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 當場命題,水調歌頭再驚圣!
- 西游:連中三元,五指山炸了!
- 一個小智張
- 2116字
- 2023-01-22 18:06:00
趙宣德身為金陵知府,混跡官場多年,自是瞬間明悟這里面的彎彎繞。
秦子陵兩世為人,又曾獲取無數讀書人記憶,更是一眼就看穿了陳觀海的用意。
甚至就連魏如煙也只是短暫思考之后,就明白了魏府將要面臨的危機,臉色頓時蒼白如紙,嬌軀微微顫抖。
唯有趙陽一臉懵懂,根本不知道發生了什么。
而與此同時,魏大學士聽了大祭酒陳觀海的話,微微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事實上從秦子陵寫出驚圣詩那一刻開始,魏大學士就已經料到會有這么一天,只是沒想到來的這么快。
他當然不想交出那首驚圣詩,但現在面對的國子監大祭酒陳觀海,頂尖四品大乘境。
別說魏大學士還沒晉升四品,就算同為大乘境,他恐怕也不是陳觀海的對手。
微微咬牙,魏大學士眼底滿是掙扎和不舍。
但就在下一瞬間,魏大學士還是打算起身去拿秦子陵寫的那首驚圣詩。
“詩是我寫的!”然而就在這個時候,秦子陵的聲音忽然在書房內響起。
一石驚起千層浪!
剎那間,一道道目光落在秦子陵身上。
趙宣德更是直接從座位上站了起來,雙眼緊緊盯著秦子陵。
“你寫的?什么是你寫的?你寫了什么?”一連串的問題從趙宣德口中傳出,就像是連珠炮一樣。
如果說秦子陵是十八歲的煉力四品大宗師,這還在趙宣德的接受范圍之內。
但秦子陵一個小秀才竟然說他寫出了驚圣境詩詞文章,這是何等的荒謬?
不只是趙宣德不相信,陳觀海更是眼皮都沒抬,依舊看著坐在對面的魏大學士。
見狀,秦子陵卻沒回答趙宣德,而是迎著陳觀海的目光,一字一句的開口:“我說魏師手中的那首驚圣詩是我寫的!”
再次聽到秦子陵的話,魏大學士在心底一嘆,臉上掙扎痛苦之色更濃。
他當然清楚秦子陵這樣說是為了把一切事情攬到他自己身上,將魏府從這件事情中摘出去。
如此一來,不管之后發生什么,那都是秦子陵自己的事情,不會牽連到魏府上下。
不僅如此,魏大學士甚至還能保住那首驚圣詩,未來四品大乘可期。
然而他可是秦子陵的老師啊!
哪怕從前天到現在一共只有三天時間,而且秦子陵總共也就在剛才叫了魏大學士一聲老師。
但一日為師終身為父,他又怎么能置身事外?
“你說驚圣詩是你寫的?一個秀才?呵呵!”而與此同時,陳觀海再次聽到秦子陵說驚圣詩是他寫的,嗤笑一聲,緩緩說道。
這位國子監大祭酒之所以來了金陵城就直奔魏府,并且認定那首驚圣詩就在魏府,自然是因為魏大學士是整個金陵城學問最高的人。
整個金陵城要說誰有機會寫出驚圣境詩詞文章,不可能是金陵知府趙宣德,也不可能是秀才秦子陵,只有魏大學士。
如果秦子陵不是煉力四品大宗師,就憑他敢在這個時候出來搗亂,便是死上一百次都不夠。
而秦子陵聽了陳觀海的話,瞥見魏大學士要開口,于是直接轉身,抱拳躬身,大聲說道:“請老師出題!”
魏大學士聽了秦子陵的話,看著眼前躬身行禮的身影,雙眸頓時渾濁,心底更是有滾滾暖流激蕩翻涌。
魏大學士把控朝廷翰林院數十載,雖門生弟子不計其數,卻也見慣了讀書人目空一切,傲慢虛偽和無休止的貪婪。
正是因為這樣,魏大學士才會心灰意冷,辭官歸隱。
如今秦子陵卻為他這么一個只認了三天的老師,心甘情愿將一切麻煩攬到自己身上,甚至為了證明自己還要當場作詩。
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一般詩詞文章或許能一蹴而就,但那可是驚圣詩。
況且寫不寫的出來都是麻煩,甚至寫出來比寫不出來更麻煩!
若是寫不出來,秦子陵便是欺騙挑釁國子監大祭酒,將來進國子監必定會有天大麻煩,前途盡毀。
而一旦寫出來了,陳觀海跟他要驚圣詩,秦子陵給還是不給?
然而不管有沒有麻煩,秦子陵還是站出來了。
原本只是欣賞秦子陵文采學問的魏大學士,這一刻卻是把就秦子陵真正看成了魏家人。
“呵呵,讓魏大學士出題就算了!老夫近日甚為思念出使西域,十年未見的侯師弟,你便以此為題寫一首驚圣詩吧!”然而還沒等魏大學士開口,陳觀海卻是輕笑了一聲,緩緩說道。
身為國子監大祭酒,陳觀海怎么可能看不出秦子陵想把一切攬到自己身上。
雖說這份心思極為難得,但與那驚圣詩相比,卻根本不值一提。
你不是要證明是你寫的驚圣詩么?
今天他這位國子監大祭酒就要看看秦子陵怎么證明。
而聽了陳觀海的話,趙宣德微微閉上了雙眼,默默在心底嘆了一口氣。
如今大唐盛世,九州讀書人寫的最多的是風花雪月,思念兄弟的詩詞文章簡直就是鳳毛麟角。
陳觀海若是以風花雪月為題,或許秦子陵還有一線希望。
但以思念十年未見的兄弟為題,還要寫出一首驚圣詩,這根本不可能。
不只是趙宣德明白陳觀海的用意,魏大學士和魏如煙更是心知肚明。
見狀,魏大學士就又要起身,即便再不舍,但與秦子陵的前途相比,魏大學士寧愿一輩子不入四品。
然而還沒等魏大學士起身,卻聽見秦子陵大笑一聲,隨即向陳觀海抱拳行禮,大聲說道:“多謝大祭酒賜題!”
話落,秦子陵龍行虎步,眨眼便走到了書案前方,提筆就寫: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
嗡!
隨著秦子陵最后一筆落下,虛空蒼穹似是猛地一震,四方天地風起云涌,日月無光。
下一刻,一層又一層的文光升騰激蕩,沖霄而起。
一尺出縣文光!
二尺達府文光!
三尺鳴州文光!
四尺鎮國文光!
五尺傳天下文光!
六尺驚圣文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