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進入神奇的力世界(4)
- 誰會是下一個牛頓:最讓人受啟發的物理現象
- 宋學軍編著
- 3496字
- 2014-12-01 16:25:30
你用滑雪橇能夠在松軟的雪面上行走,不用滑雪橇就要陷到雪里去。為什么呢?因為用了滑雪橇身體壓力分配在比不用的時候大得多的面積上。假如,舉例來說,兩只滑雪橇的面積等于我們兩只鞋底的20倍,那么,用滑雪橇的對于雪面所施的壓強,就要比兩腳站在雪面上的所施的壓強弱,只等于兩腳站著的所施壓強的20分之一。因此,松的雪面能夠承受得住滑雪橇上面的人,卻承受不住用兩腳站著的人。
根據同樣的理由,在沼澤里工作的馬,時常要在馬蹄上系著特制的"靴子",來增加馬蹄和地面間的接觸面積,減少沼澤地面所受的壓強:這樣一來,馬蹄就不會陷到沼澤泥淖里去了。在有的沼澤地,連人也是這樣做的。
人在薄冰上通過的時候,一定要匍匐爬行,也是為了把自己的體重分配到比較大的面積上。
最后,還有龐大沉重的坦克和裝有履帶的拖拉機,在疏松地面上所以不會陷下去,也仍舊是這個緣故,它們的重量是分配在比較大的支持面積上。8噸或8噸以上裝有履帶的車輛,對于每一平方厘米地面的壓力不超過600克。從這一個觀點看來,沼澤地帶應用的裝有履帶的載重汽車,真是很有趣的。這種汽車載了2噸重的貨物,加到地面的壓強一共只有每平方厘米160克;因此,它能夠在沼澤地帶以及泥濘或沙漠地區行駛得很好。
像這樣支持面積大的情形,在技術上,跟支持面積小的就像針尖的情形一樣,是可以好好利用的。
從上面所說的,可知尖端所以容易刺進物體,只是由于力的作用所分配的面積小的緣故。銳利的刀子要比鈍刀容易切割東西,也可以用完全相同的理由解釋:力量集中在比較小的面積上。
所以,尖銳物體容易刺進或切割物體,只是因為在它們的尖端或鋒刃上集中了比較大的壓力的緣故。
腹上破石與刀砍不傷的秘密
在司馬南《偽氣功揭秘》一書中敘述了一種騙人的偽氣功--腹上破石:"表演者仰面朝天,躺在地上,也有人橫躺在兩條長凳之間,腰背部不著凳子,腹上放一塊大石頭,通常是五六個、七八個小伙子抬上來的。然后,由一名助手揮起十八磅大錘猛力擊打石塊,大石頭應聲而切斷,表演者從地上蹦起來,安然無恙。"
觀眾會被腹部的大石頭所迷惑,實際上,正是這塊石頭保護了表演者。如果錘子直接敲在肚皮上,肚皮是受不了的,因為肚皮的損壞和速度有關。石頭越重,打擊后感受到的振動越小,這是由物理學中的碰撞定理決定的:物體運動起來有兩個物理量應該同時考慮:一個是物體運動的速度,另一個是物體的質量。一個皮球向我們跑來,雖然速度很快,但是我們并不害怕它,反過來,一個滿載的機車雖然慢慢地向我們溜來,我們仍然非常害怕,迅速躲避。我們知道這樣重的車子是很難阻止它的運動的。物理上定義質量和速度的乘積為動量。設碰撞時錘子全部動量傳遞給石頭變成石頭的動量,由于石頭的質量很大,所以石頭獲得的速度便很小。
假如石頭的質量是錘子的一千倍,石頭碰撞后獲得的速度只是錘子的速度的千分之一。所以只要表演的人能承受得了,石頭越重所受到的傷害便越小。
上面我們說到石頭的運動速度,石頭的斷裂則和石頭本身的性質有關。司馬南通過調查指出:一般選擇比較脆的石頭,容易斷裂,寬厚合適,寬大為好,厚度宜在10厘米左右,這種石頭比較容易斷裂。
當我們縫衣服的時候不小心,用針扎破了手指,你所受到的壓強比某些高壓鍋爐里蒸汽的壓強一點也不小;手輕輕拉動刮胡子的刀片,施加在胡子上的壓強會達到每平方厘米幾千牛頓。
壓力和壓強看上去類似,實際上相去很遠。壓強是單位面積上的壓力,針尖的面積是釘子尖的面積的幾百分之一,所以,能用針縫衣服,不能用釘子來縫衣服。
某些硬氣功表演的"刀砍不傷"的道理就在于此。司馬南仔細調查了"刀砍不傷"的表演過程,道出了其中的奧妙:"表演開始,氣功師一般都舉起刀來,就地取材,在案板上剁斷五根木筷,讓被砍斷的木筷飛濺一地;也有的氣功師,猛然躍起,操刀砍下兩根指頭粗細的樹枝,削蘿卜、剁木頭就更常見了。總之,在氣功師把刀砍向自己的身體之前,都要搞一點"削鐵如泥,吹毛立斷"式的操演,讓觀眾的心收緊,相信這把刀是鋒利無比的真刀。接下來,氣功師玩"真"的了。把上身的衣服脫光,露出一身的腱子肉,常年鍛煉的結果,這些表演者多表現出一股雄悍的男人氣。右手持刀,運氣于左胸。胸大肌高高凸起繃緊。氣功師揮起大刀,死命地朝左胸砍去,人們只聽見"嗵嗵嗵"直響,可是氣功師的胸上除了有點紅印兒連一點傷痕也不見。等氣功師表演完了,人們上前察看,更是驚訝不已。"
令人疑惑的是,大刀鋒利到能砍斷一捆竹筷,砍下一根樹枝,為什么不會傷了皮肉?
原來大刀的刀尖處是鋒利的,而其他部分則是鈍的。揮刀砍下,接觸氣功師身體的那部分是鈍的,面積增大,壓強減小。再加上揮刀時有技巧,看似重砍,實為輕打。
避不開的碰撞
一九一二年秋天,海面上相距數百米的一艘大型遠洋客貨輪"奧林匹克"號和一艘海軍"豪克"號巡洋艦同向前進,由于航速相近,所以久久遙遙相望,遠洋輪上的旅客還不時向軍艦揮手致意。可是,航行中巡洋艦逐漸與遠洋輪平行后,竟不斷地越靠越近,當接近一百米時,軍艦突然加速沖向客貨輪,把遠洋客貨輪的船舷撞了個大窟窿……
伯努里"奧林匹克"號遠洋客貨輪的船長和旅客都認為,是軍艦惡意沖撞;而巡洋艦方則委屈地聲明,他們絕非故意,而是盡力想避開,可是身不由己……一時輿論紛紛莫衷一是,并引起了法律訴訟。最后,雖然法院判決"奧林匹克"號因為沒讓開航道而負"過失"責任,而旅客和船長憤憤不平,認為判決不公,成了一場爭論不休的疑案。
以后十幾年,又不斷有類似的撞船事件發生,引起了海運、海軍和社會各方的關注,一些科學家也開始進行有關的研究和實驗。終于,科學家揭開了類似撞船事件的謎底。那艘巡洋艦確實不是故意沖撞,而是由于兩船距離過近,兩船間的海水流速較大,而兩船外側的水流速較小,根據"伯努利原理",水的流速大壓力小;水流速小壓力大,所以平行的船都受到外側海水的壓力而越靠越近。"奧林匹克"號噸位大,外側水流的壓力對航速、航向影響不大,而噸位小的"豪克"號巡洋艦在靠近時受外側壓力影響明顯,形成加速靠攏--沖撞。弄明白了原因以后,漁業、海運和海軍部門都制訂了海上航行船舶間的"安全距離",以防再發生類似慘禍。
這種水流速度不同形成的壓力差,我們在江河湖海中游泳時也會有體會--急流似乎有"吸力"會把人"吸"過去。有人做過計算,流速每秒一米的水流,對人體的"吸力"可達三十公斤力!流速再大,這"吸力"就十分危險了。
有驚無險的過山車
在游樂場里,最驚險又最有趣的游戲之一,也許就是乘過山車了。當你乘飛車,穿云霄,頭朝下飛行的時候,常常會嚇得魂飛魄散。其實,你一點也不必擔心自己的安全。物理學定律像一位天使在保護著你。過山車都是按著力學規律精心設計的,就像月亮不會突然從天上掉下來一樣,你也絕不會突然頭朝下地從過山車上栽落下來。
下面讓我們一起乘上這種最有趣的過山車--穿梭環軌飛車"飛"一次,然后我們一起來琢磨一下這里面的道理。
兩個高達幾十米的滑梯中間,夾著一個十幾米高的環軌。車站上停著漂亮的軌道車,舒適的座椅正等待著我們。當我們在座椅上坐穩以后,服務員提醒我們,把椅子前的保險檔放好鎖住,這樣我們就被鎖在椅子里!只有當每一個椅子上的橫檔都鎖好以后,列車才能開動,而且在列車行駛的整個過程中,乘客自己不能開啟這個橫檔。因為橫檔是由中央控制系統統一管理的,列車不到終點,鎖是打不開的。
乘客坐好以后,鋼絲繩把列車慢慢拖到滑梯的頂端,突然鋼絲繩松開了,列車迅速地向下沖去。我們的心就好像提到嗓子眼一樣,但是只有幾秒鐘,列車速度開始減慢進入環軌向上爬升。到了環頂,我們的列車整個顛倒過來,頭朝下地向下俯沖,速度越來越快,有的小朋友被嚇得閉上眼睛,不過很快列車就沖向另一個滑梯,兜了一個圈子以后,再次沖向環軌。最后列車戛然停在原來的車站上。
我們的這一段經歷是很寶貴的,因為在沒有過山車之前,只有飛行員才能有這種體驗。乘過山車的時候,你也許會想過列車為什么不會從環軌的頂端掉下來。
下面我們通過一個實驗來講講這里面的道理:用一個網兜兜住一杯水,用手提著網兜慢慢擺動,讓它越擺越高,這時候水杯雖然傾斜,但水卻灑不出來。等擺得很高的時候,順勢讓水杯在豎直面上劃一個圈,水杯底朝天越過你的頭頂,但是杯中的水仍然不會灑在你的頭上,好像地球不再吸引杯中的水似的。這是一種失重現象。其實,失重的時候,重力并沒有消失,而是在"忙"著干其他的事,因此顧不上把水從杯子里拉下來。
重力在忙著做什么呢
再來做一個類似的實驗:在繩子的一端拴一個螺絲母。甩動繩子讓螺絲母在豎直面上做圓周運動。等螺絲母轉到高處的時候,一松手,螺絲母就會向外飛去。做這個實驗要特別注意安全,最好找個空曠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