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趙魏結盟
- 武俠之我為蓋聶
- 小鷹伯勞
- 3373字
- 2023-02-11 21:51:44
十月初五,蓋聶住進了邯鄲城的使舍之中。
初六,蓋聶又到了妃雪閣去打探趙國的朝政之事。
初七,蓋聶攜重金拜訪了權相郭開。
初八,蓋聶給春平君獻上了珍寶。
初九,蓋聶正式踏上了趙國大殿。
殿內,大臣端坐于兩側,君王正坐于上首。
“魏國客卿蓋聶見過趙王”
上前恭敬一禮,蓋聶朗聲道。
居于上首的趙王偃見使者如此有禮,也隨手道:“魏使請起身——”
“謝過大王”蓋聶又是一禮。
果然儒家這套東西還是有些用的,一方有禮,另一方也會重視起禮節來,起碼趙王就不會太過任性,失了趙國的臉面。
“聽聞先生乃是鬼谷傳人?”
“家師正是當代鬼谷子。”
“先生可是趙國人?”
蓋聶微微一愣,隨即笑道:“既入鬼谷,便是鬼谷之人,從此再無國別。”
不少趙國大臣有些微怒,可趙王卻轉口道:“不知使者所來為何?”
蓋聶又是一禮道:“此番前來,乃是代魏王贈禮于趙國。”
這時一趙國大夫起身笑問道:“魏國近年來損兵失土,耗費錢糧無數,還有什么大禮能讓我王重視呢?”
笑著看了對方一眼,蓋聶回應道:“非金非銀,非珠非玉,卻是天下最貴之物。”
說罷,他便從長袖之中拿出一張革圖,捧著面向趙王一禮道:“大王,這便是魏王之禮。”
群臣有的疑惑,有的猜測,有的不解,只聽趙王吩咐內侍道:“與寡人呈上來。”
內侍躬身領命,下臺將蓋聶掌上皮革小心遞與趙王。
雖然心中疑惑,趙王還是打開了革卷。只一眼,他的臉上便浮現出了激動的紅色,眼中的欣喜也難以掩藏。
臺下大臣心里也在暗暗思量,到底是什么禮物讓大王如此高興,先前的趙國大夫更是有些羞愧難掩,只有少數幾人才明白究竟為何。
將周圍所有人的表情收入眼底,蓋聶隨即補充說道:“魏王愿將鄴地九城送與趙國,以成魏趙之好。”
此話一時驚住了整個趙國朝堂,鄴地可不是其他破爛之處,乃是實打實的富庶之所,趙國也沒兩處地方能夠與之相比。
如此大禮,趙王怎能不心動,趙國群臣又豈能不欣喜,郭開甚至直接開口道:“恭賀我王,喜得寶地。”
而后春平君和諸大臣皆是附言:“恭賀我王,喜得寶地。”
隨口“免禮”后,趙王也是一臉興奮,又看向蓋聶道:“先生,不知魏王愿意何時交接此地?”
“只要魏趙交好,一月后便可交接。”蓋聶意味深長地道。
趙相郭開也恰時說道:“魏趙多年來并無紛爭,兩國又互幫互助,更是同屬三晉,臣以為大王應該接受魏王的好意。”
另一個春平君也接口道:“王上,鄴地富庶,又臨近邯鄲,如此寶地,我趙國豈能不受?”
接著不管是文臣,還是武將,都竭力贊同趙魏交好,趙王心里也認同下來。
可這時蓋聶卻出口道:“在下還有一禮要送與大王。”
這話又是一驚,不僅群臣側目,連趙王也看向了蓋聶,“還請先生快快道來。”
蓋聶又是一禮道:“我王已經同意,若是魏趙結盟,則趙國為兄,魏國為弟,當可永結同好。”
此言一出,趙國群臣便小聲爭論了起來,就是趙王也多了些思量。畢竟近年來秦魏不斷交戰,且秦軍連戰連勝,六國無不心驚。
蓋聶接著又道:“現今趙魏分離,秦國東郡橫亙在趙之南,魏之北,除了鄴地,兩國已不接壤。”
“秦國大軍既可南下直攻大梁,也可北上雄寇邯鄲,兩國已經到了生死存亡之際。”
“四戰之地可不只有魏國,趙國又何嘗不是。”
“趙國之東為燕、齊,皆秦之盟友也;趙國之北為匈奴、東胡,皆異族也;趙國之西、南,皆秦軍也。”
“若他日秦軍來攻,趙國以何為援?”
有趙國大臣氣不住,起身反問道:“眼下應是魏國更困難吧?”
蓋聶哈哈一笑道:“如今,除了鄴地,大梁城就在秦軍兵鋒之下。如果秦軍來攻,要么守城保國,要么城破國滅。”
“魏國上下一心,秦軍又豈能輕易破城,所以魏國反倒無所懼怕了,直如昔日之邯鄲。”
這話說得不少趙國大臣有些感同身受,因為他們之中不少人就經歷過當初的邯鄲之戰,深知絕地堅守之城最是難攻。
隨即又聽到蓋聶說:“即便秦國攻魏,魏國尚且能夠從韓、楚得到一定援助。而若是秦國攻趙呢,趙國又該從何處受援?”
“趙國如今也是四面樹敵,若是幾國聯合來攻,趙國覆亡恐就在眼前。”
這一番話不僅讓趙國文臣大驚,更讓趙國武將冷汗直冒,就連趙王也差點栽倒在地。
細細一想,還真是如此,趙國和秦國有血仇,趙國又奪了齊燕兩國城池,還滅了匈奴十余萬人,現在又被各方包圍,形勢簡直比魏國還差。
就連昔日強盛一時的齊國也差點滅國,趙國可沒有函谷之險,邯鄲城外又是一片平原,趙國如今也只剩下了代、中山、邯鄲三地,搞不好就要一戰而滅了。
就算李牧再強,也擋不住四面來攻,更何況單是一個秦國就能讓趙國心驚膽戰。
見狀,蓋聶躬身一禮說道:“為趙國計,為魏王計,在下提議兩國結盟,互為依仗,當可保存國家。”
“若秦攻趙,魏國可攻秦之東郡;若齊攻趙,魏國可同趙國伐之;若燕國、東胡、匈奴來攻,魏國可售糧甲于趙國。”
“若秦攻魏,趙國可攻秦之東郡、河內、上黨,以為呼應。”
“如此,兩國皆可存續宗廟,趙王也可威望大增。”
這話簡直說到群臣心中了,個個都緩了過來,也不再反對結盟了,只有趙王還有些掙扎,畢竟秦軍是真的強啊,他以前還親眼見過邯鄲守城之戰。
“唉——”,眼見問題在趙王身上,蓋聶止不住地長嘆了一聲。
趙王見此不禁問道:“先生為何嘆氣?”
而蓋聶坦言道:“若是大王不贊同趙魏結盟,魏王也只能接受秦使的條件了。”
趙王又開口問道:“先生能夠說一下是什么條件嗎?”
先是表現得有些掙扎,蓋聶隨后無奈道:“秦國向魏王討要鄴地九城。魏國朝堂也正在爭論此事,但是主戰的較少,主和的很多。
魏王本想借此交好趙國,但如今大王還在猶豫,恐怕不久便會有朝臣被秦使收買而說服魏王。
在下擔憂的是,屆時秦魏交好,秦國脅迫魏王出兵趙國又該如何?
兩國相爭,秦國必定得利,到時趙魏愈弱,秦國愈強,離兩國覆滅也不遠了。”
趙國朝堂頓時嚴肅起來,若是被秦國得到了鄴地,那邯鄲豈不是近在眼前,秦軍隨時可攻,趙國必定越發衰落。
如果魏國也和秦國交好,那趙國就真的孤立無援了,甚至還會被各方圍攻。
趙王急忙答應道:“先生莫要生氣,寡人同意趙魏結盟。”
舒了口氣,蓋聶直接一禮:“大王圣明”。
這時臺下群臣也跟著齊呼:“王上圣明”。
“免禮——”趙王高喝道。
待到群臣坐好,蓋聶又發聲道:“在下尚有一言,還請大王思慮一二。”
“請先生慢慢道來。”趙王語氣尊敬道。
“若是趙魏結盟,則三晉已有其二,倒不如將韓國也拉進同盟,如此可御秦軍。”
“今之韓國,西、南、北三面皆是秦軍,唯獨東面乃是魏國,抗秦者必以韓國為先。”
“如果趙魏舍棄韓國,則秦國必定脅迫韓國出兵馬糧草攻打兩國。”
“若是秦國滅韓,則三晉之趙魏也難以久存,此為唇亡齒寒之理。”
“若是三晉同盟,當以趙國為首,魏國居中,韓國為末。”
“數十年來,秦軍攻我三晉,奪我城池,仇怨深恨。若是同盟,必定齊心,當可共拒秦國。”
“此為防御同盟,亦是反秦同盟。三晉之大敵者,必秦國也。”
“秦國有吞并天下之心,若滅六國,當破三晉。故秦國之首敵者,亦三晉也。”
“秦晉之爭,自古已有。現在秦國強盛,若是三晉再不同心,遲早敗亡。”
“不知大王以為如何?”
一番言論之后,蓋聶看向趙王問道。
這時郭開也贊同道:“大王,臣以為蓋聶先生言之有理。三晉只是防御秦國,既能互助,又攜大義,也能震懾秦軍。”
一旁的春平君又接著道:“大王,臣弟也贊同蓋聶先生所言。趙國雖強,但糧食卻不充足;韓國雖弱,但土地肥沃,兵甲犀利。由此可見,接納韓國也是有益于趙國的。”
看著兩位大佬都發了言,其他官員也大多表示贊同,畢竟結盟對趙國的好處是實打實的,趙國現在的處境也并不好,有兩個盟友還是很有必要的。
思慮了片刻,趙王還是看向蓋聶問道:“那不知韓國是否愿意抗秦呢?”
蓋聶微微一笑道:“韓國如今居于七國之末,又被秦軍三面合圍,已是非抗秦不可了。”
“若是大王贊同在下提議,外臣愿意回魏國后出使韓國,以游說韓王,促成三晉同盟。”
“如果大王心生憂慮,那不妨先行趙魏結盟,之后再等候在下的游說成果。”
看著眼前青年的自信神情,趙王也有所觸動,決定就信一回鬼谷傳人的話了,當即笑道:“蓋聶先生,那便趙魏先結盟,寡人在邯鄲等候先生的好消息。”
…………
十月十二,大梁城內。
宮禁之中,蓋聶拜見魏王。
“大王,這便是魏趙盟約。”
宮人接過蓋聶手中的帛書,小心呈與魏王。
展開一看,魏王隨即高興道:“此番先生辛苦了。”
輕輕搖了搖頭,蓋聶換言道:“王上,兩國已經結盟,臣請求西行游說韓王。”
魏王對蓋聶的態度十分滿意,嘴上也客氣道:“寡人尚未封賞,怎能如此勞煩先生?”
“此為臣之計,既言必行。”
“功成之日,寡人必與先生上卿之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