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可能終其一生都在尋找一個能夠安放自己靈魂的地方。但我相信很多人認為能夠安放自己靈魂的地方是自己的家鄉。
我的家鄉位于SD省的一個小縣城,這里沒有上海,BJ的車水馬龍,也沒有三亞,大理那么好的風景,但每當我與別人談起家鄉時,我的語氣總是自豪的。因為家鄉培養了我的品格,培養了我的性格,人們常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我認為確實如此。我沒有生活在江南水鄉,所以沒有江南女子的溫婉,但是我仍舊很感謝我的家鄉。因為它,我學會了堅韌,學會了遇見問題不放棄,學會了與人為善,就是與己為善。
我小學放學時自行車,自行車扎胎了,但有我最喜歡的朋友陪我一起回家時,我感覺那條路沒有很漫長,因為有人陪伴,所以我的童年不孤獨。
我在這座城市里度過了我的小學,初中,高中,我所遇見的所有老師,即使他們很嚴厲,但是也是他們教會了要好好學習,要開闊眼界,要學會與人相處……
總之,他們以過來人的身份總能向我們傳授很多的經驗,因此我非常感謝他們。
家鄉帶給我的經歷是獨一無二的。它不屬于別人,它只屬于我,不管難過或者開心。每當我回憶起來,都覺得那是我人生最為寶貴的財富。
我不知道無數詩人,無數游子,是否也像我一樣,總是在離開家鄉的那一刻感覺到失落,感覺到心里空空的,當回到鄉時,心里是否多了一份開心,一份思念,希望能快點到家。我想,是的。
那一刻我仿佛也了解到了孟晚舟踏上祖國土地的激動,臺灣同胞返回內陸時的熱淚盈眶。那一刻我明白了許多許多。
中國五千年的文化,無數文人墨客,無數游子,無數的平凡人,無一不都是在思念自己的家鄉。
中國人骨子里的情懷是眷戀家鄉,不論走多遠,我相信總有一個人讓你想要回去,總有一個地方是你想去看的。
所以啊,當我們享受著大城市的繁華時,當我們在大城市打拼工作時,感到累了,難過了,受傷了,不妨停下腳步,回到家鄉,去看看家鄉的山川美景,領略家鄉的四時變換,感受家鄉的愜意,去療愈心靈,治愈自己。去看看我們的父母,去吃一頓平常不過的家鄉菜,去和家鄉的兄弟姐妹一起操著方言。一起放聲討論著自己的開心與難過。
沿途的風景再美,我們總會看完,而在我們心底里也從來沒有只是看看沿途的風景,并沒有為他停留。而只有當我們走過一路時,我們會停下腳步,回顧我們的起點。
我喜歡過許許多多的地方,但總有這一個地方,是我的港灣,家鄉的溫度,是我們回來時感受到的那一沐陽光,是我們歷盡千帆歸來后,感受到來自家里人的關愛。
也許在無數個歸途的路上,你會發現,家鄉就像一位包容的母親,它能夠原諒你所有的小脾氣,也能夠給你目標,獲得前進的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