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安先把患者主訴做好記錄,給了何凝香一個放心的眼神,然后起身笑著解釋道。
“中醫脈診講究平心靜氣,就算是成年人,如果是跑著來的,也得先坐那平復一下心情,把氣喘勻了,然后才能脈診。
“脈診最忌的就是患者情緒激動,而幼兒哭鬧,根本不懂配合,所以中醫對兩歲以下的幼童本來也不怎么用脈診。
“不是說診不出,而是得趁孩子睡著了,或者特別乖的時候才能診,但是現在這情況肯定是不行了。”
“那現在怎么辦?”孩子媽媽急道。
“還可以用望診啊,來,你先把孩子抱這邊診床上來。”
夏安一邊指揮這母子二人換地方,一邊解釋道。
“《望診遵經》有云:內經望法,有因面貌而分者,何也?臟腑經絡相通,表里上下相貫,血氣周流,無有間斷,是故氣色見于面貌,即以面貌分臟腑。
“中醫認為,人體的臟腑經絡相通,內外相連,所以只觀察面貌氣色,同樣可以看出哪個臟腑出了問題。”
“這個我知道,眼睛就和肝有關系,吃胡蘿卜還可以清肝明目!”孩子姥姥突然在旁邊插了一句嘴。
“對,沒錯。”夏安點頭表揚,然后繼續說道。
“中醫望診里面,還有一套獨特的望神之法,察色之妙,全在查神,血以養氣,氣以養神。失睡之人,神有饑色;喪亡之子,神有呆色;氣索則神失所養耳。”
夏安一邊說著,一邊用手去逗弄小孩,這孩子正哇哇大哭呢,發現有人在扒拉他,頓時就不哭了,然后探著腦袋去看夏安的手,等看清旁邊的夏安后,又繼續哇哇大哭,伸著小手要奶瓶。
夏安見狀被這小孩逗樂了。
“凡小兒專愛一人懷抱,見他人則避之,此神怯懦也。這孩子卻一點都不怕生,而且眼神靈動,還能識人,所以神識并無不妥。
“小兒病,神氣清明,病雖重卻可救;神氣昏憒,病雖輕必有倉促之變。”
說完夏安又去探孩子的喉嚨。
“凡人將死,喉間痰響有聲,以為痰涎閉窒而致氣盡者誤,實則真氣已離,痰隨氣浮而有聲也。
“這孩子雖然咳喘的厲害,但痰音還在胸脅,沒到喉間,所以問題不大,你們不用太過擔心。”
觀完了神,再看面部和五官。
小家伙整張臉面色萎黃,但鼻子放在整張臉中,卻顯得很白,而且喘氣時鼻翼會大開,同時鼻孔有水漬,就像清涕一樣。
夏安一邊指向誠誠的面部一邊說道。
“你們看,鼻者,肺之官也,故肺病者,喘息鼻張。鼻子發白就是肺病,顏色深白,喘息胸滿者,邪入臟腑為實證;顏色淺白,喘息不滿者,為虛證。”
夏安又按了按孩子的胸脅,剛一按,孩子就疼的哇哇大叫。
“這孩子胸中有痰音,胸脅脹滿,觸之則痛,痰濕邪氣已入臟腑,是實證。”
說完他又轉頭對鄭云程問道。
“你說他之前出麻疹,燒退疹出的時候,就出了一天,具體都出在哪個位置了,多嗎?”
“啊?”鄭云程聽夏安在那一句一句拽古文,正聽的有些發愣,一時沒反應過來。
孩子媽媽見狀立刻回道,“就屁股和后背上有一點,不多,四肢上也有幾個小紅點,也不多,第二天我給他洗澡的時候那些疹子就沒了。”
夏安聞言點點頭,開始辯證。
“《證治準繩·幼科》曰:麻疹初出,全類傷風,發熱咳嗽,鼻塞面腫,涕唾稠黏,全是肺經之證。
“另外,麻疹作為非常常見的小兒疾病,它的發病經過和結果,也被中醫分為兩種,有順逆兩種病證之分。
“疹透于表,按序布達全身,疹收熱退,這是順證,根本不用管,只要讓疹子出來就行了。
“但還有一種,若邪毒內陷,或閉郁肺氣,或蒙蔽心包,或引動肝風,則為逆證。
“這種說的是高燒之后,麻疹沒出,或者出了但沒出全,邪毒內陷,侵入不同臟腑的幾種表現。
“誠誠就明顯屬于后者,疹子出了,但是沒出全,邪毒內陷,閉郁肺氣,因此導致的咳嗽痰壅,氣息喘促。
“這是邪不達表,痰濕邪氣內陷肺中,阻遏了肺氣宣泄。”
夏安把麻疹的發病原理講了一遍,孩子媽媽雖然沒太聽懂,但也大概知道了自己孩子是怎么病的,于是她急忙問道。
“那,醫生,我兒子這個病該怎么治啊?”
夏安這時擺擺手說道。
“我剛才說的這些,其實只是表證,并不是真正的病因。”
“啊?可是你剛才不是說,疹子沒有全出來,就是什么邪不達表嗎?”
夏安點點頭。
“對啊,如果一個人的身體機能是正常的,那么他出麻疹的時候就會一次出全,這是人體的自然排毒機制。
“現在問題就是排毒機制罷工了,所以才會出現現在的情況,不信你看誠誠的面色和嘴唇。”
眾人聞言全都看向孩子的嘴唇。
夏安這時說道。
“正常這么大幼兒的嘴唇,應該都是紅潤粉嫩的,可誠誠的嘴唇卻有些發黃。
“口唇者,脾之官也,唇黃為脾病,顏色深黃者,邪實也,顏色淺黃者,正虛也,孩子嘴唇是淺黃色,所以是脾虛。”
孩子媽媽不解,“可你剛才不是說麻疹是肺病嗎?脾也跟麻疹沒出干凈有關系?”
“當然。”夏安點頭解釋道。
“中醫雖然把麻疹歸為肺病一類,但是,《小兒藥證直訣·瘡疹侯》里面又說,‘疹為脾所生’,強調其病在于脾。
“其實這兩種說法并不沖突,病證在肺,說的是麻疹的發病成因。而其病在脾,說的是麻疹的發病過程,疹子為什么會出現在皮膚表面,這才跟脾有關系。一個是病因,一個是病情經過。
“而中醫理論里,負責向皮膚表面排毒的,自然當屬衛氣。
“衛氣,不是腸胃那個胃氣,而是護衛周身的衛氣。
“衛氣源于下焦,乃腎中一縷先天元陽所化,入中焦,得后天水谷精微溫養壯大,出于上焦,經肺氣而出,環于腠理之間,排內腑之毒,御外來之邪,是人體重要的排毒和保護機制。
“正常情況下,如果衛氣充足,麻疹一次就被帶到體表了,但誠誠明顯是逆證,這說明他脾虛,因此導致衛氣不足,麻疹才出了一點,衛氣就帶不動了,于是濕邪內陷肺中。
“這才是他真正的病因。”
眾人恍然大悟,可鄭云程卻在一旁插嘴道。
“這位大夫,你剛才不是說那個什么衛氣是從腎里邊出來的嗎,那衛氣不足就不能是腎虛導致的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