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2章 消費現象:一池渾水(1)

老太太買房子

有一個故事曾經很流行,故事的主角有兩個:一個中國老太太和一個美國老太太。

中國老太太一輩子都在攢錢中度過,目標就是要搬出自己破舊的房子。經過數十年奮斗,最終她買下一所屬于自己的新房子,然而還沒來得及搬進去她就不行了,臨死時她幸福地說:“終于有了自己的新房子了……”中國老太太無牽無掛地走了。

而那位美國老太太在臨死時也幸福地說:“終于還清了房屋貸款……”同樣也是無牽無掛地走了。不同的是,那位美國老太太雖然在還貸款中度過了一輩子,但是也住了一輩子好房子。

兩個老太太,代表著中美兩種不同的消費觀。

現如今,這種差別在新一代年青人身上已經不大。在中國,已經有“城市新貧族”和“百萬負翁”等說法,“負翁”是對負債消費人士的一種戲稱。調查表明,現在中國年輕人的消費觀念愈來愈超前,有57%的人表示“敢用明天的錢”,48%的人不為自己成為“負翁”擔憂。經濟學家分析說,隨著越來越多的人觸摸到小康的生活水平,超前消費已水到渠成地來到中國都市居民身邊。大到商品房、汽車,小到家電,年輕人都可以通過貸款的方式買了再說。

但是也有人說,這些“負翁”是在高消費“享受資料”,這些具有破壞性的享樂主義和不切實際的消費文化,是必須用制度加以約束的……

那么,經濟學家怎么看呢?

經濟學基本的行為假設是人人追求約束條件下的利益最大化。在經濟學看來,人都是一樣的聰明,一樣的理性,行為和結果之所以不同,完全是因為約束條件不同所致。

所以,經濟學家認為,這不是中國老太太蠢,而是美國老太太聰明。首先是因為以前中國經濟不發達,利率高昂;市場不發達,交易費用高昂。過去,我們搞計劃經濟,就算老太太想貸款買房子,她上哪里去貸款呢?又從哪里能買到房子呢?市場化改革的初期,老太太可以貸款了,也有地方買房子了,但我們的經濟還不發達,利率高昂,我們的市場還不發達,坑蒙拐騙、不履行合約的事情時有發生,老太太還是不會貸款買房子的。

今天,經濟發展了,利率降下來了,市場發達了,合約履行程度提高了,我們開始貸款買房子車子了。今天的年輕人有幾個不是貸款買房子買車子的呢?

經濟學家筆記

經濟學有一條定義性的規定:人的行為總是會對經濟環境做出最好的反應。今天,中國老太太“聰明”起來了,這就是市場發達的結果。

雪中送炭

信用卡的產生,曾有過這樣一段趣事:有一天,美國商人麥克納馬拉在紐約一家飯店請客吃飯。在結賬時才發現沒有帶錢包,他深感難堪,不得不打電話叫妻子帶現金來結賬。這事讓他產生了創建信用卡公司的想法,他在1950年與朋友合作,創立了“大萊俱樂部”。該俱樂部為會員提供一種證明其身份和支付能力的卡片,會員憑卡片可以記賬消費。

這種商業信用卡在后來隨著銀行信用的介入,逐漸轉變成了以銀行信用為特征的信用卡。自從信用卡面世以來,很快就風靡起來了。但是很快就出現了問題,由于發行信用卡的銀行之間互不聯系,持有它的人只能在一定地區使用,超出一定范圍,根本就沒人理它。為了解決這個問題,加利福尼亞的銀行率先站了出來,開始和其他地區的一些銀行訂立合同,主要就是準許它們發行加利福尼亞銀行的美洲銀行卡。1976年,美洲銀行卡改名為VISA卡,即我們常說的維薩卡。這就是VISA卡組織的由來。隨后,為了與VISA卡組織的壟斷進行競爭,許多銀行發奮圖強,組建了一個新的組織,該組織的成員也像VISA卡組織的內部成員一樣相互之間建成了一個網絡,從而組成了MasterCard組織,即我們常說的萬事達組織。隨著時間的推移,VISA和MasterCard兩個組織日漸壯大,許多銀行不再試圖建立新的組織,而是直接加入這兩個組織中的一個。加入的條件之一就是要在卡上標上它所加入的信用卡組織的徽記。這就是為什么我們在使用信用卡或與信用卡相關的金融工具時,都會看到這兩個標志的原因。這兩個組織在當今的信用卡組織中始終充當著領路人的角色,而且相互之間的競爭與壟斷也在如火如荼地進行著。

可見,信用卡的出現,其初衷就是要為人們提供一種信用憑證,使得人們可以憑借自己的經濟收入和人格,從銀行獲得一定的信貸額度。

所以,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能夠為你提供一定限額的消費信貸。這是信用卡的一個根本標志。也正是這樣一個功能,信用卡具有了名副其實的“信用”意義。萬事達卡國際組織的一位負責人認為,“真正的信用卡首先要有免息期,持卡人花銀行的錢,只要在免息期內還款就沒有利息;其次不需要擔保,不需要擔保人也不需要質押;第三是信用額度可循環使用。只有具備了這三個條件才算是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而準信用卡沒有免息期,也沒有信用額度”。也就是說,真正意義上的信用卡,是兼備借記功能和貸記功能于一身的。因此,只有借記功能的信用卡,雖然能給人們帶來一定的方便,但它充其量只是一個電子錢包,人們更希望的是能夠獲得它的透支功能,把電子錢包變成具有超值功能的錢包。

普通民眾一般需要進行的金融行為有三類:儲蓄、投資和資金周轉。對于儲蓄和投資行為,人們都好解決。但是,在需要資金周轉時,國家統計局的六次調查中發現,40%的被調查者還是愿意跟自己的親友借錢,但現在已經有越來越多的人認識到與朋友借錢不方便,人們希望從一個“非親非故”的銀行來借錢。信用卡的透支就能夠讓你在短時間內急需一筆不太大的資金時,直接從信用卡上“無聲無息”地取得,只要在免息期內把款還清,你就可以“無聲無息”地通過銀行解決你的燃眉之急,而不用在親戚朋友面前表現出任何沒面子或難為情了。同樣是一筆借與還的交易,在親戚朋友面前和在銀行面前卻是截然不同的兩種感受,是兩種截然不同的后果。因此,這樣的一個功能,確實是十分誘人的。尤其是對那些需要解決燃眉之急的人來說,猶如雪中送炭。

另外,即使現在有足夠的錢來消費,你也可以利用信用卡來賺取銀行的錢。因為信用卡的信貸消費有一個免息期限,至少可以等到一個月后才付賬——從簽賬到收到賬單,當中可能隔了幾個星期,從收到賬單到真正需要付賬,當中又隔了幾個星期,在這段時間里,這筆錢可以繼續擺在銀行里頭多生幾個星期的利息。比如有的持卡人要出國用錢,可以先通過信用卡花銀行的錢,而把自己的美元存在銀行里繼續生利息。銀行的信用卡免息還款期是20天到50天不等,只要在這個期限內把銀行的錢還上,就不用付利息,而自己的存款則可以賺到銀行利息了。因此,鼓勵市民用信用卡消費,也就是在教市民如何賺銀行的錢。盡管銀行賺不到利息的錢,但會從持卡人的消費上收取傭金,這是發卡行與商戶之間的事,與持卡人沒有關系了。

目前,我國除少數信用卡如招商銀行的一卡通、上海浦東發展銀行的普通東方卡等不允許透支以外,多數信用卡都允許用戶善意透支。可透支金額從1000元到10000元不等,一般普通卡多為1000元~5000元之間,金卡多為5000元以上。透支通常需經發卡行的同意。透支期限最長不得超過60天。透支利息自銀行記賬之日算起,15天內按日息萬分之五計算;超過15天的,按日息萬分之十計算;超過30天的,按日息萬分之十五計算。透支計息不分段,按最后透支時間的最高利率計算。

比如說,廣東發展銀行在1995年就推出了信用卡,利用透支功能開展個人信用業務。根據持卡人的資信等級分為普通卡、金卡、白金卡。用信用卡可以不用存錢,只要有卡,就可以先用錢,再還錢,廣發行提供了50天的免息還款期。也就是說如果短期用錢,信用卡是很好的選擇。

經濟學家筆記

信用卡的普及,可以讓銀行、持卡人、商家之間達到“三贏”的局面。就持卡人來說,他不僅可以很方便地在銀行網絡所及的許多地方實現存取款項,以避免攜帶現金之苦,而且可以從銀行獲得相當于其月收入2至4倍的信貸資金。既可以解決許多的燃眉之急,又能夠利用銀行賬單的傳送時段和免息期來獲得一定的利息收入,賺取銀行的錢。另外還可以在網絡基礎上進行郵遞購物和網上購物,實現“足不出戶”式的購貨,實在是非常便捷的一個選擇。

電信領導去洗澡

某電信部門的領導回到當年插隊的地方看望老朋友,剛下車他就住進了鎮里的一家招待所。經過一路的顛簸,領導身上汗津津的,他便想洗個熱水澡。由于招待所條件有限,只有一個公用的澡堂。

領導來到澡堂門口卻被一個服務生攔住:“先生,您要洗澡的話請先交納15元的初裝費。我們將會為您安裝一只噴頭。”領導馬上一愣,心想這招待所怎么這么宰人!但礙于身份,領導沒有發作。他交了錢剛想進去卻又被服務生攔住:“先生,對不起,為了便于管理,我們的每只噴頭都有編號,請您先交納10元的選號費,選好的號碼只供您一人使用。”領導有些生氣,但還是交了錢選了“8”號。服務生又說:“您選的是個吉利號碼,按規定您還得交8元的特別號碼附加費。”“見鬼!”領導壓了壓火,說,“那我改成4號。4號也不是什么吉利號碼,總用不著交什么特別號碼附加費了吧?”服務生說:“4號是普通號碼,當然不用交特別附加費,您得交5元的改號費。”領導無奈地搖搖頭,心想當年這里的民風是何等的淳樸,沒想到如今為了賺錢竟如此巧立名目,真是世風日下啊!

領導交了錢后便理直氣壯地問:“這下我可以進去洗澡了吧?”服務生笑著說:“當然可以,您請。”領導瞪了他一眼,踱著步往里走。服務生突然又補充說:“對不起,我還得告訴您,由于4號噴頭僅供您一人使用,所以不管您是否來洗澡,您每月還要交納7元5角的月租費。此外您每次洗澡要按每30分鐘6元的價格收費。另外,每月交費的時間是20日之前,如果您逾期未交,還要交納一定的滯納金……”“夠了,夠了,我不洗了!”領導氣壞了,扭頭就想走。服務生便問:“您真的不洗了嗎?”領導聲色俱厲地說:“對!我永遠也不在你們這里洗澡了!”服務生微笑道:“如果您不再使用4號噴頭了,那您還得交9元8角的銷號費。只有這樣您以后才能再也不用向我們交納任何費用了。”領導大怒,和服務生大吵了起來。不一會兒,招待所的經理聞聲趕來。領導一見經理來了,便高聲嚷嚷著要投訴。經理了解了事情的經過后,笑著對領導說:“先生,對不起,也許您還不知道,就像你們電信行業一樣,洗澡業在我們這里是壟斷經營的……”領導一聽這話,啞口無言。

這個笑話典型地體現了壟斷的特點。

在2001年中國電信業拆分以前,中國電信到處存在著收費高昂、制度不合理、效率低下等種種弊端,全民怨聲載道,批評之言如風如雨不絕于耳。尤其是收費項目繁多,到了不可思議的地步。有人說道:“這幾項收費好比進飯店吃飯,除交了飯錢外,還得交租用桌椅的費用。”而電信服務質量低劣,對裝機、移機、話費咨詢態度生硬;電腦計費出了問題,把責任推給電腦;客戶投訴,你投你的,我行我素……種種情況數不勝數。

事實已經證明,在固定電話、移動電話資源中的壟斷地位是電信公司、移動和聯通公司在資費中不顧及消費者利益的最終原因,這也的確慣壞了電信行業。根據國外的范例,沒有一個發達國家是靠一家電信公司提供通訊服務的,不論是以地域劃分還是以業務劃分,拆分都形成了行業內的競爭。

2001年的電信拆分打破了這種局面,結果市場效應立竿見影。聯通和移動互相競爭,使得移動資費不斷下降,鐵通和網通的崛起,把市話費拉下水來,全國裝機費統一降到235元。

經濟學家筆記

現在由于所有的電信業務每一家都有經營,四大電信集團的形成實際上讓百姓多了另外三種選擇。可以肯定,無論是固定電話還是移動電話,資費的逐步合理性是四家運營商中誰也扭轉不了的。

天價的吉祥號碼

一個吉祥手機號碼價值是多少?重慶有位姓游的先生就擁有一個尾數7位都是“8”的手機號。他將這個13××8888888吉祥手機號碼,以22萬元天價轉讓給別人。

誰為7個“8”的手機號買單?游先生稱,該號碼轉讓給了一位福建來渝做陶瓷生意的老板。此外,游先生還以19萬元的天價,轉讓了另一個尾數為7個“3”的吉祥號。該號碼也被一位不愿意透露身份的先生購得。據說,游手里還有類似的號碼若干個,比如,尾數為7個“1”的號碼,正在討價還價,估計轉讓費會在17萬元左右。

天價吉祥手機號,買來何用?游先生稱,買家幾乎全部是生意人,他們不僅僅是因為好記憶和對數字的崇拜,更重要的是用來“撐門面”,其中也不乏當作禮物送人。

正因為吉祥手機號有市場價值,自然成為收藏愛好者的寶貝。游先生稱,從事手機號碼收藏已兩三年,一共收藏了20多個吉祥號。其中多數號碼都是花錢買來的,像尾數為7個“8”的號碼,2年前的收購價就超過10萬元。此外,尾數為5個“8”和“6”的號碼,手頭還有好幾個。

尾數為5個“8”和尾數為7個“8”的號碼,價差多少?游先生稱,少了兩個“發”,掉價20萬。由于尾數為5個“8”或“6”的號碼較常見,身價大跌,約在2萬元左右。

此外,尾數多個“4”的號碼,其實也很走俏,曾有人出價15萬元要買尾數為7個“4”的號碼,但手頭沒有現成的,生意也沒談成。

“吉祥號碼”又稱為“個性號碼”,是指由于人們的傳統觀念和個人喜好而產生的對某個或某組數字的崇拜。有人認為這些數字能夠給自己帶來好運,于是就像我們通常所說的“圖騰崇拜”一樣,受到人們的青睞。

這些數字往往是由于諧音或傳統的思維習慣形成。就像圖騰一樣,不同的部落和民族,往往有各自不同的崇拜對象。不同地方的人由于有不同的觀念和生活習慣,即使是對同一個號碼,也會產生不同的吉祥觀念。比如說,我國許多地方都有人認為“8”字能給自己帶來好運。主要是因8與“發”諧音,常讓人聯想到“發財”。何人不希望發財呢?于是這就是受人們喜愛的原因。還有什么“168”做“一路發”解釋,“888”是“發發發”的意思,“666”又是“六六大順”等等。

主站蜘蛛池模板: 甘洛县| 蒙山县| 昌江| 区。| 西畴县| 四平市| 年辖:市辖区| 扶沟县| 宝坻区| 独山县| 文安县| 孝义市| 福建省| 濮阳县| 石阡县| 加查县| 册亨县| 博罗县| 舒兰市| 台北县| 江孜县| 固镇县| 杭锦后旗| 嘉定区| 浑源县| 永嘉县| 土默特右旗| 定西市| 和田市| 汉寿县| 瓦房店市| 类乌齐县| 兴国县| 佛坪县| 大邑县| 江都市| 乌兰县| 海丰县| 南投县| 民县| 通许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