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行不知時日,潭底暗淡無光,但心自有感的楊辰是突然睜開了眼,起身欲要回去。
這時天光早已大亮,楊辰雖未露出水面,但他已然是透過潭水瞧見了白云天。
楊辰剛一叢平靜的潭水露頭,那貍貓便是瞧見了,連忙是開口朝他叫喚。
貍貓本是當楊辰遇險,可現(xiàn)在他卻是無礙回來,自是有著怨氣的,對他是怒目而視。
不過因為一個晚上的嚎叫,它已是叫壞了嗓子,整個聲音有些沙啞,反而是顯得可憐。
楊辰這才想起來,自己昨晚一時沖動留在潭底修行,竟是將它給全然忘卻了。
看著已是叫不太動的貍貓,楊辰的臉上也是有了愧色。
連忙把手伸入儲物袋,將一瓶補氣丹拿了出來,倒出一粒喂給了貍貓。
雖是對楊辰有怨氣,但貍貓可不會嫌棄好東西,它是一口將丹藥給吞下肚。
這丹藥入口即化,藥性在貍貓的身體里散開,游走在其各個經(jīng)絡(luò),不一會兒,貍貓便是精神了。
恢復(fù)了嗓子的貍貓自是對楊辰耍起脾氣,它爬上了楊辰的肩上,不停地對其貓叫。
楊辰雖是不厭其煩,但知是自己理虧在先,也就任它在自己耳邊吵鬧。
同時楊辰腦中也是在想,往后他肯定是要在潭底修行的,那這貍貓該當怎樣安排。
楊辰覺得,若是自己在潭底修行時,將其放任在岸不管,這倒是有些浪費它的靈性。
一番思索后,楊辰下了決定,將自己用不上的丹藥拿出來給貍貓,欲將其灌成精怪。
這樣一來,貍貓便可開啟靈智,自己以后在潭底修行,它就能在岸上看守,來了人給楊辰提醒。
想好了后,楊辰便是行動起來,回到了茅廬里,就拿出三五個瓶子的丹藥,悉數(shù)喂入貍貓嘴中。
能吃得丹藥,貍貓本是高興的,可在漸漸飽腹后,楊辰還在喂丹給它,它是慌張了起來。
貍貓欲要從楊辰的懷中掙脫,可它如何能與楊辰角力,一番抗拒后,還是被楊辰往嘴里塞著丹藥。
這幾瓶丹藥下去,貍貓像是醉酒般癱在了桌上,藥力沒有完全消化之前,它是醒不過來的。
楊辰將其放置在竹籃里,為其守護了一天,見它氣息平穩(wěn),也是放下心來。
夜色降臨,楊辰便是起身離開了茅廬,欲要回到潭底修行。臨走時,楊辰還對茅廬施了個禁制。
這禁制即可保得貍貓安全,也能讓楊辰在潭底知曉何人上門,屆時他可隨時上岸應(yīng)對。
安排周全后,楊辰方才再入水中,這一回他當是要好生修行的,沒個打擾是不會輕易現(xiàn)身。
這回楊辰是在潭底一連待了五日,那《魚龍百變》被他練至煉精化氣后期的瓶頸處,進展可謂神速。
正當楊辰如要一鼓作氣,更進一步時,他卻是突然睜開了眼,起身向上游去。
這譚邊的茅廬門外站著一個道士,大概是那奉觀主之命,來看望楊辰是否安好的。
楊辰看明后,是連忙從旁瞬身進入了茅廬內(nèi),然后才走出來給這道士開了門。
“楊居士原來在家啊,我說這門怎么打不開呢,是這門里面上了栓吧?”
道士見楊辰從屋里出來,自是想不到會是因為禁制的緣故,還為楊辰想到了緣由。
楊辰自是接了他的話,說道:“住在山里就得謹慎些嘛,還請小道長不要介意。”
這道士也沒在意,進了茅廬后,他是將帶來的食盒放在桌上,拿出了一些吃食,交給了楊辰。
道士是邊往外拿食餅,邊同楊辰說著話。
“楊居士雖欲在此清修,但也不能真就學(xué)了仙人那般,吸風(fēng)飲露,當要填一填肚子的。”
講完這話后,他才看向了楊辰,發(fā)現(xiàn)楊辰的臉色沒有因為饑餓而變得蒼白,不禁有了些疑惑。
楊辰見他起疑,不慌張地說道:“當然當然,我這幾日經(jīng)常釣魚、采野果,來祭這五臟廟呢。”
道士是面露了然,以為楊辰不是那般迂腐的慕道之人,也就沒再多想。
之后,他又再與楊辰閑聊了兩句后,這才是轉(zhuǎn)身回觀中復(fù)命。
臨行前,楊辰是突然想起,又開口和這道士說話。
“道長下次再來,若敲門沒人回應(yīng),當是我出門采果了,可直接進屋,將食物放下,我回來便知了。”
楊辰可不愿隔三差五的就出來應(yīng)付他,便是想了這么一個辦法。
小道士卻是猶豫了一番,道:“這怕是不太好吧,若是沒見你安在,我回去如何復(fù)命?”
“你進來看一眼,這屋子里若是窗明幾凈,那貍貓還在,可不就證明我還活著嗎?”
楊辰指向還在沉睡著、吸收著丹力的貍貓,與小道士說道。
他方才又是看了一眼貍貓,察覺它肚子里的丹藥消化的差不多了,也就這兩天就能醒來了。
這樣的話,以后若是再有道士來訪,它留守茅廬里,也可證明有人照料它,楊辰還活著。
楊辰這話是讓道士無法拒絕了,他只稍稍想了想便是點頭答應(yīng)了。
送走了道士后,楊辰卻沒回潭底,而是就在茅廬里修行。
此番的緣由,自是為了貍貓,等它成精醒來后,須與其交待幾句,才好回到潭底潛修。
又是過了兩天,那本在盤睡的貍貓,其氣息突發(fā)變化,楊辰自是感應(yīng)到了,連忙睜眼。
沉睡了數(shù)日的貍貓陡然睜開了眼,眼里是多了些從未有過的情緒,不再是先前那般懵懂。
楊辰知道,這貍貓已然是成了精怪,心中很是歡喜,連忙開口與它說話。
“可算是成了精,也不枉費我那些丹藥了。吃了我那么多丹藥,還不來認我做主?”
貍貓自是清楚楊辰給了它一份機緣,連忙來他面前,來與楊辰認主。
在其神魂里種下了奴印后,這認主之事便是完成,貍貓很是溫順地用頭來拱楊辰的手掌。
“既是成了精怪,有了靈智,也可替我照看一二了,以后便在這茅廬替我護法吧。”
楊辰將自己與道士約定的事說給貍貓聽,見它點頭示意明了,這才起身,再回潭底修行。
這一次,楊辰終于是得愿,心無旁騖的在潭底修行著,一點也沒有驚醒。
岸上的貍貓是如同楊辰交代的那般,每當看見道士來時,就是回到茅廬推窗敞門,端坐在門前。
這番應(yīng)對下,道士也是沒有起疑,按照約定那般行事。
如此是過去了三個月,時節(jié)已是到了盛夏,潭底的楊辰終于是將功法練到與修為齊平。
此時他的外形也是發(fā)生了變化,妖身那些許的白鱗是逐漸變淡金,鼻息之處是生出細短魚須。
這種改變既有功法的原因,也有當時點化時服下的龍涎液的功效。
《魚龍百變》將楊辰體內(nèi)那為數(shù)不多的潛在龍氣激發(fā),滋養(yǎng)了楊辰的妖軀,讓他有了一絲龍性。
除此之外,他還凝聚了虛丹,楊辰只待妖丹成形,煉氣化神的境界就算是圓滿,修為可更上一層樓。
一想到自己的實力如此突飛猛進,楊辰便是有了乘勝追擊的心思。
可他知道能這般神速,是因為當時化妖走了捷徑,修煉時才勢如破竹,這之后的路可就不好走了。
這往后的修行須是苦修,楊辰只怕是要厚積薄發(fā),沉寂個數(shù)十年,方才能有點長進。
這自是無比艱難的,故而現(xiàn)在的魚妖想化龍都很少走這條路,他們都是尋走捷徑的法子。
不過,這些個喝真龍的涎液、尿、血成事的,卻是有個致命的弱點,那就是實力會過于低下。
而走苦修化龍的卻是不會,他們是一步步來的,魚化蛟,蛟化龍,實力是自己修得的。
楊辰在思索一番后,自覺妖齡夠長,想著要自行努力一番,這樣遇上事才好有點底氣。
故而,楊辰也就不打算急于一時了,打算慢慢來。
楊辰正欲繼續(xù)潛修時,那在岸上的貍貓便是動了禁制喚他,他也只得停手,出了冷水潭。
等到了岸上,他便是看見有一群儒生正往這里走來,或許是游山玩水至此。
貍貓本是端坐在樹上,觀察著周圍環(huán)境,可在發(fā)現(xiàn)了楊辰的身影后,是立即下了樹,來他腳邊蹭。
楊辰也是伸出手來在它頭上安撫了一陣,然后便是回到了茅廬里,靜待那群儒生來此。
沒過多久,那一行儒生便是到了門口,還未見到面,楊辰便是聽到有人在講些什么。
“咦?此處竟有個背山而建的茅廬,這可是乘涼的好地方!”
這群儒生也是不管有無人在此居住,就是直接推門而入。
楊辰此時故意翻著那道觀給的經(jīng)文,做閱讀之舉,見他們來了,方才合上。
他們這一進來便是見楊辰坐在堂內(nèi),這下眾人臉上俱是愕然,后又是有了慚愧之色。
“咳,不知茅廬內(nèi)有主人家在此,還望能寬恕我等莽撞之舉。”
其中一人是連忙做出表率,低頭與楊辰行禮告罪。眾人見他此舉后,也是有樣學(xué)樣。
楊辰倒也沒太拿他們怎樣,還開口邀他們進來坐。
“不妨事,即是進來了,那不妨坐下歇歇。我結(jié)廬在此也許久沒見人了,可以聊聊。”
見楊辰?jīng)]有怪罪之意,這群儒生也就安下心來,一番商討后,與楊辰回話。
“恭敬不如從命,那我等就進來了。”
儒生們進來會見楊辰,也是向他做了一番自我介紹,告知自己是何方人士,為何來此云云。
楊辰也自是回應(yīng)了他們,告知了他們,自己姓甚名誰。
一個姓劉的儒生見他吐露的不多,故而問道:“敢問楊兄,您又是為何獨居于此呢?”
“楊某自幼慕道,故而托青羊觀尋得此處,欲仿前人般,在此結(jié)廬修身。”
儒生們聽得這話后,是面露恍然,倒也沒對楊辰有別樣的眼神。
弄虛清談好玄學(xué)這等事,乃是前朝遺留下來的風(fēng)氣,故而還有好此道的人,也是常見的事。
得知了緣由后,儒生們便是當楊辰是如此的寒士了,也是刻意將話題往這方面靠。
這般刻意迎合的故弄玄虛下,茅廬內(nèi)的氣氛倒也火熱起來,眾人是想到什么就說什么,也不知自己說得對不對,都是引得旁人拍手叫好。
須臾之后,氣氛逐漸淡下來,那才還興頭上的劉賓卻是突然道:“楊兄,你這般清修可曾得道?”
楊辰又怎會告知他,自己是個魚妖,而且已然是行在道中。故而是假作傷神神色,回應(yīng)不曾。
“楊兄莫要灰心,不知你可曾聽說過,京城內(nèi)廣為流傳的龍宮詩會?”
劉賓的話風(fēng)又是一轉(zhuǎn),言起了異事。
若不是楊辰已驗明劉賓是個凡人,只怕已是把他當做蠱惑人心的邪道了。
“龍宮詩會?這又是什么?”
楊辰去年還在清江水府呢,自是不知這是何等事,故而是反問他。
“這就要從一個來京投親的寒士說起了……”
見楊辰不知,劉賓是起了話性,將自己所聽得故事講與楊辰知,其間也有其他曾聽聞的儒生在旁做補。
他這好一番說,楊辰才得知事情全貌。
大概是前朝,一個姓錢的儒生來京投親,沒想?yún)s是投門無路,身上也沒得錢了,只得是在花船上作詞得名妓收留。
他這在花船上待了半年之后,所做之詞被人傳唱,也漸漸地有了些名氣,就時常參與各個詩會,日子過得好不愜意。
之后的某一天夜里,他在江上花船喝醉,而半夜醒來卻是突然言,自己文采被龍王賞識,要去做陰神了。而在七天之后,這人果真是斷了氣。
他死后的事還不算完,之后的每年盛夏,他都會還陽,奉龍王之命,邀請有才氣的文人去龍宮參與詩會。
不過這么多年過去了,再如錢姓儒生這般成神的倒是沒有了,倒是有不少人得了龍王給的仙果,吃了后各個都是活的長久呢。
“故而,每年盛夏,這江上樓船是數(shù)不勝數(shù),都是些寒士想要試試,看這傳言是否為真。”
“楊兄若是真有意慕道,倒不如今晚隨我們?nèi)ソ虾染谱髟姡蛟S能撞到機緣呢。”
聽到最后,楊辰也是笑了起來。劉賓說了這么久,他都是當那龍宮詩會是真的了,可這最后,卻只是為了喊他出門玩,才說的這個故事。
若是之前,楊辰定是不會答應(yīng)的。
可現(xiàn)在,楊辰是剛坐修了三個月。
都說靜極會思動,楊辰也鬼使神差地,點頭答應(yīng)了他的邀請。
得了楊辰點頭后,眾人便是起身,帶著楊辰下了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