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羊傳·閔公元年》: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這里的春秋,指的是孔子修撰的魯國史書,而非歷史時期。孔子修史,講究一個筆則筆,削則削,又講究一個避諱。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在后世,成為了一條避諱的總原則。
不過歷代帝王,對避諱的態度不盡相同。
例如劉病已,為了不讓百姓無法看病,特地給自己改了個名字。
又如李世民,曾特地下詔,讓百姓不必避諱,除非是“...
上QQ閱讀APP看后續精彩內容
登錄訂閱本章 >
《公羊傳·閔公元年》:春秋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
這里的春秋,指的是孔子修撰的魯國史書,而非歷史時期。孔子修史,講究一個筆則筆,削則削,又講究一個避諱。
為尊者諱,為親者諱,為賢者諱。在后世,成為了一條避諱的總原則。
不過歷代帝王,對避諱的態度不盡相同。
例如劉病已,為了不讓百姓無法看病,特地給自己改了個名字。
又如李世民,曾特地下詔,讓百姓不必避諱,除非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