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宦官取了“仙丹”便直奔始皇帝而去。
李斯與史官立在一側,雖與史官閑聊,但整個心思都在密切注視皇帝。
“丞相,這件事該如何記錄呢?可否記刺客一事呢?若不可,不知此事,史書又該如何記錄呢?還請丞相示下。”
史官施禮說道,等待李斯的回話。
李斯沉默良久,看著中年宦官將盒中的仙丹為始皇帝服下,這時,才開口道。
“你可這樣記,帝至平原津而病,旬日間,病益甚,七月丙寅,行至沙丘平臺。”
李斯突然停止不說了,因為,他看到一個可怕的事情。
皇帝的手無力的垂到床邊,深綠色的扳指從他的拇指上滑落,“叮”的一聲脆響,扳指落地。
太醫悲情的沖李斯搖了搖頭。
李斯明白一切,嘴角抽動著,很艱難的吐出了兩個字。
“帝崩。”
簡單的兩字,卻是一個生命的終結,亦是一個帝王的隕落。
史官邊聽邊記錄李斯的話,可是,當他聽見“帝崩”二字時,他的心房猛然一顫,整個人下意識的撲跪在地。
其他人,聞見李斯此話時,個個都撲跪下去,有些人則掩面哭泣。
中車府令趙高,眼珠一轉,慢步輕身的走到胡亥身邊,而胡亥早已哭成了淚人。
“少子?”
胡亥抬起淚眼看向趙高。
趙高看了一眼立在行宮中央的李斯,于是,壓低聲音對胡亥道。
“少子,看,這是何物?”
趙高將袖口中的“詔書”微微抽出一截,讓胡亥瞧瞧,胡亥見了,只搖了搖頭。
“不知道。”
“這是陛下賜個扶蘇的詔書,讓其繼承帝位的。”
“大哥應該為帝。”
“糊涂。扶蘇常常記恨于我,若扶蘇為帝,我必死無葬身之地,還有,扶蘇為帝,必定清除威脅皇位之人,殺害手足那是必然之舉。”
“這該如何是好?”
“逃吧。”
“逃?普天之下皆是秦土,我要逃去哪里?”
“若不想逃,那就做皇帝,做皇帝可免一死,還能享盡榮華富貴。”
“這。”
“少子,你是想隨先帝去,還是想好好活著?”
胡亥看了一眼死在床上的始皇帝,心中發毛,轉而小說道。
“不,我要活著,可我該怎么活下去?”
“我這有詔書,改了它就行。”
“丞相呢?”
“這個,少子你不用擔心,交給我。”
這時,趙高看了一眼李斯,見李斯周身無人,是個機會,于是,抽出藏在袖口中“詔書”,立即碎步到李斯身側,恭敬的呈上詔書。
“丞相,陛下賜扶蘇詔書,與喪會咸陽而葬,書已封,未授使者,不知,該如何辦?”
李斯一聽,很疑惑,不知皇帝何時頒了這樣的詔書,當即轉身看向趙高。
“陛下何時留的詔書?”
“前些日子,陛下頓感身體不適,于是,就倉促寫了,讓下官發給扶蘇。”
“既然如此,你為何扣留不發?私自扣留詔書,不知是死罪嗎?”
“下官知道。”
“明知故犯,罪加一等。”
“是,不過,既然下官要死,那么下官斗膽問問丞相。”
“問什么?”
“敢問丞相,在朝中,以丞相的功勞、威望、計謀與蒙恬比,如何?”
“不如。”
“扶蘇深信蒙恬,若扶蘇繼位,必以蒙恬為將相,丞相將懷揣通侯之印回鄉,前車有呂不韋之鑒,必在途中死于鴆酒,丟丞相是小,身首異處是大,若少子胡亥為帝,丞相不失侯爵,一失一得,望丞相慎思。”
趙高說完,便跪了下去,將詔書高舉過頭,等待著李斯的決斷。
李斯瞇起了雙眼,瞧著趙高,瞧著趙高手中的詔書,腦海中卻在不斷的思考。
……
天色昏沉。
大雨不止。
雷電交加。
遠遠看去,鱗次櫛比的黑色營帳,佇立在雨中,在雷電的交織下,好似一個個墳墓。
……
李斯不語,依舊看著趙高手中的詔書。
胡亥看著李斯的背影,有些擔心,他額頭也冷汗不斷。
在行宮里,兩邊擺放著一些木制的紫黑色的屏風,上面雕刻著一些飛龍飛鳳或一些山水圖案,而在屏風后,正暗藏著一批戴白色鬼面具的護衛,他們便是昨夜刺殺皇帝的刺客,現在正握劍在手,等待著。
一時間帳內殺機四伏。
胡亥,擦了擦額頭上的汗珠,汗珠起先還是熱的,可是,掛到臉上,瞬間變冷了,冷的似冰。
行宮內,在良久的一陣沉默后,李斯拿定了主意,開口對趙高道。
“秘不發喪,速回咸陽。”
簡簡單單的八個字,讓趙高歡喜至極,不過,他并未表露出來,而是神情鎮定自若的說道。
“恐走漏消息,用親信,一切如常。”
李斯沒有說話,似乎是默許了。
趙高很高興,沖屏風拍了一下巴掌,這是他之前就準備好的,讓親信暗藏行宮,等自己擊掌為號,若拍手兩下,意是不殺,若拍一下,則為殺。
而現在,趙高只拍一下手掌。
這便代表殺。
巴掌聲急速的傳到屏風后,緊接著,一箭急飛而出,射死一名宮女,接著,數箭齊發,箭無虛發,多人倒下。
護衛從屏風后閃出,不斷射箭殺人……
風撩起行宮的門簾,那百將依舊單膝跪地,對行宮內的慘叫充耳不聞。
胡亥害怕,拼命的找地方躲藏……
劍,揮向史官,史書落地的同時,史官倒在了史書旁,濺了史書滿滿獻血。
也許,每一本史書都是用鮮血書寫的。
胡亥,還在躲避,無論躲到哪,身邊的人一個接一個中箭倒下。
而李斯和趙高,站在一邊,面無表情的看著一場殺戮,李斯的眉頭一皺,很是憂慮。
“天氣酷熱,尸體必定腐臭,若被人聞見,恐有不妥。”
“下官以為,可用咸魚,以亂其味,扶蘇是禍害,留下無益,他是左軍護衛閻樂。”
趙高說完,戴“白色鬼面具”的一名刺客,跪倒在李斯與趙高面前。
“他乃下臣親信,可辦此事。”
趙高將手中的矯詔,交給閻樂,閻樂施禮后起身離開。
李斯與趙高看著閻樂離去的背影。
“閻樂為人謹慎,丞相大可放心。”
“但愿如此。”
閻樂走出行宮大門之際,袖口突現匕首,猛刺百將胸膛,百將栽跌向地,泥水四濺。
……
隨后,閻樂帶一對人馬,急速的奔出秦軍大營的軍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