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源心頭一緊,天人交戰一番,決定還是先吹個牛:“騎馬沒問題,但射箭不行。”
他在后世的馬術俱樂部騎過馬——室內場地的那種,馬兒都是馴得極熟極溫順的,而且基本沒跑起來。
至于射箭,那是從來沒碰過的。雖然男人不能輕易承認自己不行,但在這件很容易露餡的事情上,還是含混一些吧。所謂“不行”,其實彈性很大。考七十分可以說成是不行,不及格也是不行,考零分還是不行,至于究竟怎么個不行法,那就需要聽者發揮想象了。
“拳腳呢?”歸雨寧追問了一句。
“拳腳···練過幾天,也稀松平常。”鄧源聽鄧母說過,晉省民風尚武,各地村里都有教習拳腳的師傅。這幾年流寇四起,不少地方都組織民壯習武以自保。自己若說一點沒學過武藝,未免太偏離人設。
“是嗎?”歸雨寧興趣很大:“練的哪一派?”
鄧源腦中飛過一串粗大的省略號。哪一派?少林?武當?華山?昆侖?
想了半天,鄧源說:“我練給你看。”
撩起衣袍下擺塞到腰帶里,吐氣開聲,擺了個架勢。
歸雨寧退到一旁,一臉認真。
鄧源也很認真,打了一套當年大學體育課上學的長拳。中間個別招式記不清了,便一帶而過,諒歸雨寧也看不出來。其實原本是想展示一下廣播體操的,那個記得瓷實。但體操沒有絲毫的攻擊性,怕是糊弄不過去。
眨眼間一套拳法打完,鄧源學著電視里看到過的高手收功架勢,雙手在兩冊腰邊緩緩落下,問歸雨寧:“怎樣?”
歸雨寧遲疑著問:“你···這是在戲班子學的吧?”
“怎么?”鄧源有些氣餒。
“你打出來,一絲力氣都沒有。”
“···”
“而且,為什么你的起手式那么奇怪?拳法原是要先護住自己,然后攻擊別人。可你的第一招便空門大開,胸腹全都漏給對方,真要是生死相搏,豈不是一上來就立于不勝之地?”
鄧源一愣。在后世的網絡上,針對傳統武術是否適于實戰的爭論一直沒斷過,確實有些格斗家指出過傳統武術中有些套路華而不實。但為什么偏偏華而不實的套路卻流傳了下來,鄧源不甚了然。他畢竟不是體育生,對這事沒什么研究。
但在歸雨寧面前不能露怯,便信口胡謅:“當年教授這套拳法的老師傅,是一位真正的世外高人,練拳幾十年,身法極快。就算你看到空門,反應過來的時候,人家已經使出第二招、第三招了,全然不給對手攻擊的機會。我練得不好,施展不出應有的威力。”這套說辭似是而非,靈感來源于后世武俠小說,應該能堵住歸雨寧的嘴。
歸雨寧將信將疑:“那···這拳法真是被你糟蹋了。”
鄧源強行挽尊:“不管功夫如何,最重要的是要有一顆行俠仗義的心。”
···
回家之后,鄧源有些郁悶。
下午讀書便有些心不在焉,本打算自己給自己出題寫一篇文章,憋了一下午憋出十幾個字,索性擱筆不寫了。
被歸雨寧鄙視了!
自己還找不回面子!
畢竟大明王朝文武雙全的讀書人太多了,而且歸雨寧家里就有一位。對比太鮮明,落差很顯著。
本想晚飯時問問陳伯練武能否速成,結果老頭子又不在。
最近這老頭子忙得很,神秘兮兮的,也不知在做什么。好幾次晚飯時都不在,問他去哪了只說是閑逛。這個年代又沒有老太太跳廣場舞,鄧源實在想不出他能去做什么,便也不去想。只要不是去向段氏通風報信,愛做什么做什么。
胡亂吃了幾口飯,鄧源便回房準備休息了。慧兒以為他苦夏,林嫂則以為自己失了手,疑神疑鬼地把剩飯剩菜嘗了好幾遍,險些也失了眠。
說林嫂“也”失眠,因為鄧源首先就睡不著了。
一則因為天熱,二則心里煩躁,在床上輾轉反側,算是有些明白“寤寐思服”何意了。
二更鼓后,些許困意襲來,淺淺睡去。
歸雨寧笑著推門進來,鄧源驚喜地坐起。只見歸雨寧一手叉腰,一手食指向鄧源一點,朱唇輕啟:“細狗!”
鄧源呆住,馬上想到“細狗”不是這個年代的詞匯。神思一恍惚,發覺是在夢中。
睜開眼看著上方的蚊帳,鄧源無聲地嘆息一聲。
他一向睡眠很好,極少做夢。穿越的最初一段時間,總會夢到回去未來,夢到家人朋友。但自從認命之后,也就不再做夢了。可今日又做了夢,可見白天幼小的心靈受到了巨大的床創傷。
我不要做細狗!
鄧源心底在吶喊。
遠處傳來三更的鼓響。
這會兒陳伯該回來了吧。
院中有動靜。細聽,應該是陳伯又在練拳。
這老頭兒曾說一日不練血脈不通,歲數大了更要拳不離手。故而雖然回了晚了,但睡前一定是要練一遍的。
先前在玉山別院時,院子有兩進,陳伯練拳都是在一進院,基本打擾不到鄧源。搬家到城里之后,院子只有一進,鄧源曾特意告訴陳伯,該練就練,自己睡覺沉,不怕。
過去鄧源聽陳伯說是在軍隊里學的拳腳,便有些不感興趣。受后世武俠小說影響,鄧源總覺得古代的小兵才是細狗。但今日被歸雨寧嘲諷之后,猛然意識到自己并不身處武俠世界,大家都是現實的血肉之軀。也許陳伯練的軍營兵技,才是真正有實戰能力的殺人技。
鄧源不想殺人,但至少不能像歸雨寧說那樣“立于不勝之地”。
因天熱,臥室的南窗便一直半開著。鄧源趴在窗邊,偷窺起來。
月盡夜,滿天星斗。院里樹影斑駁,看得不甚分明。
陳伯身法極快,拳腳利落,僅看側影,實在想不出這是個六十多歲的老頭子,平時走路都晃蕩。
他的拳法簡潔樸實,直來直往,一屈一伸,嚴密緊湊。出手如鋼銼,落手如鉤竿,鄧源越看越是驚訝。
真正讓鄧源驚訝的,不是陳伯遠勝年輕人的身手,也不是拳法中凌厲的殺機,而是他拳法中很多招式,鄧源覺得眼熟。
就如陳伯稍歇片刻之后打出的第一招,動步踢腿,右拳橫舉,這不就是后世太極拳中的懶扎衣么?然后是金雞獨立、探馬、單鞭···
鄧源在大學里學過簡化后的太極拳,還參加過校慶表演,招式自然熟悉——若不是顧及招式綿軟,今日本是想在歸雨寧跟前展示太極拳的。而現在陳伯的招式若非那么剛猛犀利,鄧源便要以為他們軍營里教的是太極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