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協聽完愣了一下,表情也很無奈。
在這個年代,成為流民基本上就和等死差不多了。
幾個包子只能讓他們吃飽一頓飯,卻也改變不了他們的結局。
等回到府衙,正好遇上府尹找汪循,汪循把劉協也一并帶過去了。
府尹胡效忠,之前裕王有提過,是個良吏。
良吏即為清官,能在這么重要的位置上而沒有貪名,必然也是個能吏。
見到胡效忠的第一眼,劉協的感覺也是這樣。
那面相,還有那凌厲的目光不怒自威,劉協沒見過海瑞,但他覺得海瑞應該就是這樣子的。
胡效忠,人如其名。
“胡大人。”
劉協向胡效忠行禮,并且遞上了裕王給的信。
胡效忠拿過信看了,然后遞還給劉協。
“破了王府失竊案的劉協,即便沒有裕王引薦,本府也知道你的能力,你盡管放心大膽去查,破了案本府會向陛下如實稟報。”
說完,胡效忠又把目光轉向汪循。
“此案影響巨大,市井鬼神之說盛行,民心不穩,要抓緊時間。”
“是的,府尹大人。”
汪循說著擦了把汗。
“我還有公務,你們先下去吧。”
胡效忠說著揮揮手。
“是,大人。”
劉協和汪循行禮告退,劉協出去前不由得又回頭看了一眼。
胡效忠埋頭伏案神情專注。
沒有對嚴嵩趨炎附勢,看了裕王信也能不亢不卑,這胡效忠確實是個能吏。
從胡效忠那出來,汪循出去尋找線索,劉協留下來繼續看卷宗。
和在裕王府的時候一樣,他一邊看一邊拿毛筆在紙上寫上一些細節和問題。
等看完一大摞,他拿起紙看了看,發現這些失蹤人確實和汪循說的一樣,各行各業的都有,而且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想從他們身上找到共同點的確不容易。
不過這還只是一小部分,下定論還為時尚,當初王府失竊案他也是看了所有卷宗才找出漏過的細節的。
然后他這一看,就是一天兩夜。
他吃喝拉撒全都在衙門解決。
或許是知道這次的案件事關裕王府,又或許是因為陳前母親的失蹤,他一直保持著旺盛精力。
這樣的做法也讓其他人動容,汪循不止一次關心他,就連李成梁都忍不住提醒了幾句。
這一天早上,劉協睡了兩個小時醒來,一邊吃著饅頭一邊又拿起卷宗看起來。
看卷宗一直沒看出有用的東西,他也有點睡不著。
結果一個不小心差點當了第二個王羲之,要不是李成梁阻止,那蘸著墨水的饅頭就進嘴里了。
劉協把饅頭放下,苦笑了一下又把卷宗放下。
這么死磕不是辦法。
他伸手揉了揉太陽穴,然后起身去洗了把臉。
等洗完臉回來重新坐下,他感覺整個人精神許多。
這次他調整思路,沒有再去細看卷宗內容,而是開始對卷宗歸類。
他把其他卷宗先放到一邊,然后把最近幾起失蹤案的卷宗放到一起。
又對比看了幾眼,他又把其中幾個卷宗拿出去,最后他眼前還剩下五個卷宗。
也就在這時,他的眼睛亮了起來,然后忍不住拍了一下桌子站起身。
不過他這一下起的太猛,突然覺得一陣天旋地轉。
好在一只手穩穩扶住了他。
“去把汪循找來。”
劉協回頭看到是李成梁,馬上開口道。
李成梁扶著他重新坐下,然后起身出去。
不一會兒,汪循就進來了。
“劉大人,你發現什么了?”
汪循也頂著個黑眼圈,進門就一臉急切。
這兩天上面給的壓力越來越大,就在剛剛胡效忠又找了他,說嚴世蕃上了折子,斥責他們辦案拖沓,已經準備要拿他們問罪了。
“你過來看。”
劉協把汪循叫過來,把剛才做過的事情又重新做了一遍。
汪循一開始沒看明白,然后自己照著劉協的做了一遍,然后他也忍不住興奮地拍了一下桌子。
李成梁看著兩人有些有點不明所以。
“既已找到線索,劉兄準備怎么做?”
汪循這會兒是真高興了,連稱呼都變了。
劉協沒說話,而是抬頭把目光望向李成梁。
“引蛇出洞。”
他跟著說道。
李成梁此時更是一頭霧水,他感覺自己跟眼前兩人就不在一個頻道。
看著李成梁的樣子,劉協忍不住笑了笑。
這家伙平時都太嚴肅了,偶爾逗逗他還挺好玩的。
當然逗歸逗,要讓李成梁幫忙,事情肯定要跟他講清楚的。
他說著把李成梁叫過來,然后跟他解釋起來。
他之前看卷宗一直找不出線索,根本的原因是角度錯了。
按照劉協上輩子看的那些影視劇來說,連環案一般都會有共同點,比如有些人殺人了喜歡留下特殊標記,或者說作案手法會有類似的地方,哪怕是團伙作案,這點也很難規避。
這也是他先前一直在尋找的東西。
但這些失蹤案都是“活不見人,死不見尸”,既不知道真正的犯罪現場,也沒有尸體可以檢查,光對比受害者資料太多太雜很難有發現。
所以劉協剛才調整角度,改變樣本量,優先尋找可以找到的共同點。
先是“近期發生的案子”,再是“近期在城內發生的案子”,依次縮小范圍。
雖然從統計學的角度來講,這么小的樣本不具備可靠性,但也正是因為這樣,共同點被找出來了。
在城內失蹤的這些人,都不是在家里失蹤的,而且都是在夜晚失蹤的。
陳前母親就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按照大明律法,京師城內夜間實行宵禁,除疾病、生育、死喪,其余均不得通行。
所以這些人最可能的失蹤方式,就是因為以上原因在走夜路的時候被人擄走了。
當然這只是推測,要想驗證是否正確,就是劉協所說的引蛇出洞,讓人去走一趟夜路。
這有點兒類似警察蹲點抓賊,抓的就是嫌犯下一次犯罪的時候。
因為失蹤案頻發,這種方法可行性很強。
只不過和蹲點抓賊不同,這是有很大風險的,所以那個人,非“修羅”李成梁莫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