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百家諸子皆已到位,你準備好了嗎?”
從一開始的不情不愿,到輕易拉攏好幾位老朋友入伙之后,這總理之位老者可就心甘情愿了,他甚至恨不得將諸子百家統統拉入章臺修書。
趙政余光撇開,可不敢嘲笑“真香”的老者,這年頭,師傅打徒弟可是天經地義的。
趙政知道老者問的是用以收服諸子百家的“政道”,可是已成系統。
“算是準備好了,走一步算一步吧,或是壓不住,還得看老……師傅你的?!?
其實所謂的為政之道根本沒啥好說的,不過就是提供一個一視同仁的平臺,讓諸子百家在這個既定平臺里面發揮門派所學。
百家大會場館里面,之前的場子已然暖得差不多,正等著秦王的到來。
而趙政的現身,也讓會場全體直立,各種不一的問候先后回落在場館,將場面弄得亂糟糟的。
走近場中的趙政單手虛壓,欲要示意現場安靜下來,那知道諸子百家似乎是想要給秦王一個下馬威,場面不見安靜下來,反而大有混亂下去之意。
趙政就知道會出幺蛾子,這也可以理解,你都要將人家給定框架關籠子,還不興人家反抗鬧動啊。
若非報刊主導鼓吹的輿論效果太好,利益不容忽視,你看此次百家大會有幾個大佬出席。
可理解歸理解,趙政卻不會慣著,霸道得很。
可不能霸道專橫,當什么皇帝啊,趙政鼻孔一哼,足下玄奧一踏,上引星辰、下承萬民眾生。
紫微星芒天降,頓時玄黃之氣彌漫整個會場,場面瞬間寂靜。
卻是在這股紫微之氣所擴散的至尊氣息下,越是境界高深者,越發感受到壓抑,身不由己,如陷泥濘,更如泥牛入海。
維持著紫微天啟的狀態并不容易,趙政自不會啰嗦,直道:“孤要在百家里面再開一道,政道。
為政之道,修身為本,修身重在踐行。
修身要修實干之身,于身體力行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發現困難,迎難而上,這才是最好的修身之道?!?
隨即,趙政趕在狀態消失之前,將以法治國秩序求同,政治與政治家之類展望,也就是現代體制有選擇地修飾了一番。
偌大會場良久死寂無聲,政道一出,誰與爭鋒!
夸口,這絕對是夸口了,若非剛才紫微積盛,會場間彌留的紫微之氣將散未散,諸位大佬絕對會給趙政一個好看。
他們正吃著火鍋,還唱著歌,突然就讓麻匪給要挾了……人家在老窩里面蹲得好好的,突然就被秦王給逼著當官理政,能沒有意思。
若非打不過,真的打不過,他們就算不是拂袖而去,也不會給趙政好臉面,可無奈的是,誰讓秦王給的太多,太慷慨了呢。
諸子百家并不想當打工人,蹲在老窩里面當個土皇帝有啥不好,給秦國賣命憑什么啊。
無奈的是,現場就有一個大號的叛徒,儒家!
儒家都已經搶先開卷了,他們如果不想讓本就是當世顯學的儒家繼續坐大,甚至發展成獨尊一家,那么就不得不跟著開卷。
一道道幽怨的大佬目光落到如同耙子一般的儒家席位上,受千手所指的儒家弟弟頓顯坐立不安。
而穩坐C位的荀夫子也不好“恃強”反擊,可誰讓儒家在這一局里面占據了先手呢,雖然儒家一開始也是被迫的,可跟紅眼病是無法講清楚這些的。
眼見儒家弟子就要出丑了,荀夫子不得不咳嗽一聲,打道眼前凝固的氣氛道:
“秦王好大的氣魄,直接繞開諸子爭端,收百家人才于政道,好一個政道,好一個為政之道?!?
有了荀夫子的引導,諸子百家的目光又重新落回秦王身上,確實,政道就是陰謀,將他們諸子百家關進籠子,納入框框架架的陰……呃,陽謀。
可這樣就更可恨了啊,如若秦王用的是遮遮掩掩的陰謀詭計,他們大可以一拍兩散,可秦王用的是陽謀啊。
就明明白白告訴你,不錯,政道如牢籠,可你要入籠從政么?
如若沒有儒家對南陽郡的成功改革,沒有荀夫子注定要青史留名的事例,他們真的不想從政從屬,入秦為官。
一想到從此就要受到秦王支配、權勢束縛,作牛作馬,伴君如伴虎,他們就沒由來的不自在。
趙政深深嘆氣,歷朝歷代,當大官還不樂意的,也就只有諸子百家了吧。
可趙政卻不會慣著他們,既然不入彀,那就入滅,等死吧。
趙政甚至無需特意針對他們,諸子百家就得慢慢消亡,因為大一統的和平盛世并沒有他們繼續壯大的空間,不進即退。
可要是諸子百家搞小動作,破壞大秦對帝國的統治,那就等著大軍壓境吧。
春秋諸候,戰國七雄,每一年都在打仗,不是大戰就是小戰的亂世給了諸子百家發展壯大的土壤。
要是諸子百家一直沉逸于過去的好時勢,不愿意接受秦國,接納全新的規則,那便全數毀滅吧!
畢竟好不容易才天下太平,可總是有超出規格之外的百家之人引燃戰火的話,真要是到了那個地步,那么趙政是不介意將整個諸子百家徹底清洗掉!
“這七國的天下,足夠你們諸子百家折騰的了,而政道也對你們足夠的寬容了?!?
趙政此話一落,卻又一臉的推崇道:“百家先賢諸子,孤王是佩服的。
現如今各國的治國思想,甚至我等的知識、傳承,文明,皆來源于先賢諸子嘔心瀝血的無私開道?!?
說到這里,趙政稍作停頓,又道:“賢創立諸子百家的意義是為了什么?
引導民眾,教化世人,構建文明,由此誕生出一個又一個的學派。
而這些學派便組成了現如今的諸子百家,可你們祖師爺無私開道,并不是讓你們諸子百家站在功勞薄上百坐吃山空的理由!”
“百家學宮的存在,絕對可以收納先賢的思想,如此,但凡學宮一朝存在,先賢的心血就永遠有人銘記。
而隨著南陽郡這樣的新政鋪滿七國大地,那么眾多的學宮也將會在天下間扎根壯大。如此足以告慰先賢了,而孤王所需要的,僅僅是政道之下,百家平等!”
趙政的一臉的無畏,就差在臉上寫上四個明晃晃的大字,這很過分么!
這……沉默,又是沉默,似乎事到如今,諸子百家也唯有沉默以應了。
諸子百家里面,不是沒有善于辯論之輩,無論是名家還是還禪家,全都是無理取鬧里面的典范。
可他們有種預感,真要玩無理取鬧那一套,秦王只會比他們更顯霸道,現在的秦王還只是獨斷專橫,接下來怕不是就要順之者昌逆之者亡了。
天下大勢,浩浩蕩蕩,而偏偏大勢在秦,
秦王占據著大勢,以及更重要的紫微之位,他們打不過,更打不得。
可在這樣的情況下,那秦王的要求就不顯得過分了么。
畢竟秦王只是要求他們在秦國朝堂之上,讓你們諸子百家暫放宗派之別而已,朝堂之外還不是該怎樣就怎樣。
果然,眼見他們遲遲沒有回應,趙政開始不耐了,“當然秦國雖大,卻也不就一定無法容忍不在政道之內的諸子百家,只要你們耐得住寂寞。
若是明明存在于秦國的大地,即又不愿意遵循大秦的律令,要當一個制造事端,引發混亂的法外狂徒。
那就勿謂言之不預也!”
趙政肅正著臉孔,滾滾黃龍之氣之下,神異非凡,霸氣凜然。
就差明說,順吾者昌,逆吾者亡了。
你們若是肯歸順秦國,聽從秦國的排布,那么秦國自然可以給他們發展壯大的空間。
既不歸順又不服從,那就苛起來,待死吧。
至于見不得大秦這般專橫,造亂生事,甚至投資復辟戰國亂世之輩,那便截其宗承滅其宗門。
一句話,大秦治下,不允許有這么刁的法外狂徒存在!
其實認真算起來,趙政這既送官又保傳承,還得供著哄著的,絕對是對諸子百家的優待了。
自秦往下,講究的是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學成文武藝,貨與帝王家。
更是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
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圣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
所以眼前的諸子百家,在趙政的威脅利誘兼軟硬兼施之下,方自不情不愿的答應下來。
這可是讓你們當大官,當封疆大臣,不是讓上斷頭臺好吧,這這這,這完全就是好日子好時代寵出來的。
諸子百家服軟之后,接下來的細則自不用趙政出面,秦王只需要決定大方向則可,余下的都只是小問題而已。
而走出學宮會館的趙政,卻不能“下課”,接下來還得接見來自六國的使節。
之前就提過了,似乎也明白了秦國即將發起一統征戰,六國的使者來的可都是重臣。
事實上,韓國之外的五國同樣躺平了,因為事到如今,明眼人都看得出來秦國的一統之勢勢不可擋,你說,六國間的那些投機取巧之輩又豈會沒有動靜。
這可就苦了一個人了,昌平君暗中出使苦苦哀求,可各國朝堂權貴明面上一個個對秦國口誅筆伐,可一談到下一次的出兵合縱,全都開始裝聾作啞。
總之秦國是暴秦沒錯,可說是提起抗秦則是瞬間變臉,不是說要考慮考慮,就是在說此事馬虎不得,要不就是嘴上表示支支持持,可實際行動卻是一個都沒有。
畢竟這個時代的大炮,實在太過無解了,就連墨家的機關術都對抗不了,他們的血肉之軀還怎么打,而且不要忘了秦國還有公輸家的霸道機關術呢。
唔,燕國就不用說了,來的正是趙政期待的刺秦天團,趙政靜待好戲發生;
趙國來的是“戰神”郭開,這可不是原位面的郭開,趙政壓下惡意;
齊國來的則是樂勝,這位在齊國一手遮天的權相,賣起齊國可并不在郭開之下;
楚國來的是楚幽王的大舅子李園,這位倒是個狠角色,可惜干掉春申君上位之后腦子就不好使了,趙政決定扶一手,現在李園出事只會便宜昌平君;
魏國來的則是“東方不敗”,真·風華絕代的龍陽君。
這是一位必須重點筆墨的人物,因為趙政赫然發現,龍陽君竟然是破境的存在。
何為破境,即明明擁有入道境戰力,卻又不受入道境限制,可以隨時隨地,隨地制宜的,不受約束的大佬。
嗯,趙政想起來了,龍陽君這叫天人化生,天如母、誕生萬物,萬物滋長、陰陽一體之妙。
趙政額外接見了這位大佬,這位身穿白衣的身影正正跪坐,長相極美,漂亮得有些過分,近乎妖孽。
為什么用漂亮來形容龍陽君呢,因為這份美麗就算出現在女性身上,同樣堪稱風華絕代,這種禁忌的漂亮,美得近乎不科學。
面對趙政近乎失禮的舉動,龍陽君卻似乎早已習慣,談談奉茶道:“秦王,請。”
接過荼盞的趙政自龍陽君的氣質中回神,開始就連欣賞起東方教主式的美麗。
龍陽君眉目如畫,氣質柔態,眼神即溫潤又嬌媚,是最為高級的內媚。
其體格高大,卻身板修長,更有許多女姓都沒有的陰柔美,這種不科學的漂亮的美麗得近乎夢幻。
最最關鍵者,龍陽君明明是身著男裝,身材修直露出喉結,是個百分百的純爺們。
可一個大男人卻有著讓絕大部分女人自愧不如的漂亮,這份禁忌的美麗,堪稱暴殄天物。
當然了,于某些LSP而言,漂亮到龍陽君這種程度者,性別根本就不重要了。
甚至,于某些本就有著異樣愛好的人而言,甚至會更加的興奮BT。
可趙政卻很好地控制住了,不感動,完全不感動,因為這可是龍陽君啊,龍陽之好的龍陽君。
“今日得見龍陽君,甚慶之。”
龍陽君卻是神色不變,那雙漆黑的眸子低頭垂落,淡淡的聲音說出勁爆的話語。
“秦奮六世之余烈,可數遍六國君王卻是一代更比一代不堪……天命在秦真不是虛話?!?
就算平陽君沒有點名,趙政也能在心下劃出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