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性洞察力的15項修煉
- 徐強
- 10字
- 2023-02-15 16:42:24
第二部分 明確發展方向
第二章 自負型領導
2.1 自負思維:過度自我、強力推銷
自負型領導,被自負思維驅動,表現出過度自我、強力推銷的特征。
你是否也有濃厚的自負思維呢?
測試一下:
假設你是銷售人員,在銷售高客單價產品。客戶了解了產品和價格之后,說「太貴了」。你應該如何回應?
思考之后再往下翻看分析。
對這個問題,典型的回答有兩種:
? 自負思維:不貴呀,我們的產品很有價值的呀(過度自我、強力推銷)
? 好人思維:如果你要,我們可以打折(服從規則、滿足要求)
注意,好人往往也是自負。第二種回答,本身也是自負思維的體現。因為這里最基本的問題沒解決:你都沒問客戶為什么覺得貴呢,就怎么快速做結論了呢?
你對基本的情況有了充分掌握嗎?
面對客戶這種觀點,首先做的事情就是提問,諸如:
? 為什么您覺得貴呢?
? 您感覺貴,參考標準是什么呢?
先了解情況再說。
我以前做大學生的求職培訓,遇到這種問題,就會問他們「覺得貴,參考標準是什么」。
統計下來,大概有10來種回復,包括諸如:
? 自己每個月實習收入2000,產品價格相比這個一個月balbalbla……
? 我還在學雅思課程,雅思有xx課時,我花了yyyy元。相比之下你的課程需要xx時間學習,要yyyy元,除一下好像單價比雅思高。
? 我看其他類似培訓產品是多少錢。
? 我就是感覺,也說不清楚理由。
? 我就習慣說一下,總要砍一下價嘛。
總之了解下去,無論是具體場景的溝通,還是整體營銷,都有了信息基礎。
這個場景,說起來簡單,但現實中95%以上的公司和銷售,都缺乏實事求是的了解,更多憑感覺拍腦袋處理。
2.2 自負型領導代表:馬云與川普
在過去十年,中美各有一位流量明星型老板:馬云、川普。
這兩位,是自負型領導的典型代表。
經典款的自負型領導,習慣于輕率下判斷,隨時灌輸觀點給他人,對于缺乏事實和邏輯的觀念有謎之自信。
大概在2011年,我參加一個總裁培訓班。其中一位學員說去阿里拜訪,被深刻打動,因為阿里小二身上,有那種「無理由的自信」。
這一點在川普身上,表現的尤其明顯。
基于他的言論,甚至被網民封為「懂王」:
? 沒有人比我更懂稅務
? 沒有人比我更懂建筑
? 沒有人比我更懂貿易
? 沒有人比我更懂科技
? 也許我應該從醫,而不是競選總統
? 也許我天生就懂
? 每位醫生都說,你怎么對病毒這么了解
川普是非常明顯的過度自我,而另外一些的表現,更為隱蔽。
要更加精準的判斷一個人是否屬于自負型,你需要了解一個概念:上堆與下切。
2.3 上堆與下切
首先解釋上堆與下切的概念:
? 上堆:把主題推向更抽象、更概括的層次。
? 下切:把主題推向更具體、更細節的層次。
例如當客戶說「太貴了」,你回答:
不貴呀,我們的產品很有價值的呀。
其實就是針對「太貴」這個話題,做了一個概括總結「不貴」。是一個「上堆」。
而如果你反過來提問:
為什么你覺得貴呢?參考標準是什么呢?
這其實是把「太貴了」這個話題,推向更加具體的層次,想要解決更多的細節。是一個「下切」。
我們要做概括結論,是需要充分的事實為基礎的。因此智慧型的領導,會表現出在充分了解細節(下切)之后,才作結論(上堆)。
而自負型領導,反過來,很容易在沒有下切的情況,頻繁上堆,下結論。
2.4 魏惠王的自我
公元前362年,魏國宰相公叔痤病重。魏惠王前去探望他。
兩個人展開了一段對話。這段對話看上去微不足道,卻很大程度影響了中國歷史進程,把我們帶到了今天的時間線。
資治通鑒的記錄如下:
公孫鞅者,衛之庶孫也,好刑名之學。事魏相公叔痤,痤知其賢,未及進。會病,魏惠王往問之曰:「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柰社稷何?」公叔曰:「痤之中庶子衛鞅,年雖少,有奇才,愿君舉國而聽之」,王嘿然。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王許諾而去。
公叔召鞅謝曰:「吾先君而后臣,故先為君謀,后以告子。子必速行矣」鞅曰:「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卒不去。
王出,謂左右曰:「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衛鞅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
這段故事,翻譯成白話文,大致意思如下。
公孫鞅,衛國國君的庶出子孫(所以也叫衛鞅),喜好擅長法家刑名之道。當初在魏國國相公叔痤手下做事,公叔痤知道公孫鞅有本事,還沒來得及向魏惠完推薦就病倒了。魏惠王來探望公叔痤問:「國相如果你有不測,國事該怎么辦?」
公叔痤說:「我手下的中庶子(秘書、助手)衛鞅,雖然年紀輕,但是很有本事,希望國君能夠把全國的事情托付給他。」魏惠王聽后不說話。公叔痤又說:「如果國君不用他,那么一定要殺了他,千萬不能讓他出國境。」魏惠王答應后離去。
公叔痤招來衛鞅說:「我先為國事,再為你的事。我把告訴魏王的話告訴你,您趕快跑吧。」微言說:「國君如果不聽您的話用我,又怎么會聽您的話來殺我呢?」于是留在魏國每沒走。
魏惠王離開后,對左右說:「這個公叔痤病的不輕,既讓我用衛鞅,又讓我殺衛鞅,這不是前后矛盾嗎?」
在這段故事中,衛鞅說「君不能用子之言任臣,又安能用子之言殺臣乎」,聽上去邏輯清晰,其實如果真要這樣判斷,說不定就人頭落地了。
真正重要的是,在公叔痤跟魏王舉薦衛鞅以及勸殺掉衛鞅的時候,魏王的反應:
公叔曰:「痤之中庶子衛鞅,年雖少,有奇才,愿君舉國而聽之」
王嘿然。
公叔曰:「君即不聽用鞅,必殺之,無令出境」
王許諾而去。(上堆)
對于「舉薦」,王嘿然(默默無言),對于「勸殺」,王許諾。
如果一個人對話題感興趣、重視,那么心理上會表現為希望了解更多,語言上就反應為下切,去詢問、探索更多的情節。例如魏王如果真的對衛鞅重視,那么應該可能問「為什么你覺得這個人能勘大任啊」,討論一下殺與用兩個選擇的權衡之類。
而魏王卻是一次無語、一次上堆(許諾殺鞅),這表明他根本沒把事情放在心上。
如果魏王的態度不是上堆,而是下切,具體的跟公叔痤討論商鞅的事情很久,那衛鞅倒真是要面臨重大的人生改變了:既可能執掌魏國大權,又可能被處死。
2.5 從大老板到經驗包
魏惠王在前面案例中的表現,值得深思。
首先他問「公叔病如有不可諱,將柰社稷何」,提問表明自己有興趣有需求。然而對于公叔痤的回復,無論是用鞅還是殺鞅,他卻沒有進一步了解。離開后說「公叔病甚,悲乎,欲令寡人以國聽衛鞅也!既又勸寡人殺之,豈不悖哉」。
對于公叔痤的說法,他用「公叔病甚」下了結論(上堆)。然而「沒有調查,就沒有發言權」,你怎么知道公叔痤沒有自己的邏輯呢?根本就沒給對方機會解釋。如果對公叔痤的看法并不感興趣,那么一開始有干嘛要問呢?
這種「習慣性上堆」的背后,是自以為是的心態,「不用調查我就知道」。
公孫鞅雖然當時留在了魏國,但也看透了,大老板魏惠王對自己完全不重視,蠢蠢欲動要跳槽了。
機會很快就來了。
公元前361年,秦孝公發布求賢令,招募人才。
這份求賢令,也是招聘廣告之經典。
昔我繆公自歧雍之間,修德行武。東平晉亂,以河為界。西霸戎翟,廣地千里。天子致伯,諸侯畢賀,為后世開業,甚光美。會往者厲、躁、簡公、出子之不寧,國家內憂,未遑外事,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獻公即位,鎮撫邊境,徒治櫟陽,且欲東伐,復繆公之故地,修繆公之政令。寡人思念先君之意,常痛于心。賓客群臣有能出奇計強秦者,吾且尊官,與之分土。
廣告先回顧了先輩的光輝歷史。再談到近代的「丑莫大焉」。
秦孝公表達了自己的痛心疾首,表示要致力于秦國的偉大復興,招募人才。給權力地位(尊官)、還給土地財富(與之分土)。
我們看今天中國的歷史教材,其實核心是三個部分:
1.古代史:我們很牛逼
2.近代史:我們落后了
3.現代史:我們要復興
秦孝公這個求賢令,結構跟歷史教材高度一致。
落后有個后果,就是要挨打,甚至面臨亡國滅種。而這種危機,一方面可能導致國家的沉淪,也可能導致反思、尋求進步和復興的力量。
談落后,就要有比較對象。秦國的比較對象正是魏國。
當時魏國是秦國的老冤家。幾十年前在軍神吳起的操盤下,把秦國打的暈頭轉向,奪走了河西地,都拿下函谷關了,秦國從國防安全的角度,只剩一條底褲。這也是秦孝公求賢令中說的「三晉攻奪我先君河西地,諸侯卑秦,丑莫大焉」。
回到公元前361年,求賢令發布的時候,秦國比較弱雞,而打趴秦國的魏國,是戰國第一大廠。
就在這個情況下,在魏國郁郁不得志的打工仔公孫鞅,刷到了秦孝公的招聘廣告。
在這里大老板瞧都不瞧你一眼,在那邊可能既能干大事,還能分股權。
當然要去看看啦。
眾所周知,面試一關一關走流程,通過HR啥的,要比直接面大老板、用人經理麻煩很多。
鑒于那個年代沒有boss直聘,公孫鞅走了關系,結識了秦孝公的近臣景監,得到了直接跟秦孝公的面試機會。
針對如何實現秦國的偉大復興,商鞅跟秦孝公面談了4次,提出了3個方案。
第一次,公孫鞅向孝公大談「帝道」,核心是黃老之術(道家),秦孝公沒感覺。
第二次,公孫鞅又講解「王道」,也就是儒家的仁義治天下的主張,結果秦孝公聽得差點打瞌睡。下來還罵景監,說你特么的給我找了個沒水平的。還好景監繼續力挺。
第三次,公孫鞅開始講「霸道」,也就是法家思想,關注賞罰刺激資源控制,用今天的一個詞說,更傾向于狼性。秦孝公開始覺得有些意思啦。
第四次,兩人談論「富國強兵之術」(很大程度是霸道的具體化),哎喲這下秦孝公入迷了,「語數日不厭」。從第一次沒興趣,到第四次充分下切。
我們看這四次,秦孝公還是非常目標明確,想要簡單直接搞定。他對王道這種相對人本主義的路線,缺乏興趣;而對更加功利導向、把人更工具化的容易見效的,則是迫切想要執行。
相比「道」,秦穆公當時的心情,更趨向于「術」。
總之,這次面試下來,確定了秦國的發展路線,而魏國摸魚打工宅公孫鞅,很快就成為了秦國CEO。
公孫鞅上任,就要和老東家魏國開展,搶占市場份額(土地和人口)。
公元前340年,公孫鞅率秦軍大破魏軍。魏惠王恐,使使獻河西之地于秦以和。
好啦,秦國拿回了河西之地,秦魏地緣優勢逆轉,秦國邁出了偉大復興的堅實一步。
公孫鞅大破魏軍,把老東家當成了超級經驗包,拿回河西之地,立下大功。當然要晉級啦。
秦孝公把商地的十五個邑封給公孫鞅,號商君,于是「商鞅」這個名字誕生了。
而魏惠王,也因此得到了另外一個名字。
魏國喪失河西之地之后,首都安邑失去了戰略屏障,變得危險,因此魏惠王遷都到大梁。
史書上有「孟子見梁惠王」,梁惠王就是魏惠王。
魏惠王被打敗后,乃嘆日:「吾恨不用公叔之言!」
魏惠王這話,后悔是肯定后悔的。那么他沒有反思,發現自己自以為是的根本問題呢?
4年之后(前336年),搬到大梁的魏惠王,見到了孟子。
鄒人孟軻見梁惠王。
王曰:「叟,不遠千里而來,亦有以利吾國乎?」
孟子曰:「君何必曰利,仁義而已矣。君曰何以利吾國,大夫曰何以利吾家,士庶人曰何以利吾身,上下交征利而國危矣。未有仁而遺其親者也,未有義而后其君者也。」
王曰:「善」。
這段對話來分析,魏惠王一開始就提問(下切),核心是「以利吾國」。注意這個「利」字,這是惠王的關注點。然后孟子提醒他「利」不重要,重要的是「仁義」,然后又來了,王曰「善」(上堆),之后就沒了。
如果真的關心孟子的觀點,那么應該去問諸如「到底什么是仁義呢?仁義的重要性在哪里呢?如何實行仁義呢」之類的問題,下切,了解更多的信息。
到底要不要實行仁義,實行多少,那是另外一個問題。但是惠王并沒有興趣去了解孟子的主張,這跟當年他對公叔痤的回答的態度,是差不多的。
綜合起來看,惠王這人并不是兼收并蓄,而是非常自我,對我有好處我就聽,我感興趣我就聽,短期看不到好處的事情就不干。這樣思想上近親結婚,見識狹隘,缺乏判斷力。即使有杰出的人才,也就難以判斷和使用。
戰國初期的魏國,是第一強國。正是在魏惠王時期,經歷了從盛到衰的歷程。在挫敗魏國方面有重要影響的公孫鞅、孫臏,都曾為魏效力。然而在魏國難以發揮,孫臏還被龐涓陷害身殘。最終他們的功名,都是建立在拿魏國刷經驗和等級的基礎上,挺有諷刺意味。
2.6 自負型領導的抽離特征
過度上堆的行為,很多時候,其實是在從具體環境中抽離。
例如孟子在講仁義的話題,魏惠王隨口說「善」,上堆而不下切,很大程度是在把自己從仁義這個話題抽離出去。
這種抽離,體現在很多地方。
例如自負型領導,面對下屬的工作壓力,一種態度是「我只管結果,不管過程」。說這話,意味著把自己從具體的、下屬的工作場景抽離了。
還有一種態度就是「努力才能成功」。如果績效不好,那你需要繼續努力。至于具體遇到的什么挑戰、如何努力,那就不在討論范圍了。
馬云引起輿論風暴的「996福報論」,也是這種抽離。脫離員工面臨的巨量加班、工作和生活壓力、工作效能等現實場景,直接就說「我覺得996是福報」。
自負思維放到家庭教育上,就有了自負型家長。注意家長,也是一種領導。
智慧型的家長,遇到小孩有不會的題目,通常會先問對方是如何理解這道題目的,卡在什么地方了,哪里不會,這是下切去理解去具體的背景。
而自負型家長,上來就直接講一遍,不懂就再講一遍,多講幾遍還不會就可能會生氣,覺得「你怎么這么笨、這題這么簡單你怎么還不會」。他們根本沒做1對1輔導,就是一個講題機器人。跟對方的現實困擾缺乏基本的互動。
甚至他們遇到學習問題,不去分析到底具體根源在哪里,而是一句話總結「不會就多記多背、多刷題搞熟練」。
自負型老板很喜歡「我覺得」,在這方面黃曉明老師是典型代表:「我不要你覺得,我要我覺得」。
所以他們不接地氣。
而且跟自負型領導談話會非常累,因為他們隨時可能抽離。就像魏惠王問公叔痤,關于接班人選問題。看上去魏惠王主動問的,然而公叔痤分享了自己的觀點,魏惠王又不下切,很快抽離出去了。
這種一般下屬心里就會罵「你特么的主動來問我,老子跟你說了你又不干興趣。你到底是不是感興趣啊?」
久而久之,一般大家也就懶得跟他們溝通了。
然而自負型領導,很多時候還奇怪,你為什么不告訴我呢?
說了有用嗎?
2.7 Context and Control
對于創新型組織,管理的一個基本思維是context,not control。意思是要提供充分的環境支持,而非強力控制。
而自負型領導者,恰恰相反,管理風格是control without context。也就是抽離了相關的環境,直接控制。比如銷售產品,連對方想要什么都不知道,就直接開賣。布置工作任務,不交代背景、不討論目標和策略、不提供輔導,只管對方什么時候交付任務。
這個結果就是,自負型領導哪怕看上去權力很大名氣很響亮,對一線了解得非常少,缺乏對細節層面的生動感受,自己掌控不了context,也很難賦能他人context。
2.8 權力與權威
在組織中要有效實現領導,常常需要兩個要素:權力與權威。
一個組織要實現秩序井然,兩者都要到位。
大多數人迷信權力的作用,然而真實組織運作中,其實權力運作的成本是很高的,作用范圍也很有限。單憑權力來運作的組織,很難長久。
權威往往要更基礎。
就像中國古代封建社會,往往是外儒內法。法家思想去運用權力,還需要樹立儒家思想這種權威,要讓大家有仁愛、和諧、孝順等思想。
否則什么都靠權力賞罰,這種秩序成本太高、副作用太大。
這兩個要素,有不同的來源:權力源于責任、權威源于能力。
例如作為部門領導,你之所以有權力決定預算,是因為你承擔了業務和財務的相關責任。而作為家長,你之所以有權力教育小孩,是因為你承擔了對他的養育責任。
但你有權力不一定有權威,因為能力弱雞。例如雖然你有權力教育小孩,然而娃遇到錯題來找你,你只會照本宣科講一遍,讓對方瞎刷題,根本不知道對方思路到底卡在哪里。
最終你還是會被鄙視。
在傳統型企業中,往往以權力為核心,資源分配圍繞權力打轉。然而高水平的創新型組織,更傾向于以權威為核心,資源包括權力,圍繞能力作配置。
例如大多數企業,往往是職業經理人決定資源分配,他們掌握權力。而喬布斯設計蘋果,在組織模式上,基本原則就是讓專業人士來決策。
2.9 自負型領導:濫用權力、強充權威
自負型領導,在權力與權威的問題上,容易出現「濫用權力、強充權威」的現象。
我們談到權威源于能力,其實有兩種類型的權威,也就對應著兩種類型的能力:
? 思想權威:洞察力
? 執行權威:執行力
在一個簡單穩定缺乏變化的環境中,執行力往往決定了成效。
而在復雜的、快速變化的環境中,洞察力要比執行力更為關鍵。一方面你只有把握本質,才能真正簡化搞定關鍵;一方面沒有洞察力,其實也就很難實現高效執行。
今天的領導者,已經普遍面臨高度變化、高度不確定的環境了。
在這種情況下,思想上的洞察力,對于領導至關重要。
然而,自負型領導(1.0)、好人型領導(2.0),他們本身就欠缺智慧,缺乏洞察力。他們的成功,更多的是基于其執行能力。
? 自負型:機械執行力
? 好人型:服務執行力
因此他們最多,能夠建立的,是執行權威。
這種思想上的洞察力,以及思想權威性,是智慧型領導(3.0)、倒追型領導(4.0)才具備的。
在復雜變化的環境中,自負型領導會面臨洞察力不足、思想權威欠缺的困境。
思想權威的欠缺會導致很多問題,最基本的就是你很難調動人,因為不能讓人心服口服;也很難搞定事,因為看問題沒深度抓不住本質。為了解決這個問題,自負型領導者可能會兩條腿走路。
一)強充思想權威
他們自己就定位為思想權威(其實本來自負型領導就缺乏對自我認知的判斷力,容易產生迷思,覺得自己就是權威)。
川普就是典型的例子,覺得自己啥都懂。
這倒也不一定是他們有自己原創思想,也可能是參考其他他們認為權威的。
然而鑒于他們的認知能力,這個「認為的思想權威」也未必是真權威。
當領導認知水平低的時候,哪怕真遇到有洞察力的思想,也可能最終提煉出來的就是殘渣甚至垃圾。
比如老板學習共產黨和毛澤東思想,最后總結就是要吃苦,誰要吃苦呢?管理層和員工要吃苦。
至于精髓諸如「實事求是、統一戰線」,老板們就忽略了。
就像阿里采用了「政委」制度,然而中共軍隊里面,政治工作首先就是要官兵平等,建立士兵委員會,強化民主工作。在那個軍閥抓壯丁的時代,就實現了更高層次的組織關系,對人的尊重。
阿里的政委(HR),因為員工寫程序搶了月餅,當天直接就開除人了。
注意這個速度,解職這么大的事情,1天之內就做出決策。
審判還有一審二審,死刑更要復核。哪怕是古代,死刑犯最終還要皇帝簽字。這是程序上的基本正義、慎重。
權力對應著責任,這種裁決可能對人產生很大影響,因此必須慎重,避免錯誤決策。
阿里政委就能夠自信到事發當天,把人槍斃掉。這種「謎之自信」,加上權力,真是可怕。
高水平的政治工作,得有高水平的政治思想。
而阿里的政治思想,例如價值觀「新六脈神劍」:
? 客戶第一,員工第二,股東第三
? 因為信任,所以簡單
? 唯一不變的是變化
? 今天最好的表現是明天最低的要求
? 此時此刻非我莫屬
? 認真生活快樂工作
對比一下天龍八部中的原版「六脈神劍」:
? 少商劍
? 商陽劍
? 中沖劍
? 關沖劍
? 少沖劍
? 少澤劍
阿里的版本看上去缺乏清晰的內在聯系,不像是簡潔的體系,更像是堆砌起來的內容。
領導者,尤其是老板,強充思想權威是非常可怕的事情,這樣真正的真理、權威就很難冒頭了。組織里往往就沒思想或者充斥著劣質思想。
二)過度強化執行權威
如果洞察力缺乏問題,不能解決思想權威問題,那么做事就容易缺乏成效、也難以團結人。這樣自然會體現在執行層面的困難。
要解決洞察力很難,而自負型領導又傾向于快速出結果,那很容易選擇的道路就是思想不夠,執行來湊。
比如公司混亂的時候,領導層開始強調抓紀律。
再比如老師教學生,缺乏水平不能很好的讓學生理解掌握,又有成績壓力。那么就會布置一堆作業,還會讓家長確保支持,不管是否已經給學生造成了巨大壓力,總之你們要堅決執行,要遵守紀律。
洞察力不夠的領導,無論是老板、老師還是家長,壓力當頭,通常就會關注「堅決執行,要努力」,至于是不是996、是不是真正有多少效果,那另外再說了。
2012年,百度老總李彥宏,發了一封全員內部郵件,標題是「改變,從你我開始」。
其中李彥宏談到,要「鼓勵狼性,淘汰小資」。
執行上我們也有很多要變革。我們將百度文化叫簡單可依賴,但是隨著時間推移,怎么樣做到簡單做到可依賴,這是不一樣的。現在我觀察到的問題,兩點,一個我們是需要去鼓勵狼性,一個是淘汰小資。狼性這個詞兒是另外一家公司發明的,借過來用。借過來也確實是有一定的顧慮,這詞兒在有些人看來不是一個百分之百正面的詞兒,或者說在很多人看來這個跟百度文化是不符合的,是有沖突的。但是他們對狼性的三個定義,對現在的百度非常合適:敏銳的嗅覺、不屈不撓奮不顧身的進攻精神,群體奮斗。……所以說,淘汰小資是呼喚狼性,呼喚狼性就是要胡蘿卜加大棒。要讓所有員工更明確如果想找一個穩定工作不求有功但求無過的混日子,請現在就離開,否則我們這一艘大船就要被拖垮。
我看了之后就想,百度已經非常自負了,還特么的要狼性。
有次我在知乎上看到一個問題「百度作了哪些惡」,當時就有回答的沖動。然而覺得困,于是想要先睡會。
然而越想越覺得要吐槽,又爬起來寫了個回答。
這題目問的好…作為百度的曾經的小客戶(競價廣告)…只能說這家公司很奇葩…
1)我剛開戶的時候,客服建議我立即啟用網盟廣告,并讓技術人員給我做好了一打的圖片廣告。我看了心里罵,廣告你妹,你都不知道我的銷售渠道、廣告定位,這種簡單粗暴的圖片廣告,發出去不就是在燒我的銀子么。
2)百度推廣捆綁了百度商橋功能(和客戶的在線聊天軟件)。客服曾經在沒有通知我的情況下,直接幫我開了百度商橋功能。過了幾天訪問自己的網站,才發現居然莫名彈出了一個要求聊天的框框。我靠,那幾天的轉化率測試算是白做了,給百度送銀子(中間我轉化率下降了70%多)。話說在此前,我已經跟客服說過,操作我會自己做。你聽不懂人話?
3)百度轉化率統計不太穩定,同一個頁面,本來正常工作,過一段時間轉化完全為0,或者為1。但是查詢我自己的系統,其實是有轉化的。問客服,沒有給我能解決問題的實質性幫助,而是忽悠我繞圈子。作為一個在微軟打混過的技術人員,只能說根據我的判斷,要么是百度系統有問題,要么是太復雜已經超出了我的理解范圍。
4)我有段時間,同時投放了百度搜索廣告,和網盟廣告。網盟廣告是基于搜索的關鍵詞定位的。
然后我停掉了搜索廣告,話說停掉搜索廣告的根源,就是發現系統沒法正確統計轉化率。搞得我都不知道花了錢砸出什么響動沒有。然后百度客服也沒給我什么實質性的幫助。
但網盟廣告還能統計轉化率,于是我就繼續運行中。
然后百度客服就跟我打電話,說如果你停掉了搜索廣告。你做的基于搜索關鍵詞定位的網盟廣告,也就沒有用啦。因為系統是基于搜索關鍵詞判斷的。
我想尼瑪無論我做不做搜索引擎廣告,百度的系統總是知道哪些用戶搜索了什么詞的呀。這是什么邏輯。
作為一個前高智商IT生物,不可以接受這么荒謬的結論。于是我就問他確認嗎。對方很確認。
于是我很禮貌的說:謝謝,讓我再看看吧。
保持原樣觀察了幾天,網盟廣告還是有點擊,沒有如同客服說的那樣。
到底是客服不懂呢?還是當我是傻逼?
5)我在百度開戶的前幾個月,已經換了3個客服。每個客服問我最多的問題就是:為什么停掉啦?什么時候重新開始(我暫停了推廣)。你們就沒有系統記錄每個客服跟我的談話記錄嗎?你們難道不知道我沒法看到轉化數量嗎?
6)貌似百度的客服是用銷售收入來衡量的,而不是用客戶滿意度衡量的。反正我從來沒接到過客戶滿意度調查。反而是客服們在跟我溝通的過程中,透露出的消息就是:投廣告吧,投廣告吧。至于你是不是賺錢,我不管。
7)n次遇到問題,百度的客服不懂裝懂,自行發揮,被我點穿之后還在那里繞圈子。可以想象,廣大小企業廣告主,會被這群人忽悠得很慘,在醒悟之前會損失不少銀子。
8)前面說「我從來沒接到客戶滿意度調查」,但我停用了百度競價之后,突然有一天,百度給我發郵件,讓我參加一個客戶滿意度調查。然后客服打電話,打了n次我接了(百度的電話我基本上不接,反正打通了就是「徐先生,我看到你的廣告停掉了,請問….」,你懂的)。說是發給我了一封郵件,關于客戶滿意度調查的,讓我填一下。
我就跟她說:「我對你們百度不滿意又不是一天兩天,好幾次都跟你們客服說了,難道這不算啊,一定還要費我的時間。不填,要么你就現在直接電話問,我配合。」
后來我又接到電話(是一個手機,不是百度客服號碼),接了,對方說是百度的客服主管,還是讓我去填一下那個郵件調查。我差點三字經都出口了,老子一直給你們反饋你們無視,還要我來配合配合個頭。我就跟他說:「請你先把我的問題解決了,我再來填這個問卷」。嗯…自然是沒有任何跟進我的問題。
9)后來百度發起一個項目,要加V認證…簡單的說我沒看出有什么意義,而且也沒準備在百度做下去。中間環節不說了,最后我就說關閉賬號吧,反正投也沒法投沒不想投….里面的費用退給我…
客服說要走關閉賬戶流程,到時候會和我聯系退款事宜…嗯,半年應該有了把…說好的退款呢…鑒于只剩了幾百塊我想起和百度打交道的經歷就頭疼也就沒去催,但你們的節操呢…
百度這家公司,連讓客戶做滿意度調查,都用強行推銷的方式硬拱,讓客戶極其不爽,反正是刷新了我的認知。
客服部門本來至少應該是有好人特征的,對客戶都強勢和忽視成這樣,Robin還在強調狼性,老板你跟地球到底是隔了多少光年啊。
我把回答發布之后,收到一個回復說:「之前在廣州百度工作過,銷售部。離職的時候去辦手續,經過運營部,看見滿墻的讓客戶續費,無一絲一毫信息關于客戶需求云云。問過同事,廣州百度那時銷售部300+人,其中超過85%希望去運營部,而有資格去的每年不到1%。運營部200+人。」
三)濫用權力
鑒于自負型領導權威的缺失,又急于控制,很容易形成對權力的濫用。
這種濫用一方面體現在直接用權力強行搞定事情,另外一方面也體現在通過權力運用,顯示自己的權威,從而讓自己處在更高的位置上。甚至還可能是用權力打擊他人,制造服從性。
這樣的領導,在近距離接觸的他人眼中,往往權威未必高,但是官威看上去不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