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有了官位,秦衡在乾封縣無論做什么事,都變得名正言順了起來。
考慮到周邊的局勢還很動蕩,自己麾下的士兵,又有超過八成都是反賊歸正,用起來很不放心。
拿下縣城后沒幾日,秦衡便立刻命韓隨出城招募災民,迅速將手中兵力擴充到三千多人。
除了招兵買馬,他又命韓隨和張居言,將縣城周邊所有出名的技師工匠、書生儒士,通通雇傭到軍營。前者用以打造盔甲、兵器,加固城池防務,后者則替自己記賬,管理物資。
做完這兩件事,秦衡連好好喘口氣的工夫也沒有,立馬便投入到了練兵工作中。
沒辦法,大爭之世,想要順利生存下去,注定不能貪圖安逸,這點覺悟他還是有的。
…
“各位弟兄,記住,我的名字叫秦衡,今后若有人問起你們是誰的兵,就報這個名字!”
二月春歸,天氣日漸回暖。
校場中央,一座新搭建的八尺高臺上,秦衡頭戴風翅兜鍪,身穿烏錘明光鎧,腰間挎著寶劍,看起來威風八面、神采奕奕。
這是他穿越以來的第一次閱兵。
此刻高臺之下,東倒西歪地站著三千士卒,人人面黃肌瘦、表情茫然,看起來和乞丐無異,身上別說盔甲,連件像樣的衣服也沒有。
看到如此光景,秦衡心中原本有無數豪言壯語,霎時間煙消云散,沉默半晌后,悠悠嘆氣道:
“各位弟兄,我知道你們中的大部分人,到我這里當兵,只是為了混口飽飯,這沒什么奇怪的,是人都得吃飯,不吃就得餓死。”
“但是我有言在先,大伙既然做了我秦某人的兵,吃著我秦某人的糧,身家性命便賣給了我秦某人。不論我讓你們做什么,你們都得無條件服從!沒有討價還價的余地!”
說到這里,秦衡故意停了下來,見整個校場鴉雀無聲,包括韓隨和張居言在內,所有人皆全神貫注地望著自己,心中很是滿意,繼續開口道:
“大伙放心,我姓秦的是個講信義的人,只要大伙踏踏實實跟著我,我保證,今后只要我還有一口飯吃,便不會讓你們餓著肚子。”
“非但如此,對于那些作戰勇猛、表現出眾的弟兄,我還會給他加官進爵,賞賜錢糧,讓他在這乾封縣娶妻生子,成家立業!說到做到!”
不管在古代還是現代,對一個處在創業初期的組織來說,想拿出什么實打實的利益來激勵成員,其實都不現實,作為領頭者,通常也只能用封官許愿、畫餅充饑的老辦法。
別的不說,起碼能給底下人一層心理安慰。
果不其然,聽罷秦衡的話,此刻校場之下,不少士兵原本渙散無神的雙眼中,漸漸地恢復了不少光彩。
看來人還是得為了希望而活。
…
訓話結束,接著秦衡便開始著手,對麾下兵馬進行整編。
按照這個時代的軍制,十人為火,設火長;五火為隊,設隊正;兩隊為都,設十將;五都為營,設兵馬使;五營為軍,設都知兵馬使;
秦衡目前的軍職為鎮遏兵馬使,按道理來說只能統率五個都,也就是五百士兵。
然而現在他的麾下,卻是有著三千多人,這種情況,再按舊有的制度編隊,就顯得十分不便。
斟酌再三后,最終秦衡將每都下轄的編制,由兩隊改為四隊,如此一來,麾下這三千弟兄,便被劃分為了三營十五都。
這三營兵馬,他自己親領一營,另外兩營,則分別交給韓隨和張居言統率。
至于再往下的各級將領,則從一開始追隨自己的兩百多名官兵中選用。
…
整編完了隊伍,再之后便該正式進行訓練了。
“所有人,稍息,立正!”
“各位弟兄,不要都像呆木頭一樣,你們的耳朵,要學會聽,眼睛要學會看?!?
“士兵看隊正,隊正看十將,十將看我這里的金鼓和旗幟。若旗幟金鼓不動,就是我本人親口說要如何,你們也不許依從!”
“倘若聽到擂鼓要你們前進,前面就是有刀山火海,也得給我前進!假如聽到鳴金要你們后退,哪怕地上有再多的金銀珠寶,也得馬上給我撤回來!”
作為一個現代來的穿越客,秦衡以前只在游戲里指揮過軍隊,基本可以說毫無帶兵經驗,因此他起初也不知道該如何訓練麾下這幫士兵。
問楚守敬吧,老頭子文官出身,只懂得之乎者也,對軍事根本一竅不通。問張居言和韓隨吧,兩人斗大的字識不得一筐,更是說不出什么所以然來。
沒辦法,思來想去,最后他也只能先把后世接觸過的軍訓內容,拿出來照貓畫虎。
首先從最基礎的列隊動作、站軍姿、跑操、唱軍歌、整理內務開始。接著到體能訓練,包括俯臥撐、仰臥起坐、單雙杠、深蹲、長途拉練……只要他是能想到的,都教一遍給眾人。
秦衡心里清楚,這些內容實戰雖然未必有用,但卻是一種能夠快速增強士兵的凝聚力,培養大伙的紀律性和服從性的好辦法。
當然,他也不會天真地以為,只靠這種方式就能訓練出一支無敵之師,畢竟這可是公元九世紀,妥妥的冷兵器時代,光有花架子是遠遠不夠的。
因此,在進行日常軍訓的同時,秦衡還結合自己以前涉獵過的《武經總要》、《紀效新書》等著作,按古代名家的辦法,訓練麾下士卒觀旗聽鼓、變換陣型、單兵搏殺,以及不同兵種之間配合作戰的能力。
應該說,這樣做的效果是非常顯而易見的。
只過了短短兩個月不到,他麾下的士兵,便隱隱有了脫胎換骨的跡象,人人進退有度、令行禁止,與一開始的散漫無序大相徑庭。
除了鎧甲兵器方面,依舊有些不足,以及暫時缺乏馬匹之外,眾人已完全具備了成為一支精銳之師的潛力,只差實戰檢驗。
而這場實戰的機會,沒過多久便也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