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中眾人之前被安陽口出驚人之語給鎮住了,現在聽聞崔文的話,當下便開始竊竊私語起來。
而原本就在跟崔文示好的幾人,此時聽完崔文的話,更是開始對安陽指指點點起來。
一時之間,樓中又開始恢復之前的那般熱鬧場景。
見自己的話如此有效,崔文心中暗暗得意,這一波,優勢在我。
可安陽呢?
說完那句話的安陽便沒再開口,仿佛這一切真如崔文說的那般。
而在安陽身旁的花娘聽完崔文的話,連連向眾人道歉,拉著安陽就要坐下。
安陽見這小子話鋒犀利,不由想到:“看來這世家子弟,倒也不全是草包啊,若是普通人只怕會落得個身敗名裂的下場,可誰讓你遇見我呢,那就不好意思了。”
見場中已然多有指責之語,安陽也不在意,隨你說,一會自己跪地表水就行。
當下便開口道:“剛剛崔公子可是說錯了,我可沒有上臺行文,何來的輸了文采之說?”
眾人一聽,沒有上臺?那為何懟著崔公子的臉罵?這不是給自己找不痛快呢嗎?
當即又是一輪議論聲起。
而崔文也是一愣,你沒有上臺你說什么話?
不知道自己是清河崔家的人嗎?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這人既然敗壞自己名聲,那就是該死。
當即開口道:“那看來公子是瞧不起本人的詩句了?不知公子是何大才,可有功名在身?又是何身份?好叫大家知曉公子大名,以瞻仰公子大作。”
一連三個問題,都是眾人心中疑問,這少年人敢與崔公子打擂臺,想必不是腦子不好,便是有所倚仗。
而能進尋夢樓來的人,總不能是個腦子不好的傻子吧。
眾人也想聽聽這位少年郎的倚仗是什么。
可惜安陽讓眾人失望了,安陽根本不打算回答崔文的問話,若是報出家門,豈不是落入了崔文的陷阱。
比身份,自己乞丐出生,如今也不過區區縣男,還無實職,在清河崔家眼里,自己只能算個大點的螻蟻。
比功名,像這種出生就是生員,讀書就是舉人,科考就是貢士的人。
別說安陽尚無功名,就是這大唐,除了及第的進士能壓他一頭外,哪還有人能與他比功名。
至于崔文口中的大作,安陽更是沒有了。
這些,也正是崔文的想法。
他可不認為眼前這個打扮普通的小子,能有什么家世。
至于進士,更是說笑了,大唐才開國幾年啊,那些人哪個自己不認識?
而且如今春闈未開,也不可能有新的進士,所以這小子最多是一個落魄舉人罷了。
倒是大作,這也是崔文擔憂的地方,萬一這小子曾經真的寫出什么大作來,這倒有可能讓自己下不來臺,所以這話被崔文放在了最后。
為的就是給自己留些余地。
見安陽不說話,崔文也不著急,他有的是時間。
可惜他沒想到,這小子居然直接不回話了。
越過眾人,安陽來到文臺。
此時安陽已然成為了全場的焦點。
見眾人的視線已然全在自己身上。
安陽對著崔文開口道:“你的詩,我沒聽,我也不想評判,因為,你不配!”
安陽說完,眾人一陣嘩然,如果說之前還是安陽還是隱晦的罵人。
那現在可就是直接撕破臉皮了!
而崔文一直戴著的面具,也終于在安陽的這句話說完,徹底的被他撕碎。
怒聲道:“你可知我是何人!竟敢如此折辱于我!莫不是當我清河崔氏無人乎!”
崔文知道,在那小子說完這句話之后,自己一定要反擊。
而且必須是立刻!
不然往后的日子里,定然會有拿今日之事做文章!
所以他沒有猶豫,立刻就表現出了一副被人誣陷的態度!
而且不僅要表現出態度,更要將其按死于當場。
不然清河崔家的聲譽將會因為自己,而遭受到莫大的侮辱!
這是崔文不能忍受的,亦是清河崔氏所不能容忍的。
安陽見其表情,不由笑道:“今日文比,說實話,我很不滿意,我大唐竟是如此的人才凋零,他的詩我沒聽,可你們的也不讓我滿意!”
是的,沒錯。
安陽說的不只是崔文,而是在場的所有人!
“好大的口氣!”
場中眾人聽完安陽的話,只有這一個想法。
這小子竟是將全場都噴了!
你只怕不是大唐人,而是祖安人吧!
眾人當場就不樂意了,有些暴脾氣的,此時已經是口吐芬芳。
一時之間,謾罵聲不絕于耳。
可安陽還是穩立于臺上,又開口道:“看來我大唐文人還是有幾分脾氣的,不錯,既然不服,那就讓你們服!筆墨伺候!”
不過讓安陽尷尬的是。
自己說完這句話,那鴇娘竟是無動于衷。
不過安陽只是轉念一想,便明白了。
這是怕得罪人啊。
不過安陽不在乎,又對臺下人道:“既無筆墨,那本公子便賦詩一首,爾等且好生聽著!什么才是真正的詩賦!”
當即直接大聲開口道:
“長安大道連狹斜,青牛白馬七香車。
玉輦縱橫過主第,金鞭絡繹向侯家。
……
寂寂寥寥揚子居,年年歲歲一床書。
獨有南山桂花發,飛來飛去襲人裾。”
待安陽將這一首初唐四杰之一盧照鄰的《長安古意》誦完。
全場寂靜。
先不說他好不好吧,關鍵他長啊!
長就是好!不好也好!
不然你寫一篇試試?
關鍵是他是真的好啊!
這一篇文章首先他符合如今大唐寫詩的主流風向,并不標新立異。
在場的眾人,只要有些文學功底的,聽了個大概,便能疏解其意。
其次他真的太會寫了,這么長的一篇詩賦,其中不少地方還引經據典,居然沒有錯漏之處。
這讓眾人更加拜服。
想來明日,這詩是要名動長安了!
直到安陽下臺,全場依舊是靜的落針可聞。
就在眾人回味之時,安陽又開口了:“今日高興,再賦一首短詩贈予崔公子。”
“百煉千錘一根針,一顛一倒布上行。眼晴長在屁股上,只認衣冠不認人。”
安陽說完,便大笑離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