話音剛落,村民們都紛紛流露出怪異的神色,交頭接耳了起來,一時間院子里議論聲紛紛。
王山看火候到了,趁熱打鐵,繼續把話說完:
“我把這塊地分給曉冬,你們可別嫉妒??!政策你們之前也都聽說了,怎么沒見你們來找我王山要地呢!
既然你們不來要,那我只能分了!不過我承諾,到時候家里添新丁的,子女成家的,你們有哪塊地看中的,直接來村委會找我,優先分!”
一番話結束,王山直接把手中酒杯里的酒一口干了,然后喚著還紅著臉呆在那邊懵懵的顏若華過來把酒撒上。隨后拄著拐,穩穩當當地坐了下來。
話講完了,村長一家也撒完酒了,張春雷吆喝著大家吃起來喝起來,同時帶著張曉冬和顏若華繼續給下一家撒酒。
宴席雖然還在繼續,但剛剛村長的這番發言,卻像是在村民們心里投下了一顆重重的石頭。
有的本來食欲挺好的,聽完之后看見肉也不覺得香了。更多的則是垮起了個臉,和周圍的人小聲地互相吐槽著。
北山坳下面那片寶地?
呵!
村里的人,誰不知道那是一片荒廢了不知道多少年了的坡地!
在他們這窮山村里,你讓村民們干什么都行,就唯獨有一樣,誰都躲在后面不愿意去干的,那就是開荒!
窮和富都是個循環,一個惡性循環,一個良性循環。
越窮的地方,越容易更窮。一個是客觀條件上,一個是人的思想上。
村里各家各戶現有的土地雖然也不多,但這么多年下來,收成也還看得過去,起碼能吃飽了,不像老一輩的時候鬧大饑荒挨餓了。
對于腦子里深深刻著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思想的山村農民來說,能吃飽,這就夠了!有幾個愿意費勁吧啦地去折騰,去發展,去擴大生產,去多賺這幾毛幾分沒有包票可打的辛苦錢?
開墾荒地,本就不是一件討人待見的事。
就北山坳那個地方,土地貧瘠不說,還正處在風口上,引渠灌溉也不方便,不少地方還都是斜坡。這么多年了,要真是塊好地方,能一直荒到現在?
所以,對于平谷村的平頭百姓來說,就算人窮了些,日子苦了些,但能守住已有的生活,那就足夠了。畢竟開荒也是需要不小的成本的,一旦失敗那就血本無歸,就算政府有補貼,大家也不愿意冒這個險。
而王山剛剛這番話,也十分耐人尋味。
看起來是在跟全村宣布,把這塊荒地里劃分出的田地中面積最大的一塊送給了張曉冬,似乎還像是偏袒。
但明眼人一聽便知,這是殺雞給猴看呢。
這上面分配下來的荒地,說到底,各家各戶怎么分,決定權不還是在王山手里。只是為了把工作做的民主一點,之前才會去做村民們的思想工作。
既然大家主觀上都不樂意去,那就先拿傻子張曉冬開刀做示范。畢竟傻子哪懂這么多門門道道,心里沒準還真感激著王山的恩惠呢。
而這塊面積最大的“良”田,也是暗藏玄機。夾雜著別的意思呢!
這塊田,看似有個七八畝,但實際上其中七八成都是在坡地上,根本種不了什么莊稼,而剩下在平地上的面積,可以說反而是所有已經劃分好的田地里最小的一塊了。
這樣一來,不僅將來田地的收成上限高不了,根據上面按照田地均產量收農業稅的規定,這賦稅又是一大把,肉眼可見是虧本的買賣。
有些村民想不出為何王山偏偏要將這最孬的一塊田分給張曉冬,坐在一桌的有掰扯地明白的,三五成群地這么小聲一講,便都懂了。
王山最后這句話,就是勸那些添新丁新娶媳婦的人家最好主動來承擔開荒的責任,自己還能挑地方,別一個個地都當縮頭烏龜躲在后面,等著他王山來分。
否則等到那時候,由他分出來的,就會像張曉冬這樣是塊孬田。
這一手確實極為高明,本來村民們口風一致,說什么也不肯擔上開荒的差事。但王山故意給人群這么一劃分,主動來的還能先選地,內部就再也不是鐵板一塊了。
但即便大家都明白了王山的意圖,覺得實在惱火,也沒有人敢公然站出來說上幾句。
在這山村里,村長還真就大過天。
“我之前可真是被人賣了還要幫著人家數錢啊!”
張曉冬一邊給其他親戚客人撒著酒,一邊在心里自嘲著。
前世這個場合,自己從這番話中能聽出來的信息太少,還當是四叔從村長那求情才給自己要來的新土地,自己對他二人那叫一個感激涕零,種的可賣力,可任勞任怨了。
不過應該是由于昨晚那事沒讓王旭得逞的影響,自己前世分到的田地卻不是如今這一塊。雖然仍舊是荒地,但比現在這塊地能中莊稼的面積卻大上不少。
呵呵,怕是前世由于顏若華的犧牲,反而讓自己擺脫了分到這塊坡地的命運。
在前世,這開荒的過程本就太過漫長和辛苦,他還是一個傻子,只有蠻力,沒有方法。后來他是一邊學習文化知識,一邊下地干活,愣是用了一年的時間,把這塊地給墾出來了。直到他離開大山,他那塊田里的莊稼都還長得挺旺。
但是現如今,當前這個最差的結果卻是令張曉冬很滿意。
熟知前世這山村中政策導向的張曉冬明白,盡管村民們從骨子里仍然排斥擴展開墾荒地,但這對他來說卻是一個巨大的機會。
現在的田是能夠讓村民自給自足,那新的田地為何還要開墾呢,為何還要擴大產量呢,眼前的政策都跟長遠的政府規劃掛鉤。只要多想一步,答案不難猜出。
這塊妖田,在其他人眼中雖然是最差的一塊,但在張曉冬心里,卻是最完美的。至于之后如何化腐朽為神奇,一步一步的開展自己的清算計劃,就要從這塊“寶地”開始了……
……
后面的撒酒過程雖然漫長,但總體很是順利,就是忙壞了顏若華。
親戚們帶來的紅包雖然不厚,估計也就五塊十塊的,但一個一個塞到小妮子手里,一邊還要撒酒,也是讓她有點手足無措。
但是每當敬到一戶人家,張曉冬都能清楚的感受到,對面投來的目光中都不約而同地包含著幾種復雜的情緒。
一方面是同情,唏噓他這個傻子又沒有得罪村長,就只是因為傻,便被拿出來當了犧牲品,居然成了村里第一個被發配去開墾荒地的人。
枉村長前面還給他主持婚禮,言語中一副叔侄相親的模樣,原來卻是先禮后兵,大頭兒在這呢。
而且這傻孩子父母早逝,過繼的親叔也不疼他,村長讓他去開荒,親叔非但不阻止,居然還跟著拍手叫好。就連父母留下來的錢,也就頂多是拿出了一部分給他娶了個媳婦,剩下的怕是跟張曉冬再無關系。
另一方面則是慶幸,慶幸這塊最差的田分給了傻子張曉冬,反正是個傻子,不管好的賴的,分到什么地都一樣。
至于要說張曉冬能把這塊荒地種好的可能性,
呵,根本沒人會信!
所以,跟張家沒什么交情的人的心態還有一方面是看熱鬧。畢竟荒地分出來的田地數量沒那么多,分不到每家每戶頭上,大家多少還是有些僥幸心理。
而得了這么一塊地,這傻子和他媳婦又不像是會干活的人,看他能折騰成個什么樣。
只要傻子過得不好,大家也就不覺得自己的日子有那么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