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章 告別顧憲成
- 紅樓:開局定親秦可卿
- 一定是起風了
- 2061字
- 2023-03-25 23:59:11
眼見眾人皆屬實無錫縣,顧憲成定聲道:“諸位,既然眾望所歸,那便將書院定在無錫縣,我且先修書一封,告知無錫縣知縣李常懷,已便他有個準備”。
于是乎,東林書院大本營便遷移到了無錫縣。
高攀龍高聲道:“先回去收拾東西吧,書本能帶則帶,三日后啟乘,前往無錫縣,并將此事互相轉告同窗”。
在一陣陣惋惜聲響下,眾學子垂頭喪氣的漸漸散開,各自到學舍、學堂收拾東西。
韓正新嘆了一口氣,面露難色,看向王仁之,道:“子斐,今日此事……唉,我已經不想講話了”。
王仁之愁眉不展,抬眸看向遠方,凝神道:“我又何嘗不是呢?”
許久后,垂眸走出書院,沉聲道:“走吧,走吧”。
韓正新回頭看了一眼熟悉的書院,此時竟有些戀戀不舍,嘆道:“我開始想念這日日讀書的地方了”。
此刻,整個書院都是黯然神傷,不茶不飯。
回家的路上,二人都是心照不宣,沉默寡言。
這時,顧憲成與其余七位講師回至屋舍,圍坐在圓桌之上。
顧憲成眉頭緊鎖,看向眾人不甘的面容,道:“我們幾人再細致謀劃此事”。
劉元珍狠狠拍了一下桌子,將方才憋住的怒火釋放出來,一面怒聲道:“我提議,給朝中黨人發信,收集齊楚浙三黨結黨營私、貪污勞民之罪證,特別是其魁首沈三貫,還須加倍針對,真以為我等好欺負!”
葉茂才點頭道:“我同意伯先此言,非要給他們一些顏色瞧瞧了,不然他們便會更加肆無忌憚的行事”。
緊接著,安希范沉聲道:“我也同意伯先此言,應予以還擊”。
這時,錢一本這個六旬老者亦開了口,只見他身穿白袍,長長白須微抖,面露怒意,憤憤道:“是啊,他們這是要趕盡殺絕,毀我東林黨根基啊,一群貪官污吏,怎敢如此囂張!”
言罷,轉眸看向顧憲成,有氣無力道:“叔時,你覺得此事如何辦為好?”
顧憲成正色道:“我與你們想法一致,應當先給黨人說明情況,并指示行動,不能再畏畏縮縮了”。
高攀龍站起身子,道:“我去多拿些筆墨,我們需急切修書幾百余封,以便第一時間轉告各路黨人”。
“存之,我與你一起,筆墨足夠了,紙張要多拿一些”。
顧憲成道。
少頃,二人拿過紙墨筆硯,與其余六人一同寫信。
一時,竟有些精神抖擻、壯志凌云之意。
一個下午的時間,八人都在屋舍中提筆寫信,直至傍晚,共計寫了八百多封書信。
書信內容幾乎一致,為書院遭遇、現況及將來,另外還有指示,第二日清晨,便將這些書信一同送往驛站了。
五百余名學子們暫停學課,等待無錫縣的東林書院重建,這個時間多則三、五個月,少則兩月,期間只能自學了。
重建復學之后,正是鄉試之際,這對考中生員,并準備備考鄉試的學子無疑是一個打擊。
原本王仁之還好一些,有一個同進士出身的父親,但現在,其父早己上任應天府知府了,無人教導,只能獨自備考了。
說起薛蟠,他也早早回到金陵,準備處理一番家事再到榮府寄住。
薛姨媽、薛寶釵此時,已經在榮府寄住半月了。
這個時候,林黛玉已經進榮府半年多了,而且林如海還未病逝,她還是榮國府的客人,雖說心思依舊敏感,但還未發展到后面的多愁善感。
只有幾年后重返榮府,她才成為父母雙亡的孤女,從此小心翼翼的寄居在榮府。
……
三日之后,五百余眾學子陸續從書院搬了出來。
他們或是回家讀書,或是跟隨顧憲成前往無錫縣,準備重建東林書院的工作。
眾學子回首望著這座古樸典雅的書院,沉默思念,久久不肯離去。
這些學子們在書院生活了多則六、七年,少則一、二,一切都是那么熟悉。
值得懷念的是每日清晨朗朗讀書的學堂,每日晚上相伴的學舍,以及學海無涯的藏書閣。
另外,書院中的草廬、長廊、亭子,以及月河、石橋、魚池等建筑亦是十分懷念。
正午,京杭大運河,京師渡口——
初夏,日高三丈不覺炎熱,今日正值涼日。
一艘艘長長的客船、貨船停靠在渡口,寬闊的岸邊人來人往,車水馬龍。
一條長約十丈的客船前,圍簇有一眾身穿學袍的學子,他們向著前方背上包袱的幾十人告別。
這幾十人中,有書院的講師,也有跟隨的學子。
“待書院重建,我們會第一時間寄出書信,這個時間不會太長,最多兩個月,在我們離開的兩月,你們要自覺讀書,遵守課時,切不可因無人監督而松懈”。
顧憲成在船艙前看著一眾學子,朗聲道。
“我們一定遵守學規和課時,不負您的教誨,再見了,先生,同窗們”。
眾學子滿臉不舍,齊聲喊道。
王仁之早在登船前,便同顧憲成、顧允成、高攀龍、安希范等講師告了別,同時也得到了他們的連連夸贊和叮囑。
……
從京師渡口,乘千里馬狂奔在田野中,到京城家府,不過用了半個時辰。
未時一刻,王仁之在前院拴好馬兒,進入垂花門,徐步行走在雕梁畫棟的長廊之中。
這個時間,母親與可卿應該剛剛吃過午飯,看看還剩些什么吃食。
想到這里,王仁之走向吃飯的偏廳。
進入廳中,便見秦可卿與柳氏坐在軟榻上聊著。
柳氏看見王仁之回來了,便招呼道:“仁兒,過來吃飯吧,剛讓廚房做好的,還熱著呢”。
秦可卿起身迎接,輕笑道:“夫君趁熱坐下吃飯吧,今日煮了蝦呢”。
“書院開始重建,日后的幾月,我便在家中讀書了,時間寬裕了許多”。
王仁之淡淡道。
“你們書院好端端的,怎的重建了?還偏偏在鄉試之時”。
秦可卿疑惑道。
“迫不得已而為,往后的幾月,只能這般了”。
王仁之道。
柳氏笑道:“你們書院重建,咱們也無奈,無需想這些了,好好吃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