了臺南這邊的生活,驟然讓他回家去蓋房子買地,他心里多少有點擔憂。
這年月沒有家族和地方士紳的庇護,賺了錢財也是浮財,根本就留存不住。
剛買到手的土地轉眼間就有可能被家族或地主士紳給搶奪走,那些謀財害命的事情孫有財也沒少見。
自己身邊雇傭的打手也不敢完全相信,所以孫有財只能自己去找管事請假,給管事一點好處保留自己這份工作,借著這個假期帶著錢財返回泉州去找自己家人。
碼頭扛包的大哥很好找,哥倆在泉州隨便找了一家僻靜的小飯館吃了頓好的,孫有財這才趁著沒人注意把自己的事情說給了大哥孫有田。
孫有田看著自家弟弟包里裝了那么多銀子嚇了一大跳,提心吊膽的跟著弟弟一起吃完飯便趕忙出城回家。
孫有田沒讓孫有財‘衣錦還鄉’,因為按照衣錦還鄉的標準需要孫有財采買很多吃食和布匹回家,只有那樣才能顯示出孫有財在外面賺了大錢。
孫有田很清楚自家沒那個本事守住這些錢財,所以哥倆悄無聲息的返回家里,借著夜色點了燈才把孫有財賺到的錢拿給父母看。
孫槐是個老實巴交的農民,一輩子離開家最遠的距離就是去隔壁村娶媳婦那一天,所以他沒什么見識,也不知道這么多錢該怎么花,索性他就一聲不吭的看著出息的老二,那意思分明就是要自家老二自己拿主意。
吃不飽飯的一家人也都是一樣的想法,也就是在碼頭扛包有了見識的大哥孫有田還能給點建議。
孫有田一邊幫著弟弟把銀子暫時埋進屋子里,一邊小聲說道:“老二,明兒你只帶4兩銀子從外面回來,只少買點糧食就成。別人看見了你就說是賺了錢回來給家里買點吃的,那邊給多少工錢你都說出來,別藏私,這樣大家就不會懷疑了。”
孫有財點了點頭道:“我聽大哥的,對了大哥,咱們一家子都去臺南吧!那邊比咱泉州好多了,唐人不欺負咱們這種窮人。有人欺負咱們,那個管事的爛槍林還會給咱們窮人出頭,這么好的地方咱們全家一起過去享福多好,到時候我跟管事說說,大哥和爹都去上工,每人一個月能賺2塊銀元呢,可比種地賺的多。”
孫槐舍不得自己那三畝田,搖了搖頭道:“我和你娘就不去了,咱家這三畝田夠吃了,你們帶上老三一起去吧,他腿腳落下病根了,你們哥倆要是賺了錢就幫幫老三。老四在族學了學的挺好,那是咱們家的希望,族老昨天還說老四能考上秀才呢,可不敢耽誤了他。”
小丫頭小花沒提,倒是孫有財受了唐人的影響已經沒有了那種原來的觀念,所以他主動開口說道:“爹,這三畝田還是給老四吧!他念書需要花錢,咱把這地給老四,他收租子就夠他的口糧了,咱們一家子去臺南給唐人打工,賺了錢財還能給老四貼補,我可聽人說了,這書念的越多花錢也越多,老四要是真考上了秀才,那以后花錢的地方可多了。真要是老四以后還能考舉人,您不會指望著這三畝地供他去趕考吧!”
說話間孫有財從懷里摸出幾塊從臺南買的糖分給一家人,這才繼續說道:“臺南的唐人老爺也在辦學,那邊男人女人都可以當官,而且聽說13個大官里面就有2個是女人,所以咱家老五也該送去臺南念書,就算當不了官,讀了書也總能嫁個更好的人家吧!”
孫槐也聽說過臺南有女官,畢竟泉州這地方與臺南很近,彼此交流也越來越多,所以很多閑話都在泉州傳播的很廣,這倒是讓孫槐有點心動了。
或許時代讓許多人有了重男輕女的想法,可是在經濟條件有所改善的情況下,這種思想只會越來越淡泊。
以前是沒得選,男性畢竟是勞動力,在這樣一個時代重男輕女其實更多是無奈。
沒有什么想不通的,孫槐其實也希望自己女兒能嫁個好人家,所以他只能點頭答應道:“老二賺錢了,養活小花也不是什么難事,給口飯吃她就餓不死,能送去讀書那更是好事。不過咱們都去臺南干活,家里就留下你娘和老四,我可不放心。”
孫有財笑道:“娘也跟著去啊!她還得照顧小花呢!我跟管事的都說好了,咱們工地也招做飯的,娘去了就能上工,一個月也能賺1塊多呢!”
孫張氏倒是沒有什么女子不能拋頭露面的觀念,那些糟粕都是文人士紳之間的說法,說白了就是有錢人的私欲在作祟,窮人家飯都吃不上了,哪有那么多顧慮。
聽到一塊多錢的收入,孫張氏立刻問道:“老二,你沒騙娘吧!真有一塊錢?”
孫有財笑著點了點頭道:“一塊多呢!具體多了多少我沒記住,管事就隨口跟我說了一次,反正肯定是一塊多。”
孫張氏笑著連連點頭道:“去,咱們全家都去,你大哥在碼頭扛包也才能賺一塊多,我一個老婆子要是給人做飯就能賺一塊地,那可跟撿錢一樣了。對了老二,咱們一家子都過去,到了那邊住在哪里啊!那臺南租房子貴不貴。”
孫有財被問的一愣,隨即想了想才說道:“娘,臺南那邊現在還沒有房子出租,唐人老爺都住在大船上,商人都在那邊建了商鋪和客棧。咱們過去了要先住在工地的窩棚里,唐人老爺提供的窩棚挺暖和的,倒是不怕凍。”
“到時候您帶著小花跟女工們住一起,我們哥幾個和爹住一起。我聽說唐人老爺們開了一家叫做臺南房地產開發公司的商號,專門建房子賣的。等回去我就打聽一下房子的價格,要是價格合適,咱們直接買房子。”
沒等孫張氏開口,一邊的孫槐就說道:“買啥房子,等咱爺幾個賺了錢,回村里能蓋好大的房子呢!你現在賺的錢就夠起好幾間房子了,要我說等明年活干完了咱們就回來,到時候拿著錢給你們哥四個一人蓋三間大房,將來也好說媳婦。”
孫張氏連連點頭附和道:“聽你爹的。”
孫有財卻是搖了搖頭道:“爹,唐人老爺的活可要干上好幾年呢!咱們總不能一直住窩棚吧!再說了,管事私下跟我說過,只要在臺南買了房子就有機會入籍,入了籍可就能去唐人的工坊里上工。那可就是真正的好活計了,只要唐人的工坊還在做,這活計就能干一輩子的。”
“我打算先給老三買房子,等他入了籍就可以送他去唐人的工坊里做工。老三這腿腳也沒辦法在工地做工,不如就送去唐人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