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74章 祀孔

入關以后,每途徑一城,都有舊明官員出城迎接。一開始,福臨還會帶著朱微娖接見,然后給官員賜宴。可接見的次數(shù)多了,福臨和朱微娖都倦了,看著那些官員就煩。

后來索性托病不出,讓代善、多爾袞等人代為接見。

早在入關當天,濟爾哈朗就被他派往京城主持大局,節(jié)制吳三桂等人。多爾袞的功勞已經足夠大,福臨自然要為濟爾哈朗謀劃一二。

途經薊州的時候,有明朝官員提議遣官去曲阜祭拜孔子,加封孔胤植為衍圣公。

“祭拜孔子倒還在情理之中,怎么說也是萬世先師。可朕不解,孔胤植于大清有何功勞,朕要加封他為衍圣公?”

雖說到了如今,公爵已不如兩漢時期那般稀缺,但也沒有爛大街吧?吳三桂帶兵獻關那么大的功勞,福臨都只封他為公,而不是如原本歷史上的封王。

憑什么孔家人坐在家里,自己就要屁顛顛的給人家送上一個公爵?

道理呢,也不是福臨不懂,只是他不想這么做。現(xiàn)在的讀書人都自認為是孔子門徒,而孔家人就是孔子在當代的化身,讀書人的精神圖騰。拉攏孔家,就相當于拉攏了所有讀書人。

可福臨要推行的政策,是均田,是士紳一體納糧。這兩個政策一出,別說福臨只加封孔胤植為衍圣公,就算他認孔胤植做爹,讀書人都會起來反對。

那誰總結的很到位,嘴里說著主義,心里全是生意。而且山東那地方,最大的地主就是孔家吧?

“皇伯,朕可以派人去祭拜孔子,甚至可以在抵達燕京以后,親自去曲阜祭拜孔子。至于加封衍圣公,也沒有問題,朕還可以封他為衍圣王,世襲罔替。”

“但這一切的前提,是孔家能夠將名下的田地交出來,祭拜孔子不需要那么多田。太祖廟,太宗廟加起來的祭田也不如孔家祭田萬一,他家要這么多田干什么?”

“朝廷要推行均田和士紳一體納糧之策,就從衍圣公一家開始。”

范文程怎么說也是讀書人,還是想維護一下孔家,便建言道:“陛下容秉,孔家和其他地主士紳不同,他代表的是孔子,是讀書人的顏面。歷代王朝皆尊孔,我大清當承襲此例,優(yōu)待孔家。”

“范師傅此言差矣,孔子不等同于孔家。朕尊重孔子,尊重儒家,是孔子提倡有教無類,儒家身體力行的實踐,才有了如今讀書人的盛況。”

“但是兩千年前的孔子,與如今孔家有何干系?朕尊崇孔子,可以在燕京新立一座孔廟,每逢朔望日,朕親領大臣前去祭拜,又何必勞煩遠在山東的曲阜孔家?”

這叫什么,這叫沒有中間商賺差價。“范師傅,孟子曾曰,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孔子是圣人,且算他五十世吧,自孔鯉傳襲至今,又何止五十代?”

“秦滅六國以來,歷代王朝傳承,短則數(shù)年,數(shù)十年,長也不過三百載。孔家傳承至今,已逾兩千載,這個時間已經足夠長了。”

“門閥世家,五姓七望,如今安在?”

福臨的意思只有一個,尊孔可以,無非是花點小錢,多個祭祀的對象。但是尊孔家是有前提條件的,滿足這個條件,福臨愿意把孔家捧到天上去。不能滿足條件,正好阿濟格那樣的人能派上用場。

福臨記得自己曾看到一個數(shù)據(jù),到清末,孔家共有田地130多萬畝。說實話,他被這個數(shù)字驚到了,從小到大他家就分了三畝多地,實在不敢想象130多萬畝的土地有多大。

這么多地供養(yǎng)孔姓一家,一個浪費都不足以形容。

“話朕已經說過,祭拜孔子可以,加封衍圣公也可以,讓他把名下的田地都給朕獻出來。”

“有功將士可獲殊遇,其余之人當一視同仁。不管他是儒家先賢,還是佛道大師,祭田一概定為千畝,且需要繳納田稅。”

說著福臨看向多爾袞,雖說要防備他,但不可否認,多爾袞是一個成熟的政治家。“十四叔,前些日子朝堂的決策你是點頭同意了的,要均孔家之田,非十四叔您莫屬。”

話說到這個份上,多爾袞自然不會推辭。也不等福臨吩咐,起身主動請纓:“陛下,臣愿帶兵前去山東,代陛下祭拜孔子,均孔家之田。只是臣有一議,還請陛下同意。”

福臨心里咯噔一下,不會是剃發(fā)易服吧?試探著問道:“十四叔有何提議?”

“臣請在山東推行剃發(fā)易服之策,剃發(fā)易服者,朝廷為其分發(fā)田地,將其納入八旗。”多爾袞沒說不同意的人怎么辦,但在場的人都知道會是個什么下場。

剃發(fā)有剃發(fā)的好處,容易打理,但強行推行,肯定不妥。均田已經將絕大部分讀書人給得罪,若是再強行推行剃發(fā)易服,又可能會把更多的普通百姓得罪。

他們可能不會在乎頭上的頭發(fā),只圖一個溫飽,但架不住讀書人的蠱惑啊。

“不妥!”福臨想了好一會,搖頭道,隨后他將自己頭上所帶行冠摘下。

他這個舉動可把在座的諸臣嚇壞了,在古代,脫帽往往與道歉聯(lián)系在一起。尤其是多爾袞,他就提了個建議,不至于讓皇帝給自己道歉吧?

所有人都站了起來,躬身朝向福臨。“請陛下勿下行冠!”

“諸位叔伯,大臣,都起身。朕脫帽是要給你們看下朕的頭發(fā),皇伯,十四叔,你們都看看吧朕的頭發(fā)。”

離開盛京后,福臨特地沒有刮去頭發(fā),一個月得時間,已經長了近一寸長。“大清與漢地風俗不同,強行推行剃發(fā)易服,恐怕會引發(fā)激烈的沖突,這是朕不愿意看到的。”

“十四叔的提議,朕很早之前就想過。思來想去,覺得還是不應當強行推行,哪怕是推行,也不必按照大清的樣式來剃。”

“朕覺得任何政策的推行,都應該惠及大多數(shù)百姓。這里的惠,不一定要實質性獲利,也可以是讓他們做事更加方便。”

“大清的發(fā)辮與漢地之發(fā)式相比,我大清的更容易打理,畢竟頭發(fā)少了很多。但是你們也看到了,朕只不過是一月不曾打理,頭發(fā)便長了上來。”

“若是十天半個月就要剃一次發(fā),又何談方便二字?所以呢,朕認為,剃發(fā)剃成朕如今這樣子便可,長了在用剪刀剪短,無須用刮刀刮去。”

“也不必強行推行,至少不必在百姓之間推行。

內閣可下一政令,自今往后,對于讀書人,非剃發(fā)者,不允許參加科舉。對于普通百姓,剃發(fā)者可多分數(shù)畝,或者多少畝田地,一年少服幾天勞役。”

“如此一來,讀書人為了做官,農民為了多分田地,會心甘情愿的將頭發(fā)剪短。”

“至于易服,止于朝堂。凡大清官員,皆須著大清官服,至于普通百姓,朝堂就不要管那么寬了,隨他們穿什么。”

“皇伯,十四叔,以為如何?”

主站蜘蛛池模板: 习水县| 长丰县| 靖西县| 贺州市| 新和县| 长阳| 海城市| 眉山市| 通辽市| 云浮市| 横峰县| 婺源县| 庐江县| 湟源县| 炉霍县| 凤城市| 郴州市| 普定县| 东乡族自治县| 锦州市| 元阳县| 古交市| 成武县| 乐都县| 吉林市| 毕节市| 建水县| 康保县| 灵川县| 北碚区| 正宁县| 九龙城区| 鹰潭市| 巴林右旗| 聊城市| 泸水县| 维西| 甘肃省| 岐山县| 隆昌县| 自贡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