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章 精彩
- 穿越大唐:從拒絕太平公主開始
- 難山之下
- 2010字
- 2023-03-25 19:40:05
李治和武媚娘在龍椅、鳳座上坐了下來,太平公主則坐在了左下首的椅子上。
李治笑道:“林卿也入座吧!”
“多謝陛下。”林景拱了拱手,在太平公主對面坐了下來。
見到林景就坐在自己對面,太平公主心里很是欣喜,嬌聲問道:“林校書,你寫的這出戲叫什么呀?”
林景笑道:“回公主,這出戲名為感天動地竇娥冤。”
李治和武媚娘聽了感到很詫異,宮廷里表演的戲一般都是歌功頌德、歌舞升平這一類的。
林景竟然寫了這么一出戲?
如果不是知道林景的底細,他們肯定以為林景這是為誰鳴冤。
不過,林景既然排這樣一出戲,應該是另有深意吧?
李治笑道:“朕與皇后都很是期待,開始吧。”
宋順他們剛見到皇帝和皇后娘娘的時候緊張的腿都在打顫,根本不敢抬頭。
但是這會兒他們已經好多了,尤其是看到林景與公主對面而坐,他們的底氣就足了很多。
林校書果然在陛下和皇后面前很有牌面!
一聲鑼響,好戲開場。
“花有重開日,人無再少年。”
開口第一句,就讓李治和武媚娘感到驚艷,他們驚艷的不是這伶人的嗓音,而是這句詩。
好的詩句總是一下子就能觸動人心,李治和武媚娘年紀已經不再年輕,乍聽這一句,心里竟是百轉千回。
韶華易逝,夢回少年。
太平公主聽到這一句也感到驚艷,不過她的感觸是,珍惜少年時光,珍惜時光中的少年。
“不須長富貴,安樂是神仙。”
“老身蔡婆婆是也,清河人氏……”
聽到這一句,李治和武媚娘都不由心中一動,對視一眼都從對方眼中看出了了然。
他們倆多聰明啊,一聽清河這倆字立即就聯想到了林景和清河崔氏宰相崔知溫的恩怨。
林景這是不肯吃虧,沖著清河崔氏來的?
真是越來越有意思了,李治和武媚娘興致迥然的繼續往下聽。
隨著劇情逐漸展開,無論是李治、武媚娘還是太平公主還是在場的內侍、宮女全都被深深的吸引了。
一開始看的時候,太平公主還時不時偷看兩眼林景,隨著劇情的深入,她已經全神貫注的看戲,緊張的捏著手帕,為竇娥感到擔憂。
看到竇娥被冤殺,太平公主的眼睛都紅了,還有旁邊的內侍宮女也全都紅了眼睛,甚至有些宮女捂著嘴潸然淚下。
當然,李治和武媚娘雖然也看的認真,但是神色倒什么太大的變化。
排了好幾天戲,林景排的都快吐了,自然不會被戲吸引,他在觀察眾人的反應。
看到眾人為竇娥揪心不已,甚至有宮女捂著嘴潸然淚下,甚至連太平公主都紅著眼快要哭出聲,他心里感到十分的滿意。
這出戲算是大功告成,一定能在長安引起轟動。
戲終于結束了,竇娥的冤屈得以昭雪,壞人也受到了應有的懲處。
然而大殿里卻十分安靜,眾人仿佛沉浸在戲里沒有走出來。
宋順他們站在那里有些緊張,他們不敢抬眼亂瞄,只是老實拘謹的站在那里。
他們自己覺得演的挺好的,但是周圍卻沒有一點反應,這讓他們心里愈加的緊張。
到底什么情況?
宋順他們禁不住抬眼看了一眼林景,卻發現林景也正一臉笑意的看著他們,目光中帶著贊許。
看來是演的不錯,沒有演砸!
宋順他們心里頓時安定了不少。
李治和武媚娘其實看到一半就猜出林景寫這出戲的用意,林景分明是想用這出戲來敗壞清河崔氏的名聲!
一出戲能達到敗壞清河崔氏名聲的地步嗎?
一開始他們抱著懷疑的態度。
但是當看完整出戲之后,他們也感受到了這出戲的魅力。
這出戲實在是太精彩了!
太有感染力了!
這出戲一旦在長安城開演,一定會引起轟動,引起廣泛的議論。
而竇娥肯定會受得到廣泛的同情。
地點發生在清河,又是潑皮和官員都姓崔,百姓肯定會聯想到大名鼎鼎的清河崔氏。
毫無疑問,清河崔氏的名聲一定會受到很大的影響!
李治和武媚娘越想越是開心。
李治忍不住夸贊道:“林卿,你這出戲寫的精彩!太精彩了!”
武媚娘嫣然笑道:“本宮也很喜歡,林卿果真才華橫溢,短短時間內寫出了這么精彩的戲,太讓人驚喜了。本宮相信,這出戲一定能轟動長安!”
太平公主吸了吸小鼻子,又是贊賞又是埋怨道:“精彩是精彩,就是你怎么能把竇娥寫死了!”
“竇娥多好善良多可憐啊,就不能讓她爹爹早些來救他嗎?”
“你把戲改一改好不好?我不想讓竇娥冤死!”
旁邊的內侍還有宮女們聽了全都禁不住暗暗點頭,他們對太平公主的話深表贊同!
竇娥那么善良,那么孝順,多好的個小娘子啊,怎么舍得讓她冤死?
結尾得改!
壞人得懲處,竇娥就應該和她爹爹團聚!
林景感到很無語。
這出戲就因為竇娥被冤死,才將感染力提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若是把悲劇改了,藝術性會大打折扣。
而且,竇娥若是不死,如何能襯托出潑皮和貪官的可惡?
如果能收割觀眾的同情和眼淚?
如何能讓觀眾痛罵清河崔氏?
還沒等林景說話,武媚娘已經笑道:“令月,這只是出戲而言,又不是真的有個竇娥被冤死了。”
“若是聽你的改了結局,那就沒那么感人了,林景可就白費功夫了。”
太平公主聽了轉念一想,覺得也對,改了結局這出戲就沒那么精彩了,那也太可惜了。
李治問道:“林卿寫了這出戲,是只打算給朕觀賞,還是打算在宮外演出?”
林景笑道:“臣寫了這出戲當然是想全長安的百姓都欣賞到,就是,臣怕有人會跳出來阻攔。”
李治笑道:“這出戲又沒什么不妥之處,誰會跳出來阻攔?這也太沒有道理了!”
“若真有人阻攔,你盡可以告到長安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