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章 合成大米
- 我的黑科技升級面板
- 江邊小鯉魚
- 2167字
- 2023-03-12 13:00:00
【以淀粉為原料,合成大米的工業化路徑】
電腦上,劉青打開Word文檔,鍵盤一敲,標題立馬就出來了!
先從人造大米開始。
雖然是瞎幾把編,但以面板的尿性,只要提供的數據越多,編得越完整,最后需要用到的靈點就越少。
因此,編寫方案之前,劉青還是瀏覽了大量的資料。
大米的營養成分,主要就是75%左右的淀粉,15%左右的水,8%左右的蛋白質,1.5%左右的脂肪,其他的都是微量元素。
“維生素,粗纖維,鈣鐵鋅硒……臥槽,這么多微量元素,一個一個的添加進去,那得多費事啊!”
劉青盡量以一個科學家的眼光來看待問題,如果真要人工合成大米,這么多的微量元素……
“如果我是位科學家……嗯……絕不會首先考慮營養元素,而是能不能做到大米性狀的問題!”
“外觀,形狀,煮熟后的形態才是重點……甚至口味都是其次!”
“只要能變成大米,煮熟后能夠變成米飯和粥,口感也大致相同……什么微量元素,完全可以不用考慮!甚至脂肪和蛋白質,都能商榷!”
想到這里,劉青眼神一亮。
【以淀粉、水為原料,合成大米的工業化路徑】
敲動鍵盤,稍作修改。
如果只要淀粉和水,就能滿足條件,那么他干嘛還要考慮復雜的蛋白質和脂肪呢?
事實上,大米中60%至70%的蛋白質,脂肪和微量元素,都聚積在谷皮、糊粉層、胚芽等外層組織中。
然而,根據國家標準規定,大米卻是按照加工精度分為一等、二等、三等、四等。
一級品最優,從一級到四級,大米的加工程度卻在遞減。
清選、去雜、碾白、拋光、色選……這些加工程序,實際上都是在破壞大米的外層組織!
等級越高,只能說明大米的賣相和口感更好,并不代表其營養價值更高。
反而加工程度越高,意味著去掉的外層組織越多,流失掉的營養也就越多!
再加上淘洗和烹煮等程序……emmm,剩下的豈不就是淀粉和水了?
懷著試一試的心態,劉青呼喚著虛擬面板。
然而……
“靠,想多了!”
盯著電腦屏幕看了半天,不要說虛擬面板了,毛都沒看到一根。
“看來光只是淀粉和水,是變不成大米的。”
只能繼續修改。
【以淀粉、水、蛋白質為原料,合成大米的工業化路徑】
一種一種的嘗試,這一次,劉青只加了蛋白質。
“不行不行,蛋白質也太過籠統了。”
“大米中又主要是谷類蛋白,人工合成難度比淀粉還要高幾個數量級,單獨添加也不現實。”
“不如試一試用便宜的大豆蛋白替代?”
想到就做!
【以淀粉、水、大豆為原料,合成大米的工業化路徑】
一個新的標題誕生,內容中再加入部分大豆的信息。
“是時候展示真正的技術了,出來吧,虛擬面板!”
將新的方案“改無可改”后,中二青年再次呼喚。
“嗡——”
淡淡的藍光出現在屏幕上。
【系統:粗糙的大米工業化合成方案,未完成+】
【經驗:500/1000】
【靈點:237.3】
成功了!
“哈……”
劉青急忙捂住嘴,把自己猥瑣的笑聲,死死按在了肚里。
他的想法是正確的!
不用微量元素,也不用脂肪,只要淀粉、水和蛋白質,就能合成大米!
而蛋白質,也無需特定的谷類蛋白,加點兒便宜的大豆就能替代!
“嘿,我真他娘的是個天才!”
那還等什么,當然是升級了!
【系統:粗糙的大米工業化合成方案,完成】
【經驗:1000/1000+】
【靈點:227.3】
才10個靈點,一套完整的合成方案就新鮮出爐。
直接將方案導入生物副腦當中,一瞬間,他就理解了這套方案。
毫無疑問,方案中,大米的合成原料,只有淀粉+水+大豆。
而大豆,與其說原料是大豆,不如說是豆渣!
【標題:以淀粉、水、榨油后的豆渣為原料,合成大米類似物】
【綜述:本方案是以淀粉:水:豆渣預制物=75:30:10的質量比例,經過初制,篩選,混合,烘烤,制粒等工序,制成大米……】
【該成品具備大米性狀,經過高溫加水處理后,具備米飯或粥樣特性,蛋白質營養豐富……】
【注意事項:痛風、腎病、肝功能異常等大豆分離蛋白敏感人群不宜食用。】
盡管這份方案被系統評價為粗糙,可在劉青看來,其制備工藝,滿足簡單——高效——低成本三大優勢,完全具備推廣價值。
也就在豆渣的處理上,稍微麻煩一點兒。
“臥槽,這種方案都只是粗糙,那么高效的方案,又該多牛皮啊!”
劉青眼睛都在冒著金光。
“反正靈點夠使,繼續升!”
加點,升級!
【系統:精致的大米工業化合成方案,完成】
【經驗:1000/2000+】
【靈點:207.3】
20個靈點,小意思。
繼續!
【系統:高效的大米工業化合成方案,完成】
【經驗:2000/3000+】
【靈點:157.3】
拉經驗用了10靈點,升級用了40個,又是50靈點的消耗。
“可以啊,今兒挺順利的,兩三次就到了高效,靈點消耗也少!看來咱前期的編纂出了大力了!”
劉葛朗臺為自己節約了大量靈點表示竊喜。
將兩份方案又導入副腦中。
“尼瑪!被坑了!”
瞬間,這廝就叫出了聲。若不是在辦公室里,影響不好,他都想躲到墻角痛哭流涕。
即便如此,也引來了各種奇怪的目光。
“老板這是咋了?”
“發什么瘋呢?”
“該不會是失戀了吧!”
“……”
所謂的精致,竟然是將豆渣替換成了大豆分離蛋白,也就是市面上銷售的大豆蛋白粉!
比如燙臣倍健,鎖康……
而所謂的高效,竟然是把大豆蛋白粉,直接替換成了各種最直接的蛋白質!
比如7S大豆伴球蛋、11S大豆球蛋白,15S儲存蛋白,β-淀粉酶……
用屁Yan兒都能想清楚,豆渣、蛋白粉、具體的純蛋白質,三類東西到底哪種便宜哪種貴……
是,后兩種在工藝合成上無比高效,省下了好些個步驟,可高效是高效了,尼瑪成本得翻多少倍了?
豆渣才多少錢斤?
榨油后的干豆渣,基本上都用來生產飼料,期貨市場上也就3000~4000元/噸。
而食品級的大豆蛋白粉,最便宜都要10000元/噸。
至于具體的純蛋白質,劉青更是聽都沒聽說過,市場上根本就沒得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