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少年簡讀版(套裝全四卷)
- 何孝榮 侯振龍主編
- 3902字
- 2023-01-17 10:51:36

商鞅變法
周顯王七年,秦獻公去世,秦國著名的國君秦孝公即位。此時的秦國在其他諸侯國眼里是落后的蠻夷部落。每次中原各諸侯國的會議盟誓,根本不允許秦國參加。但是秦國因為一次變法,變得強大了起來。
秦孝公真切地感到秦國外面受強鄰的欺壓,內部有專橫的貴族世代占據著高位,決心奮發圖強,改變國家落后的面貌。為了尋求賢才,秦孝公下了一道命令:“不管是本地人,還是外國人,只要是有好辦法能使秦國富強起來,就封他做大官,還賞給他土地。”不久,一個叫衛鞅的年輕人,雄心勃勃地從魏國來到秦國。
這個衛國人,姓公孫,名鞅,他原本是衛國的一個沒落貴族,所以大家管他叫衛鞅。他見衛國弱小,國君昏庸,不足以施展他的才華,于是跑到魏國,在魏國當了好些年的門客,可也沒受重用。正在他郁郁不得志的時候,忽然聽到了秦孝公招聘人才的消息,就決心離開魏國到秦國去。
衛鞅到了秦國,通過別人介紹終于見到了孝公,并把自己一整套富國強兵的計劃給孝公講了一遍,他說道:“大王,我們秦國想要富強起來,就必須重視發展農業生產,只有生產提高了,老百姓有吃有穿,軍隊才能有充足的糧食,這是訓練好軍隊的基礎;我們不僅要把軍隊訓練得兵強馬壯,在行軍打仗的時候,還要賞罰分明。我們對那些種地收成多的農民以及英勇善戰的將士一定要鼓勵,給他們爵位,對那些不好好從事生產勞動或打仗時一個勁向后跑、貪生怕死的人,就要加以懲罰。如果真能做到這些,國家沒有不富強的道理?!?/p>

衛鞅見秦孝公,對他講述了變法的好處。
孝公聽得津津有味,連飯都忘了吃。兩個人在一起,議論國家大事,談了好幾天,十分投機。最后,孝公下定決心要在秦國實行變法,改革那些妨礙國家發展的舊制度,推行新法令。
孝公要變法的消息一傳開,貴族大臣們一起反對。不少大臣勸孝公要謹慎,千萬不要聽信衛鞅那一套。孝公心里非常贊成衛鞅的主張,他知道不變法的話,就不能使秦國富強起來,可看到那么多守舊的大臣反對,又確實令他為難,于是,他把大臣們召集到一起,讓他們辯論,希望通過辯論說服那些反對變法的大臣。
只見一個叫甘龍的大臣首先發言,他說:“大家知道,現在的制度都是祖宗傳下來的,我們的官吏實施起來得心應手,老百姓也都習慣了。這怎么能改呢。如果改了的話,國家準會亂的!”他的話得到了一些大臣的附和,他們說:“沒錯,新法是胡來的,是胡說八道,我們祖先那些古法和舊禮可一定改不得!”
面對這些人的挑釁,衛鞅理直氣壯地說:“你們這些人啊,口口聲聲地說什么古法,我倒想問問你們,這一套能使國家富強起來嗎?從古以來根本就沒有一成不變的東西。那些只要對國家有好處的政策,我們就應當實行。政策是隨著時代的變化而變化的。我們現在的情況已經和古代不同了。那么我們的政策也一定要變動啊。我不知道,改變古法舊禮有什么不對?現在我們周邊的國家都在考慮變法,我們如果還墨守成規的話,就只能使國家滅亡!”接著他舉出了古往今來的大量事實,說明了變法的道理。這些雄辯的事實,把那些反對的大臣駁得啞口無言。
孝公聽他說得頭頭是道,而且把反對變法的大臣一個個都駁倒了,非常高興,他握著衛鞅的手說:“先生一席話,說得真是太好了!”說罷,他就任命衛鞅為左庶長,授予他推行新法的大權,叫他趕快把變法方案制訂出來,并且明確宣布如果有誰再反對變法,國家就治誰的罪。
這樣,那些頑固反對新法的大臣就都不敢再吭聲了。而衛鞅因受封商地而改名為商鞅,從此留在秦國主持變法大局。商鞅很快地就把變法方案給制訂出來了,孝公對此表示同意。接下來就是要樹立新法的權威。商鞅怕如果朝廷在老百姓的心目中沒有威信,那樣的話,新的法律也就很難推行。
商鞅想了很久,終于想到了個好辦法。一天,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很高的木桿,而且在木桿的旁邊貼了張告示,上面寫著:“只要有人能把這根木桿扛到都城的北門,賞金十兩?!辈欢鄷r候,那木桿周圍就圍滿了人。大伙兒心里都在犯嘀咕:這根木桿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著十兩賞金?左庶長大概是在開玩笑吧!
大家顧慮重重,誰也不敢去扛。商鞅看沒人扛,就又把獎賞提高到了五十兩。這么一來,大家更猜不透他這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了。
就在這時候,只見一個身材粗壯的漢子走上前去,大聲說:“我來試試!”說罷,扛起木頭就走。那些看熱鬧的人也都好奇地跟著,大家一直跟到了北門。只見商鞅正在那里等著呢。他笑瞇瞇地看了看那大漢,說:“你能夠相信和執行我的命令,是一個良民?!比缓缶桶褱蕚浜玫奈迨畠少p金給了他。
這事兒很快就傳開了,大家都說:“左庶長說話算數,他說到做到,他的命令可不是隨便說說的??!”
一切都準備好了后,商鞅開始實行變法。新法令的主要內容有:第一,實行連坐法,加強社會治安。就是把老百姓組織起來,五家編為“伍”,十家編為“什”,互相擔保,互相監視。如果有一家人犯了罪,其他的幾家都要對他進行檢舉和揭發,否則的話一起判罪。那些檢舉壞人的人和英勇殺敵的人一樣有獎賞,而窩藏壞人的人和投降敵人的逃兵做一樣的處罰。人民外出必須攜帶憑證,沒有證件的話各地旅館都不準留宿。

取信于民。
第二,獎勵和發展生產。所有的老百姓都要努力生產,生產糧食和布帛多的人,就可以免除一家人的勞役,而那些私下偷懶和放棄農業從事商業的人,要連同他的妻子和兒女一起被充為官家的奴隸。一家凡是有多于兩個兒子的,兒子成人以后就一定要分家,各自交稅。
第三,獎勵殺敵立功。官爵大小以在軍事上立功多少為標準。功勞大的封官爵就高,而爵位高的,就有車輛、衣服、田地、住宅、奴婢等賞賜;戰場上沒有功勞的沒有這些賞賜,即便有錢也不能過豪華的生活,就是貴族也只能受到平民的待遇。
這些新的法令剛剛開始推行的時候,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些貴族宗室平時也不去打仗立功,卻可以享受國家的優厚待遇;而現在新法實行了,沒有功勞,就不能做官受爵,只能受到平民待遇,這就使他們失去了許多特權;而實行連坐法以后,他們的行為要受到各方面的監督,于是這些貴族們也不能為所欲為了。
正因如此,貴族們明里暗里地瘋狂攻擊新法,更不要說保守勢力的代表甘龍等人了。在這些人的唆使下,就連當時的太子也出來反對新法。為了實行新法,商鞅不怕得罪人,他毅然罷了甘龍的官。
可是,太子是國君的繼承人,商鞅也不便處罰他。于是,商鞅就找到了秦孝公,對他說:“大王,我們的新法令之所以推行不開,最主要的是因為我們的內部有人反對?!毙⒐宦?,堅決地說:“你放心,不管是誰,只要反對新法,你都可以懲罰。”于是,商鞅把太子反對新法還故意違犯新法的事說了,孝公一聽,既生氣又為難,一時間沒有言語。商鞅說:“大王啊,太子當然不能治罪,但是如果新法令可以隨便違犯,臣恐怕今后就更不能推行了?!?/p>

商鞅實行變法。
孝公一聽著急地問:“那怎么辦呢?”商鞅說:“太子犯法,是他的老師唆使的,應該懲治他們?!毙⒐硎就?。于是,太子的老師公子虔被割了鼻子,公孫賈被刺了面。這下,就沒有人敢反對新法令了。
新法推行幾年以后,秦國強盛起來。新法令規定增產多的可以免除一家的勞役,老百姓一心從事農業,還積極種田織布,這樣人人勤勞,生產得到很大發展,百姓的生活也有所改善;由于新法令規定了將士凡是殺敵立功的都可以升官,所以每個戰士都很英勇。很快,秦國就發展起來了。百姓安居樂業,官吏們恪盡職守,社會效率也大大提高。
孝公看商鞅的新法成果顯著,就提升他為大良造,這是一個很高的官職,還派他帶兵去攻打魏國。原來那個十分強盛的魏國,到了這時候已經衰敗下來,根本就不是秦國的對手,連都城安邑也被秦軍攻占了。沒辦法,魏國只得向秦國求和。
商鞅勝利而歸,他又借此機會,在國內進一步推行新法令,包括把國都從雍城遷到東邊的咸陽,這樣秦國可以更方便地向中原發展;為了加強對全國的統治,商鞅把全國分成三十一個縣,這些縣構成了地方的基本行政單位。而那里的官吏由中央直接委派,進行治理,不稱職的縣官會被治罪;另外,商鞅還宣布廢除周朝的“井田”制度,鼓勵人民開墾荒地,那些被開墾的荒地歸開墾者所有。這就允許了土地自由買賣,實際上很大地滿足了新興的封建經濟需要占用大量土地的要求。這些都是適應時代需要和發展生產的有力措施。
商鞅的新法令實行了十年以后,秦國變成當時最富強的國家。中原各國紛紛前來祝賀,從此對這個新興的強國都另眼相看了。
又過了幾年,秦孝公生病去世,太子即位,也就是秦惠文王。惠文王以前曾經反對過商鞅的新法令,被商鞅定了罪,自己的老師們還被處罰了,所以一直懷恨在心。
秦惠文王一當上國君,以前那些反對商鞅的人就又都得勢了。他們勾結在一起,捏造很多罪名,硬說商鞅是要陰謀造反。于是惠文王就用這個借口把商鞅抓住處死了。

秦惠文王即位,硬說商鞅謀反,將他抓住處死了。
雖然商鞅死了,可是,他推行的新法令卻已經在秦國扎下了根,就是反對新法的人也無法改變他的政策了。而他的變法也為后來秦國統一整個中國,結束春秋戰國以來的紛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經典原文
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寶也。國保于民,民保于信,非信無以使民,非民無以守國。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鄰,善為國者不欺其民,善為家者不欺其親。不善者反之,欺其鄰國,欺其百姓,甚者欺其兄弟,欺其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至于敗。
譯文
司馬光說:信譽,是君主至高無上的寶物。國家靠人民來維護,人民靠信譽來維護;不講信譽無法使人民服從,沒有人民便無法維護國家。所以自古以來成就王道的人不欺騙天下,建立霸業的人不欺騙鄰國,善于治理國家的人不欺騙人民,善于治家的人不欺騙親人。只有蠢人才會反其道而行,欺騙鄰國,欺騙百姓,甚至欺騙兄弟、父子。上不信下,下不信上,上下離心,以致一敗涂地。
讀史學成語
奮發圖強 圖,謀求。振奮精神,努力自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