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與突厥兩方數萬兵馬,此刻相隔不過二十余丈的距離,卻全都勒馬停定,惶恐不安地看著天上那一點點被“吃掉”的太陽。
轉瞬間,風云變色,天地無光。
仿佛一下子從白晝到了深夜,黑得看不見人,只有狂風在耳邊呼嘯,令人背脊發涼。膽小的早已經瑟縮成一團。
兩軍加起來雖然有十幾萬的人馬,但真要說起來,有機會見識過日全食這樣在當時看來匪夷所思的天文奇景的人能有幾個?
就連殷禹也不過是在課本上學過罷了,真實的情況他也是大姑娘坐花嬌——頭一次見。
而對于古代人來說,這樣的天文奇景往往還代表著上天對萬物生靈的示警,不啻于是神佛降世般的心靈震撼。
因此,片刻過后,當那“天狗”再次把太陽吐出來,大地又重獲光明,兩軍人馬竟然還驚魂不定地望著天空和四周,渾然忘記了自己身在戰場中,正要與敵拼殺這件事情。
殷禹聽著那幫突厥兵像念咒似的,不斷低聲呼喊著“勃登疑梨”這句話,一臉的茫然。
他不知道勃登疑梨在突厥語中正是上天的意思。
突厥人自“狼的子孫”傳說開始,便把崇天拜日的信仰深刻在了骨子里。
從他們選擇于都斤山作為圣山,以便接近天神得到其庇佑,以及三面可汗按太陽東升西落的規律進行位階排序等情況中都可以看出這點。
現在天現異象,怎么能不教他們感到震驚和畏懼?
突利回首四顧,看著身邊已經陷入慌亂的本部兵馬,忽然靈光一閃,舉起手中的北霸槍,高喊一句:“后撤!”
竟然是率眾往回后撤了。
而另一邊的李世民也早已經從日食的震撼中恢復過來,望著突利那邊的變故,顯然是敵軍軍心大亂,本該趁此良機揮軍掩殺。
可他立馬發現,己方這邊的兵馬狀況也不比突厥那邊好到哪兒去,士卒們臉上一樣流露著擔憂與害怕。
因此只能眼睜睜看著突利帶人返回了本陣,錯過了掩殺的最佳時刻。
頡利見突利竟然帶著人馬撤回本陣,臉色頓時發青,正要向他問罪時,后方部隊忽然傳來陣陣驚呼。
緊接著眾士卒紛紛讓開一條道來,伴隨著一聲疾呼,從過道中騎馬跑來一名突厥大漢。
他趕到頡利身邊后,神色慌張地向后者耳語了幾句。
頡利的臉色便不禁一陣青一陣白起來,且面色凝重,似乎發生了什么大事。
李世民此刻也已經指揮兵馬,暫時后退至原位,微皺著眉頭觀望著突厥那邊的動靜。
正所謂,一鼓作氣,再而衰,三而竭。
剛才唐軍已經錯過了最佳的進攻機會。眼下貿然沖鋒,很容易落于下乘。因此只能暫且觀望。
頡利揮手屏退那個來報信的突厥兵后,只在數息之間已經有了決定,只見他驀然一笑,道:“秦王果然神勇無匹,本汗今回算是見識了。”
頓了頓,又道:“本汗此來不過牧馬,別無他意。如今人馬也已經吃飽喝足,不敢再打擾貴國,就此拜別,秦王勿送。”
這一下不光是李世民,所有的唐軍陣前士卒包括殷禹在內都傻眼了。
這是什么意思?突厥怎么突然要撤退了?
李世民大皺著眉頭,顯然是被這突如其來的講和打了個措手不及。
但他畢竟在朝堂中久經鍛煉,反應迅速,于是輕笑著答道:“可汗既然有事,那世民就不送了。哈,他日我大唐駿馬也要去草原走一走,如此才是禮尚往來的道理哩。”
頡利聞言,眸子中頓時寒芒爍閃,自他繼位以來還從未被人這樣當面威脅過。
但他想起心中的煩心事,只好冷哼一聲,一抖馬韁,作勢就要轉身離開。只是剛微微側身,又忽然停了下來。
轉頭冷笑一聲,以一種十分惋惜的語氣說道:“要論才智武功,秦王你實在勝過乃兄太多,他日大唐皇位若是由你來繼承,必會給大唐帶來一番新氣象,屆時本汗必要親來道賀。”
他的這番話清晰地傳到了前軍將士的每一個人的耳中,自然也傳到了殷禹的耳中。
令他直感到頭皮發麻,差點以為這頡利老兒也是穿越來的,否則怎么能料到李世民未來會開創貞觀盛世的秘密。
但心念一轉,他立馬明白了這不過是對方設的一個圈套罷了,且是又狠又毒!
因為頡利的這番話分明是在挑撥李世民和李建成的兄弟關系,暗指他李世民有覬覦皇帝寶座的野心。
雖然這事在明眼人看來早已經是個不需公開的事實,但現在被頡利這么當眾點破,卻是另一種情況了,到時再流傳到百姓耳中,又要置當今太子李建成于何地呢?
由此可見頡利的用心是何其之歹毒,同時亦表明了他絕不是個只懂窮兵黷武,毫無城府的粗魯蠻夷。
反而是一直有在細心觀察各國的時事內政的動態,這時才能“對癥下藥”。
李世民聽了不禁眉頭微皺,想是已猜到了對方背后的用意,于是搖頭嘆道:“可汗確實老了,連大唐太子是我大哥這件天下皆知的事都能攪混。我們漢人有句話,叫退位讓賢,可汗實在不妨考慮一下。”
絲毫不給頡利辯駁的機會,又旋即轉頭沖突利笑道:“世民昨晚所言句句發自肺腑,可汗異日切莫忘了世民這個兄弟。”
最后沖兩人抱了抱拳。
他的這一番話在普通人聽來完全是驢唇不對馬嘴,然而殷禹聽后卻不禁心下懔然,暗嘆李世民確實有他娘的一手。
首先是李世民對頡利話語中所設下的陷阱,完全不接招,反而故意推說對方年老糊涂,把太子李建成和自己搞混,借此來表明他絕無覬覦皇位的不軌之心。
同時在勸頡利退位讓賢后,立馬就把突利扯了進來。又在言語中提及昨晚和后者的秘密會談。
殷禹心中當然明白,李世民所說的“句句發自肺腑”指的是和突利聯兵奪下頡利牙帳的盟約。
頡利昨晚雖然從手下的回稟中,知道了兩人曾私下會面,但其中的具體內容卻是一無所知。
因為當時在場四人中,兩個突利的親衛已經被殺,而剩下知曉內情的,除了當事人突利和李世民外,便只有當時在門口偷聽的殷禹了。
他們三人自然沒有一個會把這秘密告訴頡利。
這樣一來,一向多疑的頡利不去懷疑突利是否在密謀什么,才見鬼了
而最妙的是,李世民剛才對突利所說的話曖昧不清,根本沒有實指什么。
因此突利這時候既不能開口答應,也沒法兒否認,只好沉默以對。由此,便更加重了頡利的疑心。
如此短促之間,李世民能想出這樣連消帶打又不失風度的應答,足可見其詞鋒之厲害,絕不下于統帥能力。
令殷禹也不得不對他暗暗稱贊。
果然,頡利細瞇著眼睛向不遠處的突利投去了疑惑的目光,后者因做賊心虛,只能故意眺向了他方。
這一古怪至極的情景,在場之中,不過只有寥寥幾人才明白其中的深意。
頡利見狀只好冷哼一聲,打個手勢,身后的突厥大軍便開始有序地后撤,直到消失在唐軍眼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