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讓你擁有運籌帷幄的謀略思維(11)
- 思維的盛宴2
- 宮曙光 張馨
- 5756字
- 2014-11-28 16:10:23
縣官憑什么判斷出年輕人就是騙子?
常識斷案:從年輕人生疏的動作就可以看出,他不是布店伙計。
74.妙用諧音的知縣
一天,楊知縣剛剛處理完一起人命案,衙門口又來了一個告狀者。只見他愁容滿面,咳聲嘆氣,上得堂來跪在知縣面前哭訴道:
“我叫蔡山,是個做小本生意的小客商。昨天剛從祁縣趕來此地,住在縣城西關的小客棧里。臨來時,我隨身攜帶了20兩銀子,想到這里販點貨物,我見客房里人雜,怕銀子丟失,便交給了店主人保管。想不到,今天早上我去找店主人領取時,打開包裹一看,里面的銀子變成了半塊青磚頭。我向店主人討要銀子,可他賴著不給。我沒有別的法子,只得來此請求大人明斷。”
楊知縣聽完蔡山的訴狀,立即命衙役去傳店主人來堂對證。
不一會兒,店主人便隨衙役來到了大堂。
楊知縣盯了他片刻,問道:“你可曾替蔡山保存過20兩銀子?”
店主人晃動著那肥胖的腦袋,鼓肉眼轉了三圈,答道:“大人,您可是青天大老爺。昨天他來到我的店里投宿,不錯,他是讓我替他保存了一個包裹,可那里面并沒有銀子。不信,您讓他自己說,當時他讓我存什么來著?”
楊知縣把臉轉向蔡山問道:“昨天,你讓他存的什么?”
聽了這話,蔡山支吾著答不上話來。
“你到底存的是什么?”楊知縣追問道。
蔡山剛想著該怎么回答,店主人卻搶著話頭說道:“昨天他存東西時,說包裹里是一塊磚頭。我收下包裹后,動也沒動過,哪里知道有什么20兩銀子的事。”
“你是這樣說的嗎?”楊知縣注視著蔡山臉上的表情變化。
蔡山畏懼地抬頭看看楊知縣,說道:“我怕存這么多銀子,店主人起疑心。為了不招來麻煩,我把銀子包在了幾件衣服里,當時是沒告訴他實情!”
“這就對了,黑的變不成白的,想訛詐我?沒門兒!”店主人一臉的得意樣兒。
蔡山急得眼睛里直冒火,淚流滿面,十分凄楚地說:“青天大老爺啊,那20兩銀子可是我一家老小的活命錢呵!”
楊知縣瞇縫著眼睛,交替審視著眼前這兩張迥然不同的臉,心想:原告蔡山并沒有當面把銀子交給店主人保管,但瞧他那愁苦的樣子,像是個善良老實的人。店主人雖說不知道蔡山的包裹里有銀子,可他那詭譎的樣子實在叫人生疑。難道真的是他發現蔡山包裹里有銀子,便暗自用半塊青磚換下?雖然店主人很可疑,但是,蔡山昨天晚上存包裹時并沒說清。現在既無證人,又沒證據,如何才能斷明此案呢?
楊知縣來到堂下,踱步思忖。驀然,他心生一計。他讓人取來一支墨筆,來到店主人身邊說道:“伸出手來。”
店主人不知楊知縣要干什么,莫名其妙地把手伸到楊知縣面前。只見楊知縣在店主人的手心寫了一個“銀”字,然后讓他來到院子里,站在烈日下暴曬。楊知縣還叮囑他:“千萬注意,看好你手上的這個‘銀’字,若是沒有了,我就判罰你還蔡山銀兩。”
于是,店主人站在院子里紋絲不動,兩眼死盯著手心上的“銀”字,生怕跑了“銀”字,丟了銀子。
這時,楊知縣又差衙役迅速將店主人的妻子傳訊到庭。
楊知縣突然問她:“昨天晚上,你們替客商保存的銀子放在什么地方了?”
“什么銀子?我不知道!”老板娘沒被詐出來,故作糊涂地答道。
楊知縣大怒:“賊婆娘,你還想詭辯!你男人都從實招來了!你還不承認?”老板娘嘿嘿一笑不說話了。
楊知縣氣得火冒三丈。但他沒有對老板娘施以重刑逼問,卻讓老板娘跟他來到窗口。然后,他隔著窗口向站在院子里的店主人只喊了一句話,老板娘便如實招供了,還供出了銀子藏在她家衣柜頂上。楊知縣派衙役去店主人家搜查,果然在衣柜頂部的夾板里搜出了那20兩銀子。
楊知縣在窗口對店主人喊了什么話,才使老板娘如實招供的呢?
常識斷案:楊知縣對店主人喊道:“你收(手)上的銀子(字)還在不在?”店主人正目不轉睛地盯著手心上的“銀”字,聽到楊知縣問他,脫口回答道:“我手上的‘銀’字在啊,錯不了。”楊知縣轉身又對老板娘說道:“聽清楚了吧!你男人都承認收了別人的銀子,你還不從實招來嗎?”
由于楊知縣巧妙地利用了語言中的諧音,老板娘不知是計,以為自己的男人真的招供了,便供出了真情。
75.一封奇異的家書
有一個美麗的小鎮,鎮子東街住著小商販黃果木一家。黃果木雖然大字不識一個,可做買賣卻十分精明,每次出去,總能帶回不少銀子來。這年春天,黃果木又告別了妻子秋竹,進關來到繁華的天津城。
兩個月后,黃果木做生意掙了一些錢。一天,他獨自一人坐在客房里,雙眉緊蹙,臉上布滿了愁云。原來,臨從家里出來時,他父親剛剛生病去世,為醫治父親的病,幾乎花光了家里的積蓄。他知道家里一定等著用錢,應該盡快把這兩個月掙的銀子送回去。可是眼下正在進行著一筆大買賣,怎能放過這樣一個掙錢的機會呢!想到這里,黃果木不禁長嘆一聲。
“老弟,聽說你又發了大財,怎么還唉聲嘆氣呢?”這時一個油頭粉面的青年男子走進屋來。
黃果木一看,來人是同街的鄰居陳阿六,忙起身讓座:“來來來,仁兄,你什么時候到這來的呢?”
陳阿六看看屋內沒有外人,便故作神秘地對黃果木說:“老弟,我這次來天津也算福分不淺,一共賺了這個數。”說著,伸出了兩個手指頭。
“掙了20兩銀子?”
“不對,少說了10倍!”
“什么?200兩銀子?”
“對了,其實還能多掙,可我惦念家里的人,明天就要回去了。”說到這里陳阿六看了一眼黃果木那憂傷的面容,又說:“哎,老弟,不往家捎個信嗎?”
“噢,對了!”黃果木這才想起要往家里捎銀子的事,忙說道:“仁兄,我想托你給家里人捎點銀子去,行嗎?”
“這有什么,不必客氣,一定給你捎到。”陳阿六答應得很痛快。
黃果木高興地借來紙墨。陳阿六站在一旁感到很奇怪,心想,這小子斗大的字不識一個,怎么竟寫起家書來了。他好奇地伸過脖子一看,差點笑出聲來。那哪是什么家書,是一副奇特的畫。黃果木在紙上畫了三座高山,并在每座山頭上畫了一面小旗。陳阿六忽然明白了,這可能是黃果木畫給兒子玩的,于是脫口問道:
“這是給兒子畫的吧?”
黃果木剛要說什么,卻又止住了,只是朝陳阿六點了點頭,并從包袱里拿出了30兩白銀,連同畫一起交給了陳阿六。
半個月后,陳阿六帶著銀子和那張畫來到了黃家。黃妻秋竹得知丈夫托陳阿六給自己捎來30兩銀子,很是高興。可是當秋竹看過那幅畫后,把陳阿六拽住了,問道:“孩子他爹托你捎回來30兩銀子,你怎么才交給我十兩呢?”
“那……那怎么能呢?”陳阿六的臉一下子紅到了脖子根,囁嚅著說道。
秋竹指著畫一說,陳阿六羞愧難當,只得交出昧下的那20兩白銀。
秋竹是怎么知道丈夫給自己捎來了30兩銀子的呢?
常識斷案:秋竹把畫遞到陳阿六的面前,指著畫上的三座山說:“三山(三)得九!”又指著山上的三面小旗說:“三旗(七)二十一!你是讀過書的人,加一加看吧!”
76.生豆子和熟豆子
王愷是平原縣的縣令,一天,有個販麥的商人,來到衙門告狀,說夜里路過一村子的寺廟前時,被一伙人搶劫了,但由于天黑,并沒有看清楚盜賊是什么模樣,有多少人。
王愷聽完販麥商人的報案后,并沒有馬上去抓盜賊。他想如果官府去抓盜賊,由于沒有確鑿證據,不僅抓不到盜賊,反而容易打草驚蛇,盜賊必定會躲起來,短時間內不會再出來作案;即使抓到強盜,找到了麥子,但這種麥子是很普通的糧食,幾乎家家都有,強盜要抵賴說這不是贓物也難驗證。于是王愷叫販麥的商人先回家去等候消息,并囑咐販麥商人一定不要操之過急。
過了幾天,又有一個販豆子的商人晚上走過那個寺廟,結果,豆販子也遭了搶。王愷就命一個士兵化了裝,到寺廟去買豆子。士兵說要檢驗豆子的好壞,要和尚把所有裝著豆子的袋子都打開。士兵一袋一袋地認真檢驗,找了好一會兒,才挑選到了幾袋滿意的豆子。隨后,士兵立刻就逮捕了這個賣豆子的和尚,把他押解回縣衙。到縣衙后,這和尚沒有抵賴,交代了全部罪行。從這以后,當地的盜賊們躲的躲、逃的逃,再也不敢作案了。
王愷是用什么方法抓獲強盜的呢?
常識斷案:販豆子的商人是王愷派去的。王愷暗中派的這名商人夜里路過那寺廟,他被搶的豆子中摻進了少數熟豆子。王愷派士兵到寺廟買回的豆子中發現了熟的,說明這寺里的和尚是搶劫嫌疑犯或者是銷贓犯。
77.“神鐘”識盜
陳述古剛到蒲城縣做縣令不久,就發生一起盜竊案,失主家里的幾件貴重東西被偷走了。衙役們抓了一批嫌疑犯,但一連審問了幾次,均毫無結果。這使陳述古有些犯難:把嫌疑犯都押起來,顯然不合適;都放掉,案子破不了會被人看作無能,受到人們的嘲笑。怎樣才能把真正的盜賊找出來呢?
深夜里,陳述古難以入睡,坐在燈下翻閱有關材料,苦苦地思索。這時,寺廟里的鐘聲傳來,久久地在他耳邊繚繞。這悠揚的鐘聲使他想出了一個破案的巧妙辦法。
隔了幾天,陳述古向官員們說:“最近在縣南邊的靈山寺里發現了一口‘神鐘’,能辨別盜賊,而且非常靈驗。”隨后派人將那口“神鐘”運到蒲城,低低地懸掛在衙門后面的閣樓里,讓人焚香點燭,供上果品祭拜。
這事很快傳到嫌疑犯的耳中,他們不知“神鐘”怎樣辨盜賊,人人都產生了一種莫名其妙的驚慌。
這一天,陳述古吩咐把嫌疑犯帶進閣樓。他帶領官員們在“神鐘”面前恭恭敬敬地擺上供品。燒香叩頭。然后對嫌疑犯們說:“這口鐘很靈驗,沒偷東西的人摸它,不會發出聲音;偷過東西的人只要手一碰到它,就會發出嗡嗡的聲響。你們現在都不承認自己偷了東西,我只好請‘神鐘’來辨別了。”
說完,陳述古讓他們退出閣樓,叫獄吏把“神鐘”用帷帳圍起來。過了一會兒,陳述古親自監視,把嫌疑犯逐個帶進黑乎乎的帷帳里,讓他們伸手去摸鐘,摸過后,都擠在閣樓的一個黑暗角落里。
十幾個人都摸過了,“神鐘”竟沒有發出一點聲音。陳述古叫嫌疑犯一個個走出閣樓,說:“把你們的手伸出來。”他們先是一愣,接著毫不在意地把手伸到面前。陳述古逐個檢查,然后指著其中一人說:“偷東西的就是你!”經過審問,那人果然就是盜賊。陳述古是怎樣破案的呢?
常識斷案:陳述古暗中派獄吏將鐘身上涂滿了墨炭,而那人做賊心虛,惟唯恐手摸到鐘后發出聲音,只做了個摸的樣子,沒敢讓手觸到鐘上,所以手指上一點兒墨炭也沒沾上,手指是干凈的,便說明他是盜賊,而其余的人手上全涂上了墨炭。
78.裝啞巴
有個秀才名叫蔣勤,他有一匹膘肥體壯、性情兇猛的烈馬。那馬莫說是人,就連別的馬一接近它,也會被踢傷或踢死。因此,蔣勤外出時十分注意,要么將自己的馬拴開,要么叫別人的馬拴遠點。
一天,他來到縣城,就把自己的馬拴在離店鋪較遠的一棵樹上。正要走開,看見一個富家公子吩咐隨從,將馬也拴在這棵樹上,蔣勤連忙勸阻:“客官且慢,我這馬性情暴烈,怕有格斗之危。”
那隨從狗仗人勢,根本不聽蔣勤之勸。
蔣勤又轉身對主人說:“公子明斷,我這馬性烈,請將馬另拴別處。”富家公子一聽怒不可遏,厲聲說:“我定要拴在這里,看你把我怎樣!”說罷就走了。
不多時,蔣勤的烈馬就將富家公子的馬踢死。富家公子一見大發雷霆,就吩咐隨從將蔣勤扭到縣衙。
知縣王文敏升堂后,看見原告是本縣有名的富家公子蘇衙內,知道不好對付,問清原委后,就以驗馬尸為名宣布退堂。隨后王文敏一邊派人驗馬尸,一邊派人向蔣勤授意,要他明日到公堂上委屈一下。果然,王文敏就非常利索地斷了此案,為蔣勤討了公道。
王文敏是怎樣審案的呢?
常識斷案:次日升堂,王文敏一拍驚堂木,要蔣勤從實招來,蔣勤一言不發。
王文敏又說:“此人是個啞巴,本縣不好審理。退堂!”
蘇衙內上前說道:“大人且慢,此人并非啞巴,昨天我家奴去拴馬時,他親口說了話。”
王文敏問家奴:“他昨天說什么話?”
家奴說:“我去拴馬時他對我說,他的馬很兇,要我把馬拴到別處去,免得踢壞了我家公子的馬。”
王文敏又問:“此話當真?”
蘇衙內說:“一點不假,我親耳聽見。”
王文敏一聽,哈哈大笑道:“此案已經了結,蔣勤已將他的馬性烈的情形講明。你們不聽,硬要拴在一起,只能自食其果。”說罷退堂了。
蘇衙內理屈詞窮,只好作罷。
79.一副銀牙簽
一天,陳達與酒店老板趙富貴撕扯著來到縣衙告狀。
陳達先起訴道:“小民陳達,以賣布為生。前天趙富貴到我處取走兩匹細布,說好今日付錢,誰知今日我來收賬,他竟矢口說不曾拿過我的布匹。小民的生意薄本小利,經不得訛騙,求老爺為小民做主。”
趙富貴反唇相駁,兩人在黃知縣前各執一詞,互相斥責。
黃知縣一拍桌子,喝住了他們。待問過兩人詳細情節后,擲下捕簽,大聲對陳達道:“大膽刁民,自己賣布虧了本,竟敢誣告他人,訛詐銀兩。你告趙富貴騙你布匹,契據何在?證人可有?分明視本公堂如兒戲,將刁民陳達押下,聽候發落!”
說罷,黃知縣走下公堂,來到趙富貴面前,和聲地對趙富貴說:“趙老板受驚了,刁民陳達素不安分,本縣一瞧便知其非善良之輩,此番定重責不貸。”黃知縣與趙富貴老板攀談起來,言語間甚是投機。
這時,黃知縣見趙富貴胸前露出一副銀牙簽,便道:“本官早有心打造一副牙簽,終因無此物樣,難以如愿,今借趙老板此牙簽仿造一副,你看可以嗎?”趙富貴忙說:“老爺見外了,請隨意仿制打造。”
結果,黃知縣就靠這一副銀牙簽,便破了此案。
黃知縣是怎樣破案的呢?
常識斷案:黃知縣讓趙富貴稍候,然后拿著銀牙簽來到了后衙。讓他一個衙役帶上銀牙簽,扮作伙計模樣,去趙富貴店中取布。衙役見到趙富貴妻子后,取出銀牙簽對她說:“趙老板將前兩天進的那兩匹布轉賣他人了,現在趙老板有事不能親自來,派我來代為取布,因為怕你生疑,故以銀牙簽為憑。”趙富貴的妻子仔細地查看了銀牙簽后,確認是丈夫的隨身之物,便將陳述的布匹交給了差役。此刻,證據確鑿,趙富貴只好認罪。
80.誰的旱煙管
李文德和柳吉生是居住在黃河岸邊某縣的鄰居,一天,為了一根旱煙管爭吵到縣衙。柳吉生說:“這煙管是我花重金購買的,是我心愛之物。”
李文德說:“這煙管是我父親留下的,我已經用了20多年了。”
縣令李紹聽完他們的陳述后,叫衙役將這煙管呈上來。煙管有一尺多長,桿是木質的,煙桿的上端刻有“癸未仲夏”4字,煙斗和煙嘴都是銅的,煙斗的磨損不大,煙斗和煙嘴上沒有什么污穢,擦得很光亮。
看完后,他問李、柳二人:“這煙管值多少錢?為何吵鬧不休?”
柳吉生說:“這煙管是我花5兩紋銀買的,雖不是很好看,卻是我心愛之物。現今仍值5兩銀子。”
李文德說:“這煙管其本身不值3錢銀兩,但是我父親留下的,已使用了20多年,煙桿用有毒的黃藤做成,用這管煙袋裝煙可以克毒,所以,就算10兩銀子也不賣。昨天柳吉生來我家抽煙拿走了,今日我向他討還,他卻說是用5兩銀子買的。”
李知縣聽完他們的申述后,獨自深思,心想:今年是庚戌年,“癸未仲夏”至今也有20多年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