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識破人心的心機(2)
- 做人要有心機做事要有心計說話要有心眼
- 林自勇
- 2851字
- 2014-11-28 16:13:56
觀察眼睛是察言觀色的一個主要的方法,“眼睛是心靈的窗戶”,一般人的喜、怒、哀、樂都會通過眼睛來表現(xiàn)出來。學會觀察眼睛,對自己靈活做人是大有裨益的。
[BT2]4.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
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用時間來看人,是最保險的方法。時間是檢險一切的真理,也包括人心。
看人是一門很高深的學問,據(jù)說有的人從走路方式和表情,即可判定一個人的性情。
如果你也有這種功夫,那么就不怕碰上心術不正的人了,不過那種看人的功夫不是誰都能學得到的,也不是三兩天就能學得到的,而且,你還不一定會有耐心去學。可是我們每天都要和許多不同性情的人共事、交往、合作,對“看人”沒有一點能力還真是不行的。
不過你若無研究,千萬別把書上看來的那一套面相學搬到現(xiàn)實生活使用,因為這會使你看錯人,把好人看成壞人,或是把壞人看成好人。把好人看成壞人對自己來說沒有太大關系,但若是把壞人看成好人,那對自己的傷害可就太大了。那么我們要如何來看人呢?有一位專家在談到這個問題時,提出這樣的建議:用“時間”來看人。
所謂用“時間”來看人,就是指通過長期觀察,而不是在見面之初就對一個人的好壞下結論,因為太快下結論,會因你個人的好惡而發(fā)生偏差,從而影響你們的交往。另外,人為了生存和利益,大部分都會戴著假面具,你所見到的是戴著假面具的“他”,而并不是真正的“他”。這是一種有意識的行為,這些假面具有可能只為你而戴,而扮演的正是你喜歡的角色,如果你據(jù)此判斷一個人的好壞,并進而決定和他交往的程度,那就有可能吃虧上當或氣個半死。
用“時間”來看人,就是在初次見面后,不管你和他是“一見如故”還是“話不投機”,都要保留一些空間,而且不摻雜主觀好惡的感情因素,然后冷靜地觀察對方的行為。
一般來說,人再怎么隱藏本性,終究要露出真面目的,因為戴面具是有意識的行為,時間久了自己也會覺得累,于是在不知不覺中會將假面具拿下來,就像前臺演員一樣,一到后臺便把面具拿下來。假面具一拿下來,真性情就顯露了,可是他絕對不會想到你會在一旁觀察他。
用“時間”來看人,你的同事、伙伴、朋友,一個個都會“現(xiàn)出原形”。你不必去揭下他的假面具,他自己自然會揭下來向你呈現(xiàn)真面目,展現(xiàn)真實自我的。
所謂“路遙知馬力,日久見人心”,用“時間”來看人,對方真是無所遁逃。
用“時間”特別容易看出以下幾種人:
1.不誠懇的人。因為他不誠懇,所以對人、對事會先熱后冷,先密后疏,用“時間”來看,可以看出這種變化。
2.說謊的人。這種人常常要用更大的謊言去圓前面所說的謊話,而謊話一說多說久了,就會露出首尾不能兼顧的破綻,而“時間”正是檢驗這些謊言的利器。
3.言行不一的人。這種人說的和做的是兩回事,但通過“時間”,便可發(fā)現(xiàn)他的言行不一。
事實上,用“時間”可以看出任何類型的人,包括小人和君子,因為這是讓對方不自覺的“檢驗師”,最為有效。
至于多久的時間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性情真本質,如果是許多年,這似乎是長了些,但如果說就需一個月又短了些。那么到底多長的時間才算“標準”?這并不能做出規(guī)定,完全因情況而異,也就是說,有人可能第二天就被你識破,而有人二三年了卻還“云深不知處,讓你摸不清楚。
因此與人交往,千萬別一頭熱,先要后退幾步,并給自己一些時間來觀察,這是最起碼的保護自己的方法。
[BT2]5.對“酒后吐真言”,要去虛假求真實
利用“酒后吐真言”是很多人識破人心的重要手段,但是在酒精的作用下,有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胡言,會把人誤導。對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全信,只有正確分析,因人因時而宜,去其虛假,取其真實,才是識破人心之道。
酒之與人,可謂由來已久。古今中外,不管地理位置相距多么遙遠,生活習慣相差多么懸殊,各個民族的人卻都獨立地發(fā)明了酒,而且使之與各種文化、習俗,甚至政治、歷史發(fā)生深刻的聯(lián)系,形成了豐富多彩的酒文化。
有的人甚至把飲酒和才情的發(fā)揮、文思的涌現(xiàn)、靈感的勃發(fā)等聯(lián)系在一起。李白斗酒詩百篇;張旭喝了酒會以發(fā)蘸墨,龍飛鳳舞地大書而特書;武松在景陽岡喝了十八碗酒,才打得死那只吊睛白額猛虎。諸如此類,不一而足。但是,不可否認的是,除了特殊的人而外,大多數(shù)人喝多了酒,在酒精的影響下會失去常態(tài),所以,醉漢的話是不能全信,不可深信,但又不能不信的。這就要求在聽的方面,須有更多一些講究。
人們常說:“以酒蓋臉,無話不談”,或者“酒后吐真言”。這種情況當然存在,但是不可否認的是在更多情況下,由于酒精的作用,使得不少人酒后出狂言,酒后出讕言,酒后出胡言。所以,對于酒后之言,不可一概不信,更不可一概全信,而要認真分析,根據(jù)不同情況,加以取舍,或者憑自己的判斷,去其虛偽,取其精實,這才是正確的辦法。
首先,我們必須認真觀察,仔細判別,酒后說話之人醉到了一種什么程度。事實上,醉酒的程度大體可以分成四個等級,即微醉、初醉、大醉、沉醉。
對于微醉的人,由于其理智依然十分清楚,所以其言談并未受到酒精的影響,思路也清楚,所不同者,有酒助興,神經(jīng)略顯亢奮而已。此時,談話者一般表現(xiàn)為神采奕奕,談鋒頗健,而且思路清楚,邏輯性嚴密,對于一些平時少言寡語、城府較深的人來說,這時可能大異于平時。所以,可以認為這是聽話、交談的大好時機。但是,也要記住,此時說話人醉酒極輕,思想活躍,完全能夠控制自己,所以不該把他所說的全都認為是“真言”,要知道,說不定由于他們此時的思想活躍,反而在語言中運用了更多的技巧和隱語。因此,必要的“去粗取精,去偽存真,由表及里”的功夫仍不可少。如果要講開誠布公,那么,對于平日講話較少、城府較深的人,這倒是一個與之促膝談心,進一步窺視其內(nèi)心隱秘的大好時機。
初醉者在醉酒程度上較微醉更進一層,此時,說話人在思路上,交談的欲望上已出現(xiàn)不受主觀意念支配的現(xiàn)象,可以說,這才是“以酒遮臉”。一般情況下,這也是“酒后吐真言”的前期階段。
正因如此,所以初醉者此時談話的特點是,或者滔滔不絕,不讓別人插言;或者神情激奮,表情認真;或者斬釘截鐵,一言九鼎;或者態(tài)度神秘,令人莫測;或者思路靈活,大異往時;甚至語驚四座,極度坦誠。總之,此時人由于酒精作用大腦的活動已進入亢奮時期,在較大程度上,已不受日常習慣和顧慮的限制。雖然語言是清晰的,邏輯是合理的,情緒是興奮的,態(tài)度是誠懇的,但是卻已異于平時,再不受臉面、環(huán)境、關系、禮俗等的約束,可以說,他已經(jīng)到了道平時所不想道,說平時所不肯言,破除情面關系,掃除世俗障礙,照理而言,據(jù)實陳述的時候。所以,這是聽話者的千金難買的大好時機,切不可輕易放過。
人超過初醉,到了大醉就已經(jīng)開始失去理智。此時,人的思維已經(jīng)紊亂,意識已經(jīng)模糊,判定能力已經(jīng)失去。所以已經(jīng)說不出什么有邏輯、有思想的談話,從這種意識幾近模糊的談話中,已經(jīng)很難獲得說話的真實含義以及真實思想,故此也就談不上什么真言假言了。
人進入沈醉狀態(tài)時正常意識已基本消失,大多沉沉入睡,即使未曾入睡,也完全失態(tài),即使尚能發(fā)聲,也是語無倫次,彼此全無連貫的咿唔之聲,既談不上什么語言,更談不上傳達什么思想和信息了。