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佶收到消息后,心情大壞,急令高俅帶大軍前往征討二賊。卻被楊戩提醒,京城大營已經(jīng)被童貫搬空,全帶去遼國立那封王之功勛了。
都說只有同行是冤家。
楊戩和童貫都是宦官,怎么可能眼睜睜看著他立功封王不管?
有機會了當然要狠踩上一腳。
而高俅這個太尉能執(zhí)掌禁軍,全憑皇上愛惜,手上卻沒有一點戰(zhàn)功,當然也看不慣童貫再立新功。
聽到作亂的消息,他就立刻上書表示自己缺兵少將,難為無米之炊,請求皇上下令趕緊把童貫給調(diào)回來。
倆人不謀而合,各帶黨羽對童貫一系發(fā)起攻詰。
蔡京和童貫兩人一體,當然不能容忍這樣的局面繼續(xù)往下發(fā)展,不顧老邁身體,以一敵二,和楊戩、高俅斗的是有來有回。
偌大一個朝廷,居然放任兩家殺向汴梁城的反賊不管,就這樣在朝堂之上鬧來鬧去。
趙佶被氣的半死,卻又無可奈何。
等到蔡京、楊戩、高俅三人私下達成一致,才連下十二道金令,催促童貫趕緊帶大軍回返平叛。
童貫的行軍路本就艱辛無比,在冰天雪地里奮力掙扎了一個多月,眼看著就要趕到梁山大營,馬上就能接管宋江手里的征遼先鋒軍,然后破城滅國,立下不世功勛。
以殘破之身,得封王爵!
可是接連不斷的十二道金令傳來,砸的他是兩眼血淚,懷疑人生。
就差一步,就差一步啊!
個中滋味,只有岳鵬舉才能體會一二吧。
等他哭著調(diào)轉(zhuǎn)馬頭,準備搬師回返的時候。
全軍嘩然。
一路趕來,全軍將士靠著童貫畫的大餅才堅持下來。畢竟是收復(fù)燕云這樣的大功,辛苦一把謀個升職加薪,這頂風冒雪跑一趟也算是劃得來。
可是辛苦這么久,寸功未立就要回去?
平叛?
平叛才能立多大點功?
逗我們玩兒呢!
眼看就要炸營,童貫不得不把血淚咽回肚子,強打精神,好聲安撫自己的好部下們。
不然他怕還沒回京,自己就被人給宰了。
預(yù)感是對的,方向卻是錯的。
收到林沖五人傳出的消息,宋江知道誅殺童貫的時機已到。
當即下令,著盧俊義暗中率馬軍五千,扮作遼兵,趁夜襲營。
……
秦檜到了梁山大營后,每日和蕭讓研修字體,其余諸事一概不管,表現(xiàn)的很不錯。
可偏偏在盧俊義帶兵出營后,開始不安分起來。
不是四處亂轉(zhuǎn),就是到處瞎打聽。
雖說沒有超出監(jiān)軍御史的職權(quán)范圍,卻也讓宋江等人提高了警惕。
呆幾天回去就行了,誰給你的膽子敢刺探我機密的!
因為李洛從來沒有夸過什么人‘特別特別’聰明,也第一次評價一個人是‘奸詐小人’,所以宋江幾人就此特意開了個小會。
最后得出結(jié)論,如果不送秦檜‘戰(zhàn)死沙場’,那就得趕緊把他送走。
畢竟弄死童貫、吞掉他的剩余部將一事動靜太大,被這么一個又聰明又有心的人近距離盯著,難免不漏出什么破綻來。
就這樣,不待解決童貫,秦檜在梁山大營只呆了不到三天時間,就帶著燕云故土又收復(fù)四州的好消息,和勸降三座大城的功績,領(lǐng)著幾個想家的二世祖,一起提前回到汴梁。
燕云十六州,已經(jīng)收復(fù)一半!
難得有這么好的消息傳回來,趙佶連日擺下大宴,想要以此淡化田虎、王慶帶來的影響,安撫人心。
然后只字不提對梁山軍的封賞,只是將秦檜升為御史中丞,又給那些二世祖封了幾個散官。
就因為踩中了梁山這塊跳板,秦檜從九品到七品,又從七品到四品,只用了短短一個月時間。
秦檜一時間成了趙佶面前最紅的小紅人,紅的發(fā)紫發(fā)燙。
祖墳燙冒煙了都!
至于那些二世祖,也不算差,不僅升了官還在趙佶那里掛了名,以后前途同樣不可估量。
梁山軍在朝堂上的話語權(quán),穩(wěn)步提升。
李洛及時給秦檜換了個更大的宅院,讓他從精神到物質(zhì)同時得到最大限度的滿足。
哪怕以秦檜的定力,碰到這種做夢才有的美事,也忍不住飄飄然如墜云端。
……
夜襲之時,童貫正在營帳內(nèi)給一眾心腹將領(lǐng)開會,無非是許下承諾,安撫其心,可是效果甚微。
眾將領(lǐng)正在鼓噪時,盧俊義五千馬軍,在內(nèi)應(yīng)帶領(lǐng)下殺入童貫大營。
如入無人之境,一路殺至童貫所在營帳,將童貫及一眾心腹,全部被斬于馬下。
一個宦官的稱王之路,就此潦草終結(jié)。
大軍二十萬,本就無一人有作戰(zhàn)之心。
童貫又帶著一眾心腹魂歸西天,群羊無首,再被盧俊義這么一沖,全軍炸營,二十萬大軍不戰(zhàn)自潰。
盧俊義人少,殺了童貫之后,本不該多作停留,可他一路殺人放火,神擋殺神佛擋殺佛,鑿穿整個大營后,才瀟灑離去。
及至天明,林沖、呼延灼、徐寧、楊志、宣贊五人及僥幸存活的將領(lǐng),各帶親信兵馬一邊收攏殘兵一邊往回退走。
第二天晚上,呼嘯而來又呼嘯而去,宛若幽靈的‘遼國大軍’再次襲營。
如此反復(fù),一連十幾日。
二十萬大軍死走逃亡傷,十停去了七停。
童貫的心腹將領(lǐng)全部戰(zhàn)死,剩下的人也全都心生絕望,直呼“遼兵如鬼神,非人力可勝!”
還好有林沖五人,不停激勵士氣,才勉強保下五六萬兵馬。
但是一應(yīng)輜重全部丟失,人困馬乏,腹中饑渴,眼看著也要支撐不住了。
幸好宋江宋先鋒得著消息,派盧俊義副先鋒領(lǐng)兵前來救援,當晚設(shè)下埋伏,一戰(zhàn)功成,將那幽靈一般的敵軍兵馬全部擊潰。
把這些殘存兵將都看麻了,直呼“梁山軍如神,戰(zhàn)無不勝,攻無不克!”
盧俊義不流一滴汗地解決了‘敵軍’,又以遼邦未安,回返之路可能還會遇到敵軍為由,將這五六萬兵馬帶回梁山大營,各自打散重新編入梁山軍。
然后把那些各有根腳的將領(lǐng)放還回京。
被留下的人不僅沒有感到不安,反而感到十分地踏實。
嗚呼!
從此我們也是虐遼軍如菜雞的梁山軍一員啦!
“童貫聽令急于搬師回朝,大意之下中伏身死,二十萬大軍所剩無己。”
消息傳回汴梁,趙佶兩眼一黑,差點倒地不起。
童貫身死事小,無謂葬送二十萬大軍事大。
眼看著田虎、王慶在那里禍亂民心,不早日降伏必成大禍,可是讓他去哪再找二十萬大軍出來?
那可是二十萬精銳禁軍!
就這么輕飄飄地沒了?
童貫罪該萬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