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數字化改革:場景應用與綜合解決方案
- 王煥然等
- 1683字
- 2023-01-30 20:54:16
推薦序一 數字化技術驅動轉型升級
鄭緯民
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計算機學會前理事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加快建設數字經濟、數字社會、數字政府,以數字化轉型整體驅動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變革”。
伴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的縱深發展,以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等新興技術為代表的第四次產業革命在全球范圍內深刻地影響著經濟社會發展及國家治理。數字化改革是第四次產業革命在國家治理領域的深入發展。以浙江、廣東為代表的經濟發達地區已經率先開展了數字化改革和數字政府建設。預計“十四五”期間,數字化改革將在全國范圍內展開。
把握數字化機遇,深入、有效地推進數字化改革,需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第一,數字化改革需要轉變傳統的軟件思維模式,適應數字化技術發展新趨勢。在非云計算時代,軟件服務主要是以外包形式開發的管理軟件或者以許可方式售賣的系統軟件。政府等機構的軟件思維方式和定價方式也基于上述方式固化成參考標準。在云計算時代,SaaS(軟件即服務)成為通用的軟件服務模式。在少許定制(甚至無代碼開發)的應用界面的背后,是大數據分析引擎、人工智能計算引擎,以及區塊鏈引擎服務。SaaS模式需要用戶根據自己的實際需求定購所需的引擎服務,按定購的服務多少和時間長短向軟件公司支付費用。在數字化時代,政府、企業、金融機構需要改變傳統的軟件思維方式,適應數字化時代的新技術發展形勢。
第二,數字化改革要以應用創新帶動技術發展,以技術創新驅動場景應用。在中美貿易摩擦常態化的新形勢下,我國需要通過科技的自主創新和自主可控,實現我國的經濟升級轉型。縱觀科技發展歷史,科技創新不是憑空而來的,科技創新是面向問題、解決問題的。數字化改革為數字化技術創造了大量的應用場景,這些應用場景將會帶動我國大數據、區塊鏈、人工智能、應用芯片等計算技術的發展,并通過產業鏈向上傳導,進一步帶動我國自主可控數字化技術的創新。
第三,數字化改革要以人民為中心,防止技術中心主義和資本中心主義。第四次產業革命的核心思想之一是“以客戶為中心”,或者說“人本主義”。這在我國進行的數字化改革中,體現為“以人民為中心”。“以人民為中心”是充分利用技術解決場景化問題,減輕人民(包括服務者和被服務者)的工作負擔和壓力,提高全社會運作效率,提升人民的獲得感和幸福感。這一方面需要防止過分依賴技術,將人變成技術系統的附庸;另一方面需要防止大型科技公司利用資本優勢,將數字化改革變成實施壟斷的渠道。
第四,數字化改革需要重視區塊鏈技術的作用,建設自主可控的可信社會基礎設施。區塊鏈是人類歷史上首次構建的可信互聯系統,其核心功能將是提升國家在各個維度的治理能力。這是需要我們深刻理解和準確把握的,也是習近平總書記在十九屆四中全會之前組織中共中央政治局集體學習區塊鏈的重大意義。2020年10月15日,美國政府發布《國家關鍵技術和新興技術戰略報告》(National Strategy of Critical and Emerging Technologies),將區塊鏈技術列為對我國禁止出口的戰略性技術。因此,研發自主可控的區塊鏈底層技術,并在具體應用場景中將之產業化,構建可信社會的底層基礎設施,是數字化改革中的重要任務和使命。
這本《數字化改革:場景應用與綜合解決方案》對數字化改革的背景、指導思想、方法論與目標進行了宏觀的概括與闡述,加強了讀者對數字化改革的理解和認知,并在數據要素化與數據交易中心、數字政府建設、數字社會治理、產業數字化轉型、數字金融及其監管等各個不同領域,通過豐富翔實的案例說明數字化技術如何用透明、可視化、高效協同的方式解決現實問題。這對于各級部門、機構、企事業單位深刻理解數字化改革的高度戰略定位、對于廣泛培養各類數字化技術及應用人才都將發揮重要作用。
國家治理現代化是我國自“四個現代化”之后提出的第五個現代化。數字化改革將推進數字化技術在政府決策、社會治理、產業升級、金融服務領域的全方面應用,提升國家治理能力的現代化;并通過數字化技術的深度應用重構社會運作流程,提升國家治理體系現代化。數字化改革將推動國家真正邁進治理現代化的新階段,基于數字化技術建設全社會命運共同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