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資治通鑒:少年簡讀版(套裝全四卷)
- 何孝榮 侯振龍主編
- 1759字
- 2023-01-17 10:51:35

三家分晉
春秋時期,晉文公稱霸中原,晉國成為諸侯國中國土面積最大、實力最為雄厚的一個。
晉文公去世后,晉國國君的權勢日趨衰微,大權漸漸落入卿大夫的手中。卿大夫中權勢較大的,為智氏、韓氏、魏氏、趙氏、范氏、中行氏六家。
公元前458年智氏的族長智瑤聯合韓氏、魏氏、趙氏滅掉范氏和中行氏。因此晉國的政權和大部分土地就控制在智氏、趙氏、魏氏、韓氏這四家的手中,晉國的國君再也無力控制他們了。當時,四家的族長分別是智瑤、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這四家之中,智瑤的勢力最大。
智瑤為人獨斷專行。有一次,智瑤與韓康子、魏桓子在藍臺宴飲,智瑤不僅戲弄韓康子,還侮辱他的家臣。后來,智瑤的家臣勸他說:“你如果不謹慎地處理這件事,遲早會出大麻煩的。”智瑤狂妄地回答道:“我不找他們麻煩就算是萬幸了,他們敢對我怎么樣?”
智瑤向趙襄子、魏桓子、韓康子三家要地。
韓康子、魏桓子雖不情愿,但都懼怕智瑤,就把土地給了智瑤。智瑤向趙襄子索要土地時,卻被趙襄子很干脆地拒絕了。智瑤氣得火冒三丈,馬上命令韓、魏兩家和自己一起發兵攻打趙家,并答應滅趙后三家平分趙家土地。趙襄子寡不敵眾退據晉陽,嚴陣以待。
智、魏、韓三家的兵馬殺奔晉陽,把晉陽團團圍住,智瑤引水淹晉陽城,城墻被水淹沒,露出水面的部分只有六尺高,爐灶都沉在水底,青蛙到處都是,但是城中的百姓和趙襄子上下一心,堅持把守城池。
躊躇滿志的智瑤以為勝利指日可待,與韓康子、魏桓子一起視察水情。他得意揚揚地說道:“我現在才知道水可以亡國呀。”魏桓子用胳膊肘碰了碰韓康子,韓康子也踩了踩魏桓子的腳背。兩個人心里害怕:原來魏家的封邑安邑、韓家的封邑平陽旁邊各有一條河。晉水既能淹晉陽,說不定哪一天安邑和平陽也會遭到同樣的命運呢。

智瑤引水淹晉陽城。
智瑤的家臣對智瑤說:“韓、魏兩家肯定會反叛。”智瑤問:“你怎么知道的?”家臣說:“破城指日可待,但韓、魏兩家面無喜色,反倒憂心忡忡,他們擔心自己會步趙襄子的后塵,只怕心中早有反叛之意了。”
第二天,智瑤拿家臣的話來試探韓、魏,兩人均信誓旦旦,堅持說自己并無反叛的意思,于是智瑤消除了疑慮。兩人告辭后,家臣進來說:“您為什么要把臣的話告訴他們兩個人?”
智瑤說:“你怎么知道的?”
家臣說:“剛才他們出去的時候,看我的眼神十分慌張,可見他們已經知道我識破了他們的心思。”
智瑤卻不以為然,于是家臣請求出使齊國,避禍去了。
晉陽危在旦夕之時,趙襄子派手下張孟談秘密出城,去見韓、魏二人。他對韓康子與魏桓子分析了當前的局勢——趙滅亡之后,韓、魏遲早也會滅亡。
韓、魏兩家說:“我們也知道會這樣,但是擔心事情還沒有成功,計劃就已經泄漏。那我們就會大禍臨頭。”
張孟談說:“計劃是從二位嘴里說出來的,只進我一人之耳,有什么可擔心的呢?”
于是,韓康子和魏桓子暗中和張孟談約好了起事的時間,然后把他送回城中。

張孟談潛入韓營,對韓康子說了唇亡齒寒的道理。
夜里,趙襄子派人殺掉智軍的守堤官吏,使大水決口反灌智瑤軍營。智瑤軍隊為救水而大亂,韓、魏兩家軍隊乘機從兩翼夾擊,趙襄子率士兵從正面迎頭痛擊,大敗智家軍,于是殺死智瑤,又將智家族人盡行誅滅。只有輔果得以幸免。
公元前438年,晉國國君哀公去世,晉幽公即位。這時晉國已衰弱,國君畏懼權臣,對韓、趙、魏三家畢恭畢敬。此時韓、趙、魏合謀瓜分了晉國的土地,只留下絳、曲沃這兩個地方給晉幽公。此后,韓、趙、魏就稱為三晉。
公元前403年,周烈王正式命韓、趙、魏為諸侯。到公元前376年,韓、趙、魏聯合滅掉了晉國,瓜分了晉國的全部土地,把晉國的國君廢為百姓,于是晉完全為韓、趙、魏三家所取代,再加上原有的四個諸侯國秦、齊、楚、燕,戰國七雄的格局正式形成。
經典原文
臣光曰:智伯之亡也,才勝德也。夫才與德異,而世俗莫之能辨,通謂之賢,此其所以失人也。夫聰察強毅之謂才,正直中和之謂德。才者,德之資也;德者,才之帥也。
譯文
司馬光說:智瑤之所以滅亡,是因為他的才能勝過了他的品德。才能和品德并不是一回事,但是普通人卻很難分辨,一概稱之為賢明,因此就看錯了人。才能指的是聰明、警覺、堅毅、果敢。品德指的是公正、剛直、中庸、平和。才能是品德的輔助,品德是才能的統帥。
讀史學成語
獨斷專行 行事專斷,不考慮別人的意見,只按自己的意思辦。
躊躇滿志 躊躇,從容自得的樣子。形容對自己取得的成就非常得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