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郭映在眾人的簇擁之下,到了場中最中心的位置。
環顧一周,他發現場中名人還真不少,除了韋應物,與李端并稱大歷十才子的駕部郎中韓翃(hóng)、考功郎中錢起等人也在,而且場中還有六部九寺的眾多中下級官員。
不知道是不是有人欲捧殺他,郭映一入場,就有人疾呼道:“郭八郎到了,郭八郎到了……”
引得眾人紛紛側目,然后便是一片歡呼之聲響起。
“傳聞不虛,果真是俊美無儔啊……”
“不愧是將門虎子!”
“郭八郎,我等仰慕您已久,能否請您登臺賦詩一首,讓我等一飽耳福?”
一瞬間,郭映被推到了風口浪尖上。
李端見狀,和藹一笑,溫聲安撫道:“郭郎勿驚,只是諸君愛慕您的才華,故而才起哄罷了?!?
郭映淡然道:“無妨?!?
他這副云淡風輕的超然模樣落在場中的佳人淑女眼里,更顯得卓爾不群、風度翩翩,不禁引得一干妙齡女子芳心亂跳。
至于那些個年輕士子們,則是一臉的羨慕嫉妒恨。
唯有李端,眼底閃過一抹不易察覺的笑意,他是走郭家門路入得仕途,常常出入郭府,郭映的才學如何他豈能不知?
不管是武藝還是文采,都遠非常人所能及。
而且郭映在眾目睽睽之下,能做到面不改色、處事淡然,這份定力也著實讓他心服口服。
心念電轉之間,李端臉上的笑容更盛。
而主持今日詩會的韋應物見此一幕,也是笑了:“既然郭郎今日有意登臺賦詩一首,那咱們便不要再耽擱了,直接進入正題吧?!?
他與郭映在月初時候見過一面,郭映一見面就說是他的真愛粉,稱贊他的詩寂寞枯槁,如叢蘭幽桂,宜于山林而不可置于朝廷之上。
并將他比作晉朝的陶淵明。
還一連解讀了他的好幾首詩,把他隨口吟出的句子、甚至每一個詞都解析出了新意,這讓韋應物感慨萬千,以為是遇到了知音,當場就把郭映引為了摯友。
甚至一度動了將長女韋夭夭許配給郭映的心思,若不是聽說郭映風評不好,怕毀了女兒的清譽,他早就把這樁婚事敲定了。
畢竟以韋氏的閥閱,嫁女到郭氏也不算高攀。
如今郭映既愿意站在詩會之上展示才華,他自是樂見其成。
雖然他也聽說了郭映痛打了族叔韋倫,但他和韋倫并非一房,而且兩房素來沒有來往,關系比紙還薄,他心里自然不會有有什么芥蒂。
郭映點頭致意,旋即抬腳踏上了詩會的高臺,笑問道:“敢問今日詩會的題材是……”
“今日詩會的題材么,不做限制,不過為了增加趣味和難度,本次詩會采用的是接龍的方式,即前一人為后一人出題?!表f應物捋須含笑道。
“接龍嗎?倒也新鮮,有趣?!?
郭映眉頭一挑,這種玩法他還是頭一回見,不過可以預見的是,這種玩法勢必會給后面的人帶來不小的挑戰。
因為在你答題之前,根本無從猜不出前者究竟會出什么題目,極其考驗答題之人的臨場反應能力。
除非是天生的才思敏捷之人,不然若是遇上前邊有人故意刁難,只怕是除了認輸、別無他法。
不過郭映早有腹稿,心中倒也不懼。
想到這里,他看向場中,目光掃過臺下,最終定格在一處,笑問道:“敢問上一個答題的是哪位賢達,請出題吧?!?
話音剛落,一個穿著白色儒衫的年輕男子就站了出來,卻見他面含慍怒,向臺上的郭映怒目而視:“不才韋俊,家父韋少卿?!?
郭映恍然大悟,怪不得眼前這人對自己懷揣敵意呢,原來是韋倫的兒子。
不過此事既然已經發生,且皇帝也沒再追究,他也懶得再提,便道:“今日是眾人的詩會,不是誰一人私人宴會,我勸韋公子還是少帶點個人情緒,不要誤了大家的時辰。”
他這番話說的很客氣,但是韋俊聽了卻是勃然大怒,只是礙于韋應物、李端等一干文壇大家在場,不敢發作罷了。
他憤然瞪了郭映一眼,深吸口氣,努力平息下憤懣的情緒,旋即沉聲道:“今日是立秋之日,便以秋為題,請郭郎賦詩一首?!?
話語間,他特地咬住了“郭郎”二字,語調刻意拔高,顯然是在宣泄心中的憤懣。
不過平心而論,他這題出的也不算刁鉆,并沒有表現故意與郭映為難的意思,反倒是表現出了自個兒的光明磊落。
但郭映可不會順著他的意,雖然他肚子里寫秋天的名篇一籮筐,但他還真不打算順著劇本來。
畢竟現代人,玩的就是反套路。
于是在眾目睽睽之下,郭映做了一個大膽的舉動,卻見他伸手脫帽擲于地上,背負雙手,緩緩踱步。
片刻之后,他的雙眼已經飽含熱淚。
“中原板蕩,山河破碎,映實在是無心傷春悲秋,旦有一言,贈于諸君,請諸君靜聽?!?
他一副悲戚莫名的神情,底下的士子文人見狀,亦是不由肅穆,正襟危坐。
唯獨韋俊冷笑不止,一臉的嘲諷,在他看來,這無疑是郭映作不出詩,又不甘心認輸找的托辭。
不過,他倒也不怕郭映拿出以前精心打磨過的詩句,技驚四座、反敗為勝。
因為詩會有詩會的評判標準,若是詩不達意,與題材不符,那么就算是他的詩能達到名篇水準,在與會眾人心中也不過是個笑話罷了。
就在他打定主意看好戲的時候,郭映微垂的眼皮陡然掀開,星眸中寒光乍現。
而后,郭映踏出一步,朗聲吟誦出第一句:“吐蕃健兒面如赭,走入黃河放胡馬?!?
此言一出,臺下眾人齊齊色變,河隴失陷,為異族所據,自本朝開國以來,還是頭一遭呢?
論屈辱程度,絕對是冠絕古今。
也就晉末五胡亂華,中原淪喪,只剩張氏涼國孤懸一隅的情形可與今日一比。
這也是無數文人志士心頭的痛,如今被郭映直接揭開,他們的心頓時揪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