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六、我國音能網聯汽車的發展目標

近幾年來,我國對于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愈加重視,發布了多項文件來大力支持和發展智能網聯汽車。

2015年國務院發布的《中國制造2025》規劃中,提出了智能網聯汽車的未來發展目標,其重點發展領域如圖1-20所示。文件指出,到2020年,初步形成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政產學研用緊密結合、跨產業協同發展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創新體系。汽車信息化產品自主份額達50%,DA、PA整車自主份額超過40%,掌握傳感器、控制器關鍵技術,供應能力滿足自主規模需求,產品質量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啟動智慧交通城市建設,自主設施占有率達80%以上。2025年基本建成的自主的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鏈與智慧交通體系,汽車信息化產品自主份額達60%,DA、PA、HA整車自主份額達50%以上;傳感器、控制器達到國際先進水平,掌握執行器關鍵技術;實現汽車全生命周期的數字化、網絡化、智能化,初步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提出車輛相關的智慧交通解決方案,普通道路的交通效率提高80%,交通事故數減少80%,交通事故死亡人數減少90%,汽車CO2排放大約減少20%。

圖1-20《中國制造2025》重點發展領域

1.發展重點

該文件中同時說明了智能網聯汽車的發展重點,主要包括以下內容。

(1)基于網聯的車載智能信息服務系統

在現有遠程信息服務系統基礎上,為駕駛和出行提供交通、咨詢、車輛運行狀態及智能控制等信息服務,突出信息化和人機交互升級,逐步普及遠程通信功能,部分實現V2X短程通信功能,信息可用于智能化控制。

(2)駕駛輔助級智能汽車

制定中國版智能駕駛輔助標準,基于車載傳感實現智能駕駛輔助,可提醒駕駛員干預車輛,突出安全性、舒適性和便利性,駕駛員對車輛應保持持續控制。

(3)部分或高度自動駕駛級智能汽車

制定中國版乘用車城市智能駕駛標準和高速公路智能駕駛標準,乘用車逐步實現部分自動或高度自動駕駛,突出舒適性、便利性、高效機動性和安全性,實現網聯信息的安全管理;制定中國版商用車城郊智能駕駛標準,商用車逐步實現部分自動或高度自動駕駛,以網聯智能管理和編隊控制技術突破為主,提高運輸車輛的運行效率、經濟性、安全性和便利性。

(4)完全自主駕駛級智能汽車

制定中國版完全自主駕駛標準,基于多源信息融合、多網融合,利用人工智能、深度挖掘及自動控制技術,配合智能環境和輔助設施實現自主駕駛,可改變出行模式、消除擁堵、提高道路利用率。

(5)車載光學系統

光學攝像頭、夜視系統等具備圖像處理和視覺增強功能,性能與國際品牌相當并具有成本優勢。

(6)車載雷達系統

開發高性價比的車載雷達系統,包括車載激光雷達系統和毫米波雷達系統。

(7)高精定位系統

基于北斗系統開發,實現自主突破,車載定位精度可達到亞米級精度,實現對GPS的逐步替代與升級。

(8)車載互聯終端

自主開發車載信息娛樂系統、遠程通信模塊和近距離通信模塊。

(9)集成控制系統

開發域控制器,實現對各子系統的精度控制與協調,并形成技術、成本優勢。

(10)多源信息融合技術

突破環境感知與多傳感器信息融合,V2X通信模塊集成,車載與互聯信息融合技術。

(11)車輛協同控制技術

突破整車集成與協同控制技術。

(12)數據安全及平臺軟件

突破信息安全、系統健康智能檢測技術,并搭建中國版車載嵌入式操作系統平臺軟件。

(13)人機交互與共駕技術

突破人機交互、人機共駕與失效補償技術。

(14)基礎設施與技術法規

形成中國版先進智能駕駛輔助、V2X及多網融合的技術標準體系和測試評價方法,完善基于V2X通信標準體系的道路基礎設施。

2.行業規劃

2016年3月17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發布了《“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規劃意見》。規劃意見對“十三五”的中國汽車工業提出了八方面的發展目標,其中之一就是“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十三五”汽車工業發展規劃意見》對智能網聯汽車發展設定了目標:積極發展智能網聯汽車,具有駕駛輔助功能(1級自動化)的智能網聯汽車當年新車滲透率達到50%,有條件自動化(2級自動化)的汽車當年新車滲透率達到10%,為智能網聯汽車的全面推廣建立基礎。

2018年12月28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印發《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行動計劃》(以下簡稱《行動計劃》)。

《行動計劃》明確,以網絡通信技術、電子信息技術和汽車制造技術融合發展為主線,充分發揮我國網絡通信產業的技術優勢、電子信息產業的市場優勢和汽車產業的規模優勢,推動優化政策環境,加強跨行業合作,突破關鍵技術,夯實產業基礎,形成深度融合、創新活躍、安全可信、競爭力強的車聯網產業新生態。《行動計劃》提出,將充分發揮政策引領作用,分階段實現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的目標。第一階段,到2020年,將實現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產業跨行業融合取得突破,具備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實現特定場景規模應用,車聯網用戶滲透率達到30%以上,道路基礎設施智能水平明顯提升。第二階段,2020年后,技術創新、標準體系、基礎設施、應用服務和安全保障體系將全面建成,高級別自動駕駛功能的智能網聯汽車和5G-V2X逐步實現規模化商業應用,“人-車-路-云”實現高度協同,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求得到更好滿足。

《行動計劃》中的主要任務包括:一是突破關鍵技術,推動產業化發展。充分利用各種創新資源,加快智能網聯汽車關鍵零部件及系統開發應用,推動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決策控制平臺。大力支持LTE-V2X、5G-V2X等無線通信網絡關鍵技術研發與產業化,全面構建通信和計算相結合的車聯網體系架構。二是完善標準體系,推動測試驗證與示范應用。全面實施《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完善制定車聯網重點標準,適時發放頻率使用許可,構建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體系。推動在機場、港口和園區開展自動駕駛出行、智能物流等場景的示范應用,構建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不斷提升交通智能化管理水平和居民出行服務體驗。三是合作共建,推動完善車聯網產業基礎設施。加強部門合作和部省協同,構建基于LTE-V2X、5G-V2X等無線通信技術的網絡基礎設施。打造綜合大數據及云平臺,推進道路基礎設施的信息化和智能化改造,支持構建集感知、通信、計算等能力為一體的智能基礎設施環境。四是發展綜合應用,推動提升市場滲透率。大力發展車聯網用戶,培育智慧出行等創新應用,發展電動汽車實時在線監測系統和大數據分析能力,推廣車路交互信息服務的規模應用。推動事故預警和協同控制技術的應用,提升交通安全與擁堵主動調控能力,建立基于網絡的汽車設計、制造、服務一體化體系,實現基于大數據平臺的個性化汽車服務的規模應用。五是技管結合,推動完善安全保障體系。以智能網聯汽車系統運行安全、數據安全和網絡安全為重點,完善安全管理體系與防護機制,構建智能網聯汽車、車聯網數據和網絡的全要素安全檢測評估體系,著力提升隱患排查、風險發現、應急處置水平。為確保重點任務落實,《行動計劃》提出了包括加強組織領導、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構建產業生態體系、優化產業發展環境、健全人才培養體系和推進國際及港澳臺交流合作在內的六項保障措施,充分發揮國家制造強國建設領導小組車聯網產業發展專委會等機制的作用,培育一批領軍企業,構建產業集聚區,確保重點工作有序推進,切實推動車聯網產業持續健康發展。

2020年4月16日,工業和信息化部正式發布了《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要點》(以下簡稱《工作要點》)。

《工作要點》指出,2020年是完成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第一階段目標的收官之年,也是下一階段工作謀篇布局之年。2020年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化工作,將以推動標準體系與產業需求對接協同、與技術發展相互支撐,建立國標、行標、團標協同配套新型標準體系為重點,促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快速發展和應用,充分發揮標準的引領和規范作用,支撐我國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1)完成標準體系階段性建設目標

1)加快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實現《國家車聯網產業標準體系建設指南(智能網聯汽車)》第一階段建設目標,形成能夠支撐駕駛輔助及低級別自動駕駛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系統開展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需求調查和分析,進一步優化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編制汽車網聯功能與應用標準化路線圖,為實現支撐高級別自動駕駛的標準體系第二階段建設目標提供基礎保障。

2)建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制定及實施評估機制。根據產業發展情況,針對先進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信息安全、功能安全、汽車網聯功能與應用等技術領域特點,有計劃、有重點地部署標準研究與制定工作;強化標準前期預研和關鍵技術指標驗證,提高標準與產業發展的匹配度、黏合度;選擇典型企業和產品,開展標準實施效果跟蹤評估,實現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閉環管理與持續完善。

(2)推進產品管理和應用示范標準研制

1)加大智能網聯汽車產品管理所需標準的有效供給。適應智能網聯汽車商品化進程,加快開展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信息安全、功能安全等支撐智能網聯汽車產品安全性評估的通用類標準制定;推進模擬仿真、封閉場地和實際道路測試評價類系列標準制定,建立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綜合評價能力;完成自動駕駛汽車數據記錄系統、測試場景、汽車軟件升級等關鍵標準的立項和編制工作;啟動智能網聯汽車網聯性能測試評價、測試設備和工具、實驗室能力評價方法等標準研究,促進提升我國智能網聯汽車測試服務能力。

2)發揮標準對產業重點需求及應用示范的支撐作用。面向無人接駁、無人物流等新型產業模式及港口、園區、停車場等特定場景的應用示范需求,完成所需技術標準的立項研究;加快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功能測試相關標準制定,有力支撐智能網聯汽車道路測試及應用示范;持續完善智能網聯汽車測試評價標準體系,營造高質量的開發、測試及應用環境,助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應用和商業化進程。

(3)加快推進各類急需關鍵標準出臺

1)統籌開展基礎通用類標準制定。做好汽車駕駛自動化分級標準宣貫,完成智能網聯汽車術語及定義標準立項及智能泊車功能分級標準預研;根據車用操作系統標準體系規劃,完成基礎通用標準預研并形成標準草案;梳理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分類與代碼、數據結構及傳輸格式、車載計算平臺、高性能信息處理單元、車載高速網絡等標準需求,并適時啟動立項。

2)加快推進汽車智能化標準制定。完成駕駛員注意力監控系統、商用車車道保持輔助系統等標準制定;加快汽車全景影像監測系統、汽車夜視系統、智能網聯汽車自動駕駛系統通用技術要求、自動駕駛功能場地測試方法等標準的立項;開展抬頭顯示系統、組合駕駛輔助系統、自動駕駛仿真和實際道路測試方法、自動駕駛人機交互系統等標準預研并申請立項;在牽頭起草自動駕駛測試場景國際標準同時,啟動我國相關標準的制定工作。

3)協同推動汽車網聯化標準制定。完成基于LTE-V2X直連通信的車載信息交互系統、汽車信息安全通用技術要求、車載信息交互系統信息安全等標準的審查與報批;推進汽車診斷接口、風險評估、應急響應等相關標準的立項;完成智能網聯汽車與移動終端信息交互功能、基于網聯通信的安全預警系統等標準預研,啟動智能網聯汽車數字證書、車用密碼等關鍵信息安全保障標準需求研究;開展ISO 21434《道路車輛信息安全工程》和ISO 20077《道路車輛網聯車輛方法論》系列國際標準轉化工作。

4)加強行業協同和標準聯合研究。在車路協同、高精度地圖和定位、云平臺、試驗場地等跨行業交叉領域,強化與相關產業標委會的協同,促進與相關團體標準組織的對接,鼓勵通過聯合開展標準需求調研、跨行業聯合開展標準研究等方式,持續優化完善各類標準化有效供給,滿足智能網聯汽車前瞻技術研發、跨行業協同創新及應用模式探索等需求。

(4)深化國際標準法規交流與合作

1)加強智能網聯汽車國際標準法規協調。履行聯合國WP.29自動駕駛與網聯車輛工作組、自動駕駛功能要求非正式工作組牽頭方職責,以積極貢獻的建設性態度,加快推動自動車道保持系統、自動駕駛數據記錄系統、信息安全與軟件升級等聯合國全球技術法規協調進程;積極參與ISO層面智能網聯汽車國際標準化活動,牽頭推動自動駕駛測試場景術語和定義、自動駕駛設計運行范圍規范等國際標準制定,共同承擔預期功能安全、軟件升級工程等關鍵標準的起草工作。

2)積極開展與國外相關組織、機構的交流合作。充分發揮骨干單位及行業專家作用,系統開展智能網聯汽車國際標準跟蹤、協調和轉化工作;充分發揮智能網聯汽車標準國際專家咨詢組的積極作用,與WP.29、ISO等國際組織、主要汽車生產國標準化機構、國際先進汽車制造商及零部件企業等加強溝通交流,為中國智能網聯汽車標準體系建設及實施建言獻策;依托政府間汽車標準對話合作框架以及汽車領域各類合作機制,加強與歐盟、德國、法國、日本及“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交流合作,鼓勵行業組織、產業聯盟參與國際標準化活動,協同推進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及產業發展。

主站蜘蛛池模板: 桂阳县| 龙州县| 南平市| 获嘉县| 香港| 九龙县| 西贡区| 淮安市| 金寨县| 建平县| 娱乐| 昭苏县| 青河县| 两当县| 潞西市| 福安市| 察雅县| 明水县| 天柱县| 轮台县| 南靖县| 贵阳市| 沽源县| 宝兴县| 梨树县| 万州区| 务川| 新宾| 泉州市| 南漳县| 石阡县| 鲁甸县| 进贤县| 高碑店市| 南靖县| 东宁县| 绩溪县| 红安县| 湘潭市| 大宁县| 沽源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