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陳年舊事
- 重生當年月下
- 不吃橙子的披薩
- 2245字
- 2023-03-01 23:57:52
之后,怕小龔嫂記不住,張曉冬特地把要她帶的話寫在了一張紙上讓她帶著。
待到張曉冬和顏若華要走的時候,龔霞一定要把那兩袋面粉給他扛回三輪車里,還說著他出現在家門口的時候有些懵了,沒想到張曉冬結婚第二天會前來看望他們這沒依沒靠的一家人,只下意識地怕他累著,想也沒想當時便接過來往里扛了,現在回過味來,怎么也不能收下這東西。
張曉冬則以自己是發起這次開荒的創始人,他們這番加盟進來,自己要送他們加盟禮為由,強行把面留下。小龔嫂聽也聽不明白曉冬在說什么,只覺得這孩子講話現在一套一套的,全是學問,最后自己實在說不過,便把面留下了。
而在二人準備出發的時候,小龔嫂又回屋拿出了一個銀質釵子,說是當年張曉冬的媽媽放在她這的,讓她以后交給她的兒媳婦兒,而現在龔霞看著顏若華怎么看怎么順眼,又膩乎了好一會兒才放二人離去。
至此,冬華有限公司完成了第一次招賢納士。
騎著三輪車繞著村子邊緣回家的路上,張曉冬回頭看著小丫頭坐在那小心端詳著那釵子的樣子,覺得很有意思,便出口打趣起來。
“怎么,城里來的小姑娘,小演說家,覺得我娘留下來的這東西太普通啦?”
“才沒有!”顏若華給了他一個白眼,然后小心翼翼地把釵子握在手里,“我就是在想,既然咱們兩個之后也不在一塊,那我是不是不該拿著這個東西。否則阿姨泉下有知,自己的釵子沒有落到自己兒媳婦兒手里,會覺得難過的。”
張曉冬一聽,心里腹黑地樂了。
你這小妮子想得還真是天真,你真以為我要把你送出山,你就不是我娘的兒媳婦兒了?
我只是要把真正屬于你的人生還給你,讓你做自己喜歡做的事情,但我可沒有說,屬于你的人生中,就沒有我了啊?
“沒事,你先幫我收著吧,等以后你走了,你再還給我姨,反正也是我娘讓她幫著保管的。”張曉冬說道。
“哦……”顏若華說道。
“姨……嫂子……”顏若華在嘴里琢磨著這兩個稱呼,想起剛剛那個苦命卻堅強能干的女人,沒有地種,每天在山里上上下下地穿行,家里有兩個男人需要照顧,自己一個女人撐起了這個家。縱使是被后媽欺負了好幾年,受了不少委屈的她,也一瞬間覺得和小龔嫂相比,自己那些事都算不得什么了。
“張曉冬。”
“張曉冬?”
“張曉冬!”連著叫了三聲,看張曉冬還不理她,小妮子吹起了胡子。
“你怎么不理我?”
“咳咳,剛剛還叫我曉冬呢,現在就成張曉冬了啊。哎行行行,別掐我啊,我不開玩笑了。說吧,叫我干啥。”
“小龔嫂既是你的嫂子,又是你的親姨嗎?你們剛剛說的,當初你娘聽了她的話才會去世……還有被村長王山欺負,都是咋回事啊,反正現在你騎車怪無聊的,你跟我說說唄?”
張曉冬就知道顏若華會來問他這個,不過就算她不問,他也想找機會跟她說了,知道了這些事,她才能對自己這些親戚是怎么一回事兒,以及村子的現狀有一個比較全面的認識,這樣將來也不會被人輕易騙。
“行,那我就跟你說說吧。”
張曉冬理了理思緒,開始娓娓道來:
之前提到過,張曉冬的父親叫張春雨。而他的母親則叫龔蘭。
龔家在隔壁村,距離平谷村腳程不短,當時二人結婚的時候,她的親妹妹龔霞也隨著姐姐的出嫁來到了平谷村參加婚禮。
也就是在這場婚禮上,年僅十六歲的龔霞就一眼看上了張家老大張春祥家的孩子,張慶。
張春祥比弟弟妹妹們大上不少,盡管生的第一個孩子早夭死了,但后來再生的張慶也跟弟弟妹妹們的歲數差不多。見到龔霞的那一天,張慶已經二十歲了,到娶媳婦的年紀了。
當時,張春祥看龔霞很是滿意,畢竟自己兒子年紀大了,有個小姑娘來倒追,那還不是好事。便著急張羅著給倆人說親事。但這事傳到了龔家人的耳中,卻不樂意了。
自己的大女兒嫁給你家的弟弟,現在讓二女兒再嫁給你兒子,這不是埋汰人嗎?
但是這畢竟是龔霞自己的事,她看家里不同意,便不顧反對,直接和張慶住到一塊去了。倒貼的女兒留不住,沒多久,龔家人便也低頭了,給倆人完了婚。
彼時,龔霞和張慶倆人都上過初中,多少算是有點文化,他們對這村里的生活早就厭煩了,便想著出山去外面的世界看看。
正巧,當時的張曉冬已經三四歲了,憨傻的毛病已經顯現了出來,張春雨龔蘭夫婦就開始發愁有沒有辦法給兒子治病,兒子以后能不能娶到媳婦兒。手頭的這幾畝莊稼賺不了幾個錢,知道自己的妹妹上過學,龔蘭便來找龔霞問出路。
聽到姐姐有賺錢的想法,龔霞便和張慶一塊,給姐姐龔蘭和三叔張春雨合計了個主意。
四個人一塊,下山去打工!
主意一打,那是說走就走,但是當他們真的要出去的時候,才發現事情根本沒那么簡單。
他們能出得了村,卻出不了鎮,更遑論下山了。
鎮上唯一的一個車站里,每個村的人輪流值守,只有像類似李媒婆這種有外出任務,可以給山上帶回新丁來的大功臣才可以出去。
哪個年輕人沒經過允許想私自下山掙錢,那直接原路打回。
在他們這山上的若干山村里,窮是一個摘不掉也不想摘的標簽,更是一套心照不宣的規矩。
鎮上下屬的幾個村子早就已經達成了同盟,那就是不讓村民隨便下山,就算真的要下,那也要付出極大的代價。
假如一旦有人下了山,再把山外面多好多好的消息來村里這么一宣傳,那大家就都不會甘心在這山里生活了,村子里也就很快變得無人可管了。
能達成這個同盟,也不僅僅是村干部之間的事,對于大部分的村民來說,他們也非常支持。因為既然窮,那就大家一起窮,生活只要大家過的都一樣,那就也不會覺得有啥過不下去的。
但一旦有人想著要變好了,要擺脫窮苦日子,那不就是要把其他人往死里逼嗎!這種情況絕對不是各村的村長想看到的。
所以,當張春雨龔蘭夫婦找上了村長王山的家,言明了苦衷,希望村長放他們下山打工去的時候。王山倒是很干脆,直接就開出了條件:
“想走也不是不行,只有把你們的地充公,才能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