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 劉羽會見劉虞,決定幽州的走向!
- 三國:剛要稱霸,易小川讓我收手
- 余事
- 6843字
- 2023-02-09 21:43:33
“調任劉虞入京,為我表請幽州牧?”
當北平太守公孫瓚收到袁紹的信件之后,他的神色顯得有些激動:
“袁紹不愧是汝南袁氏、四世三公出身,竟然連這種職位的調動,也能玩弄于股掌之間。”
“將軍,事情恐怕不是那么簡單!”
謀臣關靖等人看到信件之后,神色有些凝重:“袁紹此信漏洞頗多,他們既然早已經暗中設計,調任劉虞,為何直到此時方才說出?
“據冀州傳回的消息,劉備三兄弟率軍離去之后,平原國立刻被趙王劉羽奪下。此時渤海袁紹,已經是孤立無援,四面楚歌。
“袁紹此時突然說出,怕是已經獨木難支,想要利用我們牽制趙王劉羽的兵力,甚至是二虎競食,故意挑動我們與趙王劉羽的直接沖突,坐收漁翁之利!”
關靖的分析,讓公孫瓚激動的情緒沉默下來,沉聲道:
“袁紹那婢養子,果然不安好心!可放過這么一個機會,我想要得到幽州牧之位,怕是困難重重!爾等認為我不應該此時出兵嗎?”
“不,將軍!”
關靖搖頭說道:“只要將軍確認此事為真,幽州牧劉虞真的要被調離幽州,那就算明知山有虎,我們也偏向虎山行!”
“為何?”
公孫瓚有些驚疑問道。
關靖解釋道:“將軍,若是渤海袁紹被趙王劉羽攻克,屆時孤立無援、獨木難支就變成我們。
“唇亡齒寒、兔死狐悲,此時我們應該出手相助袁紹,避免坐視趙王劉羽一家獨大!況且劉虞若是調離幽州,趙王劉羽勢必不會眼睜睜看著將軍奪下幽州,幽冀必有一戰。
“既然如此,哪怕明知道袁紹想要利用‘幽州’這個誘餌,挑動將軍與趙王劉羽的直接沖突,我們也必須要出兵相助,因為這是陽謀!
“除非將軍對幽州牧之位毫無興趣!”
公孫瓚怎么可能對幽州牧之位毫無興趣?他對幽州早就虎視眈眈,已經是昭然若揭、天下皆知的覬覦。若非劉虞威望太高,公孫瓚都想要學曹操自領幽州牧了!
在關靖等謀臣分析利弊后,公孫瓚果斷派遣細作調查此事。
前提是劉虞調離幽州此事是真的,不是袁紹的詭計,誘惑他出兵的欺詐。
公孫瓚很快收到消息,是劉虞部下公孫紀發來的,此人因公孫瓚以同姓而兄弟相待,備受感動,已經暗中被公孫瓚收買為間了。
劉虞是否被調離幽州還不知道,但公孫紀告訴他,不久前趙王劉羽邀約劉虞前往冀州觀政考察,數日前劉虞已經暗中出發了。
“此事是真的!”
公孫瓚根本不用準確情報,光是看著這條消息,就知道袁紹沒有騙他:
“該死的趙王劉羽,當初我與袁紹聯手謀奪冀州,剛剛將韓馥逼走,就被他鳩占鵲巢。這一次還想要故技重施嗎?做夢!”
不是公孫瓚和袁紹傻,而是誰能想到,一個諸侯王也能成為牧野一方的州牧?
若非董卓顧忌趙王劉羽的勢力,同時也想要挑動冀州之亂,故意來一手禍水東引。趙王劉羽根本不可能成為冀州牧的!
此時趙王劉羽對幽州牧劉虞的邀約,讓公孫瓚嗅到了當初的陰謀味道,他絕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兩次!
“立刻出兵馳援袁紹……對了,召回馳援徐州的田楷和玄德三兄弟……派遣信使讓張燕派遣黑山軍出手……”
公孫瓚迫不及待的下令,他的駐地在右北平土垠縣,想要插手袁紹和趙王劉羽的戰爭,需要穿過隔壁的漁陽郡、廣陽郡,才能直達前線。
這些地方,實際上已經暗中被公孫瓚一點點蠶食,若非劉虞有著州牧的大義和名份,公孫瓚早就反了。
此時既然幽州牧劉虞即將被調離幽州,他也不用顧忌什么,直接發兵出手,搶占先機!
隨著公孫瓚大軍出動,越來越多的消息匯聚過來。
——劉虞前往冀州、劉虞的嫡子侍中劉和帶著陛下的詔書暗中到達幽州……這一件件事情,都在坐實劉虞即將離開幽州的事實。
只要劉虞可以離開幽州,以袁紹汝南袁氏,四世三公的家世背景,人脈關系,公孫瓚成為幽州牧就是板上釘釘的事實!
這讓公孫瓚更加激動,晝夜不停趕往前線馳援袁紹!
甚至公孫瓚還親自寫信、轉贈白馬為誓,快馬加鞭轉給袁紹——義之所至,生死相隨!蒼天可鑒,白馬為證!他們將是生死相隨的盟友!
不得不說,公孫瓚還是蠻現實的!袁紹沒有許諾利益的時候,罵著袁紹婢養子。等知道袁紹為他表請幽州牧,設計調離劉虞的時候,又是生死相隨的同盟了!
漢末群雄逐鹿,爭霸天下,諸侯之間結盟、分裂、又結盟不在少數,只能說沒有永遠的敵人,只有永遠的利益!
……
“主公,中山國北平縣收費站傳來消息,他們發現不明人士,通過畫像描述,可能是幽州牧劉虞。”
當郭嘉將情報遞交給劉羽之后,一直在調查劉虞現今何處的劉羽,終于松了一口氣。
“命令北平縣不要干涉劉虞明察暗訪,等到他考察結束后,一定會主動過來拜訪本王的。嗯……若是沒來,就將袁紹的計謀暗中透露給他!”
“屬下遵命。”
郭嘉領命后才補充道:“主公,侍中劉和在高干護送下到達幽州,相信劉虞很快就能知道此事,不用我等透露也會猜到袁紹的狼子野心!”
“如此最好!”
……
“主公,幽州北平細作傳來消息,公孫瓚舉兵南下,或將馳援袁紹插手前線戰場。”
“讓陳到做好準備,這一次一定要將公孫瓚的白馬義從全殲在這里。劉虞若是離開幽州,就算我們得到幽州,也必須解決公孫瓚這個地頭蛇,此次正好一箭雙雕!”
“屬下遵命!”
……
“主公,徐州細作傳來消息,劉備三兄弟率軍到達徐州,陶謙似乎被曹操嚇破了膽,想要讓徐州給劉備,為他表奏徐州牧!
算算書信傳回來的時間,若是劉備答應,此時他應該已經是徐州牧了。不過以劉備的雄才大略,他或許心中想要,但顧慮更多,應該不會輕易答應此事!”
“陶謙多來幾次,劉備就拒絕不了這個誘惑!”
這個情報的出現,讓劉羽猜到了“三讓徐州”的劇情可能會發生了。
劉備雖然仁義,但絕對不傻!
徐州四戰之地,雖然具有重要的戰略意義,屬于兵家必爭之地,但一般人根本守不住。
曹操就算沒有此次為父報仇,也勢必會發兵徐州。因為奪下兗州之后,毗鄰的徐州,絕對是曹營虎視眈眈,兵鋒所向的下一步目標。
而徐州的周圍除了曹操,還有淮南袁術正在覬覦。甚至這一世,陶謙和曹操的死斗,也是袁術暗中攛掇,挑撥離間,想要坐收漁翁之利。
這還是外敵,徐州腹內也是隱患重重。
陶謙是真心想讓徐州?還是故意禍水東引?這些暫且不提!劉備初來咋到,手下無兵,能否讓徐州部將、世家心悅誠服?
以劉備的雄才大略,自然可以清醒的看出這其中的潛在危險。若是稍有不慎,就是惹火燒身,玩火自焚的下場!
不過原歷史,劉備在‘三讓徐州’后,還是答應接管徐州這個爛攤子,因為對于毫無根基,無根之萍的劉備而言,徐州這絕對是他拒絕不了的誘惑!
可惜劉備占據徐州不久,先后受到過曹操、呂布、袁術的進攻,陶謙部下曹豹也反叛劉備而助呂布。
以致劉備在徐州難以立足,最終被逐出徐州,先后依附袁紹和劉表。
“主公英明。”
郭嘉笑著說道:“兗州細作傳來消息,呂布率軍進入兗州,兗州士族熱情相邀,迎呂布反叛曹操。曹操后院失火,退兵已成事實。
“劉備雖然沒有大動干戈,但初來咋到,曹操退兵,徐州軍民對其必定感激涕零,在曹操血屠徐州、泗水為之不流的慘劇下,這種感激會更加劇烈,徐州民心或將傾向劉備。
“劉備此時雖然有所顧慮,但未來必會被徐州這巨大的利益戰勝,答應接替陶謙任徐州牧!
“但徐州此地,兵家必爭之地,戰略意義重大。曹操解決呂布之后,必會卷土重來。淮南袁術也不會坐視不管,以劉備的勢力,很難長久立足徐州。
“主公,屬下覺得我等可暗中相助劉備,抑強扶弱。因為劉備接替徐州,可以為我們牽制徐州戰場,爭取時間。
“關羽和張飛兩將,皆是虎狼之將,若是陶謙將丹陽兵精銳交給劉備,短時間內劉備不會輕易敗退。
“再加上我等暗中出手相助,徐州僵持不下,必是曠日持久的亂戰。等到我軍平定幽冀之后,可借機直接率兵南下!”
劉羽頷首:“就依奉孝所言!”
“屬下遵命!”
……
“主公,北平縣傳來消息,幽州牧府邸的信使疾馳北平,毫無掩飾,十有八九是傳遞侍中劉和到達幽州、以及公孫瓚舉兵南下的消息。”
“看來當初微服私訪北平的那一行人,確實是劉虞無疑。”劉羽頷首道:“我們就恭候劉虞的大駕吧!”
“屬下會提前安排!”
……
劉羽在易縣這段時間,同樣是殫精竭力,日理萬機。曾經發往冀州趙國的情報,再次轉交到易縣。雖然忙得不可開交,但傳來的都是好消息。
隨著劉羽的布局,他們的戰場其實已經從“渤海戰場”轉移或者說增加到“幽冀戰場”。
劉羽奪下渤海,已經是板上釘釘的事情!
北側戰線張頜已經占據主動,佯敗戰術讓袁譚掉以輕心,只等南側戰場的徐晃生擒袁尚,就可以收網了!
西側戰線高覽駐守,太史慈已經率兵三萬馳援而至,兩將統率五萬大軍,已經隨時準備強攻渤海郡治南皮,直搗黃龍!
留給渤海袁紹的退路不多了,但劉羽依舊沒有下令趁勝追擊,一舉平定袁紹。
因為需要利用袁紹釣出公孫瓚!
劉羽想要奪下幽州有兩個阻力——一個就是幽州牧劉虞,此人仁義,為政寬仁,政績卓著,威望極高。
劉羽一直在尋找攻略劉虞的機會,不過還沒有等劉羽出手,袁紹的‘調虎離山之計’,倒是變向幫了劉羽,調走劉虞之后,劉羽的阻力只剩下第二個公孫瓚了。
而現在,公孫瓚也在袁紹許諾的“調離劉虞,表請幽州牧”的誘惑下,終于按捺不住出兵前線!
至此,幽冀的三大勢力全部到位,劉羽終于可以一舉解決他們。
當然在此之前,劉羽還需要說服劉虞,讓他離開前將幽州托付給自己,兵不血刃奪下幽州大部分勢力。
幽州牧劉虞為政寬仁、威望極高,同樣投效的人才也是源源不絕!
這些勢力劉虞不可能全帶走,這讓劉羽想要借機收服他們!
萬事俱備只欠東風,劉虞就是這個東風!
兩日后,幽州牧劉虞一行十一人,終于從中山國北平縣,來到了河間國的易縣。
當雙方在易縣相遇之后,幽州牧劉虞完全沒有生疏感,好似一見如故的知己似得,問起了北平縣的種種科技發明。最讓他在意的就是“曲轅犁”和“水泥”。
劉羽沒有隱瞞,為其介紹。
這讓劉虞恍然大悟,旋即問出了最讓他不解的問題:“鴻漸(劉羽表字),吾觀水泥路造價昂貴,以冀州的財政,如何支撐的起這等舉國之力的浩大工程?”
“伯安(劉虞表字)可知大漢巔峰時期的財政收入?”
“文景、明章之時,巔峰時可達一百四十億錢!”劉虞冥思苦想后這才說道。
劉羽頷首說道:“這一百四十億錢,其中四十億是田賦和人頭稅的收入,而剩下的一百多億,是鹽鐵專賣的收入!
本王利用精鹽搶占市場,冀州一郡可享全國十之八九的鹽稅,這錢就是從這里而來!除此之外,伯安不知可打聽到冀州的賦稅改革?”
“略有了解!”劉虞神色有些凝重。
他突然回想起“七國之亂”諸侯王的威脅,此時的趙王劉羽已經有這種苗頭,或者說完全就是毫無掩飾,昭然若揭,天下皆知的事實!
但劉虞卻沒有迂腐的阻止和呵斥劉羽,痛斥他狼子野心。因為比起趙王劉羽的所作所為,天下其他的漢室臣子,地方勢力,做的更加過分,已是亂臣賊子!
陛下年幼,群狼環伺,天下動蕩,大廈將傾。就算趙王有狼子野心,這個天下依舊是劉氏江山。
其他諸侯心中已沒有大漢天下,為了一己之私,群雄紛戰,皆是狼子野心、亂臣賊子之輩。
這也是為何,漢室忠臣劉虞明知道趙王劉羽的圖謀,但依舊還是來到易縣,依舊與之心平氣和的相談。因為趙王劉羽至少還是姓劉!
劉羽單手負于身后,四十五度仰望天空,沉聲說道:“黃巾起義,皆因黔首百姓走投無路。為何如此?
“朝廷腐敗、宦官外戚爭斗不止、邊疆戰事不斷,國勢日趨疲弱,又因全國大旱,顆粒不收而賦稅不減,兵役徭役繁重,土地兼并,以至于民不聊生。
“本王執掌冀州,心系萬民,為此力排眾議,對賦稅改革,將‘編戶齊民’賦稅改變成為‘兩稅法’,一年分夏、秋兩季征稅,每戶按資產交納戶稅,按田畝交納地稅。
“此舉增加了冀州財政收入,減輕了少地或無地的農民負擔,減少隱匿人口的現象,有利于州郡國家的發展。等到未來生產力和經濟提升,勢必還需要進一步改革。
“但此時靠著兩稅法和精鹽收入,就足以本王對冀州的發展建設。說句不夸張的話,此時的冀州,對于天下其他州郡而言,就是世外桃源!”
劉虞回想起在北平縣鄉村的所見所聞,頷首點頭道:“鴻漸功德無量!”
“然而伯安,天下有十三州啊!”
劉羽望向天空的目光轉向劉虞,神情悲痛:
“本王可以將冀州治理的海晏河清,讓百姓安居樂業,但其他州郡的百姓,還需要忍受那些狼子野心的亂臣賊子的征伐,承受戰火摧殘!
“曹操此賊,名為為父報仇,實則竊據徐州。陶謙連戰連敗后,曹操攻城掠寨,不思治理,竟血屠徐州,泗水為之不流。
“長安軍閥混戰,李傕和郭汜等西涼賊廝,燒殺劫掠,以至于生靈涂炭,百姓流離失所。其他州郡皆有軍閥割據,群雄紛戰。
“他們的眼中,已經沒有大漢了!”
劉羽情真意切的肺腑之言,果然讓劉虞備受觸動,身為漢室忠臣,此時大廈將傾,讓他心痛不已:
“鴻漸,陛下傳召,讓吾率兵入京,迎奉天子回歸洛陽!”
“本王猜到了!”
劉羽沒有隱瞞,直視著劉虞說道:“自從董卓霸京,行廢立后,海內驚恐,漢室傾頹。
“陛下年幼,顛沛流離,那些狼子野心、亂臣賊子只顧一己之私,而罔顧家國大義。
“他們食君之祿,本應該為君分憂,但卻打著匡扶漢室的大義,行茍且割據之事,實在教人不恥!
“本王本想迎奉天子,匡扶漢室,終結戰亂。但本王貴為諸侯王,難以離開封地。那些士族為首的滿朝文武,結黨營私,黨同伐異。
“讓他們匡扶漢室做不到,彈劾忠臣,鏟除異己,一個比一個在行。外斗外行,內斗內行,大漢都是被這些士族拖垮的!”
劉羽可不是偽善,當初沒有選擇迎奉天子,也是有這個原因。他畢竟是諸侯王,因為七國之亂的緣故,有很多的限制。
劉虞嘆息一聲說道:“鴻漸,此次我入京之后,會輔佐陛下,匡扶漢室。冀州的賦稅改革,將為我指明前路。不知鴻漸可否將曲轅犁的圖紙轉贈與我,借此推廣天下?”
曲轅犁制作簡單,其實劉虞部下的從事觀看后,已經知道十之七八了。但自己私下知道山寨出來是一回事,當面向劉羽請求又是另一回事。這是態度問題!
“自無不可!”
劉羽沒有藏私,說道:“曲轅犁可以造福天下,本王豈會藏私?
并且此去長安,伯安需要面對西涼諸將,這些人都是戍邊悍將,驍勇善戰。本王可馳援一千白毦兵(步卒)、五百白袍軍(騎兵),略盡綿薄之力!”
“如此多謝了!”
劉虞拱手謝禮。
他知道這是劉羽的心意,也是劉羽安插的眼線。但劉虞雖然仁義,并不迂腐,此時的大漢天下,大廈將傾,也沒有時間和機會讓他推脫婉拒了。
“伯安言重了!”
劉羽義正詞嚴的說道:“廟堂之上,朽木為官,殿陛之間,禽獸食祿;狼心狗行之輩,滾滾當道,奴顏婢膝之徒,紛紛秉政。以致社稷丘墟,蒼生涂炭。
此次伯安入京迎奉天子,匡扶漢室。本王身為漢室宗親,諸侯王,豈能毫無表示?這既是本王的綿薄之力,也是本王聊表忠君愛國的心意!”
“鴻漸此言,說盡滿朝文武之虛偽!”劉虞嘆息贊同,“但滿朝文武,又何嘗不是天下官吏的縮影?!”
劉羽明白,劉虞這是說世家尾大不掉,此時已經有與皇權分庭抗禮,甚至是凌駕于皇權之上的苗頭了!
董卓禍亂京師,大漢傾頹由此而現!但要知道,董卓可是汝南袁氏的門生故吏啊!
“汝南袁氏,勢傾天下,狼子野心之輩!”劉羽指桑罵槐說著袁紹。
雙方一番深談之后,劉虞終于轉入正題,也是最重要,最讓人期待的正題:
“鴻漸,陛下密詔,吾此去京師木已成舟,但吾若是離去,幽州還需能臣干將經略。”
“北平太守公孫瓚如何?”
“呵呵。”
劉虞冷笑一聲,“鴻漸何必明知故問?公孫瓚此將,雖有威望,但窮兵黷武,貪婪無度,殘害百姓。若是由他經略幽州,百姓將永無寧日,民不聊生!
此次吾子劉和奉召而來,除了召吾入京,還有讓吾舉薦幽州牧人選。不知鴻漸可有推薦?”
此時的大漢還是舉薦制,但舉薦也需要有足夠的資歷和名望才行。但劉虞直截了當問劉羽,本身就是一種信號的釋放。
劉羽想了想后,直接說道:“潁川荀彧!”
“此人倒是或可。”
劉虞知道潁川荀氏意味著什么——荀子之后,荀家與世家交好,此次舉薦阻力變少。而荀彧又是劉羽部下,不至于肥水流了外田。
劉虞頷首道:“不過荀文若如今好像在鴻漸部下任事,鴻漸此舉……”
“舉賢不避親嘛!”劉羽義正言辭道:“況且文若有這個資格和名望!”
“吾會舉薦荀彧擔任幽州牧,但最終決定權還在陛下手中。”劉虞答應了。
劉羽頷首:“伯安替其舉薦即可!”
“吾還有一事相求。”劉虞再道。
“但說無妨!”
劉虞望向部下鮮于輔等人,說道:“吾此次入京,他們不能隨我同行,還需要留守幽州。他們畢竟是幽州出身,對幽州知根知底,了解甚深,一時無法離開他們。
而且吾也不希望離去后,以至于幽州官吏變動出現異常,因此影響到百姓們。所以……鴻漸,吾希望你可以照顧一二,這些部下,皆是忠義之士!”
“明公……”
鮮于輔等人雖然猜到了這一步,但真的出現后,還是有些不舍。
“爾等莫要多說,吾此去京師,又不是生離死別,未來還會再見。
但吾希望再回幽州后,看到的是如冀州這般的海晏河清,百姓安居樂業,豐衣足食!”
劉虞笑著望向他們:“趙王,是一位好明主!”
當鮮于輔等人將目光望來之后,劉羽露出柔和的笑容:
“選賢之義,無私為本;奉上之道,當仁是貴。本王任人,唯才是舉,不問出身。本王施政,以仁為上,以民為主。伯安托付,本王必會盡心任用!”
“拜見主公!”
鮮于輔等人又望向劉虞,見他含笑點頭后,這才對著劉羽呼啦啦的單膝跪地。
這一日,劉羽的情緒極佳!
數月的布局,對渤海作戰,易小川的插手,袁紹的調虎離山,互相之間的爾虞我詐,明爭暗斗,終于在這一日成為定局。
劉羽不僅得到前幽州牧劉虞的承諾,可以為其舉薦部下荀彧為幽州牧。也得到了劉虞的原部下為己用,兵不血刃的奪下幽州大部分勢力。
或者說,除了公孫瓚之外的勢力!
這一日,劉羽的勢力也再次暴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