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陸道場,七日正會。
千僧齊誦經,普度萬萬生。
而道場最中央講經處,卻有一席空缺......
化生寺內,濃眉和尚一邊疾走,一邊問道:
“圣駕就快來了,大闡法師還沒起嗎?”
小沙彌回道:
“剛起,正在洗漱著裝。”
濃眉和尚急得眉毛都快擰一塊兒去了:
“怎么如此憊懶!”
并排走的禿眉和尚笑道:
“你跟個死人較什么真啊?”
濃眉和尚氣道:
“若是誤了陛下拈香禱告的時辰,你我也都是死人了!”
說話間,和尚們已經來到玄奘禪房。
魯智深已經穿上僧袍,端的是一表人才,只是眼神有些犀利,讓濃眉和尚他們不敢對視。
小沙彌又端上兩件寶物,一件是錦襕袈裟,一件是九環錫杖。
魯智深先是拿起九環錫杖,在手里耍了兩圈,說道:
“這禪杖好看是好看,就是忒輕,不趁手!”
這一手禪杖耍的小和尚們又崇拜又害怕。
濃眉和尚連忙說道:
“這九環禪杖乃是御賜的寶物,可不能這么耍!”
智深嗤笑道:
“此物在俺手里算輕,在你們眼里卻算重,你們既為佛門弟子,為何還把身外之物看得如此之重?”
一句話說得濃眉和尚面紅耳赤,無言相對。
魯智深又接過錦襕袈裟穿上,一時間珠光寶氣、輝光艷艷,將他映得如羅漢下凡、佛子轉生。
“妙啊!這才是我佛門中人!”
眾和尚都為魯智深的風采稱贊不已。
這正是:
珠光照得佛光真,寶氣熏得人氣純。
都贊人間活羅漢,卻是梁山魯智深。
著裝得當之后,魯智深便跟著和尚們一同前往道場。
道場上佛音裊裊,禪香緲緲。
千名高僧齊誦經,萬名信者皆禱告。
聲勢浩大,讓魯智深想起梁山聚義時的熱鬧場景。
眾僧見大會主持出來,都不再誦經,齊齊起身向智深行禮。
玄奘法師可是唐王欽封的天下大闡都僧綱,可監管天下諸僧,誰敢不敬。
魯智深自是趁了玄奘的便宜,才有了千僧禮拜的待遇。
他見這么多和尚都向他行禮,也單掌立心,回了一禮。
剛行完禮,便有官員來報,說是圣駕將至,令眾僧前去迎接。
于是,魯智深和眾僧便前去接駕。
太宗皇帝領著文武百官、后宮國戚進入寺內燒香禱告,一套儀式完后,便都去寺內后堂歇息去了。
魯智深也知曉了,如今的皇帝乃是唐太宗李世民,心中感慨之余也有些敬佩:
這位可是明辨是非忠奸的明君!
圣駕離場后,濃眉和尚在他身后小聲說道:
“大師,去往中間的多寶臺前講經!”
魯智深已經答應主持水陸大會,事到臨頭,不能再行推脫,于是便索性提著禪杖,大步流星地走到道場的正中央。
眾多釋家俗家弟子見大闡法師龍行虎步,有的驚訝,有的贊嘆。
見魯智深在香案后坐定之后,眾位高僧也都跟著坐下。
濃眉和尚也悄咪咪跟著魯智深坐下,小聲說道:
“大師只管張口,我來講經!”
魯智深便低著頭,看著面前的香案,微微開口,他身后的濃眉和尚開始講經。
由于他們的桌案設在高處,因此底下的眾僧都沒有發現異樣。
佛經還沒講半卷,魯智深就聽得昏昏欲睡了,只得雙手撐著臺案才沒有趴下。
就在此時,兩個邋遢游僧走進寺來,在旁邊聽了會兒經。
其中一個年紀較大的游僧慢悠悠走到魯智深近前,突地一巴掌拍在寶臺上,厲聲高叫道:
“那和尚,你只會談小乘佛法,可會談大乘佛法么?”
這一拍桌加上這一嗓子,頓時將半睡半醒的魯智深嚇了一激靈!
他騰得站起身來,指著那游僧的鼻子罵道:
“哪來的撮鳥,敢在這里撒野!”
這一句罵,讓在場的所有人都愣在原地......
素聞大闡玄奘法師乃是有德高僧,怎么......怎么說出這般粗鄙之語?
那游僧更是氣得面色鐵青!
他本是南海普陀洛伽山救苦救難大慈大悲南無觀世音菩薩所變化,特地來東土大唐來尋一位取經人。
菩薩本知玄奘法師乃是得道高僧,更是金蟬子轉世,于是便傳他錦襕袈裟和九環錫杖,又在水陸道場出言指點,為的就是指引玄奘去西天取經,卻不料被惡語相向。
倒是化身另一個邋遢游僧的木吒先回過神來,厲聲喝道:
“惡僧,竟敢辱我師父!”
說著便提著行腳杖要去打魯智深!
魯智深這邊也不怕,腳尖點起地上的九環錫杖便要迎上去!
幸得雙方被菩薩和濃眉和尚攔住,這水陸大會才沒有變成比武大會。
菩薩氣性暫消,便神清目明,看出些端倪來:
種了善因卻得了惡果,其中必有蹊蹺!
菩薩掐指一算,心中有了定數,便把局勢扭回到正題上來:
“和尚,你既然在此主持水陸大會,普度眾生,那你且回答我,你念的那小乘佛法能度世人嗎?”
“干你鳥事!”
魯智深的氣卻還沒消。
菩薩強壓住心頭怒火,喝道:
“你這小乘佛法造化太淺,度不了世人,只有西天大乘佛法才能普度眾生!”
魯智深瞪著眼睛喊道:
“什么大乘小乘,一樣都是經,偏你那大乘佛法才能度人?你以為你是佛祖菩薩么?”
兩句話又噎得菩薩咽不下氣,差點就要顯出真身了。
就在這時,有一小隊官兵來到道場,將這兩個邋遢游僧拿住,押往寺院后堂。
“好官兵!好官兵!哈哈哈!”
魯智深見那兩個游僧被拿,忍不住哈哈大笑,給官兵喝彩。
菩薩臨走前瞪了魯智深一眼!
那兩個邋遢游僧被官兵帶走后,魯智深又招呼著眾僧繼續開會講經,仿佛剛才的事情都沒發生過一樣。
但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智深正講經時,又見有一隊官兵從后堂出來,仔細看去,原來是一隊引路兵,后面跟著唐王圣駕隊伍!
眾僧連忙起身行禮。
魯智深卻看見那兩個邋遢游僧也在隊伍之中,竟然頗受唐王禮遇。
這時,化生寺的空濟方丈借機走到魯智深近前,低聲道:
“那游僧說他有大乘佛法三藏,可以度亡脫苦,壽身無壞,因此陛下請他登臺講經。”
“哼!灑家倒要看看那廝能講出什么道理!”
魯智深冷哼一聲,提著禪杖讓出講經臺。
菩薩領著木吒,卻直接從眾僧頭上飛過,登上高臺,架著一朵祥云緩緩升至半空中,隨即便顯出了菩薩真身!
只見那觀世音菩薩立在云上,真是個神仙人物:
瑞靄散繽紛,祥光護法身。
金鈕鎖云髻,瓔珞垂玉心。
結素藍袍龍鳳飛,砌香環佩日月明。
系一條冰絲金邊錦繡裙,托一個施恩濟世玉凈瓶。
足下祥云化蓮臺,身旁木吒顯真靈。
秉一顆承恩承德慈悲心,這正是救苦救難觀世音!
眾僧皆仰面驚呼:
“觀世音菩薩顯靈!觀世音菩薩顯靈!”
“俺滴娘啊!原來他真是個活菩薩!”
魯智深驚得眼睛溜圓,他開始逐漸相信這世間真有鬼神了。
一時間,唐王朝天禮拜,百官跪地焚香,僧尼頂禮膜拜,世人誠心禱告,嘴里都念“南無觀世音菩薩”!
那觀音菩薩在云中立了一會兒,朝下瞥了一眼呆愣著的魯智深,隨后便駕起祥云,收起金光,逐漸消失在天邊。
只見那半空中,轉悠悠飄下一張簡貼,上有幾句頌詞,寫得明白。頌曰:
“禮上大唐君,西方有妙文。程途十萬八千里,大乘進殷勤。此經回上國,能超鬼出群。若有肯去者,求正果金身。”
唐王接住帖子,看得明明白白,于是開金口說道:
“水陸大會到此結束,待朕差人前往西天,取來大乘佛法三藏經書之后,再秉丹誠,重修善果。”
百官無不遵從,大會即停。
唐王又問寺內眾僧道:
“誰愿領朕旨意,上西天拜佛求經?”
話音未落,魯智深便閃出身來,大聲說道:
“俺愿去!俺愿去!”
他答應的如此之快,心中卻有別的思量:
與其天天吃齋念佛,還不如去西天取經自由自在。
唐太宗見請命的是自己親封的大闡法師,心中更是滿意,上前抓著魯智深的手背說道:
“法師果能盡此忠賢,不怕程途遙遠,跋涉山川,朕情愿與你結拜為兄弟。”
魯智深見唐王情真意切,又知他是當世明君,于是便欣然答應:
“多謝陛下厚愛!”
唐王果是十分賢德,就去那寺里佛前,與魯智深拜了四拜,結為兄弟。
這一套熟悉的結拜流程下來,又喚醒了魯智深的前世回憶:
梁山的各位兄弟姐妹,如今有了第一百零九個兄弟了!
禮成之后,唐王執著魯智深的手喊道:
“御弟圣僧!”
魯智深也激動地回道:
“哥哥!”
一聲哥哥喊罷,他便躬身下拜,說道:
“哥哥乃真龍天子,承蒙不棄,與俺結為兄弟,莫說去取那西天的大乘佛法真經,便是上刀山下火海,俺也去得!”
去西天取經,魯智深原本想著是躲避佛門的清規戒律,但這一拜,這一聲哥哥,卻讓他心中有了念想。
唐王大喜,連忙扶起魯智深,笑道:
“好!好!好!想不到御弟也是性情中人!”
兩人又談笑數句,情誼更濃。
片刻之后,唐王即命回鑾,挑選良辰,發牒出行,于是眾人各自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