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术网_书友最值得收藏!

第154章 日月雙懸(下)

葛明鑒嘆氣道:“強敵壓境,魯王手下將領們還在追逐享樂,醉生夢死,不用說進攻,江上防守亦是問題。”

見軍中情勢如此,眾人皆心中憂慮,急忙趕至紹興驛館住下。

次日,黃宗羲來到驛館,對葛明鑒、戚玉英說道:“魯王殿下授張煌言為翰林修撰,還有行人之職,掌管接待賓客之禮儀。我今日帶馮時敏、馮一鷺拜見魯王監國,請張大人陪你們游覽紹興城。”

葛明鑒謝道:“有勞黃大人費心!”黃宗羲便離開驛館,帶著馮時敏、馮一鷺到行宮拜見魯王。

魯王見吳昜派使送表,甚是歡喜,分別授馮時敏、馮一鷺為監紀通判、大理寺評事,并留住數日,詳細詢問太湖義軍狀況。

卻說葛明鑒、戚玉英正議論江上明軍之事,張煌言來到驛館。只見他雖然變得有些消瘦,但卻依然精神煥發,全身透著一股豪情。葛明鑒、戚玉英慌忙站起身來,向張煌言施禮。

張煌言拱手道:“自瓜洲分別,已是一年有余,蒼水甚是思念。聽黃大人說你們來到紹興,就急急趕來。今日我請二位小酌一番,就算是為你們接風洗塵。”隨后引二人出了驛館。

三人上馬后,張煌言道:“紹興城第一美景是鏡湖,風光旖旎,光景奇絕。我們就到鏡湖邊上的酒肆,飲酒吃飯觀景,二位隨我來吧。”打馬奔馳而去。

葛明鑒、戚玉英急忙策馬跟隨,不多時就來到鏡湖邊,頓時被眼前的景色吸引住,不由自主地駐馬眺望。只見湖水清澈明凈,如同一面巨大的鏡子。藍天成為水的背景,白云在水中飄動,亭閣樹木清晰地倒映在水中。成群白鷺從湖中飛起,構成一幅絕美的圖畫。

在張煌言的催促下,二人方才戀戀不舍地來到酒肆前,把馬交給酒保,登上酒肆二樓。樓層上擺著二十多張桌子,有三桌客人正在吃飯。

三人挑了個角落,且緊靠欄桿的桌子。從此處扶欄向湖中望去,又是別有一番風景。張煌言請葛明鑒、戚玉英坐下,點了八個紹興名菜,要了一壇花雕酒。

待酒保擺上酒菜后,三人飲酒吃菜,談論時局。

葛明鑒道:“張大人文武全才,竟然掌修國史,兼顧接待賓客,真是大材小用。”

張煌言搖頭道:“即使魯王殿下重用我,亦不能發揮多大作用。”

見葛明鑒面露驚色,張煌言看了看四周,見其他三桌客人隔得遠,遂低聲道:“魯王殿下仰仗擁有重兵的方國安、王之仁,將二人恃為長城,委之以重任。可是二人擁兵自重,飛揚拔扈,驕橫放肆,處處排擠文官。他們收編原來的營兵和衛軍,稱之為‘正兵’,卻將孫嘉績、熊汝霖、錢肅樂等統領的鄉兵稱之為‘義兵’。二人憑借優勢兵力,竭力主張分地分餉。”

葛明鑒問道:“何為分地分餉?”

張煌言道:“正兵瓜分全部正餉,即按田畝計征的正額田賦;而義兵只能食義餉,即通過捐助等辦法取得的銀米。義兵支餉要由固定的區域供給,但是正兵可以到各處去征收。”

戚玉英道:“朝廷應當統一征收賦稅,然后按兵員數目授餉,再以地方的遠近決定發餉的順序,以使兵士按時得到糧餉。”

張煌言道:“戚姑娘所言是計兵授餉,確是最合理的授餉方式。戶部主事董守諭曾提出此法,卻遭到方國安、王之仁等人的強烈反對。二人變本加厲,不但自行分配浙東各府縣每年六十余萬錢糧,還將義餉也劫奪而去。

江上大軍云集,正兵盡可招兵派餉,甚至搶掠百姓,地方搜括殆盡,人心惶惶。方國安駐軍江上,占盡數百里民居,使得百姓家室離散,村落蕭條。”

戚玉英驚道:“如此說來,各處義師必然斷絕糧餉。若想生存,就要搶劫民眾,激起民憤;若不搶劫,恐怕就要潰散了!”

張煌言沉悶地說道:“江上義師紛紛散去,錢肅樂大人空有督師之名,麾下兵馬也不過數百人而已。”

葛明鑒憂道:“義師大多解散,這些所謂的正兵驕縱圖私,笙歌醉夢,怎么能夠去攻取杭州?”

戚玉英氣憤地說道:“魯王對此難道視而不見嗎?”

張煌言嘆道:“魯王殿下經歷了國破家亡,顛沛流離到臺州,因而抗清意志最堅決。但是他卻不肯放棄榮華富貴,與守江諸將置酒唱戲享樂,并且用人不明,與隆武帝相互傾軋,爭斗不已。”

葛明鑒道:“我亦聽聞唐王與魯王輩分為叔侄。唐王志切恢復,知人善任,生活儉樸。他稱帝后,受到江南多地擁戴,更得到了大順軍余部的合作,聲勢正旺。可惜受制于鄭芝龍,不能展其收復天下的抱負。魯王監國僅局促于浙東一隅之地,實不該與隆武帝爭斗。”

張煌言臉上露出崇敬的表情,贊道:“江浙處于抗清前線,魯王殿下帶領民眾抗清,擋住了南下的清虜,有功于隆武朝廷。盡管與隆武帝爭奪正統,可魯王殿下始終不稱帝,沒有突破底線。

雖然魯王殿下缺乏治國之才,可他能在危局下擔起重任,帶領***眾誓死抗清,甚是了不起。有魯王監國這面旗幟在,***眾就有了依靠,抗清隊伍就不會離散。”

戚玉英道:“福建和江浙輔車相依,唇亡齒寒。隆武帝和魯王監國若能拋棄陳見,齊心協力,定能共復國仇。”

張煌言道:“魯王殿下確是應該放下與隆武帝的爭執,專心致志抗清。若能攻破杭州,必將士氣大振,一切矛盾迎刃而解。我軍則可直下三吳,進而攻取南京,恢復江南,興復大業必成!”

葛明鑒敬佩道:“張大人見識卓著,我敬您一杯酒。”

張煌言喝干杯中酒,滿面紅光,神色甚是激動,遂拔劍起舞,引得酒肆客人紛紛注目。他聞聽有人奏琴,義形于色,立即收起寶劍,扶欄壯歌長嘯。歌聲慷慨激昂,酒肆中人無不感奮,皆聚精會神地傾聽。但聽張煌言高聲唱道:

“一劍橫磨近十霜,端然搔首看天狼。

勛名幾誤乘槎客,意氣全輕執戟郎。

圯上書傳失絳灌,隆中策定起高光。

山河縱破人猶在,試把興亡細較量。”

葛明鑒悄聲道:“英兒,隆中策是指三國時諸葛亮陳述其策,后來幫助劉備按此策建立蜀國。”

戚玉英點頭道:“圯上書是指秦末張良步游下邳橋上,遇到一位名叫黃石公的老人。老人把自己的一只鞋扔到橋下,并讓張良把鞋取來。張良下橋取回鞋,又跪下來給老人穿上,老人讓他五日后再相會。

張良在五日天剛亮時到達,卻見老人已先到,老人生氣地讓他五日后再相會。張良在五日雞鳴時到達,卻見老人又先到。老人又生氣地讓他五日后再相會。

張良在五日半夜時到達,終于等來老人。老人見張良心誠志堅,于是傳以《太公兵法》。張良研習兵書后,成為劉邦的謀士,運籌帷幄之中,決勝于千里之外,終于幫助劉邦建立大漢王朝。”

葛明鑒感嘆道:“張大人詩氣豪邁,胸懷廣闊,才智如同張良,真乃頂天立地的大丈夫啊!

這時,酒保跑上樓,拿來一張墨跡未干的宣紙,對張煌言說道:“先生,有個客人觀您舞劍,聽您唱歌,甚是敬仰。當即揮筆作畫,還題了首詩,讓我轉交給您。”

張煌言頗為驚奇,接過畫后,看了又看,卻不解其意,急忙問道:“作畫之人還在樓下嗎?”

酒保道:“已騎馬走了。”

張煌言謝過酒保,把畫放在桌上,緊盯著畫面,低頭沉思。葛明鑒、戚玉英甚是好奇,忍不住湊過去看那幅畫。

只見空中有一個太陽,還有一個月亮;高山上有個瀑布飛流而下,瀑布旁題著一首詩;有個書生坐在瀑布下彈琴,另有一個書生向他作揖;瀑布流到河里,不遠處有座橋,橋旁亦題著一首詩;橋上有個老人伸出腳,一個少年跪下來,正替老人穿鞋。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宜黄县| 台中市| 新乐市| 翁牛特旗| 澎湖县| 十堰市| 洪洞县| 方山县| 神池县| 新昌县| 乌苏市| 连南| 沧州市| 瑞金市| 边坝县| 原平市| 根河市| 托克逊县| 寿阳县| 牡丹江市| 临邑县| 扬州市| 北辰区| 陕西省| 岳阳县| 龙岩市| 岢岚县| 清镇市| 枝江市| 阿合奇县| 宜丰县| 四子王旗| 修文县| 友谊县| 富源县| 阳新县| 北碚区| 缙云县| 武山县| 美姑县| 侯马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