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團出盛京沒幾天,正月初五,清軍再度出征。不過這次不是南下征明,而是北征。
黑龍江流域還存在許多部落,這些部落調宣都不怎么聽。諸如虎爾哈部,在降和叛之間反復無常。想要好好開發三江平原,必須先將他們給解決了。
福臨命令擁有豐富北征經驗的將領沙爾虎達,統五千精軍出征庫爾喀部落。為開墾白山黑水掃清障礙,逢山開路,遇水搭橋,遇見不長眼的部落盡數夷滅。
“卿若能做成此事,朕不吝封賞。若白山黑水能成膏腴之地,第一任黑龍江巡撫,非卿莫屬。內閣議政大臣,也當有卿一席之位?!?
設省之事已經有了草案,內閣那邊還在厘定細則,祖地肯定要設立一省的。名稱也已定下,在烏龍江和黑龍江之間,福臨定下了黑龍江之名。
烏龍江是大清的說法,黑龍江則可追溯到遼金時期,至于更古老的黑水,倒是沒有官員提出。
議政大臣兼任一省巡撫的大餅已經畫好,能不能把餅做成,就全看沙爾虎達自己的能力了。
“臣一定不負陛下所托?!鄙碃柣⑦_十分激動,他出身虎爾哈部,就是那個一直叛亂的部落,偏偏每次帶兵平叛的都是他。
“征明所得五十余萬人口,亦為朕之子民,且用人之處頗多,朕不能確保日后還會不會遷徙民眾過去。卿需謹用民力,切不可事朕之子民過律?!?
“臣謹記陛下教誨。”
“有事卿可隨時上書,朕收到后必定親自回書。如此,卿且去吧,朕在宮中等待卿的消息?!?
雖說此時正值小冰期,但是這和開墾白山黑水是兩碼事,不能因為天冷就不進行開墾。且小冰期不是一直持續不斷的,中途也會有回暖的時候。
大不了冷的時候種土豆,熱的時候種水稻小麥。只要有作物產出,總比空在那的好。本來華夏就缺乏種植的土地,能將北大荒開墾出來,那也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事。
沙爾虎達率領五千精銳向北進軍,隨在大軍之后的,是九月征明擄掠而來的五十多萬人口。他們拖家帶口,穿著厚厚的羊毛衣物,帶著糧食工具,在八旗軍的帶領下向北而去。
除了軍隊和民眾,代善還安排了兩百名滿漢官員隨行,用以安撫五十余萬人的民心。抽調如此多的官員,代善和一干內閣諸臣著實廢了不少力氣。
這群官員分散在受遷徙的民眾之間,一邊安撫民心,一邊宣講大清皇帝陛下的圣諭。
“諸位且聽好了,爾等如今皆為我大清子民,陛下已下令將爾等編戶為民,前往我大清龍興之地屯墾。下面的話,爾等且聽仔細了,與爾等利益息息相關。
前十年開墾所得,六成歸公,四成為爾等所有。十年之后,每年減少一成田稅,直至十稅一。且自十稅一之年后,墾荒所得土地,歸爾等所有。”
“另外,陛下降下恩旨,免除爾等一切雜稅和十五年口賦,爾等需用心墾荒,以報陛下之圣德?!?
口賦歷史悠久,至現在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只是各個時期叫法不同,或口錢,或丁稅,其實就是人頭稅。極大的阻礙了人口的增長,因為很多人交不起口賦,只能選擇將出生的嬰兒溺斃。
口賦也是重要的財稅來源,福臨當初提出免除口賦的時候,滿朝官員全部反對,福臨只能做罷。不過在他的努力下,前往黑龍江墾荒的人十五年內免交口賦。
這群被擄掠而來的漢民里,大多數人都是無地的佃農。當他們聽到十五年之后,土地歸自己所有,而且這十五年還不需要繳納口賦的時候,藏在心底的怨言徹底消失。
他們只想多生幾個娃,盡快趕到目的地,早點開始墾荒。
民眾的要求真的很簡單,能吃飽肚子就行,至于誰做天子,跟他們關系其實不大。
“朝廷科舉在即,諸位之中若是有人能識文斷字,略知數術,且愿意為官的,可報名參加科舉。
我大清科舉自有制度,不單單只考八股,還需考數術和律法,若有此種想法,可上前來咨詢本官。
另外,我大清不分官與吏,任何被錄取之人,皆須從從九品小官開始做起。能否做到正一品,需看自身能力。
本官能告訴你們的只有一點,大清沒有非舉人不能為官,非翰林不能入閣的說法?!?
聽到這番話,許多舉人秀才都有所意動,學而優則仕,誰又能拒絕做官的誘惑呢?
“科考已定下日期,順治元年三月二十五日,還有兩個多月,有想法的盡快來尋本官。
不妨告訴你們,本官有位堂兄的鄰居在陛下左右當差,他說此次科舉難度不會很大。只是爾等原先為明人,不懂大清律法,可趁這段時間多背背律法?!?
“說不準日后,你我還能同朝為臣。又或許日后,本官還需仰仗諸位的提攜也說不定?!?
這一幕在人群各處都有發生,許多秀才舉人,亦或是只考過了童生的學子紛紛報名。經過一天的發酵,五十萬人里,有近兩千人報名參加科舉。
眾官是來著不拒,一人發了一本很潦草的大清律后,將其各自打散,編入不同的官員手下,讓他們各自管兩百來人。
此事一出,一些矜持的舉人老爺坐不住了,昨日你我皆是階下之囚,那些秀才童生或許地位還低自己一等。今日他們搖身一變,變成了管自己的編外官員,這讓他們如何能忍?
識時務的立刻找到官員報名,不過再報名的時候,除了極個別特別優秀的人被編為了編外官員,其余人還是要受昔日秀才童生的管理。
有了這等區別對待,眾人的心思也開始轉變。
至于挑事的,沙爾虎達會讓他們知道什么叫軍法無情。
有了近兩千學子的協助,諸位官員身上的壓力大減,做起事來效率也高了不止一籌。這些學子也需要干活,只不過做的事情比較輕松,能余下不少時間看書。
沙爾虎達以一千五精銳在前方開路,剩下的人分散各地,沿途護送遷徙的民眾,防范一些部落來擄掠人口。
大軍每日前進二十里,其余時候,沙爾虎達都在整軍。在二千學子的幫助下,他從五十余萬人口中挑選出了一萬青壯出來。
沒有發放武器,每人只發了一根短木棒。一路走一路練,倒也有幾分模樣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