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爺爺的救濟
- 我的青春我的夢
- 拂塵若曦
- 1478字
- 2014-11-29 15:42:24
沒有玩具的童年,小黃就是湘琴童年最好的回憶。
母親一邊洗碗一邊碎碎念,明天是趕集的日子,這個時候去采買的話,要比平時便宜多了。她正在盤算著如何用最少的錢,盡可能地買到所有需要的東西。
男人從里屋走到廚房,一邊幫女人洗碗,一邊道歉,“孩子他媽,真是對不起。如果我可以多掙一點錢的話,你也不用如此糾憂愁了。”
女人搖了搖頭。夫妻本就要相互體諒同甘共苦,而且生活就是柴米油鹽,將這些東西清算好,是女人的本職工作。只是,“孩子他爸,女兒開春就七歲了吧,馬上就要上小學了。”
“是呀。”男人也有些無奈。上學當然好,但是上學就得花錢。工廠的子弟小學雖然花費少,但是師資有限。如果想讓孩子接受更好的教育,就得去城里。只是在城里上學,成本可比鄉鎮貴多了。
“我是想讓湘琴去城里上學的。”女人將碗筷收拾好,“我們苦一點沒有關系,但不能苦了孩子。讓她留在這種小地方的話,如果耽誤了學習,孩子以后長大會怪我們做父母的。”
男人點頭,他何嘗不想將最好地給自己的女兒,可是學費、雜費、書本費、來往的路費、飯錢……這一筆又一筆的花費,又應該怎么辦?
女人知道家里面臨的困難,只能換了一個話題,“這事情我們開春以后再想吧。反正湘琴上學要等到明年九月了,還有這么長的時間,說不定廠子到時候已經周轉順利,我們就不用為學費擔心了。”
話雖然是這樣說,但是他們兩人都知道,這樣的可能性微乎其微。
湘琴還在逗阿黃玩,孩子的世界總是簡單的。不需要為錢擔心,也不需要為生活考量。多年之后的湘琴回憶,自己兒時雖然家境貧寒,沒有漂亮的衣服和新奇的玩具,但是那段時光,無疑是最美好的。
因為簡單,也因為單純。
敲門聲響了起來,原來是爺爺來串門了。老人看到湘琴的時候,一張滿布皺紋的臉上露出了慈祥的笑容,然后將她給抱了起來,“小湘琴,有沒有想爺爺呢?”
湘琴的爺爺,是抗美援朝的老兵,為新中國的和平扛過槍灑過血,而那段崢嶸歲月現在則成為了哄湘琴睡覺的睡前故事。在湘琴的記憶中,爺爺就是大英雄,他的一生就是一段傳奇。關于爺爺的故事,隨著時間的流逝,長大之后的湘琴幾乎都忘記了,但是還記得爺爺講故事時,那娓娓道來而慈祥的模樣。
湘琴是爺爺唯一的孫女,也是最小的一個孩子,所以得到了最多的寵溺。爺爺抱完湘琴后,就走到廚房,取出一個小小的布袋,布袋里癟癟的,只有一張破破舊舊的五塊錢。
那個時候的五塊錢,大概可以買一大塊的肉和五斤左右的雞蛋,是一筆不小的數目了。尤其是對這個捉襟見肘的家庭而言,更是雪中送炭。
可是,這筆錢女人不敢要。老人的辛苦她也是知道的。連忙將錢還給了他,“爹爹,我們不用你的錢。長貴今天剛剛發了工資,我們算著還可以請你吃一頓大餐呢。”
女人笑著,努力不讓老人看出家庭的拮據。
可是老人就是工廠的領導,他知道廠里已經沒有錢。雖然賣掉了機器給工人們發了半個月的工資,可是在之前,已經有三個月沒有發工資了,不少工人甚至家里都揭不開鍋,需要借錢過日子。
所以,他把錢重新塞到女人的手中,“媳婦,你就拿著吧,就當是給娃兒買糖吧。孩子也怪可憐的,這小半年了,都沒有吃過零食。”
女人長長地嘆了口氣,終于是收下那張錢。若是換做以前,是他們孝敬長輩,可如今遇到了困難,竟還要長輩的幫補。其實女人也知道,家中的幾個兄弟親戚,生活一樣過得很艱難。只是因為長貴是老人的小兒子,所以老人非常疼愛。再加上住在一起的關系,所以才有了偏心。
女人給老人準備了飯菜,湘琴守著爺爺吃飯。老人給湘琴講過去在部隊上的事情,湘琴就給老人說今天堆的雪人,祖孫兩的氣氛和樂融融,讓男人和女人臉上的愁云疏散了不少。
日子拮據有什么關系呢?只要一家人還是在一起的,就沒有邁步過去的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