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8章 興建城池
- 南明太子復仇錄
- 遠方之心
- 2092字
- 2023-05-17 23:38:47
朱慈煊笑道:“這個么,孤亦是沒有辦法,才不得不這般行事。”
“哦?殿下何出此言?”
“各位,現在這八百大甸并不太平,我軍力量尚為薄弱,若立刻便招攬來路不明的商人,前來堡內開設商鋪,要是被附近的盜匪,細作假扮的話,他們潛入堡中,哪怕只是縱一把火,都會對我等初創的基業,造成毀滅性的打擊。這卻如何使得。”
見眾人俱是望向自己,朱慈煊繼續道:“更何況,現在我等所修的,乃是龍州城的內城。等到將來錢財寬裕了,還要去再把外城建好,把整個龍州城建大建全,就可以在城中修建商鋪之類了。”
所以,朱慈煊最終決定,暫時把商人都安排在堡外,等到幾個月后,在有人擔保的情況下,經檢查確是正經商人,再給他們頒發許可執照,方可進入家屬區開設商店,從而更加方便家屬居民生活。畢竟現在家屬區內,還是有足夠的空地可以修建的。
規劃既定,即行開工。
首先,也是最重要的,便是修建城墻。
這城墻,朱慈煊與陳常商定,設計成寬2丈,高6丈,內里夯土為內墻,外包青磚的樣式。現在大明境內,堡墻寬度基本在1或2丈,高度在3丈至5丈之間,朱慈煊均取了最大值,以確保結實耐用,并能起到更好防守效果。
同時,朱慈煊規定南北城門均修建設甕城,而城墻之上,諸如雉堞,女墻,羊馬墻,炮臺,射孔等防御措施,統統按制修建,以保證堡城的防御能力。
本來,朱慈煊還想如西方一樣,把堡城修成棱堡樣式,從而讓整個城堡不留死角,更大地增強堡城的守衛能力,只不過,他不是建筑專家,對棱堡也不甚了解,更無法把自已的想法傳達給工匠們,故只能還是按明朝現有的規格修建。
朱慈煊下令,一眾工匠,包括能干活的全墩家屬,皆聽從陳常的指揮,先從挖地基放青石開始修建堡墻。
陳常告訴朱慈煊,若要保證城墻寬度為2丈,則地基青石至少要3丈半寬,方可穩固穩靠,朱慈煊同意了他的要求。
接下來的問題,便是這些墊基的青石,要從哪里得來。
“稟殿下,這個卻是簡單。”一旁的靳統武插話過來:“這個在下曾問過當地土著,他們說附近這幾座山頭,表面雖是紅土,內里卻皆是青石基底。我軍若派人去開采,必可采得極多的合格建材。”
“很好,那采石一事,亦由興平侯前去安排吧。”朱慈煊微笑道。
“是,在下保證完成任務。”
接下來,朱慈煊下令,手下的全體人員,只要有勞動能力的,都全部加入到建堡之事中來。
畢竟,從根本意義來說,這龍州城是為了他們自已而建,如果他們不想如現在這樣,一直信在草棚子中,就必須要把這座龍州內城給盡快地建好。
所以,在這建堡之處,每一個人都是積極參與,場面熱火朝天。
現在的工匠與家屬,能夠參加勞動共有四百余人,他們分成兩部,在總頭目陳常手下干活。
除此之外,朱慈煊還下令,讓手下一千三百余名戰兵,除了留在身邊的百余名精銳護衛外,其余之人,盡皆前去參加勞動。
這樣一來,參與建造龍州內城的人數,總共達到了近一千六百人,這是一個相當可觀的數字。
而這一千六百人中,約有六百余人的青壯,則由靳統武帶領,去附近的山谷上挖青石與石灰。
另一部,則在陳常在帶領下,在一片熱火朝天的氣氛中,按所劃灰線,開挖地基下放青石,眾人熱情高漲,鋤鎬齊飛,處處都是人聲喧嘩與塵土飛揚。
這樣高強度的勞作,自然需要耗費大量的體力,這就需要多吃葷腥以補充消耗,否則身體支持不了,容易尿血。
而朱慈煊因為有了李定國提供的大批后勤給養支持,對于這類該花的錢財,自是一點也不吝嗇。
他下令,讓全體工匠與家屬,與手下的軍兵們一樣,每人每餐保證管飽有肉,以盡可能地讓每個工匠與家屬都有充沛體力做事。除此之外,就連現在草草搭起的醫館,也熬了不少暖身湯、青蒿湯等湯藥,紛送到各處工地上,讓建堡的所有人員分別飲用,以祛除疾病,保持身體健康。
一千六百人的龐大建筑隊伍,又均肯下力做事,故建筑的進度倒是極快,僅僅只過大半個月,整個內城的地基就已挖好,并鋪填好了大塊長條狀的青石。
接陳常的安排,在地基挖好后,要開始用開挖地基時挖出的黃土,以及從野外采挖的黃土地,夯土為基,修建設內城墻。
夯筑過程中,挖土,和泥,脫坯,曬干,同樣需要大批人手。
在陳常安排下,大批挑著簸箕、籮筐的男丁與健婦,沿著堡墻邊來回運土擔泥,老漢與老婦們則篩沙調泥,工匠們則在撒灰定線,夯筑堡墻,場面一片忙碌熱火朝天。
“太子殿下,按大明軍制,夯筑土墻之標準,是要十五步之外,箭射不入方可。但若要達此標準,需以漿汁調合黃泥,方可使用。”
陳常這番話語,讓朱慈煊不覺一愣。
“啥,漿汁調合?”
見朱慈煊愣住,陳常忙解釋道,現在大明之內,修建城墻之時,是用黃土漿、河砂、泥灰、糯米漿混合成一定比例制成混合土筑城,如此夯筑的堡墻,才會經久堅固,難以隳壞。如果更講究些,還需要在八陽八陰的位置,分別澆入童子尿與狗尿。明朝人相信,如此作法后,可以趨吉避邪,調合陰陽,方得使城池久固,祥和安瑞。
朱慈煊忽然想起前世看過王小波的書,好象是《萬壽寺》,其中也寫道,在唐朝的大城或是皇宮建筑之內,工匠們夯筑堡墻,除了加入大量的糯米汁外,甚至還要加入大量的黃糖、蛋清、紅豆、童子糞尿等物制成粘合劑,這所費的錢更是不計其數,也虧得唐朝皇帝有錢,才舍得這般大手筆。
朱慈煊心下喟嘆,這古代的建筑,真是精華與糟粕相混,讓后世來的自已,倒開了一番眼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